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鐵軌上的根

       剛從猶他州的鹽湖城回到灣區,有點彷如隔世的感覺,而且是足足隔了一個半世紀。   與五十多名灣區星島讀者一同參加了上周五的美國橫貫鐵路完工150周年慶會,會場是「金釘國家歷史紀念公園」。據公園管理人員介紹,這條連接東西岸的鐵路就在這裡對接,150年前鐵軌對接的那一刻,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因為受到國家公園法的保護,今天人們可以站在同一地點,看著同一樣的山嶺,重演150年前一樣的慶祝儀式。   多麼奇妙的時空,忽然間,我們跟歷史接上了軌。因為是150年這超級整數,今年前來參加接軌慶會的民眾特別多,據公園方估計有多達兩萬八千人。於十九世紀來說,這條州際鐵路是劃時代的偉大基建成就,也是美國經濟起飛的大動脈。所以,前來慶會的民眾都是滿懷喜悅和自豪,有的甚至穿上十九世紀的「古服」,以美國為榮。   今年前來參與盛會的華裔民眾也是破紀錄的,據說,在一百周年慶祝之時,還是只有幾名華人出席,但上周五目測算應以千計。可是,相信在場華裔民眾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因為我們不單是來慶祝國家的偉大基建工程,更主要是紀念曾為這條鐵路付出血汗與生命的萬餘至兩萬名華工。橫貫鐵路西段工程九成的工人是來自中國的。他們領取以比其他工人更低的待遇,每天工作六天,每天十二小時,開山劈石,由平原到高高的雪山,讓不可能的工程變成可能。但工程結束之日,也是他們被解散開除之時,在前頭等著他們的不是火車,是排華法案。   一個世紀以來,他們的功勞沒有被紀念,然而,在15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鐵路華工一再受到肯定和感謝,雖遲但也總算能告慰亡靈。先輩華工能忍異鄉勞役之苦,因為他們心懷對家鄉的思念與愛。踏在鐵軌上的我們不是圍觀者,而是看到自己的根,美國華人共同的根源,那烙在冰硬鐵軌的華人移民印記。

不太明的聲明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千萬人期待的目光下發表了關於是否參加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的五點聲明,可是結果卻令不少人極度失望,網絡上及政論節目上負評不少。批評聲音主要不滿是韓並沒有直截了當的說選與不選,所以五點聲明非但沒有把狀況說清似的,還有親痛仇快之感。不過,於筆者看來,選與不選卻不是這五點聲明真正重點。   名嘴董智森嚴厲批評韓有失男人大丈夫的氣度。韓其實已表明態度了,而且十分的清晰和有力度,他明確在挑戰目前國民黨黨中央高層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政黨文化。韓心裡渴求的並不是總統大位,而是「革命」,推倒他不屑一顧的迂腐國民黨政治文化。   打自從北農總經理位置被逼退下來後,韓國瑜便開始重返政壇,第一步是競選國民黨黨主席。看官可以在網上搜尋他作為黨主席候選人的講話,當時他已經毫不掩飾地痛批國民黨,那些所謂黨大老更被批得體無完膚。在被指派競選深綠地區高雄市長之時,因為黨完全不調撥資源,韓單身匹馬到台北登記選市長,逼使黨主席吳敦義回應,著名的「一碗滷肉飯選戰」便是出自於此的。在高雄市長之戰打得火熱之時,最重要的選前最後一夜造勢大會,韓竟然拒絕了邀請黨內大老站台,在此之前更點名批評吳敦義發言不當。   無論在市長之戰的選前和選後,所謂「一人救全黨」和「韓國瑜大過國民黨」等說法成為了流行語,對於這股無視黨中央元老地位的韓流,相信各大老們是又忌又恨。及至黨內似乎只有韓能打敗柯文哲,韓對黨的批評更是直接,在美國訪問時反覆批評包括馬英九在內的三任總統都是在鬼混,把台灣經濟搞殘廢了。   韓此話一出便招來猛烈抨擊,可是韓沒有閃躲,還一再作出同樣表述。可見韓國瑜對國民黨舊派政治是何等心惡痛絕。在其五點簡短聲明中,他點出的庶民與政治權貴之爭。有評論說他是炮打中央,事實何止於此,韓是在鬧革命。韓之所以能如此直接的挑戰黨中央,是因為他自認為沒有欠國民黨這些權貴什麼,他把自己定位為百姓的代言人與黨權貴對立。也就是他所說的,「韓流」只不過是民意與民怨。   在政壇上經歷過幾許浮沉韓國瑜,如果是一心求大位,怎可能不知道如何與黨的當權派合作。韓選擇當弱勢百姓的戰將,但他能戰勝沉重而有力的黨機器和頑固的政黨習氣嗎?並不樂觀。這仗若敗了,「韓流」也許會載入史冊,但韓的個人政治生命,相信再難以攀上另一高峰了。

