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經濟模式下勝敗兩重天
今年二月廿日,美國矽谷有這麼一位人士,一夜之間成為億萬富豪。 這不是什麼白手興家的故事,此君純靠運氣。 說他是幸運兒一點也沒錯, 因為在一億七千五百二十二萬份之一的機率下, 他花兩元買的一張勁球彩券中了四億兩千五百萬元頭彩。 如果選擇一次過領取獎金,稅後大概可拿到一億多元。 就在同一天,也在矽谷,另一個人比此中頭彩者更令公眾羡慕。 他從未進過什麼富豪榜,身家一夜之間暴漲至七十億美元。 他不需要買彩票,不必等待那一億七千多萬份之一的機會; 他那間開創才五年的公司被收購了, 對方開出令人咋舌的一百九十億美元天價。此位幸運兒就是 what sapp 的共同創辦人庫姆。 庫姆頓時成為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人們爭相讀閱他的發跡故事。 一名領取糧食救濟的烏克蘭移民在矽谷創業致富, 一間只有五十五名員工的手機應用軟件公司僅生產一種產品( 免費的短訊應用程式),竟然就能創造神話般的一百九十億元價值。 對庫姆和 whatsapp 公司的讚美如潮氾濫, 中國一些評論立馬將 whatsapp 與中國微訊作對比, 有的還以「敗」字為前設實行蓋棺論定,陳述微訊敗於 whatsa pp 的各種原因;也有說 whatsapp 員工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員 工。 在金錢成為企業成敗的單一標準的前提下,只經營簡單短訊服務的 w hatsapp 能有天價市值,毫無疑問足可以封王。 whatsa pp 的成功也再度見證了新時代產業的價值計算, 完全顛覆了傳統企業的觀念。過去美國的經濟支柱是鋼鐵與汽車, 廠房、設備、生產力是企業的重要資產; whatsapp 沒有尖端 科技,也沒有龐大的廠房或設備,臉書看上 whatsapp 最有價 值的資產是它那每天四億多的用戶流量,亦即時說 whatsapp 最大的資產是人頭。 whatsapp 的新東主何嘗不是一樣, 臉書市值約一千六百億元,主要資產也只是你我他; 同樣依靠人頭來體現價值的谷歌,已經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 不論是谷歌、臉書或 whatsapp 客戶量都以億計, 他們所擁有的影響力自然驚人。他們「新經濟」的共通點, 是為極少數的創始人和投資者快速地帶來巨額回報, 形成極短時間財富的高度集中,這些都是傳統企業所沒法做得到的。 奧巴馬總統長年到矽谷籌款,谷歌和臉書猶如他的另一個娘家似的。 可是奧巴馬以振興製造業為基礎的復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