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強國是怎樣煉成的

    不單是美國總統和議員們公開說不能讓中國變得更強大,就是連好些華人也愛嘲笑中國為「強國」,語氣中帶來嚴重的蔑視。這等人不論中外,基本論調就是中國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從不正當途徑得來的,勝之不武,絕非名正言順的強國。果真如此嗎?   昨日聽一位有豐富中國商貿經驗的朋友說起一個真實故事。一家美國知名家居裝飾用品連鎖店的買手告訴他,在其店內以每個零售價 $9.99 美元出售的竹製早餐盤,全是從中國農村訂製的。原本種地的農夫放下農具,爭相到鄉村工廠替他們編織這些早餐盤,連鎖店僅付出每打 $2 美元收購。一打即十二件,平均每件 $0.17 。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真的變強大了,有多達七億以上的人脫離了貧窮線。可是,從上面的例子看,實實在在的強國應是美國無疑。而中國人現在所積累的一點國力,是從那無數個 17 仙累積起來的,這可笑嗎?   今天,拿了 $9.82 元的譴責只收了 $0.17 的,說他們是騙子,是盜賊;更埋怨自己國內工人失業,都是被那收入才 $0.17 所害的。這不是惡人先告嗎?更可悲的是那些口口聲聲稱同胞為「強國人」的華人,你們為中國的建設付出過嗎?中國的成就是國人與土地付出沉重代價換回來的,你們配說半句譏諷的話嗎?   因此,不論從哪一角度,都別再稱中國為強國了,中國只是變好了,相信還會越來越好。只有那佔了便宜還賣乖的,才有資格稱為強國,因為它擁有指鹿為馬的本事,這可是如假包換強國的專利。

商人與政客

    近日台灣新熱門新聞話題是郭台銘會否參選2020,來年的大選本已夠亂的,再加一位郭台銘,恐只會亂上加亂。這亂並不單純指選舉局勢,更多是台灣的前途。民進黨搞半份台獨,國民黨要一中各表,柯文哲要佔兩邊便宜,郭台銘要什麼呢?誰知道?   郭董被看成為熱門可能候選人,全因其在商界的驕人成就,並且備受大陸和美國的青睞。縱使郭個人事業超成功,但能等同他就可以當好政治領導這份工作嗎?再者,台灣領導人這位置比美國總統還具挑戰性,經得起折騰嗎?作為商人的郭董受大陸和美國領導人禮遇,一旦成為政治人物,關係還能依舊嗎?   成功企業家被看好轉線出任政治領袖,其邏輯不外是看重其治理企業的能力,認為可以轉化成為政府治理績效,這是多麼美好的願望!可是現實一再證明這只是選民的一廂情願。商而優則仕的有紐約前市長彭博,以及加州州長阿諾;但比他們名氣更大的商人特朗普當上總統後,可謂全球差評如潮。只可以說,都是個人素質問題,與商場經歷沒有必然關係。   普遍認為2020台灣大選的決戰議題是堅持拒中的政治意識形態,還是走民生優先的拚經濟路線。也有人會認為這次選舉是統獨之爭,這說法有點粗,因為包括韓國瑜在內的可能候選人,沒有一位是如假包換的統派。所以,2020勉強只能稱之為親中與反中之爭。但不論是親中派還是反中派,均將面對大陸越來越強烈的促統要求。誰將是最利民的台灣新領導人,重要驗證點還是應對大陸統一訴求的能力。郭台銘有這能力嗎?他在台灣前途問題上的立場到底是什麼?   台北市議員王世堅說得好,明年是台灣選民在國家認同上的一次表態。如果介入一位偶像級的企業家,會令選民更理性投票,還是把最重要的議題焦點都模糊了呢?

統獨之爭

  上周六的台灣四席立委補選,民進黨鐵票票倉的兩席守住了,賴清德於是乘勝追擊,隔日即宣佈挑戰蔡英文,領了表角逐 2020 總統大選的民進黨黨內提名。賴在補選戰打出恐中和哀兵牌,聲稱民進黨只剩一口氣,若掛了,台灣便會被大陸吞併。再加上選前好幾個突發因素,這恐中和哀兵牌似乎湊效了,讓賴清德得以「救台英雄」姿態參選總統。   扼要言之,賴的競選主張是「護主權,反併吞,拒一國兩制」,他更舉出香港和西藏作為例子,一而再的說不能讓台灣成為第二個香港和西藏。將西藏和香港相提並論雖然不倫不類,賴這故意極端化的比喻,顯然就是為了製造恐懼。不少人都說台獨是死胡同,以為自韓流出現後,台灣民眾更認同經濟一百分和政治零分;可是,筆者認為賴十分聰明地選對了議題,而且是一道強而有力的選舉策略。因為環顧藍陣中,就兩岸問題的論述,誰比賴這套更清晰易明及有煽動力。   民主選舉的最大特質是情緒化,候選人越懂得煽情和操弄選民情緒,勝算機會便越大。民進黨政績不佳,全台經濟乏善可陳,於是只能走回打意識形態的老路。習近平提出思考一國兩制台灣模式後,某程度上正合民進黨之意,煽動反中恐中於綠營而言可謂駕輕就熟,口號都是背誦如流的。而且,在三角競逐的情況下,只要緊抓住深綠基本盤,以及民族認同模糊的年青人,便勝選在望了。這就是為什麼台南一戰,深綠守住了能讓賴士氣大振的原因。   也許有人還認為韓流的經濟牌將會更得民心,可是賴的台獨抗中主題,正刺中韓國瑜的軟肋。他與其他國民黨太陽的死穴正是兩岸論述;反獨但又不敢統,只能模稜兩可,讓民眾無所適從。賴在領表日便向韓直接叫陣,是看準了韓沒法有效地回應統獨。須知不論賴或蔡參選,以民進黨的龐大資源和宣傳機器,絕不要低估其煽動恐慌與仇中情緒的能耐。

