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選舉恩賜

  奧巴馬總統昨日召開了首場白宮「社區大學高峰會議」,全國百名社區大學校長及負責人參加了會議,主要是聆聽總統宣佈兩項資助發展社區大學的撥款計劃。總統在會上讚揚社大是無名英雄,並要求全國社大在2020年之前,額外增加五百萬名畢業生。總統特別提到中國和印度都沒有削減教育經費,但共和黨國會議員則忍心削減教育撥款。   在白宮舉行一場專為社區大學教育而辦的會議,可謂前所未有的,對於在高等教育系統內最不受重視的社大,起了相當大的鼓舞作用。總統的演說也相當之漂亮,但卻是典型的政客套話,顯然是為了十一月中期選舉而做的另一場政治秀。   首先,總統昨日送給各社大的禮物──兩項撥款計劃,只能說是杯水車薪,而錢也不是來自聯邦政府的。一項是私人基金會贈予的三千五萬元教育資金,另一項是由私企業以每所一百萬元為限,資助個別有特殊成績的社大。總統去年曾提出在未來十年,為社大提供一百廿億元撥款,但最終被國會削減至廿億元,這就是為什麼總統指責共和黨刪去社大的資金。   不過,總統沒有說明,被刪去的撥款是調動作為支付他另一個心愛項目──醫保改革的開銷。一場白宮高峰會無疑可以令總統加分,但如果總統的能力只限於找私人基金會或大企業出資,便沒有什麼可值得誇口的了。   眾所周知,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全國各地的社區大學因為聯邦和州政府的預算危機,經費被一減再減,決不是一百萬元足以填補的。而另方面因為就業市場不景,大量人士重返社區大學,在一減一增的強烈反差之下,社大和學生均面對近年來最惡劣的境況。在選舉前講幾句好聽的話便算是恩賜嗎?美國的中小大學教育素質在不斷下降,而國家的前途取決於教育,這是總統明白的。總統可以用千億元救助華爾街,讓金融家大翻身,為什麼就不能用實際行動來辦好教育。

迷網一代

  新澤西州一名大學一年級同性戀男學生,在宿舍房間內與男友幽會,性愛畫面被同學偷拍並即時上網直播。男生事後得悉此事,羞憤之下跳橋自殺身亡。涉嫌偷拍的一男一女學生,被警方控以侵犯私隱罪,檢察官仍在研究是否加入仇視罪行罪名。   此宗校園悲劇令社會嘩然,紛紛呼籲關互聯網的破壞性;也有人認為案件是錯用高科技的悲劇例子。從科技及互聯網應用角度去總結,也許可以令人們反思這些已被視為生活必需品的東西,其實也帶著高度危險性。不過,如套用「槍不殺人、人才殺人」的理論,殺人的不是互聯網,而是偷拍同窗的兩名年青人。他們的行為,直接對死者造成不可承受的精神壓力,因而最終選擇走上不歸路。   彼此是相識的同學,都是大學生了,年齡雖輕也不小了,是怎麼樣的心態導致他們會傷害死者呢?是他們心腸歹毒、冷血無情嗎?這正是檢察官的疑問。而從把偷拍片視頻放上網的男生的一些舉動,出於開玩笑的可能性更大。在死者向他借用房間之時,他便想到室友是在安排密會,於是便有了將實況偷拍及公諸同好的念頭。   「遊戲人間」是我們年青一代的普遍價值觀,雖然美國經歷了金融海嘯,美國窮人也增加了不少,但總體而言,美國仍是一片樂土。首先是物質生活富裕,美國的貧窮線移到中國要成小康之家了;再加上本土沒有戰爭,社會環境基本穩定。在這安樂的狀態下,年青人最大的責任是享受生活,遊戲是存在的意義。因此,尋開心成為每天的首要工作,youtube和facebook能急促發展,創造了幾名八十後億萬富豪,皆因這些網站完全迎合了年青人尋開心的需要。把天下事遊戲化之後,偷拍同學讓大家即時分享,也成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這起「網絡殺人」案給社會最大的啟發應是反思時下的社會價值觀,特別生於安樂的年青一代;因為再過二三十年,他們便會是這個超級大國的領袖級人物了。

十月驚奇   

  所謂的「十月驚奇」是指在接近十一月選舉投票之時,也是候選人奇招頻發的時候。加州共和黨州長候選人惠特曼日前便爆出醜聞,被指僱用墨西哥裔非法移民長達九年,這位前家佣更現身指受雇期間遭受到剝削。這是今屆州長選舉開打以來最吸引民眾的選舉新聞。惠特曼競選團隊質疑爆料的時機,指責這純是對手的選舉技倆。這種反駁方式本身就有點可笑,換了是惠特曼手握可重創布朗的材料,也同樣會選擇在最接近投票日的關鍵時刻引爆吧。選民關心的是事實真相。   惠特曼對於亞裔選民並沒有太大興趣,但對人口眾多的拉美裔選民卻積極爭取,本周六原定的第二場候選人辯論會,便會以西班牙語雙語進行。如今受到一名墨西哥裔前僱員指控,惠特曼就算不致於前功盡棄,於拉美裔選民中的形象也大打節扣了。更諷刺的是在爆料前一天,惠特曼在電視辯中還指出解決非法移民問題的最佳方法,便是懲罰聘請非法勞工的僱主。   如何拆解這場醜聞帶來的影響,惠特曼的初期反應並不理想,她推說女傭在去年才自白是非法移民,得悉後便立即將之開除了。但女傭律師又提出信件顯示惠特曼確是早便知情。惠特曼還有什麼招數,大可拭目以待,但除了僱用黑工外,另一些個人因素也不容忽視。   在首場辯論中提問人問加州移民對社會有貢獻嗎?惠特曼竟然不屑一答。又對於廿八年來從未參與投票,她只是一臉苦情的表示歉意。她不必因不參與投票而向選民道歉,投票與否是個人考慮。只是,近卅年都沒興趣投票的人,今天卻告訴民眾她關心政治,有能力改革加州政府的運作,這也太不靠了吧!

