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December 29, 2010

民族與民主

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關於孫中山的事蹟亦逐漸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一種流行說法形容孫中山先生是創設亞洲首個民主共和國的偉人,陳可辛的電影《十月圍城》更把孫中山塑造成為追求西方民主政制的革命家。所以,普遍的觀念將孫中山推行的革命運動與建立民主中國等同之。這說法沒有錯,但也不全對。

近日再三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講話,發現在其革命思想體系裡的「民權」,內容基本是主張人民有平等參與管治公共事務的權力,內裡包括選舉、被選、罷免與創制的權利。所以,說孫中山要建立一個民主化的新中國是對的。可是,這並不是孫中山革命的原動力,挽救民族不致於亡在列強之手,爭取中國在國際的獨立自主地位,才是孫中山最在意的。這就是為什麼三民主義以民族主義居首位的原故。

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企圖心孫中山十分之明白,對所謂的「世界主義」(類近今天的所謂普世價值)尤其有戒心。孫中山曾說:「如果中國人入英國籍或美國籍,
幫助英國或美國來打破中國,便說我們是服從世界主義,試問我們自己的良心是安不安呢?」世界主義推崇不分國界,擁護一套適用於全世界的法則和價值觀。孫認為這是大國消滅弱勢民族的手段。

為什麼孫中山會反對世界主義呢?這可能與他在夏威夷讀書和生活有很大關係。夏威夷是孫中山接觸西方社會和文化的第一站,他在夏威夷唸書之時,夏仍是一個獨立王國,有自己的民族、王朝和政府,人民也有選舉權。可是,到了孫中山到香港唸大學之時,夏威夷已被美國吞併,並且禁止包括華人在內的所有夏威夷亞裔參與投票。關心和熟識世界政治的孫中山,能不對夏威夷民族的淪亡有所感觸嗎?

辛亥革命百年將至,希望紀念活動不要走泛民主路線,只會標榜民主建國。爭取民族自尊與自主,應才是孫中山革命的主要核心部份。

Monday, December 27, 2010

探虛實

  韓國接二連三的大規模實彈軍演,美國三組航母戰鬥群又破天荒的會師東北亞,再加上韓國政府強硬的實現兩韓統一言論,所構成的景象是韓美似乎在為武力統一朝鮮半島做準備。

  韓國真的準備好要開戰了嗎?從韓美連月來的軍事動態表面上看,韓國確是一點都不忌諱地顯示有統一朝鮮的軍力。南北韓國力殊懸是眾所周知的,但如果目的只是要造成嚴重破壞,相信朝鮮再差的裝備也足夠令韓國首都經濟癱瘓。如果南韓不停的軍演,目的真的就是要挑釁朝鮮的忍耐力,好尋找出兵北伐的借口,那李明博是否已經累積足夠的國內外資本發動戰爭呢?

  當李明博宣稱兩韓統一的時機已成熟,並未見韓國人慷慨激昂地響應,反而是韓國媒體出現了兩派的意見,質疑李明博有沒有考慮到急進統一的後果。特別是當朝鮮對於韓美軍演忽然變得低調,反襯托出李明博更似是冒險家。倘李明博有再具體的統一行動,因而促使兩韓關係瀕臨戰爭邊緣,在國內輿論戰上,李明博不一定佔有優勢。

  至於美國,動用了三艘航母到東北亞,是名副其實的「重」(重量)返亞洲。若說真的要準備開戰,則必然會是一場惡戰,搖動整個亞洲。但對比過去美軍出征,似乎美國國內又異常平靜。美媒對朝鮮半島的報道不少,但官方未見有大規模和有組織的宣傳戰。國內經濟仍在低谷徘徊之時,如沒有十足的遊說功夫,白宮如何說服國人支持動武呢?況且,亞洲是美國經濟復甦所繫,真的打起來對美國不能無傷害。

  所以,韓美這連串的強硬軍事姿態,總是在邏輯和常理上都不完整。似乎韓美更像是在玩弄戰爭遊戲,希望藉超強的軍事壓力,謀取某些政治和經濟利益。若真的如此,未免太魯莽和不負責任了。

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麥帥聖誕夢

  六十年前,美軍統帥麥克阿瑟曾公開宣稱在聖誕節前便能統一朝鮮半島,結果苦戰三年鎩羽而歸。六十年後的十二月,半島上戰雲密佈,軍事緊張狀態主導了月來世界新聞的版面。周一,韓國更堅持在有主權爭議的延平島進行實彈演習,引來朝鮮反擊警告。為此,韓國海陸空三軍和美國航母戰鬥群都進入了戰備狀態。結果,換來的不是朝鮮的火炮導彈,而是朝鮮電視台主播一句帶著不屑笑容的評論:「不值得回應」。

  一向被西方媒體形容為冷酷無人性無情味的朝鮮政府,卻在韓國如臨大敵般調動大軍之時,熱情接待了美國墨西哥州州長。由隨團記者傳送回來的畫面,竟然是一些帶著微笑的北韓高官和將領,以及雪白整潔、寧靜平和的平壤街景。朝鮮這回似乎得高人指點,懂得四兩撥千斤,在國際公關戰上突圍。

  相比之下,韓國沒有因為朝鮮的低調而即時調整過來,還是按計劃接連舉行戰後最大規模的陸海軍演,而舉行地點亦選在極其接近三八線這軍事敏感地帶的地方。雖然僵化了的西方媒體仍在宣傳朝鮮挑釁和韓國自衛論,但行動說明一切,那一方更願意在軍事上冒險已經一目了然。

  韓美自天安艦事件以來不尋常的軍事動態,顯然意圖打跛六十年的兩韓對峙局面。越來越多政治分析家懷疑美韓是為武力統一朝鮮在做準備,而這觀點非但在中文媒體出現,英文媒體也有類似的分析。金正日身體出現毛病,接班人又年少,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和威望,這正是韓國一統半島的「最佳時機」;而於美國而言,消滅朝鮮對美國在亞洲圍堵中國太有利了。

  朝鮮一分為二本來就是美蘇一手搞出來的,朝鮮民族統本來就不該分裂成兩國。可是,若不是透過和談達致統一,而是採取越南的方式,則百姓的生命代價便太大了。此外,越南統一是在美軍撒走之後,而韓國武力統一朝鮮後,美軍留駐韓國的機會極大。美軍在亞洲區增加覆蓋面,只會製造區內更多的不穩定情況。

  所以,為了兩韓百姓的安危,以及亞洲人的自主,現階段朝鮮應該做的迴避韓美任何的軍事挑釁,與此同時努力急促發展經濟。沒有經濟實力及實質提升綜合國力,任憑政治宣傳口號如何鋒利,都不能阻擋韓美的攻勢。不過,朝鮮的內部還有致命傷──政治制度;家天下式的政權,遇到沒有能力的接班人,一夜間政權崩潰不是沒有可能的,強國如秦就是敗在二世手上。

  結論,朝鮮前路極艱鉅,美國戰敗六十年後,也許不會放過再圓麥克阿瑟朝鮮「聖誕夢」的機會。

Tuesday, December 21, 2010

兩個朝鮮

  日前,新墨西哥州州長查理森在朝韓戰爭一觸即發之時應邀訪問平壤,唯一隨團電子媒體記者是有線電視網絡(CNN)的 Wolf Blitzer。由於受到朝鮮當局的限制不能在當地作直播,Blitzer只能發回文字和作電話報道,拍了八個多小時的錄影經整理後,將陸續播出。Blitzer不愧是一名資深新聞工作者,他的朝鮮行報道,除了介紹了戰爭危機下的平壤外,還反映了西方社會對這被稱為「邪惡軸心」的國度的一些誤解。

  其中一個有趣現象,Blitzer回國後在美國CNN直播室裡接受同事訪問,Blitzer的開場白富有幽默感,但最後一句玩笑話還未講完,便被表情十分之嚴肅的主播打斷直接進入主題。主播面容顯得帶點焦慮的問Blitzer「在朝鮮期間,是否真的感到就處於戰爭邊緣呢?」