韓流倒思

    韓流自去年高雄市長選舉一役形成後,至今非但沒有消退,反而是越來越洶湧,甚至橫掃美國華人社會,來勢相當猛烈。首站在波士頓與昨天抵達洛杉磯,韓國瑜均受到僑胞們的熱烈包圍,其激烈程度一點不比島內遜色。從被民進黨驅逐出北農,至今天成為全台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韓國瑜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便完成了世間罕有的政治飛躍。這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呢?   曾經少年得意,早早便當上市議員和立委的韓國瑜,後來被國民黨閒置一旁,離開了立委職務,也斷絕了與政治圈的往來。由擁有權力的立委,變成為無人問津的平民百姓。好不容易當上了北農的總經理,卻又遇到政黨輪替,總經理的位置被民進黨看上了,欲安插自己人替代之。為求逼韓早日下台,民進黨更發動黨機器對韓公開百般羞辱。   正當韓受到民進黨四面圍攻之時,國民黨竟無一人拔刀相助。過了廿載平淡生活的韓在經歷了國及民兩黨冷暖後,重燃起了他參政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先是競選國民黨黨主席,後競選高雄市長,一股韓流自此形成。   但縱是如此,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下,個人在國民黨內又沒有派系和大佬支撐的韓國瑜,如何能做到今天的政壇奇蹟呢?有說是因為他夠直白,語言活潑。這其實也是表面,還是韓本人分析得最透徹。不論在台灣媒體前,或在哈佛演講,他都指出所謂韓流其實就是民意與民怨。   韓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緊緊掌握住民心所向,明白百姓所需,講平民能聽得懂的語言。不論是台灣還是美國,政客都成了另一個民族,講著與百姓不一樣的方言;他們高高在上享受權力,玩弄政治來追逐私利。所謂百姓和選票,只不過是他們奪得權勢的工具而已。人們對傳統政客的厭棄,造就了今日的韓流,也揭示了現行所謂民主制度的腐敗。韓流出現,是對這敗壞政治制度的最無情嘲諷。

非常台肯

    台灣深綠政論節目主持彭文正最近自創新詞惹來網上熱議,彭所創的新詞語計有:「今古台外」及「台肯」。如看官一時不明白,只需把「台」字改為「中」字,便可以明白一切。原來為貫徹拒中政治立場,彭主持把帶「中」字的詞都改為「台」,似乎在展示其心裡只有「台」沒有「中」的堅定意志。   如果是作為一種信仰,任何人都應該有自由,彭主持要去「中」,這完全是他的自由。可是,彭真的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拒中分子嗎?看來不是,並且假得很厲害。   將「今古中外」改為「今古台外」,勉強可以說是以「台」為本位;但「中肯」改為「台肯」,就顯然是語文水平低的問題。「中肯」的中字與中國完全沒有關係,此處的「中」字是動詞,準確的意思;肯是骨肉相連之處,這詞語典故出自《莊子。養生主》。把「中肯」換成「台肯」在語法上是大笑話;在政治上則暴露了彭的虛情假意。用廣東俗語說是「擦鞋擦上襪」。   因為假使彭是真心的去中拒中分子,又怎能滿足於換字這小把戲呢?他應該徹底棄用中文才是,從今以後用非中文的語言做節目。千萬別以為改用「台語」便可過關,所謂的台語只不過是閩南語,改說「台語」也難逃與中國藕斷絲連的事實。唯有徹底改用非漢語體系語言,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去中好漢。   除了語言上,若要表中心,建議彭從基因改造著手。基因改造不是什麼高科技,只要再找一位完全沒有華裔血統的太太,開枝散葉,然後指令下一代下二代下三代,世世代代堅持與非華裔混血婚姻,若干代之後,相信其後代的華裔基因總可以稀釋到彭先生稱心的程度吧。

強國是怎樣煉成的

    不單是美國總統和議員們公開說不能讓中國變得更強大,就是連好些華人也愛嘲笑中國為「強國」,語氣中帶來嚴重的蔑視。這等人不論中外,基本論調就是中國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從不正當途徑得來的,勝之不武,絕非名正言順的強國。果真如此嗎?   昨日聽一位有豐富中國商貿經驗的朋友說起一個真實故事。一家美國知名家居裝飾用品連鎖店的買手告訴他,在其店內以每個零售價 $9.99 美元出售的竹製早餐盤,全是從中國農村訂製的。原本種地的農夫放下農具,爭相到鄉村工廠替他們編織這些早餐盤,連鎖店僅付出每打 $2 美元收購。一打即十二件,平均每件 $0.17 。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真的變強大了,有多達七億以上的人脫離了貧窮線。可是,從上面的例子看,實實在在的強國應是美國無疑。而中國人現在所積累的一點國力,是從那無數個 17 仙累積起來的,這可笑嗎?   今天,拿了 $9.82 元的譴責只收了 $0.17 的,說他們是騙子,是盜賊;更埋怨自己國內工人失業,都是被那收入才 $0.17 所害的。這不是惡人先告嗎?更可悲的是那些口口聲聲稱同胞為「強國人」的華人,你們為中國的建設付出過嗎?中國的成就是國人與土地付出沉重代價換回來的,你們配說半句譏諷的話嗎?   因此,不論從哪一角度,都別再稱中國為強國了,中國只是變好了,相信還會越來越好。只有那佔了便宜還賣乖的,才有資格稱為強國,因為它擁有指鹿為馬的本事,這可是如假包換強國的專利。

