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祝大家龍年大吉!

李玉刚龍年春晚演繹《新貴妃醉酒》 借李玉刚在龍年央視春晚的表演向各位拜年啦!

百辭莫辯

    什麼是「百辭莫辯」?本義是有理說不清的意思,而昨晚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辯論也可以用「百辭莫辯」來形容,但不是原意,而是指候選人講個未完未了,卻不見得辯明白了任何東西。不單是眾候選沒有新意,連辯論主辦單位CNN派出的主持,亦不改媒體歪風,霸道及不正當地干預選民的知情權。   熱熱鬧鬧的共和黨初選至昨晚只餘下四名候選人,按道理候選人在辯論會上應該有更充裕的時間各抒己見;可惜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主持人沒有從選民出發,只是一心要把辯論會辦成有趣味話題的高收視節目。主持人 John King 一開始便要金里奇回應前妻的花心指控;並且不時引述候選人之間曾經相互批評的說話,逼他們現場再度對質一番。這種純為炒作而炒作的主持手法,於娛樂觀眾角度而言屬無可厚非;除此以外,對進一步了解候選人並沒有任何作用。此外,雖然台上只有四名參加者,主持竟然大部份時間忽略候選人保羅,令台下觀眾要高喊保羅的名字,主持才點名保羅回應。   候選人辯論會是嚴肅選舉過程中的一部份,贊助媒體將之辦成為一個節目,隨主持的主觀和喜好提問,對候選人和觀眾都不公平。這方面台灣的總統辯論要好得多了。美國媒體和媒體人的政治偏見已被行業接受為個人風格,也可以說在主流媒體裡難見到認真的客觀報道,本應超然的新聞工作者變成為政治參與者,借助媒體力量在政治混水中試圖興風作浪。   除了主持不稱職外,候選人也沒有什麼新意。受到主持優待佔去幾乎一半發言時間的羅姆內,可能因為民調領先,對答間顯得輕鬆自在,看似信心十足。可是一句鼓足勁說的話卻露了底,羅說:「華盛頓需要一名不在華盛頓生活的領導人」。羅姆內指的當然是他自己,但單憑這句話筆者便不會投票給他,因為他太懶惰了。奧巴馬說過同一樣的話,所有沒有官職在華府的候選人都說過一模一樣的話。還相信這句話的選民還有多少呢?仍敢講出這句自欺欺人的「金句」,更肯定是一名因循苟且的空心政客。   如果說這些辯論會有什麼作用,起碼它讓我們看到美國政治的陋習依然頑固如昔。

互聯網主人

  誰是互聯網的主人?政治正確的答案是:網民;再問:互聯網能徹底的自由嗎?政治正確的答案是:能。而且本應如此。可是,任何權利都是需要經過爭取的,互聯網絕對不是人間天堂。一場互聯網控制權鬥爭正在激烈地展開。   國會正在討論《停止網上侵權法案 Stop Online Piracy Act 》,該法案將容許資訊內容的版權持有人,可以控告及向法院申請關閉侵權的網站。這表面看來與其他版權法的精神原則沒有什麼太大差異,但問題是在於其具體細節。按現行法例,網站只要在接到侵權投訴後即時把相關內容刪去,便不必承受法律責任;如沒有接到投訴,網站是不必主動監察的。新法例一旦通過,任何網站只要出現侵權內容的連結(不是版權內容),便會被視作侵權。   有說法指只要大家都守法,不去轉傳有版權的內容材料,便不必擔心新法了。可是,新法將大大打擊社交網站及互聯絡搜索引擎。因為從此以後,網站公司便要主動確保沒有侵權內容,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谷歌的 youtube 或臉書,每天以千萬條計由全球網民上載到他們網站的資料,如何能逐一保證都沒有侵權成份呢?因此,網民擔心法例一旦通過,企業為求自保便會禁止網民上載。谷歌、維基百科等互聯網巨頭今日將推出網上抗議,試圖向法案推動者展示他們的力量。   不過,有超一百一十五間娛樂媒體公司支持的新反侵權法,亦不是全沒有道理的。娛樂公司花鉅資製作的影音產品,被無償的轉播,於理也不合。而互聯網公司是依靠為網民提供資訊交流平台而賺取廣告收益的,他們本身不生產內容,如果內容方處處講版權,網絡公司也就沒生意可做了。   這場互聯網大戰其實只為一個「錢」字,從中可見只要有錢的地方便有紛爭,便 需 要規管,互聯網又怎能例外。