  本來輕輕鬆鬆Blitzer於是也收歛了表情回答,說他確曾憂慮兩韓會全面爆發戰爭,也盤算過如果一旦開戰而民用機場關閉,他們可以如何離開平壤。依然神情肅穆的主播接著第二個問題:「你擔心他們(朝鮮政府)會阻止你離開嗎?最嚴峻的時刻是哪時呢?」Blitzer回答:最緊張時刻是聽到電視和數音機上的軍樂,心想是否為開戰做準備呢?。

  主客對話似乎終於合拍走在同一軌道上了。於主播來了第三道問題:「依你被准許所看到的平壤,是如所說的經濟蕭條,和是一個軍事化國家嗎?」Blitzer卻回答說:我見到一個很窮的國家,但六十年來外間都說朝鮮快要崩潰了,我看不到這樣。當你處身其中時,你看到很不一樣的東西,平壤的百姓不是機械人,年青人和小孩都很甜很可愛,他們與普通人無異。

  可能Blitzer的回應過於正面,主播立即轉換話題問:「你是一個這麼喜歡用現代科技通訊產品的人,當你在這個科技不如美國普及的國家,你的感覺如何?」依筆者從事媒體工作的經驗,主播此時提問這麼一個簡單及與政治無關的問題,其用意是期望Blitzer說出朝鮮的落後的一面,把訪問帶回「主流」。

  朝鮮的落後是不必置疑的,一個六十年來遭受西方經濟制裁和封鎖的國家,能有多大的進步呢?主播的上述提問,無非是想從Blitzer的口證實朝鮮在美國公眾的故有刻板形象,也好顯示西方的優越感。不過,Blitzer似乎是一個有良知的記者,他連日來的報道,在在流露出他朝鮮見聞的驚訝,也可以說是驚喜,他看到了一個西方傳宣中不一樣的朝鮮。

Friday, December 17, 2010

人權與人性

  十多名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學生上星期日登上黃山未開發區迷路以電話求救,當地警消部門組成救援隊,經十多小時搜救後找到了遇險學生,但其中一名廿四歲民警在護送學生下山途中墜崖殉職。這一宗意外故事幾天以來引爆了網上和媒體熱議,引爆點是有現場採訪記者在博客內描述了獲救學生對殉職警員的冷漠表現,而學生則回報以更冰冷的自辯。一時間復旦這所中國名校,變成為冷血青年的代名詞。

  記者博文指被救學生對因救他們而喪命的警員沒有任何表示,不哀悼、不道歉,更急不及待便離開出事地點返回上海去了。當網上開始熱議後,有學生更說出:「員警就是人民養著關鍵時刻用的」、「千錯萬錯,錯在你們要收門票錢,又不去開發那一片山區;錯在你們搜救人員還不夠專業」、「事件中最不負責的表現是員警找到隊伍後,要求立即下山,導致員警墜崖,做這個決定的人就是最大責任人」……等等。類似的評論受到四方八面的批評,指責學生冷血。

  不過,也有媒體人支持當事學生,《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楊於澤的文章的冰冷度絕不低於狡辯的復旦學生,楊文稱,「員警『也是人』,但也是政府公務人員,食人之祿,忠人之事,此理古今中外皆然。」、「如果社會上什麼『麻煩』都沒有,人民根本就不必建立政府,也就不需要員警。被人民『麻煩』,註定是一切公務人員的宿命。」、「比缺乏英雄主義更可怕。怕麻煩,就是想只拿奉祿不幹事……。」、「其實,一切公務人員也應當訓練有素。…當地政府應當考慮到救援遊客的需要,進行救援能力建設,建立可靠的救援預案,能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由於社會反彈特大,復旦校方出面處理,帶領個別獲救學生出席警員追悼會,又在校園另外再辦一場追悼會,並由校方人員婉轉地為學生的一些行為解釋。個別當事學生也出面接受媒體訪問,為先前的逃避責任的言行道歉。相信事件也會隨著學生放下咄咄逼人的冷血自辯而漸歸平靜,但我們必需要問,此事反映了當前年青人和中國社會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我想問題是:「只會索取權利,不願承擔責任;遇事總是政府錯,絕不反省個人行為責任;只重視個人的福祉,別人的犧牲都是理所當然的。」

帶著心批評

  昨日在星島中文電台節目中有一位聽眾朋友說最近看到兩個電視畫面,其中一個是上海公寓大火追悼會現場,有一幅橫額上寫著「人在做,天在看」;至於另一個因節目時間關係來不及講。

  談到動人的畫面,筆者最近也看了不少,都是真人真事的自述。其一則的主角是韓戰中國老兵柴雲振,今年已經85歲。他當年在戰鬥中孤身一人攻佔美軍三個上頭陣地,殺敵百餘人,最後在肉搏鬥中被敵人用大石擲碎頭骨昏倒,幸運地被趕來增援的戰友救了送回後方。他的英勇故事在軍在廣泛流傳,軍部還為他備了一枚特等勳章。但由於醫院和戶口紀錄的失誤,軍部沒法找到他的下落,他康復後便回到四川老家務農。
 
  33年後,柴的兒子在公車站看到軍部尋人啟事,找的就是自己的父親。在與軍部重新聯繫上後,領回了應得的獎章。軍部問柴老有什麼要求,希望搬到哪個城市去。柴老說:從哪裡來便回到哪里去。兒子不能接受父親要留在鄉間種地,說父親現在成為戰爭英雄,是有地位的人了,為何不為他們多著想(意思是向國家拿點好處)。柴老說:「當時我發脾氣了,打了他一大巴掌,叫他不要吃飯了,去死吧。」

  別以為柴老天生看淡名利是因為一生順境,手指頭在戰鬥中被敵人用口咬掉而變成殘障的他,在文革時又因為反對醜化劉少奇而被公開批鬥。到了眾人都認為苦盡甘來的時候,他卻選擇做一名不要國家「回報」的普通老百姓。

  柴老的故事並不是個案,另一名叫張立春的韓戰老兵,也有著被寫成小說的英雄事蹟,曾以一敵四,擊斃一人活捉其餘三人。如今年逾八十,卻在街頭擺小攤以補鞋為生已卅年了。張在復原後本被分派到工廠當幹部,但因與領導意見有分歧而被陷害成為階下囚。出獄後,女兒餓死了,妻子癱瘓了。生活艱難而被家人埋怨的張立春,堅持不向有關部門要求特別照顧,不願意成為國家的負擔,情願靠一雙手補鞋養家。張老在鏡頭前說:我總以為我這個選擇,雖然不符合現在的形勢,也符合那時候人民的願望,我總以為自己沒錯。

  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如當年以萬計到三綫建設的青年,現在都步入晚年了。用青春生命建設的三綫工廠,現在大多成為廢墟,或是被拆掉改建地產項目。一名曾參與建設的工程師感慨說,不後悔當年的付出,雖然現在看來幹的都是「無用工」。這又令我想起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談到80、90後時說,「你們有權利抱怨,但你們沒有資格抱怨。」

  中國是一個人口量相等於美國四倍餘的發展中國家,才剛從動盪政治和落後的經濟中平穩發展了卅年,社會和政治制度不完善,相當一部份官員水平差甚至惡劣,是事實也是必然的現象,重點應要看現執政者有沒有面對問題及肅清流弊的決心和行動。

  有聽眾說,批評政府也不許嗎?批評當然是必要的,但批評與謾罵是有區別的,當中分野就在於一顆心。是出於愛,為求改善而批評;抑或是出於厭惡,為了徹底否定而謾罵呢?更惡劣的可能是為了好玩而「批評」。曾有一本叫《來生不做中國人》的書甚是流行,最近也有一首國內流行曲叫做《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批評政府在今天的中國不是禁忌,反而是時尚;所以社會欠缺的不是「批評」量,而是帶著一顆「心」的批評。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一切都是政治

  經過總統奧巴馬的強力遊說後,國會民主黨人終於贊同依總統與共和黨的妥協方案,通過延續布殊減稅法兩年,並且是不分貧富,一視同仁。自從布殊推出減稅後便一直成為民主黨人攻擊的議題,認為減稅內容向富人傾斜,對中產及低收入百姓不公平。於民間而言,民主黨這批評幾乎已成全民共識,連不少知名富翁都公開表白自己並不需要減稅。但為何共和黨仍要堅持原封不動布殊的減稅法,而奧巴馬又為何照單全收呢?

