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討公道

討公道

  法國法院不理會中國的反對,批准拍賣行叫賣圓明園的兩枚獸首銅像,清楚說明了西方社會仍然沒有正確面對侵華歷史。以色列人要世界牢記著納粹德國的暴行,連凶狠的侵略國日本也在紀念原爆日,中國人的血就該白流的嗎?

  英法聯軍於十九世紀中葉製造事端借故入侵中國,四處燒殺搶掠,並且逼使清廷一再簽下不平等條約。這宗赤裸裸的國際暴力事件,行兇國至今沒有認錯或遭到懲罰,受害國也沒有得到任何賠償。經歷晚清的國民革命、內戰和八年抗戰,以及數十年的兩岸分治,英法聯軍侵華的暴行也逐漸被埋藏在歷史書籍的夾縫中,彷彿已經是不痛不癢的一宗陳年舊事。甚至連一些現代中國人對之也不感興趣,批判新中國政制的聲音時有所聞,但為民族討回公道的卻很少;或有,也有被抨擊為搞民粹或被冠以「憤青」之名。這也難怪,年青一代,特別是香港,受英國殖民地統治,好以歐美為師,法國予一些人的印象總是既高貴且浪漫。

  清廷無力抗外侮,民國戰亂內鬥頻繁,四九年後的中國又遭歐美聯手抵制。論客觀條件,在國際社會上是有理說不清的。一戰和二戰後的和會,那有中國的真正發言權。過去沒有機會振臂一呼,不代表事情就此過去,事物的本質並不會因此而改變。英法聯軍當年是非法侵略中國,犯下戰爭罪行,所搶掠的財物都是屬於中國的,不論它們經過多少層的變賣,其本質就是賊贓。如果賊贓經過兩三重轉手後便成為合法,那就真的是天下無賊了。

  所以,法國拍賣圓明園獸首事件,核心不是獸首能否回歸中國,而是要國際社會認清長達近百年的強國侵華歷史。表面上清代的不平等條約都被取締了,但侵略者仍然在享受著勝利的光榮和戰利品。俄國沒有歸還土地,釣魚島上有日本燈塔,英國統治香港到1997年才終結。這些曾以海盜式侵略中國的強國,今天又以道德使者姿態邊「關注」中國的人權,邊拍賣他們祖先從中國搶劫回去的珍寶。

  獸首拍賣事件是中國教育國際社會的一次大好機會,不應因「搞民族主義」的帽子而放棄,因為這是史實公義的問題。猶太人連消失了千多年的國土都可以爭取回來,請問誰有權告訴中國就不能取回被奪的獸首呢。

不一樣的國務卿希拉莉

不一樣的國務卿希拉莉

美國國務院昨日發表了年度全球人權報告,也循例地批評了中國的人權狀況。這與早前帶著前第一夫人光環和風采的新任國務卿希拉莉,在掌聲和笑聲完成了她的首度訪行程,看似有些不搭調,但實質上這只是美國處理國際人權問題的常態作業手法。可以將之稱為雙重標準,但也可以說是兩手準備。希拉莉不容人權「干擾」美中合作的言論,令到人權組織的震怒,如今國務院的年度人權報告相信可以稍稍安撫一下負面輿論。報告是一回事,當著中國領導人面前說的又是一回事,以眼見為實的原則,希拉莉在中國的言談更能反映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態度。

  至於希拉莉的亞洲四國行,展示的亮點是希拉莉的個人外交風格,是新官上任的熱身秀。不過,雖說這是新國務卿的首行,卻不是奧巴馬新政府外交政策的第一招,為新政府外交政策定調的是副總統拜登。拜登早前出席歐洲安全會議時,便高調宣布布殊時代的強勢單邊外交已終結,按下重新啟動的按鈕,並承諾將以平等尊重的態度處理國際事務。拜登成功修補了與傳統歐洲盟邦的感情,並且軟化了日益緊張的美俄關係,連差點兵戎相見的伊朗,也收儉了敵意。

  與此同時,奧巴馬委任了兩名特使,分別是中東特使George Mitchell和阿富汗/巴基斯坦特使Richard Holbrooke。中東於美國的重要性不必贅述,阿巴兩國是奧巴馬追擊拉登的目標地,也是即將大規模增兵的敏感地區。奧巴馬親派特使,似乎不想假手於人。

  在希拉莉啟程作處女外訪之前,奧巴馬已一刻不放鬆地打點著關鍵的外交事務。所以,當輿論埋頭評估希拉莉選擇亞洲四國的意義、甚至琢磨四國次序是否別有深意時,也許已忽略了更重要的歐洲和中東已有人早佔先機;而且不論是拜登或是兩位特使,外交資歷都比希拉莉豐富,適合處理棘手的外交糾葛。綜觀日印韓中四國之行,前三者與美國的雙邊關係沒有障礙,是輕鬆的睦鄰之旅。只有美中關係長期存在一些分歧,卻也邊打邊談、互有攻守,算是對希拉莉有點真正的考驗。

  美國具有全球的政經軍影響力,國務卿是除了總統之外最受國際重視的美國高級官員,作為國家代言人,周旋於國與國之間,其一言一行都有舉足輕重的權威。過去基辛格、克里斯托弗或剛落任的賴斯,都予人一種端肅嚴正的氣勢。希拉莉卻是一位另類國務卿。記者形容希拉莉的亞洲行猶如競選活動,一半行程是高層官式會晤,另一半接觸民間團體和當地傳媒,拉攏群眾。全程大部份公開場合她都表現得輕鬆自如,女強人的味道盡歛,似曾相識的第一夫人身影彷彿又回來了。此行氣氛之輕鬆,是輕得連接待她的中國副外交部長戴秉國,也敢稍為輕挑的稱讚她「真人比上電視要年青和漂亮」。

  希拉莉在亞洲行中營造了一個率直、親切的國務卿形象,她被指打破外交慣例,直率評論如北韓領導人承繼等敏感話題。美前駐聯合國大使波頓,以帶有譏諷的口吻說希望希拉莉不是信口開河。面對此等批評,希拉莉很不以為然。而在中國人權問題上,她亦給了國際人權組織一個「意外」。還未踏足中國土地,她便先表態人權問題不能干擾美中在經濟、環保和反恐等三方面的合作。換言之,「人權」將不再是焦點議題。取而代之是希拉莉促請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債券的笑臉。

  一場金融海嘯令本來便須檢討的美國外交策略加速拐彎,實際環境令美國再不能傲慢。所以,就算是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歐洲不點名地嚴厲批評了美國的經濟政策,希拉莉還是高高興興的到中國去,以其個人雙重身份的特殊魅力,不怎麼費力便消除了中國政府對奧巴馬的疑慮。

 在奧巴馬的外交工作布局裡,國務卿看來只是其中一環。希拉莉日後會擔負更重要和更實質的任務,抑或會繼續利用其個人感染力做大公關,有待觀察。至於所謂人權問題,是不會在美中關係裡消失的,只是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調子和解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