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特朗普背後

     自特朗普禁穆斯林入境的言論之後,兩黨幾乎火力全開對準特朗普,因為這位億萬富翁已成為他們的共同敵人。只可惜,多個最新的民調出來,特朗普仍然領先共和黨總統初選,支持度基本保持,在個別州份如紐約還有所上升。出現這種超乎政治正確常理現象,值得深思深究。   解釋特朗普歷久不衰的原因不外乎兩種:1是因為特朗普說出了共和黨選民的聲音、2是其他共和黨參選人太差勁。這兩種因素都成立,而且情勢對特朗普越來越有利,因為雖然備受爭議,但在選舉期間,有新聞總比沒有新聞強得多。   真正愛護美國的人士是時候要思考,如果真的由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這國家,以至整個世界將會變成怎麼樣呢?反過來人們更應認真的想想,到底當白宮主人要有最低資格限制嗎?   應聘任何工作都會有應徵者資歷要求的,職位越高則要求也越高。但偏偏美國政府最高級行政長官、三軍統帥,兼世界最具權威的領袖,就沒有任何資歷或智力的要求。只要能走完選舉遊戲程序,最後勝出的便可以登上寶座。所以,在政治歷練膚淺的小布殊和奧巴馬接連出任總統十六年後,整個美國就如飄在汪洋中失去動力的航空母艦,攻擊力仍在,但方向已無從掌握。以目前兩黨總統參選人水平,未來四年,甚至八年也難以有根本性的改變。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因此更需要有能力的領導人,可惜目前的選舉制度,只保證了民眾相當程度的參選權,對當選人的品質卻一點都不保證。制度不改,國運便難以長久興隆。

哭泣的收銀員

  昨日看到網上流行的一段視頻,是一名年約卅餘的女子在講述自己在科羅拉多州一間沃爾瑪排隊付款時的經歷,她提到一名哭泣的男收銀員。   視頻說明中自稱為 Paire Yore 的女子說,她在 Pueblo 市一間沃爾瑪排隊,時值假日,收銀處排了長長的人龍。在 Yore 前面的一名女顧客在不停喝罵看來只有十八歲年青男收銀員,因為他動作緩慢外,不是弄錯價錢,就是找不到條碼;好不容易點算好貨品,在刷卡收費時又出狀況,付費不成功。女顧客開始用最尖酸的說話辱罵這小伙子。 Yore 看不過眼,請女顧客暫且站過一旁,先讓別的客人付費,並說誰不會有倒霉的一天,別再難為這收銀員了。   想不到如此一說,小伙子當場在收銀機前哭了出來,並且走到 Yore 的面前擁抱著她,哭聲變得更大。一時不知所措的 Yore 唯有安慰小伙子,說任何人都會遇到難處,沒事的。哭過不停的小伙子回應說:「你不明白,我的媽媽今天早上自殺死了,但我還要回來上班。因為我有帳單要付,還要交租,我已經失去媽媽了。」 Yore 說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讓她在此事此刻遇到這位青年,好給他一點安慰。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不過,網民的回應卻不全是同情。有網民批評自拍視頻中 Yore 的眉劃得太難看;也有人說她的聲線偏粗,肯定是一名變性人。又有評論說網上總有人愛編感人故事來譁眾取寵;也有人替沃爾瑪說話,稱沃爾瑪員工可以請病假,沒有人會逼著他上班的。   於是,視頻是一個世界,視頻下的評論又是一個世界,但同樣是無情冷酷的世界。視頻中這位 Yore 女士講的故事是否屬實,無從核實;但縱使她真的只是在虛構故事,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故事,點出了冷暖人間的辛酸,就當作看了一段小品亦無妨。反而是當今天下被捧為權威至上的「網民」,言論更讓人心寒。他們坐在冷冰的屏幕前指點天下,什麼都可以懷疑,什麼都可以刻薄一番。互聯網提供了一個躲在這陰暗角落放冷箭的平台,同時又培養出無真實性情的可悲一代。