  經濟衰退如此,國庫空虛至如斯境地,共和黨人為何鐵了心不能動減稅法絲毫,其中所考慮的不是經濟因素,也不是因為幾名大富翁捨不得多付一點稅;而是倘若給民主黨調整了布殊的稅法,等於承認共和黨當年推動減稅是錯誤的。在中期選舉才打得民主黨落花流水,怎能拱手將保護納稅人美名送給民主黨呢!共和黨寸步不讓,中產和低收入選民沒有損失,如逼得奧巴馬屈服,形勢上又多勝了一仗。

  布殊總統的減稅計劃是全民受惠的,只是富人比窮人更受惠。包括奧巴馬總統在內,民主黨人長期譴責為富人減稅,聲言當法案期滿時將修法,讓富人不能再得到減稅。在競選總統期間,奧巴馬甚至提出要增加富人的入息稅,獲得普羅百姓不少掌聲。當年的立場是為討好選民,現在出爾反爾,也是為了討好選民。中期選舉失利,奧巴馬不敢在政治議題上冒險,他急需要一個避風港,故不願負上增稅的臭名。他看準了全民再減稅兩年,除了民主黨議員和熱中於黨派政治的選民,一般百姓只要不加稅都會接受的。

  在與共和黨達成協議時,奧巴馬說兩年後他會與共和黨再度爭辯減稅法的。表面是顯示自己不情願妥協,是為了百姓而忍辱負重。但實質上是拖延策略,目前與共和黨鬥沒有好處,但兩年後是連任的生死存亡之戰,當然又可以把議題炒熱。

  在選舉是政客全部生命的制度裡,要政客拿出良心來辦事,難之又難呀!

Saturday, December 11, 2010

和平獎反照出中西觀念差異

  爭議伴隨著諾貝爾和平獎走過了逾百年的歷史,今年評委選出中國異見人士劉曉波,爭議之聲再起。爭議往往聚焦於多元世界對得獎者的不同評價,劉曉波獲獎爭議進一步反照出中西觀念差異。

諾貝爾本人對和平獎的定義是授予「盡最大努力在促進國與國之間的兄弟情誼、推動裁減常規軍備或主持國際和平會議的人士」。但於評審實質操作上,早已遠離了諾貝爾的初衷。誰能得獎,權力掌握在評審委員身上。今天的和平獎僅能反映五人委員會對當前國際時局的評點。

事實上,僅由五名挪威的和平獎委員們所評選出的獲獎者,未見得就必然成為全球公認的和平英雄。越南的黎德壽曾拒絕領獎,而與他同年獲獎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則氣走了兩名和平獎委員──辭職抗議。巴解領袖阿拉法得獎後,被一名和平獎委員譴責為恐怖分子。去年奧巴馬在上任後不足兩星期,便成為諾獎的被提名人並最終得到獎項,引來全球質疑。

  自公布劉曉波獲獎後,中國政府除了與諾委會的言語交鋒外,更發動友好國家抵制頒獎禮。原先有十九國表示不出席,其後在歐盟的壓力下,塞爾維亞改變立場參加了頒獎禮,令最終有十八國抵制。引發爭議於諾獎時有發生,但能引起如此多的國家及組織支持抵制,卻應還是頭一次。

  對於中國的激烈反應,西方媒體普遍以此來論證中國政府不尊重人權,並認為是恃其經濟實力蠻不講理地向國際社會反施壓。頒獎禮結束了,西方輿論大都以此作為概括今屆和平獎,與過去西方媒體上的中國形象吻合。若然如此,則中西雙方,都平白錯過了一次增進了解的機會。
  
  全球暢銷書Megatrends的作者John Naisbitt在他研究中國改革開放變化的新書中寫道,西方人沒有真正的了解中國,是因為他們一直用西方的價值觀和思維來審視中國,並且認為西式民主政制已經是人類社會的臻善臻美的制度,亦即是所謂的「普世價值」。
  
  誠然,不少西方人眼看中國用了短短三十年時間,便從一個落後封閉的國家,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都會簡單地認為這是西式化或引入西方資本主義的結果,並進而期許中國進一步把政府也來西化,與世界、尤其是「他們西方」接軌。在這等待的過程中,對於中國與西方社會標準不吻合的表現,會一律加以批判。
  
  不過,這種思維及要求,似乎忽略了需要結合中國文化和近代史等具體因素來審視中國。中國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為西方文明敞開大門;但與此同時,卻又努力重振傳統文化。中西文明和價值觀的碰撞和融合天天在中國出現;門開了,就合不起來,更何況中國決策層看來也不打算走回頭路。然而,且別以為中國從此就會成為一個黃皮膚的「西方」國家。經歷百年受外國侵略的近代史,堅持獨立自主,是新中國在兩超級大國夾縫中成長過來的不變原則。  

  按和平獎委員主席自己說:「(該獎)是為向中國發出信息,讓其知道政治改革與經濟發展相配合是極為重要的,也顯示(委員會)對在中國爭取基本人權的人士的支持。」
  
  「經濟改革必須輔以政治體制改革,保障人權和推擴民主」等概念或內容亦不止一次諸於中國領導人的工作報告中,由此看來,雙方的矛盾及分歧應該不是南轅北轍的「天壤之別」。那麼,中國政府為甚麼會對委員會如此反感呢?關鍵可能就是在於「向中國發出信息」這種態勢。
  
  和平獎主席沒有察覺到這種指導和教育式的態度,就是中國經常提醒西方的:「不要干涉中國內政」。特別是在當前亞洲區軍演頻繁的複雜國際形勢之下。每年中國派出無數政府官員到西方國家學習和考察,推進中國在各領域上的進步,但這演變的進程應該由中國人自己掌握。借授獎予一位支持布殊以武力移殖民主到伊拉克,及倡議用西方政制重新構建中國政府的異見人士,並認為藉此便可以改變中國,除了顯示頒獎方對中國的認識不足外,暫時看不出還有甚麼更大的意義。

Thursday, December 09, 2010

這樣的社會

  天下間有這樣一個社會,內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著工作崗位,用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汗水,在各領域上為社會和國家的進步而努力。但當社會發展的巨輪在高速滾動之時,這些努力有時可能變為無用功,有的可能不被理解反而遭到抨擊。但本於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的精神,他們不會在困難面前退縮,不因未受表揚而氣餒。他們敢於創新,敢於嘗試。

  這社會裡又有另一批人,他們佔著崗位但卻只想到自己的好處,職位帶來的權力只是他們求取不義之財的工具。於社會及國家,他們毫無責任心可言,到外國享福才是他們極端的目標。

  社會上又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心思,但卻在抱怨政府的道路上成為同志。他們沒想過要為社會付出什麼,卻認為享受社會進步帶來的好處是理所當然的,但又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得到該有的「一份」。這一份可能是經濟利益,可能是名譽,可能社會地位。至於他們為何埋怨政府,也有著各自的理由,有人自以為不得志,有人是因為私人仇怨,有的純是因為閒來無事湊熱鬧圍觀,也有人覺得這才是時尚公民的表現。
  
  社會又有一批人,他們從骨子裡鄙視自己的國家與文化,認為外國才是真善美的泉源。於是,他們看自己國家什麼都不順眼,天天盼著把別國的一切都搬來。雖然他們如此不滿社會現狀,但他們卻沒有打算幹什麼實事或挑上什麼責任,而是喜歡站得高高的高調批判,享受做「民意領袖」的光環,批評是他們的唯一專業。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出現了這麼一股風氣。第一類人們的貢獻被醜化了,他們努力為人們創造和平安逸的生活環境,但卻總是變成為埋怨甚至憎恨的對象。人們沒有把他們和第二類人分辦出來,總之凡是在崗位上都是「壞人」,都是要革命的對象。更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不講道理流行了,也不再實事求事,總之誰罵得大聲便誰有道理,話罵得越髒越正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再不是什麼美德,「不付出只怨回報不足」逐漸成為新興的「普世價值」。

