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錢作怪

錢作怪   美國的政治選舉是無財不行的,但對於合共籌得接近十億元的候任總統奧巴馬,他的競選團在選戰最後數星期的金錢煩惱,並不是錢從哪裡來,而是錢要從哪裡去。據最新公布的數字,在選戰進入尾聲階段,奧巴馬團隊豪擲了一億四千萬元在各種意想不到的開支上。   包括,每名助選員都得到額外花紅,最後數天的薪酬開支便高達七百萬元。助選員也獲贈電腦和藍莓手機;還有是高薪聘請天王級的搖滾樂隊在集會表演;印發四十萬張奧巴馬紋身印水貼;公開支持奧巴馬的谷歌(Google)獲得額外的四百萬元廣告費,當然還有最高收視回報的四百萬元卅分鐘電視廣告。民主黨黨部也分得一千五百五十萬元,作為奧巴馬對黨部支持的回饋。一輪燒錢行動後,還剩下三千萬元,需要繼續傷腦根處理。   看來,在最後的一個月,奧巴馬團隊是以花掉每一分錢為首要任務,相信也是美國有史以來開支最龐大的政治宣傳攻勢。手上有錢,自然可以豪氣,只是不明白既然已經出現水(水為財也)浸情況,為何還要在投票前幾天發出電郵要求支持者捐獻呢?這可能是因為收支是分部門處理,籌錢部管募捐,越多越好;開支部是管銷費,有多少錢便花多少。   「老子有錢花得起」,這本來是無可非議的,但結合當時的一些環境狀況,總覺得有點不合適。九月份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引發金融海嘯後,奧巴馬緊抓著經濟議題,以關顧民生為主打,令麥凱因沒有還擊之力。在全民面對如海嘯般的衝擊時,候任總統卻採取了典型的大花筒策略,這顯露出的徵兆令人擔憂。   還有,自己大手筆開支,卻又同時猛力攻擊共和黨副總統佩林可能花了十八萬至卅萬元置服裝和打扮。佩林當時解釋服裝不是據為己有的,如同出場的戲服,都要歸還黨部。她說的不無道理,奧巴馬集會的舞台設計也許已遠遠超過她的服裝費。而據後來的競選開支報告,佩林的裝扮費用才九萬五千元。與奧團的開支相比,直可用「寒酸」來形容,只是在當時,她卻成為千夫所指的譏諷對象。有錢有道理,相信才是不變的「真理」。

都是命

都是命   神通廣大的記者得悉即將落任的布殊總統最近在家鄉買了新居,面積八千餘呎的房子座落於德州達拉斯的超級富豪區,土地面積達1.13畝,建於1959年,合共四睡房及四個半浴室。房產是布殊透過友人以信託方式購入,據政府部門記錄的成交價為二百一十萬元。讀到這則新聞,實在是感慨萬千。是真的羨慕,不是看了相片後羨慕房子多漂亮,而是羨慕布殊的命,得天獨厚,受上天眷顧的寵兒。   布殊生於政治世家,父親老布殊很早就名成利就,雖不算是富豪,但布殊自小也算是人上人。年少輕狂的小布殊愛派對和玩樂著名,大學成績平平,好鬧事,但憑著父親的名氣,獲耶魯大學接納,以c級成績完成了碩士學位。畢業後不必找工作,在父親朋友出資合作下,馬上當上老闆,開了一家石油公司。其後公司陷入困境,小布殊卻能全身而退,得父親友人注資接管,他則把資金轉投購入一支棒球隊當班主。   在父親競選連任總統失敗後,小布殊立志要代父重振家族聲威,賣了球隊賺得第一桶金後,從政當上家鄉德州的州長去了。在州長任內,布殊上下班時間超準時,特別重視私人空間的他絕少安排黃昏後的行程。州長辦公室內也是以放任式管理,事務都由助理去做,由他簽字。有記者問布殊州長對於被駁回的死囚求情案件是否都親自審理,他坦白的說助理們都看過了。   做了六年州長,克林頓任滿離職,小布殊以超強的人氣成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當年全國一片繁榮,執政民主黨竟然敗陣,把國庫盈餘都留給了布殊。四年任期後過,雖然政績平平,但在恐襲和恐同性戀的大環境下,布殊又連任了。八年過,布殊肯定會成為有史以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統,但不要緊,總統是不會失業的,國家養他一輩子外,還有年入隨時可達千萬元的演講費等著他。更不要說離任時又遇上次按和金融海嘯。這也是福氣嗎?當然,要不然,他的新房子何止值210萬了。布殊這生至今所走的每一步,似乎都得到福星的高照。都是命呀!

