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於今年9月7日非法扣押中國漁民事件引起的新保釣事件,至24日漁船船長終獲無條件釋放,其間中日美的三方的明暗過招,反映了最新此三國的利害關係與國力的強弱消長。
早前一些關心此事的民眾認為中國政府過度軟弱。近的有星島中文電台的女聽眾說看到中國兩艘船政船遭七隻日艦包圍,極度氣憤,怨中國政府為何不敢派戰艦到釣魚台。遠有香港一些主張出海保釣的人士,快而準地把槍口指向內,責政府軟弱無能。這類埋怨有的是出於愛國義憤,也有些是源於個人英雄主義和反中情意結。妖魔化中國的現象其實並不單流行於歐美,在中港台也不乏同好。
其實只要好好關注事態發展的相關新聞,便會清晰看到中國政府在此起事件中的應對手段,均比過往強硬、多元和有智慧。其間包括層層遞升的外交壓力、實質的經濟制裁、以及溫總理的「反制措施」(包括在紐約公開譴責日本、4日本人涉嫌擅自闖入軍事管理區被捕)。
新釣島衝突的嚴重程度,也不局限於海島的主權糾紛,而是關涉到更實在和更長遠的中國國家安全,以及與美日三邊勢力的消長。也許有些會認為真槍實彈的對峙才算是強硬,但未見得這就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國政府處理此事的決心和智慧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
時下流行質疑保釣運動自七十年代以來,為何未見中國政府以武力收回釣魚台?
於地理位置而言,釣魚台屬台灣宜蘭縣的管轄範圍,台灣政府一直宣稱擁有釣魚台主權。中國大陸若真的調動戰艦群前赴,恐未遇上日本戰艦,便要先面對來自台灣政黨的抗議,甚至會演變成另一波的衝突。若沒兩岸事前充份的共識,大陸武力保釣必須極度謹慎。兩蔣時期是動員勘亂,李登輝則認同釣魚台屬於日本所有,他的繼任人陳水扁又自稱是全台最親日的政客。中國的海軍倘於其時進入釣魚台水域常規巡邏,會有怎麼樣的後果可想而知;而台灣海軍主動與日對抗更是不可能發生之事。
自馬英九上台後促進兩岸交流,大大增強了兩岸官方高層的互信。此一轉變令日本開始為可能的兩岸統一而作出軍事準備,早前日本拋出加強南部防衛計劃,以及在釣魚台水域強行「執法」,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要形成封鎖中國東海的基本格局。與早年只是日右翼份子蓋燈塔,層次已經截然不同。
至於月來在東海與南韓軍演頻繁的美軍,在沖繩有長駐基地,雖然當地民意恨不得美軍離去,可惜支持遷走基地的日本首相鳩山卻先一步下了台。在發生扣押中國漁民事件前,美日特意澄清《美日安保條約》仍然適用於釣魚台水域;昨日(廿三日),國務卿希拉莉與日外相見面後又重申了一遍。所以,在批評中國為何不派出戰艦到釣魚台之前,要理解中國海軍面對的並不止於幾艘日本小巡邏艇。貿易掀起實質的軍事衝突,並不是明智之舉,孫子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上策,船長獲釋顯示了今天的中國已經有足夠的力量保護國土和國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