Wednesday, December 08, 2010

有書無人讀

  雖然都說中國強大了,但中國至今只能實施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仍有相當挑戰。人口總量大與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加深了中國普及中學教育的難度。物質生活水平遠超中國的美國,政府推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低收入家庭孩子還可以享用免費早午餐。表面上似乎美國中小學教育優於中國,但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美國公校面對著截然不同的問題。

  美國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相當一段時間,雖然各州及各校區的公校水平參差,但好歹只要你願意,總會有高中學位等著。在學位供應量不成問題情況下,美國公校的核心問題是教學水平與求學意願。

  美國文化崇尚個人自由,影響所及,於兒童教育也偏向於放任式。由課程設計,以至教學法,讓學生和教師自由發揮的空間相當之大。好處是自小建立了孩子的自信,也沒有如亞洲地區的功課壓力,可以享受和支配的私人時間更多。而壞處卻是學習沒有系統,也沒有紀律,和基礎知識薄弱。

  昨日加州總學監公布最新數據,在2008至2009年度,加州高中的畢業率比前一年上升了1.5個百分點至70%。可是,輟學率卻上升了2.8個百分點,達21.7%。輟學率高於畢業率的增幅,反映了高中在留住學生方面仍存在嚴重問題。

  作為美國的科技大州,卻竟然十個高中生中便有三人沒有畢業,如果這情況不扭轉,不但影響加州的經濟發展,也將拖累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再者,所謂畢業率只涉及量的問題,至於質方面,加州公校水平位處全國榜末已是眾所周知的了。再加上連年的赤字,教育經費一減再減,提升水平已成為很遙遠的理想。

  品質下降未見盡頭,學生輟學人數又上升,試問加州將有何前途呢?期待新州長上任後,能正視公共教育危機,救救加州的孩子們。

Tuesday, December 07, 2010

新軍國主義

  提起軍國主義,總是會聯想到日本。狂妄和冷血的日本軍國主義者令亞洲國家遭遇前所未有的傷害,戰後的日本復元相當快速,瞬間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表面上似乎日本並未因軍國主義而受到懲罰,還享受豐盛的物質生活。不過,日本損失的也不少,戰後至今,日本在國際政治上一直生存在美國的陰影之下。在國際舞台上,日本只是美國的一枚聽候差遣的棋子。

  眾多評論都提到要警剔日本軍國主義的復辟,這種擔憂其實不甚準確。這不是說日本的軍隊不足懼,日本現代化的軍隊絕對是中國要提防的威脅,只不過日本軍隊再沒有戰前的自由了。日本軍隊能擴充至甚麼樣的規模,能有多大的活動空間,主導權是在美國手上。事實上,自七十年代起,不斷催促日本擴軍的就是美國。

  所以,中國要提防的軍國主義來源並不是日本,而是世界上第一大民主國家──美國。在某意義上,美國比中國更早實施一國兩制,對國內是民主政策,於國際間是推行軍國霸權主義。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一直採用軍事手段來滿足其政治和經濟目的。美國是世界上軍費預算最大國家,也是用兵最頻繁的國家。

  奧巴馬重返亞洲的政策,核心部份便是由軍隊執行。過去一年來,美國在亞洲區,準確地說在中國門戶周邊的演習,規模一次比一次大。表面上是針對朝鮮的緊張局勢,但白宮卻毫不掩飾航母和戰機是為中國而來的。動用大軍向中國示威,難道解放軍也威脅到美國的安全嗎?當然不是,且別被炫目的艦隊和戰機群吸引住,美國於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是軍事,而是經濟。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債主,又是美國經濟競爭對手;在軍演之外,美國亦向中國發動了貨幣戰。

  國庫窮得亮起破產紅燈的美國,會為朝鮮如此勞師動眾嗎?在富強之時美國尚且毫不猶豫地對外用兵,更何況現在正面對著戰後最大經濟危機。奧巴馬沒有為美國人民帶來期待中的轉變,相反,是更奮力地走著「以戰養國」的危險舊路。

Saturday, December 04, 2010

批韓寒《保住非法字元》的謬誤

當虛情加假意遇上淺薄
批韓寒《保住非法字元》的謬誤


  已記不起是什麼時候在網上讀到韓寒的介紹了,只記得說他是個退學成才的年輕作家,火紅後又涉足專業賽車並奪得冠軍,後來又開了文化公司辦雜誌。對於這樣的一位年輕人──有人氣、多才多藝;心想,其中定有他過人之處。雖然聞知了韓寒其人,卻因公務上的閱讀量已太大,一直沒有衝動要找他的文章來看看。對韓寒的了解僅此而已,但基本上印象偏佳。直至十一月初發生了上海公寓大火,報上摘錄了韓寒評論大火的博文,才叫做首次讀了他的文字。然而,這一讀「刺激」之極──這就是傳聞中的韓寒?!一時間,竟難以該篇博文與印象中的韓寒對上號。
  
  韓寒的大火博文讀罷,筆者難以置信「這般水平的評論」就是韓寒的典型!不想妄下判斷,於是走上韓寒的網站多讀他幾篇博文。讀著讀著,已心裏有數;進而讀到談釣魚島事件的《保住非法字元》(2010年9月13日),行,已完全明白──原來,這就是韓寒。坦白說,是失望的。聞名全國的作家才子,其淺薄及思路混亂的程度完全超乎我最極端的想像。特別是正當美日在釣魚島海域進行歷來最大規模的軍演,讀韓此文更是唏噓。
  
  也許有讀者會說,不過是年輕人在博客發表個人感想,需要那麼計較認真嗎?再爛的文章也有發表權吧!沒錯,每個人都有權擁有自己的觀點,可是假如這觀點其實是歪理,而且行文間態度輕佻不負責任;而與此同時,這樣的「個人觀點」在網絡廣泛流傳,動輒有過百萬人點擊……則這人的觀點散播是為社會埋下炸彈。實事求是,再多的「個別事件」也抹殺不了一個總體事實──中國社會的言論空間比從前開放。
  
  而伴隨著整個社會多面向的寬鬆化,一股不大不小的、專門與政府對著幹的議政潮冒起。當中有名校學者、報刊專欄作家,也有隱名的網絡博客,韓寒是其中的後起之秀。無疑政府必須受民眾監督,人民批評政府是權利也是責任。可是,如批評以歪曲事實為手段,則批判者本身也極有問題。這批人有一種很「一致」的風格,就是政府永遠是錯的。不管是什麼議題,槍口只對內瞄準政府。
  
  不少人也許如我當初的想法,「算了吧,反叛是年輕人的『權利』。對他們的言論不必太認真」。可是,就如上一段所述,這股散播歪理的「力量」如因沒有人認真看待而積小成大、日漸鞏固,對要應對內憂外患的當前中國未嘗不是殺傷力極大的隱患。
 
  這股力量要壯大極其容易──槍口對內是零成本的優勢,完全迎合當前百姓對社會和生活有怨氣。前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杜爾曾說:做反對黨最容易,什麼都不用做,天天批評就夠了。當韓寒之流的人也能在中國形成龐大的粉絲團,藉膚淺的言論賺得實利,反映中國社會真的比從前寬鬆。有人會認為韓寒之流是前衛進步分子,我則認為他們只是在享受已經存在的社會進步;他們是受益人,本身對社會的進步倒沒有提供多少助力。

   韓寒的博文《保住非法字元》以粗暴簡化、歪曲事理的手法來論事,如要撥亂反正、端正視聽,必須在糾纏扭曲的字句間逐句、逐點駁斥。為了方便閱讀,下文將以韓寒的足本原文為骨幹,筆者的點評間插原文之內,讓筆者與韓寒的「意見交流」兩相對照,杜絕斷章取義之嫌。

---

《保住非法字元》 作者:韓寒
(2010-09-13 04:58:11)

  原文:有朋友問我,釣魚島事件你怎麼不發表一點意見,譴責一下日本。我說,雖然腳下一片自己的土地也沒有,但對於領土的問題,我也是很在意的。

  批:韓用了一個「雖然……但是」結構。「雖然」腳下沒有自己的土地──應指置業;「但」也很在意國家領土。韓將個人物業與領土作對比,反映的邏輯思維是:沒有自置物業的人本可以不必關心國土,「但」韓也關心了,彷彿他的愛國心特別強大。值得留意的是,於韓而言,私人土地與國家領土是同一層次的概念;而多讀幾篇韓的博文,發現「先個人」「後國家」是韓議事及思維上的其中一個核心思想;起碼,他擺出這種「瀟灑後生」的姿態。這種以個人為先的姿態,相信成長於相對富裕的新生代會受落。大概也是韓竄紅的原因之一。

