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December 05, 2006

廣東雜記

碉樓情

因為行程的改變,九月底意想不到的在開平過了一夜,也成就了是筆者首度的回鄉行。從潭江半島酒店向外望,被夜幕包圍的開平市,沒看到什麼迷人的夜色,但心裡仍然感到一陣陣的暖意,這大概是源自血脈中散發出來的鄉土情罷。

用過早點後,主要行程是參觀開平的碉樓群。到了自立村,雖然不是真正的老家馬岡,但一樣親切。碉樓建築設計理念以防災為主體,災者包括水災和賊劫。頓時想起家父為何特別注重門窗安全的習慣,原來是開平文化的真傳。

在防賊功能方面,碉樓設計已算是頗嚴密,但卻沒有安全感。槍孔、鐵窗、和大閘等,只會提醒住戶其處景何其危險。想到先人過者這樣提心吊膽的生活,現今的開平對比下更宜人居。

碉樓的主人幾乎都是歸僑,他們為什麼不在海外落地生根,而要花了巨資建這如堡壘般的住宅呢?從碉樓的建築形式便可想像到當年開平的治安問題有多嚴重。但對於歸僑來說,他們情願冒這個險也只回鄉,把畢生勤勞所得興建碉樓,是一股怎麼樣的動力在催逼他們呢?

俗語有云:「物離鄉貴,人離鄉賤」,翻開海外早期華人移民的故事,充滿種族歧視和壓逼,是名副其實的血淚史。開平歸僑當年想必定有感於,「山賊之毒不甚於排華之毒」。所以,碉樓的特式建築,除了反映歸僑較富裕和西化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見證了他們對家鄉的愛。但時至今日,大部份碉樓都已空置,子孫四散在外,是什麼令這些「冒死」回歸的鄉民,又再次踏上征途呢?睹樓思人,另有一番感慨。


從西裝談起

朋友都說在中國買男仕西裝便宜,訂造也不貴。在美國百貨店賣的西裝,不少都是Made in China (中國製造)的,到原產地,想當然會更便宜。在上海南京街的一家小店,曾見過清貨大減價,一套西裝七十元人民幣有交易。價位低,但品質也低。在北京王府井的百貨店內,一般的西裝訂價在數百元至兩三千元之間。以一般白領月入三數千元的作為參考指數,兩三千元的西裝應算是中高檔的貨色了。但別以為這是大城市物的物價,貴陽的西裝也真的很貴啊。

貴州是中國最窮困的省分,但同時據導遊介紹,在貴陽的名店商業區,頂級名牌生意暢旺,令先前不看好的人士都大跌眼鏡。就在貴陽筆者所住宿的酒店,有一間男仕服裝店,賣的都是西裝和時下流行的高球運動裝。其中一套質料一般的北京地道品牌西裝,標價便是四千八百元。服裝店櫥窗外的行人道排列著夜市的攤檔,十元一條衭子,廿元一件上衣,不必殺價也夠便宜的了。只是一片玻璃之間,便彷似是兩個世界。

不過,到了改革開放最早的廣東,貴陽的那套近五千元的西裝便算不了什麼。同樣是酒店內的男仕服裝店,西裝訂價令人吃驚,初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找來同事擦亮眼睛再看。沒錯,是一萬六千八百元。想起在貴州苗寨的一位老頭兒,蹲在寨內唯一的公廁旁,向遊客收取每次三毛錢的使用費。同是生活在神州大地,物質享受水平可是有天壤之別。

據介紹,廣東一些鎮的人民生產總值,便可以與整個海南省相比。走在中山市的市政中心區,街道綠化怡人,而且還十分之有格調和氣派。鄧小平先生昔日說要讓部份人先富裕起來,想應該已達到了,現今中國社會面對的是「患不均」問題。

國家主席胡錦濤把「構建和諧社會」定為中央最高指示,其出發動機是平衡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貧富懸殊問題,消弭社會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當下,「和諧」兩字全國上下,無處不在。別以為這是一項柔性的訴求,或是單純的精神文明教育,在「和諧」的背後卻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嚴肅挑戰。近有在上海及各地大規模的反貪腐行動,也應算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資本主義書記

與廣東某地方政府書記級的官員座談,賓主禮讓一番坐下來,副書記劈頭一句話便說:我們這裡是徹底的資本主義。在半秒的空白之後,眾人都笑起來了。可是,書記並不是開玩笑的,在接著的講話裡,書記如數家珍的介紹政府推動的經濟政策,特別強調政府不再經營產業,完全是民辦的市場經濟體,所以才有徹底資本主義這句話。

在三藩市灣區兼任主持電台清談節目,常有一些聽眾借電波空氣狠批共產黨如何獨裁專政,如何逼害百姓,有的還會搬出文革年代的事情。心想,如這幾位聽眾當日在場,親身的聽到一名共產書記說上述一番話,又會有何感想呢?

中國在變,而且是天天在變,因為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解放。如何發展民生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常規思考模式。過去籠罩住官場,以至整個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鬥爭,已經沒有市場,也許已不復存在。走訪多個省市發現,不論是鄉鎮或是省市級的官員,普遍都表現出積極問政的態度,一些接鄰鄉鎮的官員還明顯有相互的競爭。

不單是這位資本主義書記,不少中國官員在政務觀念上,比起久居海外的僑社人士還要進步得多,過去那種把外國先進觀念輸入中國的想法,已經不完全正確。以金山僑社近爭吵得最厲害的掛旗問題,與不少中國官員溝通後發現,僑團掛甚麼旗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也有官員表示不介意進入有青天白日旗的社團。原來一些僑社自以為是的觀念,還得要中國官員多指教和糾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