講心唔講腦

     共和黨總統初選大熱門朗特普再出驚世之語,他呼籲禁止所有回教信徒入美國境。此言一出即時招引了兩黨和回教社區的同聲譴責,但朗特普也是有備而來的,他表示明知主張並不政治正確,他只是說出應對目前狀況的大實話而已。   朗特普雖然向來大嘴巴,選總統也不是第一次了,過去一直予人不正經選舉的感覺,可是這回卻不單純玩票,很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法想到竟然能領先其他候選人這麼久。朗特普近來認真多了,因為戲假成真,已經大半隻腳踏入白宮;所以,他必然在乎一言一行對選情的影響。   批評者指朗特普禁回教徒入境的呼籲是譁眾取寵,縱然能得到短期的選舉效應,也必不持久。但現實真的會如此嗎?朗特普公然侮辱移民的言論令他從眾多候選人突圍而出,連家有墨裔妻子的布殊三世也沒法匹敵。無他,因為好些選民喜歡朗特普的反移民言論。異曲同工,主張禁止穆斯林入境,相信也能討好一大片選民。   由此看來,譴責朗特普言論的人是找錯投訴對象了,因為錯不在他,而是選舉制度。目前美國的普選制度對選民是沒有任何理性要求,只要合符投選舉法例對選民資格的規定,便可以隨心所欲地投票。真的是隨「心」而不是隨「腦」,只講感覺而談理性。哪一位候選人能擊中最大人群的心理,便能取得最多的選票。恐襲是美國民眾心中的巨刺,朗特普以投其所好的手法謀取多幾張選票,批評者大可以問罪,但誰也沒法確說這招沒有效,說不好還能送他入白宮呢。唯一能說的是:「天祐美國」。

什麼是恐襲

    自從南加州發生十四死的大屠殺後,各方都一直在追問到底是否恐怖襲擊。聯邦政府謹慎應對媒體,並沒有急於下結論的意思。由於男槍手是向同事們開火,警方並沒有撇除職場暴力的可能;但當揭露雌雄槍手為中東裔和信奉回教,並且在臉書找女槍手向伊斯蘭國表忠心的貼文後,聯邦調查局便正式宣佈調查沿恐襲方向展開。   輿論當中有些觀點很值得思考。有人問聯邦官員認為槍案屬恐襲,是因為犯案者為中東裔的穆斯林嗎?為什麼早前在墮胎診中槍殺三人的白人槍手,就沒有被稱為恐怖分子呢?有證據顯示該名槍手也是基於宗教信仰而對墮胎極度反感。到底恐怖分子的定義是什麼?只有回教穆斯林的暴力才是恐襲?抑或應當以犯案的動機和性質論定的呢?   一個對恐怖襲擊的普通定義是:以暴力手段針對非戰鬥人員來達致某種政治目的。如此說,行兇者信奉什麼宗教,以及種族背景並不是定義的因素。所以,南加槍案的定義應看行兇者有沒有政治訴求,目前聯邦調查局是憑臉書上女槍手的貼文來判定她是認同伊斯蘭國,因而相信槍案是與槍手的政治信仰有關。如最後確認是事實,則屬恐襲無疑。但同樣,墮胎診所的血案更是鐵證如山的恐襲,但為何美國主流媒體卻沒有如此定性呢?當中種族偏見不言自明。   再到中國境內疆獨和藏獨發起針對平民百姓的暴力事件,為何美國政府和西方媒體一直拒絕稱之為恐襲的呢?反而每每在事件發生後便要求中國政府檢討民族政策?答案也很清楚,因為美國政府或西方好些媒體認同暴力者的政治主張而已。暴力就是暴力,要譴責的便應譴責,如果事必政治先行,又與恐怖分子何異?

槍權與人權

    都說美國是一個講究人權的國家,但血腥的事實告訴我們,在這個國家,槍權比人權更重要。就在南加發生十四死廿一傷的嚴重槍案翌日,國會參議院卻接連否決了兩項關於管控槍枝的法案。   奧巴馬總統說發生死傷眾多的槍案已是美國社會的新常態,在上一次重大槍案發生後,奧巴馬還用責備的語氣指責政客拒絕禁槍,然而在南加槍案後,奧總的發言變得平和多了,沒有多大的情緒,也許他亦已接受現實了吧。   到底是什麼樣的嚴格控槍法,會令到國會議員們沒法接受呢?昨日被否決的兩項槍枝管控法分別是:1在互聯網或槍展上購槍同樣要接受背景調查、2在聯邦恐怖分子可疑監察名單上的人士不准購買槍械。上述兩項控槍法過於嚴苛嗎?干犯了國民的擁槍憲法權利嗎?連禁止可疑恐怖分子購槍都不能,真的是愛槍勝於愛命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反對進一步控槍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個人自由,不讓政府干涉個人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只是社會是共同生活的地方,除了個人權利外,公眾利益也必須受到同等的尊重和保護。任由槍枝氾濫並不是為了自由,最終受惠的只是槍商。   看來血案還會不斷出現,而政客們依然會用各種官腔回應控槍的要求。據最新的民調顯示,有超過七成的民眾支持更嚴厲的控槍法,而國會偏要否決相關法案;怪不得國會的民眾支持度僅得百分之十三。不過,美國是一個不會發生顏色革命的地方,就算國民多不信任國會,政客們還是會過得好好的,選舉還是會年年辦的。