  個人與國家哪一個先行是個人選擇。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標榜「先國後家」。韓的博文喜歡評議國家及社會大事,卻又在這種語境下,經常提醒讀者個人生活應優先考慮。──綜合韓博文的印象,發現他「國家vs個人」的話語模式,隱隱然有傷痕文學、白樺那句:「我愛這個國家,但這個國家不愛我」的影子。筆者覺得那句詰問有值得商榷之處,但作為文革過來人,那一嘆可以理解,也受得起問句中的重量。可是,生於安樂,坐享中國進步成果的韓寒,標榜個人為先、卻又言輕舌滑地去評議家國大事;更甚者是侃侃而談「以個人為先」乃情非得已──沒辦法啦,「國家糟透」,惟有「個人要緊」。當中「國家vs個人」的思維模式虛偽輕佻,沒有前人的厚重。
  
  原文:最早的時候,我在一個論壇上看見這事,我義正言辭(按:用錯字,該是義正辭嚴)的寫了一句,“保住釣魚島”,結果該論壇告訴我,我試圖發表非法的內容,請修改。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把帖子改成了“保住尖閣列島”,這才順利合法的發表了。
  
  批:韓以發表「保住釣魚島」五字被禁作為餘下議論的道德依據。證明自己並非不愛國,而是政府不讓他愛國,甚至於網上藉文字審查攔截他及國人保衛領土的呼籲;按他的話,他早便保釣,衝得比人先。──首先,奇怪之極,他那句「保住釣魚島」不是已經在他自己的新浪博客裡發表了嗎?在別的一些網站也有出現!中國網站就某些字眼機械地有刪貼這行為是常有之事,韓所說之「個別經歷」,也許在他登入的網站內確曾發生。

  但是,這並不表示韓寒本人就可以因而安心不理國事,甚或上綱上線以此證明國家領導人阻止民眾關心釣魚島。因為,與此同時,各大網站上充斥討論釣島事件的文章也是事實;有些網站甚至為釣島事件做了專頁專輯。眾所周知,各網站有其過濾和刪貼的原則和標準,關於刪貼的各式各樣荒謬多的是,韓是網絡超級紅人,應已身經百戰,會為一次發貼受阻而放棄「愛國」嗎?若然,韓所謂「也很在意」是假的,其實一點都不在意。

  以下是筆者的親身經歷。本人所寫的一篇關於谷歌撤出中國的評論文章,被中國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人民日報、英文中國郵報等都轉載了。但當將之貼到國內一些論壇時,卻連番遭到刪貼或禁止發表,估計是個別字眼通過不了過濾器。這說明網站的過濾能多準確地反映官方立場,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減法。

  原文:這的確是一件大事,外交部都週末加班破例追加譴責。

  批:韓行文好用輕佻語氣,句中「週末加班」暗含諷刺揶揄;彷彿中國官員本來是「不必粗勞」的,奈何碰上這等「大事」。外交部周末就不工作的嗎?我認識的中國外交人員也不少,眼見他們七天待命,工作沒有周未與周日之分。韓的知識面在揶揄中露了底!韓這種議事態度,由香港鄭經瀚開風氣之先。原理是不進入理據的辯駁,只顧用挖苦詆毀之詞將對手無限地、沒根據地醜化,從而不戰而勝。因為醜話動聽易懂,無需大腦思考,容易吸引耳朵,達到提高收聽收視的效果。於是港台以至現在的中國,都湧現一批口齒伶俐,敢罵粗話而又擅長損人的所謂議政人士。與傳統有新聞工作背景的評論員不同,他們不必準備資料,尤其是未必真懂所議論的題目──如韓並非真懂外交部的基本工作環境──,只管罵得夠動聽,說者快、聽者樂便成功了。 

先保住老婆孩子房子車子  

  原文:如果大家一切都好,生活如意,老婆孩子房子車子工作休息健康醫療一切都能保住,閒情雅致之下,民族情操之下,又不願韜光養晦,當然可以追保釣魚島。但是如果你自己還有什麼保不住的,先把自己的保住再說,不要操那麼前衛的心。

  批:表面上韓在關切民生疾苦,但請注意,他其實是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擺在對立面上來行文;而這兩件事,本來非但並不對立,甚至是唇齒相依。韓其實是在反唇相稽,笑政府大小事都沒做好;身為普通人,政府根本幫不到你,你且先管好自己的小事及生活吧,那些事──保釣,是大事,也是閒事,就「不要操那麼前衛的心」了。

  當中「前衛」一詞是反話,暗諷保釣「不切實際」;當然,也兼批政府搞不好民生。韓陳述了一種觀點,卻沒有提出支撐的說明和理據。為什麼釣魚島只是政府的事呢?韓在行文中迴避了陳述釣魚島爭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或者其意義是什麼?用語氣──揶揄──轉移了討論焦點。真的好奇,韓對釣魚島爭議的歷史「學問」有多少斤兩?只見韓少實話,多虛轉,筆鋒扭來扭去,沒有多少實質內容。以上引原文為例,一觸及釣魚島正題,便立即轉到他生活經驗所能及的民生範疇;否則,就是轉入抽象地揶揄政府,揶揄外交部。板斧相當有限。
  
  原文:也許你會說,在大是大非之下,你個人的小失小患算的了什麼,是的,不過每個人都有其自定義大是大非的權力。(按:又來淺薄的個人主義。)比如這種事情,我認為先要看政府的態度,你怎麼能衝在領導的前面呢?領導表示譴責,意思就是讓你表示譴責,領導表示遺憾,意思就是你可以譴責完畢了。領導要譴責,你要動手,這是領導能容忍的極限,你如果真的動手,領導就要懲罰你了,因為領導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子,你身為一個棋子,怎麼能跳出棋盤了呢?

  批:以上一段是典型的扣帽子,是在不提證據的情況下編列罪名。韓這種「領導如何如何」的論述,完全是沒有時間、地點、人物的泛泛之談,更準確的說法是憑空指控。特別是韓提到「領導就要懲罰你了」,這是帶威嚇式的說法,如無事實依據,同造謠有什麼分別?但因為政府和領導在今天的中國已被慣性醜化,韓的說法不會遇到什麼挑戰,反而會收到「大快人心」的喜劇效果。亦因為他沒有具體細節,反駁也不容易。情況就如當年香港泛民主派醜化董建華,只要形成一股風氣,便不必再提真憑實據,支持者會各自用不同的想像把論事邏輯上的隙縫填滿。大家捫心一問,手法與文革時的操作不是很類似嗎?大家都在捉反革命,但具體地什麼才是反革命?誰也說不清,總之說你是,你就是。

  又,韓再一次在不清不楚之下,把焦點轉移至批判國家領導控制人民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情緒。首先,韓沒有舉出實例陳述自中國船長被日本拘留後──那怕簡單的一句半句也沒有──政府如何像棋盤布局般操控民眾。唯一的根據是他的五個字被網站禁制了,但這足以說明中國政府的政策布局嗎?這是惡意的扭曲;方法是不提證據地編造、捏造一個假象:「政府箝制人民思想言論」;再在假象、假設下申論:「因而造成人民根本沒有關心國土的空間。」韓向大家呈現歪理是如何製作的。

  韓生活的當下比五四時期艱難嗎?韓借領導意志來遮掩自己對社會國家沒有「真」承擔的自私心態,還要把罪名推給政府。真正關心國家的人要等國家批准嗎?而且請上各大網站走一轉,民意及言論於今天是何等的蓬勃,罵政府的人何止你韓寒一人,怎會是拑制得連你韓的愛國心也窒息了呢?
  