這一代下一代

    台灣政治評論員邱毅對於韓國瑜說「兩岸統一留給下一代解決」的說法不以為然,認為這與馬英九版的「不統不獨不武」無異,是沒有擔當。邱毅不相信下一代台灣人便能更有辦法面對統一議題,因為在現今的台獨教科書教育下,下一代台灣人只會更支持台獨,而不是韓國瑜所說的有更高智慧解決問題。遇到棘手的政治難題,政治人物選擇由下一代處理,到底是高招還是沒承擔呢?   這難以一概而論,在中日釣魚島爭議上,鄧小平提出擱置爭議,留待下一代再處理。鄧之所以這樣說,是基於現實環境中國當時沒法與日本爭奪釣魚島。百廢待舉之際,中日關係還是應以經濟先行。所以,留待下一代解決是務實和量力而為的做法。到了習近平執政,中國海軍己有足夠的實力,能直接到釣島海域定時巡邏,就再也沒有提什麼下一代解決了。   至於兩岸統一問題,過去兩蔣說反攻大陸,北京說要解放台灣,現實卻是誰也沒法統一誰,只能維持現狀。直到了李登輝,嘴巴說要在「自由、民主、均富」下完成統一,這六字綱領重點在最後二字。當時台灣比大陸富強多了,搞暗獨的李登輝認準了大陸經濟遠不如台灣,故意借「均富」來壓北京,以示不是台灣不想統一,只是大陸太窮而已。   到了陳水扁和馬英九,大陸綜合力量已經逐步超過台灣,於陳馬都說「維持現狀」;以至蔡英文上任後雖仍說維持現狀,但所謂的「現狀」早已不復存在了。好些人認為是蔡搞台獨所以令兩岸關係質變,其實不盡然,這質變是兩岸力量的變化使然。所以,習近平可以提出統一不必再等下一代,是因為北京自信已充份具備解決統一問題的力量和方案;而韓卻說要留待下一代,說白了就是不想統一,因為這等於政治自殺;但又沒有力量抗統,只能借一個美好的遠景,權宜緩解眼前的壓力而已。

韓沒什麼本事

  整個台灣都被韓國瑜徹底翻轉了,他不但一舉拿下民進黨的大本營高雄市,韓流助選的威力更直逼阿扁的故鄉台南,令民進黨神級人物賴清德悲情地喊出一句:「民進黨只剩一口氣了」。在藍營裡頭,幾顆太陽本以為可以踏著韓扶起的青雲梯,順勢登上總統大位;卻沒想到韓國瑜在民眾中的聲望之高,把太陽們變成了月亮,甚至小星星。現在台灣拱韓出來競逐總統的聲音一天比一天響亮,是許許多多人過去沒法想像的。到底韓國瑜有什麼特質和本領?竟然能把台灣政治版塊都全打亂呢?   韓國瑜沒有顯赫的政治背景,2017年韓被逼辭去北農總經理一職後參選國民黨主席,得票率才5.84%。但一年之後,他竟能大勝陳其邁十五萬票當選高雄市長。好些評論認為韓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他的真性情,講話接地氣,又敢指出真實的社會民生問題。而在其就任後,韓那股埋頭苦幹的認真工作態度,讓他的人氣非但沒有因選後而冷卻,反而不斷升溫。   可是,說實在的,韓國瑜真的並沒有什麼特別本事。待人親切、接地氣、講話真誠和工作勤奮,這算是那門的本事?不就是一位正常人好嗎!但為什麼韓就能擊倒台灣政壇的眾神、女皇和太陽呢?應反過來說,政客圈中,正常人太罕有了吧。彷彿當了政客便非再是正常人了,政治嚴重扭曲了政客的人性。他們從此不懂過正常人的生活,心中日夜思念的權勢,顧全只是政治假面孔。   看官可以翻查韓國瑜競選國民黨主席時的言論,發現他毫不保留地批判藍綠政客,他對台面上的政治人物都厭惡極了。而受政客愚弄,搞到生活七上八下的民眾,見到韓國瑜便如獲至寶,皆因韓是一名凡人,說著與百姓同一樣的語言,想凡人所想。   所以,韓流是不可擋的,因為要去擋他人都脫不了政客那張令人討厭的嘴臉;他們還不明白並非韓國瑜特別可愛,而是自己已被人民唾棄了。