大選啟示

     台灣大選落幕,沒有預期中的緊湊。蔡英文敗選後保持微笑,還安慰為她流淚的助選團成員。有評論指蔡這種異常的沉穩和鎮定表現,可見政治家的優秀風度。這說法道理上成立,但經過激烈的選戰,並且是民調和輿論一直顯示有勝選機會,為何對於敗選能即時放下,猶如放下心頭大石般呢?欠缺那股發自內心的激情,也許是蔡未能勝出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至於拘謹地親民的馬英九,其實也是激情有限,從他的勝選感言中沒有幾句能稱得上激動人心的話。大選結束後不少評論說今屆台灣選舉相對過往都理性,這確是一種進步。媒體行家談到台灣選舉,經常會說:「台灣的選舉什麼都可能發生」。選舉花招狠招層出不窮是台灣選舉的特色,但雙英對決卻是風平浪靜的。主因可能兩顆子彈事件後,在選前搞花樣的作用已經不一樣了,相反可能更會引起選民的反彈。      經一事長一智,也表現在大選的主打議題「九二共識」上。抽象的台獨訴求,什麼台灣主體、拒共反中等等,再沒法如李登輝或陳水扁年代般誘發一群狂熱的選民。特別是在金融海嘯之後,民生比一切都重要。馬英九上台後也許十件事有九件都辦得不得民心,但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一項便足以讓他連任了。      選前選後一項極有趣的分析觀點,說很多人都怕馬英九輸,於是卅萬台商從大陸回台投票,台商界重量人物也破天荒的開腔挺馬;連原本估計能有百分之五選票的宋楚瑜也少了一半的票,猜測另一半是怕馬敗選,因而放棄在道義或情感上支持這位老省長。      怕馬英九輸的選民中,不見得都是全心全意挺馬的,他們應是更怕蔡英文推翻九二共識,鬧得兩岸關係倒退。而兩岸關係回復扁時的緊張狀態,苦了的是台灣的經濟和百姓。阿輝伯帶病為蔡英文站台,他應清晰地看到時不予我了。對比在他執政之時,台灣能響亮地向大陸叫板,而現今,中國大陸已經與台灣的前途密不可分了。中國因素,在北京的靜默中深深地影響著台灣選情。

需含淚投票嗎?

   在台灣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拉票集會現場,有一張標語牌寫道:「天祐台灣  給我蔡英文」,腦海忽然閃出觀音大使,頓悟原來蔡英文是天神下凡,為普渡台灣眾生而來。政治選舉多少有些造神的味道,回想四年前,馬英九也是無數選民心中的神,今又如何呢!藍營著名政治評論家南方朔日前發表文章公開挺蔡英文,文中直指馬英九的種種不是,以及對國民黨的徹底失望。   可是,對馬英九失望便必須選擇蔡英文嗎?是的,還有一位宋楚瑜。依目前的民調看來,宋楚瑜要勝出的機會不大,基本上仍是雙英之爭。南方朔不挺馬而挺蔡,是典型的兩害選其輕的做法,但當選舉淪落至如斯地步時,整場選舉、所謂「選擇」的意義還存在嗎?在台灣的選舉文化中,常有所謂「含淚投票」的說法,即是說為了某種原因而需要違背良心地投票。一人一票普選制度常被形容為是最自由民主的政治模式,為何選民要含淚投票呢?   民眾有了投票權,卻沒有值得投票的候選人,這現象本身值得當代政治作一場嚴肅而深刻的反思。人們不應把選舉權作為終極的政治權利,良好的政治制度應該生產出良好的執政效果,而不是只保證民眾有票可投,卻保證不了當選人或政府的品質。沒有可保證品質的制度設計,單憑粗糙的選舉遊戲,只會讓掌握權力、又熟悉選舉機器如何開動的政客及其利益關係人得益。至於民眾,投票一刻的「剎那光輝」無疑令人自豪滿足,可是機制本身沒有應許你可以以享受一個好政府。   美國的政治文化是相信假如要用導彈來炸開投票通道也是值得的,所以不停地以不同程度的武力輸出選舉制度;而美國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在過程中予「操作形式」以意義,甚至成功地上綱上線為不分國情、不問情況的普世價值。中港一些自由派人士也認為選票便是現代中國的終極所需,這無疑是對西方選舉歷史沒有進行認真考察下的迷信。這種思維其實極之粗糙,也把複雜的現實問題庸俗簡化。是否有選舉權,與民生狀況和國家實力沒有必然關係。   美國國會的民意支持度不及兩成,選民還是定時定刻去投票。人們不應接受含淚投票,或者因為失望於某候選人便胡亂另投他的對手。要讓執政者老老實實地回應民意,就必須努力、持之以恆地做好管家的角色。西式政治選舉中的候選人,光憑一張嘴便可以取得權力,成為「救世者」--這樣兒戲的篩選方式,又能承受世人多少實質的期望?

