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March 08, 2011

對駱家輝任駐華大使應抱正確期望

  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提名現任聯邦商務部長駱家輝出任駐華大使,消息傳出後,評論也如雪片飛來,好些文章集中評論駱家輝的族裔背景。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駱家輝身上流著中國人的血液,由他出任駐中國大使,將大利於美中關係向更密切方向發展。可是,不論美中關係將來在駱家輝任內有什麼發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概都將與他的族裔身分無關。

  駱家輝有著奪目的從政履歷,早已在太平洋兩岸為人們津津樂道。駱祖籍廣東,父母由香港移民美國,沒有給駱家輝一個特別富裕的童年,但卻將他磨練成為一位具理想和擁有超強行政能力的政壇明星。從縣行政官、州議員、州長,以至聯邦商業部長,駱家輝的從政成績單上常會看到「首位亞裔……」或「首位華裔……」等形容,在美國的華人社區,也以駱家輝為榮,稱他是華人之光。

  中華民族對「中國人」的定義源自一種超強的文化認同感。中華文化超越朝代和國界,成為所謂炎黃子孫的凝聚力。雖然現今中國官方的「國慶」只是幾十年,但談到中國,華人經常想及的是上下五千年。香港歌手張明敏在1984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晚時演唱了黃霑先生填詞的一首《我的中國心》,歌詞寫道:「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流在心裏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在全中國引起了極大迴響,並不是因為張明敏的唱腔,而是歌詞呼應著中國文化裡活躍澎湃的民族認同感。
  
  這種同宗同族的感情特質,於海外華人生活中僑社的會館、同鄉會與華文學校內有所體現,祭祖和尋根是海外華社經常舉辦的活動。而美籍華人高官,很多時會被公所會館邀請回去祭祖。

  駱家輝會以自己的族裔背景為榮,也因此對比其他非華裔美國官員,駱可能對中國有著不盡相同的理解和認識。正如華盛頓州聯邦參議員 Maria Cantwell稱:「駱家輝的經歷,將大大有助於兩國更坦誠地溝通。」不論是任州長或任職私企期間,駱曾多次到訪中國,與中國高層官員有相當接觸,這將成為他日後出任大使的資本。

  不過,這種「自己人」的民族情感因素,卻不宜轉化為對駱家輝出任駐華大使的額外期望。因為不論誰出任美國駐華大使,他/她所代表的只會是美國利益。大使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執行者,期待打種族感情牌不單不切實際,更可能有反效果。

  美國雖然是一個族裔多元化的社會,但在國家利益層面,從來就只有美國主義,而沒有族裔主義。美國在內部的社會服務上可以按種族提出對應的政策,例如保護少數族裔的某些權益;然而,落於國家層面的大局,種族背景非但未必有利,反之極可能是敏感和需要忌諱的盲點。當年猶太裔的聯邦參議員利伯曼被戈爾邀請為副總統競選拍檔,他的猶太裔身份當年便被媒體質疑,懷疑他對中東事務的立場會否不夠中立。奧巴馬當年競選總統,也刻意、低調迴避自己的非裔身份,免被定型為只代表非裔社區利益,並因此被非裔民權領袖傑克遜批評。

  中美關係的發展受兩國各自的利益所牽引,兩國在交往或角力中如何變招,視乎兩國領導人怎樣出牌。作為稱職的大使,駱家輝應該、也只能代表美國政府的利益。就算是目前只是處於提名這初步階段,美國主流媒體也有評論文章提及駱家輝的族裔背景,觀點基本上是正面的,認為他更能了解中國,讓中國感到有面子,有利他推動白宮對華政策。請注意,這種期待絕對是站在美國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的。

  把四散在全球每一角落的華人凝聚在一起的中華情,於私人生活可以,用於兩國高層政治卻不合適。就任商務部長期間,駱家輝就美中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問題向中國施壓,都是與白宮的政策一致的。對於駱家輝出任駐華大使的期望,不宜過度著眼於他個人的族裔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