滅韓風起

  台灣紙媒最近公佈總統選舉民調,顯示朱立倫可以贏過柯文哲。於是忽然間拱韓出來選總統的風向變了,藍營名嘴和政客們開始說有了朱便可以不必要韓。他們的邏輯是國民黨勝選最大的障礙是柯文哲,而先前只有韓國瑜才能擊敗柯,所以必須要拱韓參選。可是,現在連朱立倫都可以超越柯文哲了,韓參選便沒有正當性。一旦滅韓運動成功,笑得嘴都合不上的應是蔡英文和柯文哲,而將讓煮熟了鴨子飛走的恐怕將是國民黨。   首先,九合一大選舉結果顯示台灣民眾大幅度轉向支持實幹親民的非傳統政客;放眼目前台灣的各黨派中有知名度的政治人物,只有韓國瑜一人符合這標準。試想想,在韓流出現之前,另類且親民的柯文哲,雖沒有政績可言,但也一度成為全台支持度最高的政治人物,可見民心是多麼厭惡傳統政客。   那麼,努力韓化和學扮網紅的朱立倫,就真的能如速食麵般,一泡即熟嗎?看到本質冷冰沒溫度的朱立倫,生硬地要在鏡頭前擺出另一個我的樣子,實在替他難受。不論是朱如何努力,因本性的差異,頂多就只能算是粗糙山寨版的韓國瑜。一旦韓國瑜宣佈不參選,少了來自韓的壓力,死朱自然就會露出先前不討好的原形來,屆時朱能否繼續勝柯是一個大疑問。再者,失去韓粉的國民黨,與可能發生棄保效應的柯蔡相爭,極可能重演丁守忠的悲劇。不要忘記,韓粉是挺土包子,並不等同支持國民黨。   因此,不論何種原因,一旦大位角逐中沒有韓的一份,立馬便成了傳統選戰。沒有韓,柯將參選到底,而朱因先天沒有爆發力,本質屬於老油條型,面對柯P朱的戰鬥力極有限。況且,絕對不能忽視大黑馬蔡英文。當朱柯大戰之時,漁人得利的將是蔡英文。在三角競爭情勢下,蔡離連任很可能就只差那幾個百份點而已。   一場沒有韓國瑜的總統大選,溫度驟降,中間選民熱情退卻,傳統意識型態便會從新主導選情。如果韓真的不參選,不單是他個人政治生涯的最大損失,也並非台灣百姓之福。

時代必然嗎

  日前在一場午餐聚會桌上,兩位同桌朋友對鄧小平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年過七十的那位對鄧讚譽有嘉,認為他很厲害,推出改革開放,成就了今天中國的偉大成就。另一位約五十歲上下的朋友,則以鄙視的口吻說鄧小平一點都不厲害,全因為中國當時己窮到見底,改革開放是必然的,鄧只是在其位而已,沒什麼了不起。其言下之意是今天中國的成就是時代的必然,鄧若不幹,也有別人會做同樣的事情。   上述兩位朋友,崇鄧的一位是移民已久的老華僑,在美國從基層捱苦白手興家,喜見今天的中國;貶鄧的那位是成長與成功於改革開放年代的中國,活在百年不遇的中國好時代,但卻極其厭惡今天中國的執政黨。   這是一種很有思考價值的現象。到底是憶苦思甜,抑或是佔了便宜又賣乖?又或是老一輩知道安樂生活得來不易,年青一代則認為幸福是理所當然的?或者年長感受到大時局下的不容易,年青人更多從個人角度看世界,自我感覺超良好下,對世界反而處處看得不順眼。   香港佔中時期網上流傳一張照片,是一名中學生模樣的少年在酒店吃自助餐,身上的黑色T恤寫著「生於亂世」四個大字。沒嚐過一日苦的少年說民不聊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呢?這是顯擺,好自命不凡一番。也許更多是無知和不懂感恩,不知道這天下間沒有什麼是必然的,沒有天書注定誰會發財,中國能走出百年的衰敗和政治動亂,絕非時代的必然。   於七十年代時期感受到中國經濟狀況很不好的中共領袖並不少,但若沒有鄧在前路未明的情況下,毅然決心要改革,並堅持到底的,中國的改革開放能起步嗎?鄧的一句名言是「摸著石頭過河」,意思是他也不知道中國應如何改革。帶著十億人向漆黑前路衝的勇氣,比摩西過紅海還要厲害。因為摩西相信神會幫忙他,而鄧只能相信的是中國人的集體智慧,先衝向黑夜,再待黎明。鄧原可以選擇因循舊制繼續在中南海享受權力,但他向前衝了,並非為個人的安樂與榮辱,而是為中國百姓,為中華民族謀一活路。假如有人認鄧只是平庸凡人,則筆者誠心向天公祈求,多降這類凡夫俗子給中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