  再退一步,政府就重大事件使用手段疏導或影響民意,並不是中國才獨有。不知道韓平日有沒有關注國際時事或世界歷史的習慣。美國政府為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使勁製造民意,由白宮高級官員假意發放所謂獨家消息給指定媒體,間接操控輿論。副總統切尼又指示中情局趕製關於侯賽恩購買核彈原料的報告,中情局請了資深外交官威爾遜大使做實地調查。怎料威爾遜如實報告沒發現伊購買核原料,副總統大怒,由下屬向媒體爆料,以公開威爾遜太太是中情局間諜作為報復。此舉令威爾遜太太多年潛伏的功夫盡廢,連人身安全也成問題。

  從正面看,在敏感的國際事務上,政府官員的舉措對民情影響重大,任何負責任的領導都會採取克制的態度不令事件失控地升溫。九一一發生後,美國民眾仇視回教徒的情緒高漲,布殊總統立即召來回教教長一起開記者會,呼籲民眾不要有反回教情緒。若按韓的說法,美國民眾又是否屬於衝在領導之前呢?

  中國政府為解決閩晉號及船長被日扣留事件運用了前所未有的手段,連各大外國新聞社都以此為焦點來報道。韓竟然用三幾句自編自導的指控,便把中國政府的出招一筆勾銷,或把中國政府做過的事無限量簡化,簡化至只做過「箝制民間聲音」一項。韓此舉有幾個可能:1韓無視中國政府的作為、2不知道中國政府做了些什麼、3不論中國政府做什麼,總之逢政府必反。

  韓於保釣一事上的不滿,「據他所說」,是由他一句文字被刪而來;於是,他呼籲其他人也不要去關懷保釣,更何況,一不小心可能會得罪領導而受罰。韓這「受挫」經歷本來就無實據;即使確有其事,從而就叫人不去保釣,做法是不成比例的消極,及太小家子氣。

輕輕佻佻論賣國

  原文:而在這盤棋子裏,你是一顆黑棋,領導就是一顆白棋,一來因為勞動人民總是黑點,而且也容易變成黑戶,黑,是你最貼切的顏色,(按:言不及意,無聊。)但最關鍵的是,已經洗白領導要求你在衝鋒的時候出來唱黑臉,而領導在關鍵的時刻唱白臉。事後弄不好你還能發現領導和來犯者還在歡快的談一筆大生意。

  批:韓又來抽空的泛指了,輕輕鬆鬆地在無理據下暗示中國領導人賣國,行文極不負責任。韓「輕佻幼稚版」的反政府及無政府主義活現紙上。「和來犯者還在歡快的談一筆大生意」是嚴肅的大指控,落在韓的筆下卻輕佻輕鬆,罵得言輕舌滑;假如這樣的一種文字內容及文風可以受歡迎,是大哀。誰是來犯者?是日本嗎?怎麼才算大生意?那韓是否主張中國全面停止與日本貿易呢?在人質事件期間,中國暫緩稀土出口到日本,頓成國際新聞,引發以美為首的多國渲染中國威脅論。韓是在曲筆反對中國與日本繼續貿易嗎?說實在,韓沒有明言,只是指桑罵槐。韓的行文藏頭露尾,極不大方,且亂放暗箭。

  原文:釣魚島的問題,我相信我們官方更看重的是自己對內是否穩固,底下石油倒不是那麼有所謂,那些都是日本人要的,這也是他們在70年代重新對釣魚島起邪念的原因,而中國政府只要穩定,不要在外交和軍事上有任何未知的風險,所以這導致了這個本來不複雜的問題一定將被拖延成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批:為釣魚島問題扎實地做過功課的人來說,讀上述一段,只能仰天長嘯──「這也過關?!」這段文字完全暴露了韓對釣魚島問題的無知。坦白說,韓知識面之薄弱,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程度。知識底子差,卻敢高談闊論,勇氣是有的,卻屬於厚顏不知恥一類。

  首先,「官方更看重是對內是否穩固」的說法含混不清,「對內穩固」何所指?這樣鬆散的用字根本沒法準確陳述內容,推斷韓是責難官方只顧維持內部政權的穩定。這一句,是完全不跟進新聞的人才說得出口的。韓含混地說「我們官方」,是什麼官方?在毛周時期的官方,抑或是鄧小平,又或者是江朱與今天的胡溫?每個時期的釣魚島問題都牽扯到不同的國際局勢,並且主要是美蘇中關係,而不是中日。

  韓大而化之的一句看重內部穩定,只說明他對釣魚島跟四十年間的國際關係不甚了了。釣魚島主權爭議在逾半個世紀以來,對應著不同的國際形勢,兩岸政府有不同反應。今天釣魚島問題對應的大形勢,是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關係到「和諧穩固」的東南亞忽然沉渣泛起。此時的中國雖說擁有一定的國力,固然不會坐以待斃,卻於整個東南亞局勢及要應接貨幣戰爭這時勢而言,出招需要瞻前顧後。胡溫處理釣島事件的重心全是對外的,把它放在東南亞及國際博弈的角度來回應,怎來個是衝著「對內」來出手呢?至於「底下石油倒不是那麼有所謂」一句更莫名其妙,東海油田中有一兩口井已在開採及使用,供應部份沿海省份所需。韓知道嗎?石油及能源問題,官方一直都「很有所謂」。


都是中國政府害的嗎?

  又,韓說本來問題不複雜,是中國領導人拖長了時間而變得複雜。這說法幼稚得可笑,也令人憤怒!釣島問題從一開始就相當複雜。二戰結束,國共隨即展開內戰,此時美軍單方面宣布將琉球群島及釣魚台等水域劃歸美國直接軍管。五十年代的中國可以向美國怎麼樣?七十年代初的中國大陸國力薄弱──可也奮力打過幾場非戰不可的國土保衛戰,下文再談──,台灣則仍需仰「美」鼻息,我們可以怎麼樣?釣魚島問題一直解決不了,是簡單地因中國官方不處理嗎?

  再說五十年代,當時韓戰爆發,幾十萬中國志願軍在朝鮮半島與美軍殺個你死我活,而釣魚島其時正由美國琉球政府管理,這問題簡單嗎?是中國政府怕事不願冒外交和軍事風險嗎?韓才子是否知道六十年代末中蘇交惡,六九年發生珍寶島軍事衝突;中國同時又支援北越對抗美軍,美第七艦隊駐防台灣海峽以示回應。在歷史事實面前,韓才子認為中國政府在哪方面的表現是怯懦的呢?

  踏入七十年代,尼克遜總統在亞洲有了全新的戰略部署,主動接觸北京改善關係。而中國北面有蘇聯重兵壓境,西南的北越雖然快將戰勝美軍,但明顯向蘇聯靠攏;中國亦因此急欲打開外交大門,借與美修好來牽制蘇聯。一九七一年七月,尼克遜派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密訪華;同一時期,美國宣布結束琉球政府,把琉球連釣魚島交還日本,但保留在沖繩的軍事基地。與此同時,中美關係正常化。凡此種種,當然是尼克遜的精心設計。所以,釣魚台是美國給日本的,不是韓所說的是日本看中該處的石油而起邪念,自己從中國手上搶過來的。顯然韓對釣魚台問題一知半解,更像是零碎的道聽塗說。

  一九七一年十月,美國宣布把釣魚島也交給日本,中國即時提出抗議。四個月後,七二年二月,尼克遜歷史性訪華,簽署上海聯合公布。同年五月,琉球由美國轉交給日本;包括釣魚島的一帶水域,納入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可見,在美中蘇的複雜角力和國力懸殊的情況下,中國接受與美國發展正常化關係以抵消蘇聯威脅此局面;而對於釣魚島,中國實在是鞭長莫及。需知道中國對於美軍留駐日本最初是反對的,但尼克遜到北京對毛澤東說,如果中國不接受美軍留駐沖繩,則會鼓勵日本發展核武。

  韓才子輕輕鬆鬆的說釣魚島問題是給「拖」出來的禍,這指控既無知,也不負責任。中國領導人當時是在兩個超級大國的夾縫中求取國家的最大利益,開跑車的韓如不知道七十年代初中國的國力,好好問問父執輩。當時的中國,不要說美國了,就連節節敗退的南越政權,也敢於一九七四年派遣四艘戰艦侵佔中國的西沙群島。

  韓博文中指責中國政府只求「內部穩定」,因而錯誤看待釣島問題。這說法荒謬得很,是小心眼加天馬行空的胡說亂吹。中國當時要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中蘇戰爭危機,搞不好將兩面(美蘇)受敵。求穩,並不是如韓所謂的只顧鞏固統治權;而是國家的前途,甚至是民族的存亡。

  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八十年代,鄧小平在訪日時提出暫時擱置釣島爭議,鄧小平深知中國需要平穩的環境發展經濟、累積國力。鄧小平說:中國再不能窮下去了。釣島爭議的關鍵國是美國,不是日本,剛結束文革的中國,要先韜光養晦,抑或要冒外交和軍事風險跟美國爭釣魚島?按韓的說法,應是後者。可以推想,假如鄧小平在八十年代選擇向美日宣戰……,出生於八十年代的韓寒,你會過著同一樣的童年,有著今天同樣的生活嗎?