商人與政客

    近日台灣新熱門新聞話題是郭台銘會否參選2020,來年的大選本已夠亂的,再加一位郭台銘,恐只會亂上加亂。這亂並不單純指選舉局勢,更多是台灣的前途。民進黨搞半份台獨,國民黨要一中各表,柯文哲要佔兩邊便宜,郭台銘要什麼呢?誰知道?   郭董被看成為熱門可能候選人,全因其在商界的驕人成就,並且備受大陸和美國的青睞。縱使郭個人事業超成功,但能等同他就可以當好政治領導這份工作嗎?再者,台灣領導人這位置比美國總統還具挑戰性,經得起折騰嗎?作為商人的郭董受大陸和美國領導人禮遇,一旦成為政治人物,關係還能依舊嗎?   成功企業家被看好轉線出任政治領袖,其邏輯不外是看重其治理企業的能力,認為可以轉化成為政府治理績效,這是多麼美好的願望!可是現實一再證明這只是選民的一廂情願。商而優則仕的有紐約前市長彭博,以及加州州長阿諾;但比他們名氣更大的商人特朗普當上總統後,可謂全球差評如潮。只可以說,都是個人素質問題,與商場經歷沒有必然關係。   普遍認為2020台灣大選的決戰議題是堅持拒中的政治意識形態,還是走民生優先的拚經濟路線。也有人會認為這次選舉是統獨之爭,這說法有點粗,因為包括韓國瑜在內的可能候選人,沒有一位是如假包換的統派。所以,2020勉強只能稱之為親中與反中之爭。但不論是親中派還是反中派,均將面對大陸越來越強烈的促統要求。誰將是最利民的台灣新領導人,重要驗證點還是應對大陸統一訴求的能力。郭台銘有這能力嗎?他在台灣前途問題上的立場到底是什麼?   台北市議員王世堅說得好,明年是台灣選民在國家認同上的一次表態。如果介入一位偶像級的企業家,會令選民更理性投票,還是把最重要的議題焦點都模糊了呢?

統獨之爭

  上周六的台灣四席立委補選,民進黨鐵票票倉的兩席守住了,賴清德於是乘勝追擊,隔日即宣佈挑戰蔡英文,領了表角逐 2020 總統大選的民進黨黨內提名。賴在補選戰打出恐中和哀兵牌,聲稱民進黨只剩一口氣,若掛了,台灣便會被大陸吞併。再加上選前好幾個突發因素,這恐中和哀兵牌似乎湊效了,讓賴清德得以「救台英雄」姿態參選總統。   扼要言之,賴的競選主張是「護主權,反併吞,拒一國兩制」,他更舉出香港和西藏作為例子,一而再的說不能讓台灣成為第二個香港和西藏。將西藏和香港相提並論雖然不倫不類,賴這故意極端化的比喻,顯然就是為了製造恐懼。不少人都說台獨是死胡同,以為自韓流出現後,台灣民眾更認同經濟一百分和政治零分;可是,筆者認為賴十分聰明地選對了議題,而且是一道強而有力的選舉策略。因為環顧藍陣中,就兩岸問題的論述,誰比賴這套更清晰易明及有煽動力。   民主選舉的最大特質是情緒化,候選人越懂得煽情和操弄選民情緒,勝算機會便越大。民進黨政績不佳,全台經濟乏善可陳,於是只能走回打意識形態的老路。習近平提出思考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後,某程度上正合民進黨之意,煽動反中恐中於綠營而言可謂駕輕就熟,口號都是背誦如流的。而且,在三角競逐的情況下,只要緊抓住深綠基本盤,以及民族認同模糊的年青人,便勝選在望了。這就是為什麼台南一戰,深綠守住了能讓賴士氣大振的原因。   也許有人還認為韓流的經濟牌將會更得民心,可是賴的台獨抗中主題,正刺中韓國瑜的軟肋。他與其他國民黨太陽的死穴正是兩岸論述;反獨但又不敢統,只能模稜兩可,讓民眾無所適從。賴在領表日便向韓直接叫陣,是看準了韓沒法有效地回應統獨。須知不論賴或蔡參選,以民進黨的龐大資源和宣傳機器,絕不要低估其煽動恐慌與仇中情緒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