政客之爭   

  看完了加州州長選舉首場候選人電視辯論,一個最凸出的感覺是:一個自稱非政客,腔調卻十足政客味道;一個老牌政客,卻拚命證明自己不是政客。   共和黨州長候選人惠特曼是電子灣(ebay)的前行政總裁,商界的成功傳奇人物兼億萬富豪。代表民主黨的候選人布朗曾兩任加州州長,屋崙市市長,現任加州總檢察長。論到候選人辯論會的經驗,布朗絕對是優勝的,於是惠特曼便採取了將對手優點化為缺點的策略,由第一個問題開始,便主動攻擊布朗是一個有幾十年從政經歷,卻沒有政績的過氣政客。這點當然布朗不會認同,反稱自己公共事務經驗多,管理政府與經營私企完全不一樣。   中國俗語說:「薑還是老的辣」,布朗兩度輕鬆地以自己的高齡化解了尖銳提問。第一個問題是:即將享受公務員退休金的他如何能改革被指已不勝負荷的退休基金呢?布朗回答:選我最好不過了,我今年七十二歲,當選後要七十六才能領退休,連任更好,要八十後了。又一問題是他如何保證不會像當年剛任州長時,立即又跑去選總統。布朗說:我的年齡便是保證。   銳利的詞鋒,與幽默的對答,只能說是娛樂成份十足,讓觀眾看得開心。不過,於選民而言,更需要知道誰會是更好的州長。加州失業率全國排第三位高,預算赤字早已升到天文數字般,教育、社會服務等等問題又一大堆,兩名的政客和準政客互相攻訐,對中間選民應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州長辯論還有兩場,但相信數視率只會一般,誰能出線當州長,主要還取決於競選團隊的動員能力。   什麼是「民主」?是人民作主嗎?州府政治腐壞至不能正常運作的景況,我們能作主嗎?布朗和惠特曼都說只要當選,便能化腐杇為神奇,讓州府脫胎換骨。不論民眾願意不願意,他們其中一人就會是下任的加州的州長,拭目以待吧!

中國底線

  中國以罕見的強硬手段回應了日本扣押中國漁民事件,日本最終極不光彩地屈服了。這場亞洲兩大國的外交風波,讓世界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從美國官方喉舌「美國之音」,至各大國際媒體的分析文章,主題大多環繞著如何應對一個「來勢洶洶」的中國,呼應著長期宣揚的中國威脅論。   溫家寶總理在紐約的四十八小時裡,在多個場合重申,希望國際社會及美國不同階層人士都明白,中國向世界伸出友誼之手,但別誤會可以拿主權和領土問題來挑釁或試圖約制中國。溫總在聯合國大會上以《認識真正的中國》為題發表演講,說明中國仍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國內問題一大堆。與此同時,中國也是一個熱愛和平及負責任的國家,願意對國際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不過,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事務上,這是中國的底線,絕對不會退讓。   有評論認為中國對日過於強勢,會嚇怕了亞洲鄰國,也會讓美國有介入亞洲事務的藉口。就在溫家寶離開紐約後,奧巴馬便與東盟元首會談,一再表明會干預南海主權爭議。因此,有一說認為中國在此次釣魚島事件是明贏實輸,從此引起各國的防範和對抗。   這種勝負論似是而非,因為圍堵中國已經是美國的既定國策,挑撥東南亞諸國與中國的矛盾,亦已經步署了一段時間,中國已經到了不可迴避的時候。更不要說那些長期妖魔化中國的西方輿論,絕不是在釣島事件後才出現的。中國以從未有過的力度對付日本,配合溫家寶的講話,其實是要向全世界作一個示範。在船長獲釋後,中國仍然向日本施加外交壓力,並且派出武裝漁政船常規巡邏釣魚島水域,同樣是向世界說明中國的底線是不容挑戰的。   試問主權與領土對哪一個國家不重要?為什麼國際輿論對中國維護主權會持否定和負面態度?清末民初在接近百年的那段苦難歲月,中國的尊嚴和主權遭遇歐美日等列強踐踏。今天的中國只是告訴天下,這時代已經結束了。

