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May 19, 2008

大國風範

大國風範


何謂「大國」?答案的重點在於一個「大」字。

  「大」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似乎不必多作解釋。但它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什麼才算是「大」,完全是見仁見智的。用於對國家的描述,若以是全球比較,「大國」一般是從政治影響力、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等三方面作為比較條件。西歐是傳統的大國,因為在上兩個世紀,他們憑藉超強的軍事力量控制和瓜分了全球的主要資源。而美國被稱為超級大國,因為她在政經軍等三方面都有比西歐更強大的力量。日本因為政軍力量難與歐美相比,所以只能稱是經濟強國。

  現代中國經過卅年的改革開放政策,在經濟上快速成長、國防現代化,且對亞洲區以至中東及非洲的地方政治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因而被視為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歐美認為中國崛起是一種威脅,而中國也忙於解釋只是和平崛起。從此種種跡象,似乎中國已真的是一個準大國了。

  不過,這只是對「大國」定義的普通理解。如何界定一個「大國」,除了政經軍的力量外,還得要有更進一步的檢查標準。真正的「大國」必須具備持續性,不能只是剎那風光,更不能是靠昔日的餘輝耀武揚威。同樣,危機四伏,正在走向衰敗之途的,也不能稱之為大國。有良好的機制、條件和潛質持續穩定發展,才是現代大國。

  美國是公認為「超級大國」,但細看之下,劣質的總統導致國家走上元氣大傷的戰爭道路、製造國際不安的外交政策、國民教育每下愈況、醫療制度與民生脫節、大企業把持政府決策,再加上歷史性的國債,以及長年的赤字運作,美國持續發展的前景並不樂觀。特別是美國政客過度自以為是世界領袖,強把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壓在弱國頭上,令美國成為一個固執而不容易相處的國家。

  回到何謂「大」的問題,古語云:「有容乃大」,能包容者便顯其大。這卅年來,中國走出了文革的極左政治和落後的經濟模式;政治上遭遇六四事件的強大衝擊。近年因為經濟成長而受到歐美的壓抑,從政治乃至經濟上都向中國施加壓力,連舉辦一場奧運會也成為強國攻擊的機會。今年先後經歷兩場巨大天然災難,前又有西藏的暴亂。但中國社會及政府反而顯得更堅強,「有容乃大」,這才是大國的風範。

何不用鋼筋

何不用鋼筋

  西方媒體對中國地震的報道角度,與華文媒體有著基本的分別。英文媒體一方面不能否定中國政府救災的努力和效率,但另方面卻不願意因此便放棄妖魔化中國。典型的例子華盛頓郵報的社論,在肯定中國救災工作之後,卻要加上一句:「中國在拯救自己國民的同時,卻加促了緬甸的人為災難。」面對這場「世界級」的災難,這類媒體還不忘要攻擊中國,清楚說明被他吹噓為普世價值的所謂「人權」,竟然不適用於中國的災民,抨擊中國比關懷中國人的性命更重要。

  另一例是一篇對美國地質學家的訪問報道,記者請他們談四川地震倘若發生在美國會有何種後果。受訪專家基本的結論是死亡人數將會遠遠低於中國,因為美國對建築物防震能力要求嚴格,並且大部份房屋都有鋼筋支撐。美國專家又指出,中國雖然也有不錯的建築防震法例,但沒有足夠的監管,有法不依。

  以上的分析似乎是頭頭是道,但細仔研究論者背後的思維,便會令人很不舒服。論者其實在說:「四川地震死傷多,是因為房屋建得不好;同樣地震在美國不會造成同等傷害,因為美國房子建得穩固。」這也許都是事實,但客觀事實是兩地的經濟條件相差何其遠,這種比較有意義嗎?就如富人有最一流的私家醫生,吃最健康最有營養的食品。但卻嘲風沒有醫療保險的窮病人:你們多愚蠢,都不懂得看早點看醫生。

  不要說鋼筋,中國很多農村的房子仍是用泥磚蓋的,我們能怪責他們不注重安全,地方官不執法嗎?經濟能力與屋住條件是成正比例的,美國享有世界上最豐厚的資源,然後就怪責人家為何不活得也一樣。拆穿了底線,只不過是富人不知窮人愁,何不食肉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