新州選舉後

  新罕布什爾州共和黨初選結束,羅姆內無驚無險以大熱門勝出,選前在新州的民調中便一直大幅領先,最終勝選也不是什麼新聞。反而是一個共和黨核心不想看到的現象又出現了,很不共和黨的共和黨候選人保羅不但穩佔第二位,並且在衝線前最後一周,民意支持度不斷攀升,吃掉了若干羅姆內的份額。   依新州的票站調查數據,與上星期愛荷華州一樣,保羅並不是共和黨選民的最愛,只有百分之十六的共和黨籍選民支持,比愛州稍微多了兩個百分點。一名只有不到兩成本黨選民支持的候選人,絕對沒有機會最終得到黨代表提名的,然而那些「純粹」的共和黨人仍是沒法接受保羅又再位列前三。這是因為保羅宣揚的政綱與共和黨的理念諸多不合,如果保羅一直留在選戰中,將會混亂了共和黨的主旋律。   可是,保羅卻似乎越來越人氣旺盛,在年青、首次參與投票、無黨派和低收入選民群中,保羅的受支持度都超過共和黨的其他熱門候選人。甚至在新州引來媒體的包圍採訪。依此推論,就算保羅沒法取得共和黨提名,作為獨立候選人,保羅還是會佔有一定的份額的。這將對民主共和兩黨之爭有什麼影響呢?   當年戈爾和布殊相爭,綠黨候選奈德佔去了幾個百分點,被民主黨指責為戈爾敗選的罪魁禍首。假設保羅以獨立候選人方式參選,估計他能得到的票數將超過奈德或同是曾獨立參與的佩羅。那麼,加添了保羅因素,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會更有利呢?由於民主黨沒有人與奧巴馬競爭,目前只有共和黨的聲音,且看來都不願見到保羅成氣候。由是觀之,共和黨是擔心保羅會搶走他們的票源,但實際上要擔心的應該是奧巴馬。   四年前近乎瘋狂地支持奧巴馬的年青和無黨派選民,今年將投到保羅的懷抱。沒有這兩大類選民,加上民望在低谷徘徊,增加了共和黨候選人的威脅。對奧巴馬而言,任何一位共和黨候選人都是在計算之中的,他們能發什麼招數,底線又是什麼,奧巴馬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反而是保羅從根本挑戰美國政府現行體制和外交政策,奧巴馬如面對面與之辯論,很容易會露出破綻的。   總而言之,十一月的大選,有保羅才有看頭。

領導歪文化

  在網上讀到一則新聞報道,指出《溫州晚報》刊登的一張圖片引發網上討論。圖片內容是去年 12 月底,溫州石坦巷小學舉行「迎元旦.綠色安全行」教育活動,圖中所見孩子們冒雨起舞,為台上穿雨衣有人撐傘的領導表演節目。而領導後面的主席台背景版更是諷刺,大字標題:「七彩童心為生命護航」。   報道稱:出席活動的領導有溫州市鹿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鹿城區人民政府教育顧問,市教育局學生處處長,鹿城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等領導。校方其後解釋活動當日早已為天雨做好準備,所有學生都有雨衣。有關圖片是拍攝於活動開始時,剛下著小雨;從其餘活動圖片所見,學生確都穿著有雨衣。   上述解釋其實並沒有回應問題的核心,公眾要質疑的不應只是學生有沒有雨衣,或領導有沒有打傘。圖片所見,更應問的是既然是為小學生而設的活動,更打著「七彩童心」的招牌,為何辛勞表演的是兒童,觀賞的卻是成年的領導?到底是誰在教育誰?領導們拿小學生當作娛樂工具嗎?   中國的領導歪文化急需糾正,否則將引發更多和更尖銳的社會矛盾。記得多年前到廣東一處水災地區探訪災後重建工作,見到被洪水沖毀的泥磚房在重建地基,災民何時能回遷仍未有準確日期,但當地政府已向採訪一行發出印刷精美,厚厚一本抗洪搶險讚歌圖冊,內裡絕大部份是各級領導到災區的圖片,是一本專門為擦領導鞋而出版的宣傳品。   這種無時無處不擦領導鞋的惡習流行於全中國,不論是那一家政府單位、展覽館、博物館,甚至一些企業的展示廳,滿眼都是各大官要員的相片。中國的官文化過渡到現代變成領導文化,這是最不應該繼承的文化渣滓。美國官員也有架子,也有階級,但他們很明白分吋,會盡量在公眾視線之外享受特權。中國官員仍沒有這種「進步」意識,反過來喜歡在人前擺官威。中央政府在反貪之餘,更應從上而下,由下而上,徹底打掉對領導的奉承歪風。小學要辦慶元旦活動,應該是領出來表演,學生才是必然的座上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