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歷英國殖民統治百餘年後,中國提出以「一國兩制」模式收回主權,此嶄新的政治模式當時被認為是一個極佳的設計,讓香港在主權過渡期間的社會動盪減至最低。因時因地制宜,「一國兩制」的確發揮了重大的歷史作用,可是回歸廿年後,「一國兩制」的弊端亦已顯露無遺。
「一國兩制」是一把雙刃劍,兩制有效地執行了,但一國卻一直受到系統性的排斥,而且拆擠的力度更是越來越猛烈。想中國領導人最初構思「一國兩制」之時,可能以為只要有「一國」,香港便不能亂到哪裡去。對於香港保持原來的社會和大部份政治制度,更是珍而重之。因為當時改革開放剛起步,香港有許多地方可以供國內借鏡了。就算是到了中國眾多城市發展已超越了香港的今天,中央政府還是萬分重視保持香港獨特性和多元化。
如鄧小平一樣的民族革命家,會更願意相信民族感情是最佳的團結力量,只要中央讓港人放心生活方式不變,未來達致兩地一家親是必然的事情。可是,事實上從中英談判開始,英國人已經有組織地,埋下內地與香港的制度性矛盾。排拆回歸的政治力量在回歸後不斷壯大,並且牢牢地控制住司法系統、教育系統和公共媒體;近幾年更已成功騎劫了立法會。
不能避逃的現實是,「一國兩制」已經不再是穩定香港的元素,它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現時的「一國兩制」變成了分離主義的擋箭牌,給反中拒中彷彿有什麼「法理」依據似的。於是乎便出現在香港不能推國民教育、連接中港的交通基建項目屢屢受阻,以至政治人物公然提倡港獨。香港法院日前才批准港獨團體負責人,可得到公帑法援打官司挑戰人大就立法會參選資格的釋法。
「一國兩制」的初衷是要保障香港社會的穩定,如果特區政府不能完整地落實「一國兩制」,使之變質成為只有兩制而沒有一國的話,這本身已違背了「一國兩制」,如無力撥亂反正,再掛住這塊空招牌,甚至自吹自擂地自欺欺人,只會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