  不錯,是鄧小平推遲了解決釣島爭議的時間,但這一拖給中國帶來什麼?是如韓說的,「只令問題變得複雜化」──捨此,一無好處?抑或是這延後處理是當時中國之必須,換來了往後卅年中國全面的高速發展,累積了今天的綜合國力?今年八月日本扣押中國船長,中國政府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回應,國力增強是主因。請注意溫家寶是踩在美國土地(紐約)時向日本出手的。

  無知不是罪,誰能通曉天下事。韓的問題是對自己不懂的事情強要表達意見,這也本無不可;但是,在關乎國家大是大非的議題上無知裝精英,進而惡毒地諉過於中國政府,這是有知的犯錯,不值得原諒。韓欠處理釣島問題的中國官員一個道歉。

何以告慰守土英靈  

  原文:在我國的版圖裏,類似有爭議有可能引起國家間任何摩擦和局部戰亂的地方,只要別太大塊,改變了中國是一隻雞的形象,而公眾和輿論也不是太瞭解的犄角旮旯,官方可能覺得讓一點也就讓一點了,就當賣給地產商了,公雞母雞實在是沒那麼所謂的。

  批:又是一種把複雜議題歪曲簡化、抽空泛指的例子。韓沒有說明所指何事,沒有時間地點人物,所以無從追究其準確性,甚至根本弄不清他在說哪件事。具體事實基礎欠奉,卻直接下情緒化的結論,再加上筆調搞笑調侃,讀者看得開心,就算沒有提供半點事實或數據,也不難想像會有人照單全收他的結論及觀點。

  是什麼觀點呢?就是面對有爭議的國土,只要面積不大,公眾不察,中國政府是會毫不在乎地讓給外國的。又一次證明,韓要麼對中國現代史知識嚴重貧乏,要麼就是故意歪曲事實、污衊中國政府。在有爭議的領土上,中國士兵曾灑下鮮血,韓的挖苦調侃很對不住這些烈士!

  略舉其中幾例。一九六二年,文革前的態勢,印度派兵入侵中國邊境。中國政府組織自衛反擊,於同年十月,解放軍調動過萬兵力迎戰。經過個多月的艱苦戰鬥,入侵印度兵潰敗,全線退出中國邊界。印度隨即請求美國軍事介入,總統甘迺迪派出航空母艦進入印度洋。其後,解放軍單方面停火、交還俘虜和主動後撤。中印邊界談判至今仍然持續。

  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蘇聯軍隊登上屬於中國、面積不到四分三平方公里的珍寶島,駐守東北邊界的解放軍迎戰,中蘇珍寶島戰役打響,戰事持續約三星期。最終蘇軍後撤,卻造成中蘇邊境全線緊張,兩軍長期對峙,並爆發多起有限度的軍事衝突。直至一九九一年,俄羅斯正式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

  一九七四年一月,南越軍侵佔中國西沙群島。中國中央軍委立即成立西沙自衛反擊戰小組,由葉劍英負責。同月十九日,中國派往西沙的四艘小型艦艇與四艘美製南越戰艦相遇,中國四艦的總噸位加起來都不及一艘南越驅逐艦大。在強弱懸殊下,裝備落後的中國海軍憑不怕犧牲的拚勁,竟然成功擊退南越海軍,收復曾被南越佔領的全部西沙島嶼。海戰雙方各毀一艘戰艦,中方共有十八名水兵陣亡。而要一提的是當時正值文革,策劃自衛戰的總指揮葉劍英,多名家人都遭到批鬥入獄。就在公私事兩面夾擊下,葉帥為保衛領土站好崗位,加上前方戰士的誓死效命,最終保住了這片在地圖上不顯眼的西沙群島。

  請問韓才子,面對那些為守土奉獻生命的英靈,你說中國官方把領土讓出如同賣給地產商一樣,你不慚愧嗎?!韓有沒有想到,是那些獻上生命的戰士讓中國保持和平發展,為如他一樣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安逸的成長空間。──即使是出於無知,文章,也不能寫得如此沒有良心吧!

  由於韓沒有說明出賣領土指的是哪幾處,只能猜測他有可能指中俄在二零零四年簽署的《中俄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該協定主要處理有主權爭議的黑瞎子島問題,兩國共識各佔一半。此協定在中俄兩國國內都有爭議,中國一些人士認為不應與俄平分,並追究起自清朝以來便被俄國侵佔的若干領土。支持協議一方則認為,滿清喪失給俄國的領土要追回不太現實,將會導致中俄重回六十年代的對峙局面。能和平解決剩餘有爭議的領土,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姑勿論支持那一個立場,但絕對不是如韓所形容的,中國官方是怕事才把土地拱手讓人。事實上中蘇邊界談判自一九六四年已開始,是一場經歷數十年的爭持。而雙方走在前線的士兵均曾為土地付出生命。

  原文:釣魚島因為一直一來比較有名,公眾關注度高,尤其是看了多年新聞聯播,領導人都是在釣魚臺國賓館接見外賓,搞半天釣魚臺都歸了別人,這太沒面子了,所以,釣魚島是政府事關領土問題的形象工程,是底限,我相信這個應該不會讓給人家。

  批:韓才子用嘲笑的口吻,指釣魚島是政府的形象工程。理由是「釣魚島一直比較有名,公眾關注度高」。真的想不到還有什麼可以比這更膚淺的了!釣魚(島)台為什麼有名?公眾為什麼關注?韓沒有半字解說,可能他真的不懂。但胡扯到釣魚台國賓館就未免太離譜了。大概是「吹」慣了,說領導人經常在釣魚台國賓館見客,於是為面子便必定要把釣魚台(島)爭回來。這或可理解成韓的幽默,純粹是笑話而已。

  不錯,既然是笑話便可以虛構杜撰。所以──不是韓不知道「釣魚台國賓館」是因坐落於八百年歷史古跡釣魚台之內而得名;也不是他不知道兩個釣魚台毫無關係!只不過是韓才子機靈,把兩個同名的東西湊成一則段子。果真如此,只可說是無聊的低級笑話。精警的政治笑話是利用幽默手法,切中政治事件或人物的某些要害或微妙處。倘以知識為金,韓這則「釣魚台國賓館笑話」含金量如何?抑或只是低檔次地以「同名」來胡扯?