釣魚島引起一場錯綜複雜的外交戰

  日本政府於今年九月七日扣押在釣魚島海域作業的中國漁民,引發了近年最激烈的中日外交衝突。中國總理溫家寶藉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展現的強硬立場,以及中國政府連串的應對策略,最終導致日本宣布釋放被拘留已經十餘天的船長詹其雄。這場由日方挑起的外交戰,不意卻成為受美國步步進逼的中國一個顯身手的機會。   眾所周知,釣魚島爭議源於美國在1972年將琉球群島主權及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一併移交日本;這種私相授受於七十年代曾引發猛烈的保釣運動。及後,位處台北對開海域的釣魚島又因兩岸關係的特殊性,令中國大陸於釣魚島事務上多了一重顧慮;再加上《美日安保條約》的籠罩,令日本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可以控制釣魚島一帶。自七十年代以來,釣魚島一帶的摩擦一般都透過外交交涉平息,但詹其雄事件的本質與背景卻不一樣。從一開始日本便沒有打算將之作為普通事故,船長被「升級」送到日法院,公告以國內法起訴。   日本決意跟中國正面衝突可能有兩種意圖。一是要確立日本對釣魚島的法理管治權,令日本領海向南移,形成對中國東海的進一步包圍。並趁衝突宣佈加強南部防衛,擴大自衛隊的規模。其次,就算不能完成司法程序,如成功逼使中國跟他展開高層談判,也可以彰顯日本擁有牽制中國的力量。透過扣留和起訴詹其雄,日本野心不可小覷。   去年七月希拉莉在曼谷高調宣布美國重返亞洲,之後發生天安號事件、美國與亞洲多國在東海、黃海軍演,並介入南海主權爭議,其針對的目標都是中國。日本此時要證明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挑戰在經濟和政治影響力都不斷成長的中國,正配合美國重返亞洲、包圍中國的政策。   在中國船長被扣留的前後,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在不同場合多次重申會兌現助日本保衛釣魚島的承諾,國務院官員又不點名的批評中國單方面停止與日本高層對話;後來連副總統拜登也表明美中關係的構建必須要透過日本。就在日本宣佈放人前幾小時,日方還引述美國務卿希拉莉的話說《美日安保條約》包括釣魚島。所以,表面上聲稱不介入中日釣魚島爭議的美國,似乎處處提醒中國不要忽略其影響力。   所以,那些主張解放軍開戰艦收復釣魚島,或怪責中國政府軟弱的人士,把事情過度簡單化,中國所面對的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外交形勢,對手也絕非幾艘日本巡邏艇。因此,中國政府才嚴陣以待,重手還擊。尖銳的外交辭令明明白白的告訴日本,如涉及主權問題,中國沒有妥協的餘地。中國既停止與日本官方交流,並使...

新保釣事件意義拆解--思考保釣

  因美國將釣魚台群島的行政管轄權轉移給日本而引發的全球保釣運動,隨著本月發生日本扣押中國漁民事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如果保釣人士不認清局勢,可能只會有幫倒忙的機會。   昔日留美學生發起保釣運動,是因為兩岸政府在諸多政治掣肘和考量之下,沒法向超級大國美國說不。由民間自發的抗爭,讓世界聽到中國人捍衛領士的聲音,在最艱難的時期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保釣前輩其志可嘉,功不可沒。   隨著中國和平崛起,以及兩岸關係在馬英九治下快速改善,與四十年前相比,中國面對著很不一樣的國際環境與挑戰,釣魚島的戰略地位也發生很大的變化。美國把釣魚島移交給日本,一手製造了中日領土糾紛,如今每次聽到美國呼籲中日和平解決釣島紛爭,便覺噁心。其時中美並未建交,台灣又是在美軍保護範圍之內,美軍另有基地在南韓和沖繩,而釣魚島離台灣和沖繩都相當近。當年美國將釣魚島轉到日本治下,不如說是有意留為己用,以作不時之需。      中美日台關係這四十年來發生幾番的轉變,經過船長詹其雄被扣押事件,可以清楚看到,收復釣島的主要障礙並不是日本,而是美國。當中國採取連串手段反制之時,日本並沒有什麼牌可以反擊,只是不斷請出《美日安保條約》,一者用來威脅中國,二者作為日本管治釣島的法理證據。美國之所以一再配合演出,是因為奧巴馬政府已經決心要做亞洲的領導。欲當上亞洲一哥,則必先要壓抑中國。      但幸而今天兩岸形勢緩和,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讓大陸在釣魚島問題上少了一些後顧之憂,與日美交手的可用籌碼也更多,不必單靠民間。溫總理在紐約演說時指出:「在涉及到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問題上,中國是絕不會妥協,絕不退讓。不僅現在,即使在很窮的時候,中國也是錚錚鐵骨。」事實也證明,中國政府運用經濟、政治等手段,成功逼使日本退讓。      所以,民間保釣運動應依新國際形勢而調整,出海保釣宣示主權已經不再是優先。更不要說一些所謂保釣人士,表面是保釣,內裡卻想醜化中國政府,搞個人英雄主義,將保釣變成控告自己政府的鬧劇。為了中國的持續發展,面對凶險的國際形勢,保釣運動應朝著為國家分憂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製造內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