誰生於亂世

  香港反對派近年推出一句針對年青人且極具煽動性的政治宣傳口號──「生於亂世,有種責任」。生於安逸環境下的年青人,很容易便愛上了不必付出代價而唾手可得的浪漫英雄感。於是乎儘管現實生活沒做過任何實事,穿上印有這口號的汗衫後,彷彿立時黃袍加身似的,都成了可以肆意挑戰法紀的鬥士。   其實,香港確是有一大批生於亂世的居民,但絕不是什麼八零後、九十後或零零後,而是如今年屆六七十歲以上的長者們。他們才是真真實實生於亂世的一代,只可惜當他們的政治立場與反對派年青人不相同時,年青造成派便會高喊:「未來是屬於我們的,你們班老野讓開」。反對派長期以來用標籤方法貶低長者的政治發言權,貶稱他們為「維園阿伯」(注:自源香港電台在維園錄製《城市論壇》節目時,經常有長者現場觀眾發言反駁反對派。)甚至生於一九五零年的香港政論家周融到名校演講時,也曾遭遇反對派學生當場用上述的歪理喝罵。   在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有幾名反對派青年軍成功當選,最為注目的是擊敗了長期參政的建制派名議員葛佩帆和鍾樹根。勝選的一方組織多次行動,到敗選的議員辦公室外搞侮辱性的示威集會,類似的「乘勝追擊」做法過去極少發生,大概又是年青氣盛的傑作吧。   但到底誰才是貨真價實的經歷過亂世呢?又有誰比他們更明白亂世和痛苦?又有誰比他們更懂得珍惜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只可惜在反智的時下香港,他們卻沒有發言權。什麼年青票、首投族反而成了政治寵兒。如能用理性去思考,社會政務應信賴曾經亂世的一代,還是不懂世情卻頭腦發熱政治小兵呢?年來香港政治運動一場接一場,最新的是反對派發動的批鬥小三TSA評核試,連小學生都被推出到台前發言批判政府了。如此下去,香港立法會都勢必由小學生主持大局了,特首上限年齡也只能設定為大學生了。

背插一刀

  土耳其擊落一架在敘利亞進行反恐行動的俄國戰機,美國表態支持土國;普京則形容猶如被人背後插一刀,誓言必不善罷甘休。事件令本來已經緊張的中東局勢進一步複雜化,而涉及敘內戰各國的矛盾亦鬧到台面上來。   土耳其對俄國出兵援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甚為不悅,土耳其是第一個承認反阿薩德武裝是敘利亞合法政府的國家,並且一直軍事上支援與土耳其有血脈關聯的敘北土庫曼族。在俄戰被擊落後,奇妙地適時到場拍攝墜機過程,及槍殺跳傘俄國機師的正是土庫曼戰士,並且還拿著被殺機師穿戴的隨身設備拍照發到互聯網上示威。土耳其總統曾毫不掩飾地指責俄空軍不是在反恐,而是在轟炸土耳其的親人。   同樣對俄軍介入敘內戰不滿的美國,這回樂見土耳其出手「教訓」了普京,於是急忙表態支持土國捍衛領空權利。大概白宮忘記了就在不久之前,俄國軍事支援烏克蘭俄羅斯裔對抗基輔政權時,美國曾作出強烈譴責並發動了國際制裁。大國的雙重標準簡是就是翻雲覆雨,一點也不面紅。   土耳其這股盲目的民族情緒,對中東以至中國新疆的恐怖主義活動是一大危機。奧巴馬任期最後一年,在國際外交上屢犯嚴重錯誤,不論在烏克蘭、南海或是中東,奧巴馬極其不智的政策,非但沒法維護美國利益,反而埋下深深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