  韓最大的缺點是論證邏輯紊亂,不講事實;乾脆就拿自編的「故事」當作事實材料,然後再從這自己瞎編的「材料」上得出所謂「精闢」的結論。倘若在笑話大全中看到兩個釣魚台的笑話尚可說得通,讀者都知道是笑話。但韓的博文似乎是在議事,又夾雜胡編出來的笑料,然後又依笑料來分析總結,文章輕鬆易讀,但事理邏輯則大混亂。有說「真的假不了」,於韓,是「假的卻真了」。

  話又說回來,韓所謂形象工程之說全無舉證,而現實是自去年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在曼谷宣布美重返亞洲、今年南北韓發生天安號事件,接下來是一連串的美國艦隊與韓日越印多國輪番在中國周邊海域軍演。甚至美國航母一度聲言要進入接近中國心臟的黃海,在中國政府強烈抗議及調動海軍在黃海進行實彈演習後,美國才改變主意。

  今夏,希拉莉又提出南中國海涉及美國國家利益,及多次鼓勵東亞國家與中國談判南海主權,並自告奮勇要加入向中國交涉。與此同時,美國頻向與中國仍有領土糾紛的印度送秋波,並售以大批先進武器。印度喜出望外,還表示要建航母搶佔海上優勢,又在中印邊境調集大軍。奧巴馬在出訪亞洲前後,不止一次表示美國要重新當亞洲區的領袖。

  在上述背景下,自戰後已成為美國半附庸國的日本,突然拘押在釣魚島作業的中國漁民,並聲言要以日本國內法審訊,意圖明顯是要挑戰中國。而美國立即唱和,一再表示釣魚島屬於美日安保協防範圍,必要時美國會出兵。

  就在這種種嚴峻的外交形勢下,溫家寶總理於九月在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時,以連串嚴正聲明,配合實質行動(派出漁政船定期常規巡邏釣島海域,新下水設備最先進的漁政船310號首航便去了釣魚島),向國際表明中國不會讓步。溫總藉保衛釣島反擊美國在亞洲不利於中國的戰略部署。這種種舉措屬於韓所言的形象工程的定義嗎?可惜,韓沒有交代。在他筆下,任何中國領導人都變成只好面子的庸官。與一線處理釣島問題的中國官員相比,請問誰更平庸幼稚。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原文:而對中國政府來說,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一直拖著,拖到地殼板塊再次發生移動,釣魚島直接鑲到了福建省,這下就省事了,什麼海域石油的事再說。所以我也不擔心釣魚島被日本人佔去,雖然事實上他們的確快佔去了。(按:又是一則無聊且帶污衊性的低級笑話。)而這次的事件,最好的結果就是船長要被關押十天,在我們強烈譴責嚴重抗議了九天以後,日本把人放了,我們也算終於抗議有了成果

  批:又來簡化歪曲了,不提中國政府已運用何種手段逼使日本放人──被美日炒作至今的稀土事件,韓知道是中國政府應對美日的出招之一嗎?韓只說中國「強烈譴責嚴重抗議九天」,彷彿中國政府光得一張嘴。這當然不是事實。韓最不可取之處是輕佻地竄改事實,言行不負責任之極。

  原文:至於唱黑臉的人們,當然閑來無事唱唱也無妨,只是不要入戲太深,不要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不要忘了家人和自己所應該擁有的一切更應該保,不要為發現你已經乾了而領導連酒瓶子都沒開而傷心,也不要以為自己真的在急民族所最急,這個民族,總有更急的。

  批:讀韓這篇博文感覺最深刻的,是作者活在一個自我想像的中國裏,所批所鬥的所謂官方、領導,都是韓自己虛擬的。為文月旦就如同自己在噩夢中拳打腳踢一番,與現實世界脫節。怎麼「自己乾了領導還未開瓶」,句子形象生動,但現實中所指為何?對應的是哪件事?空發炮沒目標,炮再響又有何意義。在謾罵政府已成為潮流的今天,韓成為明星一點也不出奇──甚至是意料之中的,包括韓自己──都是計算過的吧!但,於中國、讀他文章的粉絲而言又有何裨益呢?

  而此博文最惡毒處是否定民族精神,否定關懷國家的意義。推銷一種假消極浪漫,彷彿自己不是屬於這個民族似的。無他,韓就是中國富起來後驕生慣養的一代。

  韓一句:「這個民族,總有更急的」,驟看之下好像有什麼哲理,深究推敲,卻又找不出脈絡。按上句勸人民不要「皇帝不急太監急」,那「總有更急」的急應是指領導,但又說「這個民族」,好像又在談民族性的問題……。那麼我們的民族出了什麼問題呢?韓的行文思路混亂,句意含糊。而且,批「這民族」時彷彿不包括他自己,他是獨醒的一個,也因而能批判全民族。太狂妄了吧。

  在文章結尾,韓重提狹隘的個人主義,勸大眾只要關心自己生活,不必關心釣魚島,因為連領導都不是真關心,又何必自己操心──傳播這種歪理的人犯了道德大罪。正如先前批語中所述,釣島問題在今天已不單純是領土糾紛,是中國面向廿一世紀持續發展的具象徵性和指標性的議題。韓也許以為生於安樂是與生俱來的應分,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能從戰亂和極度貧困落後走到今天,被韓盡情醜化的領導們有相當功勞,他們好些仍在天天打拚,應接四方八面飛來的政經軍挑戰。領導也有很多層級的,怎能不加區分,一竹篙打盡全船人呢!

  安逸不是必然的,韓鼓吹官必無能的無政府理論,卻坐享中國政府和前人先烈為他創造出來的優裕生活空間;不知恩,是折福的。

  沒有國何來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新中國成立以來,對中國的軍事威脅從未停息,這卅年改革開放的和平日子得來不易,將來也不一定可以自然地持續下去,一切需要有人艱苦經營。倘若中國再多一些如韓寒之流的人成為年輕人偶像:不做學問、不長知識、不關心國是、無國無族只有我、不承擔只問權利、自大膚淺、偏頗卻自信、直覺代替研究,只問責不感恩,心態在虛偽中不無歹毒自私……。中國的未來會是怎樣的呢?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至理名言也。

Thursday, December 02, 2010

亞洲人的悲哀

  美韓舉行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軍演之後,緊接而來便是規模比之大六倍的美日軍演。在中國東邊海域動用了最大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以及最先進的戰機的演習,以中國作為假想敵,美國的意圖再也明顯不過了。

  一百六十年前,以中國政府損害了英國的商業利益為由,英國派遣艦隊進犯廣東,由於禁煙大臣林則徐早有防範,英艦隊只好北上進入黃海,突襲天津,揭開中國近代史恥辱一頁──鴉片戰爭。

  十九世紀是歐美橫行亞洲,掠奪資源,強建殖民地的時期。在此之前的亞洲,除了國與國個別的邊界衝突外,並沒有面臨亡國滅族的外國威脅。中國長期作為亞洲的超級大國,基本上是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所求只是周邊鄰國在精神上臣服於中國,願修友好或稱臣者,天朝便會予以物質上的賞賜,而不會干預其內政。可是,船堅炮利的歐美列強來到亞洲,要的是物質實利,兼有領土野心。因為中國歷史上對周邊眾多國家都有所謂的宗主權,列強要吞併這些國家,便無可避免地與中國發生衝突。

  在歐美列強壓逼下,日本是最先醒覺及有效地變革的亞洲國家。可惜,日本的強大只是為亞洲帶來更大的災難。急促發展的日本加入了侵略亞洲的陣營,但與歐美不同者,日本要獨佔整個亞洲。首先擊退了保衛朝鮮的滿清軍隊佔了全朝鮮半島,接著與中國開戰,並把在東南亞歐美殖民地上的外國軍隊全都趕走了。在珍珠港吃盡日軍苦頭的美國與中國結為患難盟友,而日本就是美中的共同敵人。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戰敗的日本成為美國附庸,前日佔殖民地韓國被美蘇瓜分了。五零年,北韓軍南下欲統一全國,反被美軍追擊至鴨綠江,但美國麥克阿瑟一統朝鮮的美夢卻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粉碎了,最終維持南北分治。

英國人在戰後撤出印度,但卻刻意一手製造出印巴及中印邊境矛盾。在南方,法國欲延續在越南的殖民統治遇到武裝抵抗,美國以阻止共產主義擴張為由支援法國作戰。在法國戰敗後,美國接手直接軍事干預,越戰爆發。

  七十年代,越戰結束,中國又開始了改革開放政策,亞洲地區才有了卅餘年稍為太平的日子。也就是說,在過去的一百六十年來,只有這三十年亞洲區沒有涉及歐美日的戰爭。這段相比和平的日子在不經意間被打破了,奧巴馬──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美國內經濟危機重重困擾之下,高調宣佈美國要重返亞洲。何謂重返呢?率先到達的便是美國的航空母艦和戰機。

  當殖民主義已不能堂而皇之登場之時,本來在日本、南韓、菲律賓和關島就駐有重兵的美國,以什麼樣的理由向亞洲加派大軍呢?簡單的四個字;「中國威脅」。美國就以此派軍亞洲,以及向亞洲各國傾銷軍火的道德理據。可哀的亞洲人,什麼時候才能獨立自主地過上不受外國武力干預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