四輪朝天

四輪朝天   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日前再臨國會爭取緊急貸款,由於這次配合演出,國會領袖的反應也與前次大有不同。多間老牌金融大行都先後得到聯邦政府注資,銷售呆滯,流動資金短缺的汽車製造商,伸手也有樣學樣向國會要錢,期望可以「依例」得到照顧,可是卻有超過六成民眾反對資助。   政府動用鉅資挽救金融業,是因為它關乎都整個美國經濟的主體,可以責難華爾街,但騎虎之局已成,政府是沒有太多選擇的。至於汽車業,它的情況與投資銀行或商業銀行不盡相同。汽車製造是一門實業,所生產的是消費商品,與金融海嘯沒有直接的關係。長期在自由市場下經營,三大車廠今日的困境大部份是來自其自身的經營策略失誤,金融海嘯只是一道藥引。當中國早已放棄不營利的國企,美國卻以公帑支持經營不善的私人企業,真是世界輪流轉。   面對日本、歐洲和南韓汽車的激烈競爭,就算是沒有金融海嘯,這幾家車面臨破產也絕不令人意外。佳仕拿是最早出現問題的一家,被德國平治車廠收購經營多年亦沒有起色,不久前才被賤賣。另一家長期以半家族式經營的福特車廠,面對外國車的競爭也被指反應遲鈍,作風守舊才是致命傷。最後一家通用汽車,在去年已虧損了390億元。綜合而言,過去一直錄得巨額利潤的三大車廠之所以陷入危機,主因是近年過度發展耗油量高的休閒運動車(SUV)及小貨車,當油價自伊戰後逐漸升高,三廠的利潤便迅即蒸發。其次是管理落後,成本高,與員工關係惡劣,逐步失去市場競爭力。與日本和南韓車廠相比,美國車的生產成本要高得多。   所以,當三大車廠的總裁坐著公司的豪車專機到華府討錢之時,就算是與他們有友好關係的議員也難以迴避公眾的批評。吃了閉門羹後,日前同一批高層坐民航機再到華府,拿出了應國會要求而寫的所謂改革方案,並且施以「苦肉計」,提出個人明年不支薪的建議。這些公關花招得到國會議長普洛西的正面回應,說不能讓車廠倒閉,水閘大門已打開一半了。前後只是幾天之差,那些改變令國會相信納稅人要為車廠的不善經營而負責呢?車廠的所謂改革方案,不過是裁員關生產線,這需要納稅人的錢才能推動的嗎?

算算舊帳

算算舊帳   候任總統奧巴馬將於今日正式宣布委任里察森為商業部長,三藩市華裔社區對該任命的抗議聲音也日漸響亮,反對原因是來自李文和案件。當年出任能源部長的里察森,對於錯誤以間諜罪名偵辦在其轄下實驗室工作的李文和,至今沒有作出任何道歉。   李文和案早已經水落石出,五家主流媒體向李文和作出七十五萬元的賠償,聯邦政府不承錯但願意為李文和支付近九十萬元的律師費用。作為事件關鍵,也是李文和加害人身分的里察森,當年有官職在身,與政府同調不承認犯錯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其落任後,仍沒有顯示出覺悟或道歉,則可見他並沒有把李文和案當作一回事。這種對職務錯誤毫不在乎的人,又怎配再度出任部長。      關於華人社區對里察森新職抗議的新聞,在本地中文傳媒已報道多天,英文媒體也有跟進的報道。其中聖荷西《信使報》的報道,卻選擇了以華裔和西語裔的種族矛盾的角度。里察森是西語裔,抗議任命的華裔,但並不等於這就是一宗種族事件。《信使報》把抗議當作為潛在的種族對立,不單是完全模糊了事件的焦點,更是直接挑撥種族矛盾。這是一種很要不得的報道手法,表面是關注問題,實際是誇大本來不一定是問題的問題。難道華裔社區就國策政務提出意見,除了種族因素就沒有別的理由,是否都必要用種族眼光來看待任何問題呢?   里察森的問題是作為內閣部長,對於行政錯誤不願負責任,儘管是最起碼的道德責任。主流媒體只關注華裔的投訴會引起種族矛盾,而沒有針對抗議的合理性,本身也是種族偏見的一種。看來華裔社區除了要堅決抗議里察森的任命外,也要抗議英文媒體的污染性報道手法。

一場遊戲一場夢

一場遊戲一場夢   奧巴馬昨日正式宣布希拉莉為下一任國務卿,並且給足了面子,讓希拉莉也站在咪前發表感言。這對突兀的組合在未來將是媒體注視的焦點。簡單來說,在政治上是沒有偶然的組合,必定都是各取所需的利益結盟。所以才會說「在政治上是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政治選舉猶如一場遊戲,是一種競技。玩得好,技術高明者勝,可以領取獎品。希拉莉與奧巴馬都參與了這場遊戲,賽果說明希拉莉技不如奧,但遊戲似乎並未結束,新的一局又開始了。奧巴馬當日沒有擇希拉莉擔任副總統,是因為相信希拉莉對於他的選情不會有決定性的幫助,不必把國家二號人物的職位無端送給她。   當日沒有需要,不等於日後在不同的場合便沒有需要。對於奧巴馬為何把這高調的職位給予希拉莉,各種的猜測紛紜。一說他是把敵人拉到最近身邊,好預早消滅未來競選連任的潛在政敵。一說是因為希拉莉有國際知名度,作為美國親善大使,應是綽綽有餘,開了一個好彩頭後便會換人。至於在前第一夫人那方,為何甘於「屈就」呢?一說是她不甘寂寞,要爭取在鏡頭前留影,在史上留名。另一說她在為捲土重來挑戰白宮作準備,利用國務卿職務證明她才是強而有力的國家領導人選。   類似以上推測的各種評論多不勝數,簡單可以總結,就是沒有人相信兩人是真心的為欣賞對方。因為政治是一場充滿計算的遊戲,參加者都各自的夢。特別是在美國,我們的文化是推崇個人主義,較少提及社會責任,因而政客往往有著超強自我,追逐個人夢想是最大的參政源動力。同一政府內,各懷不同的夢想,這場遊戲又將如何展開,耐人尋味。

賤物賤命

賤物賤命   每一年的感恩節後的黑色星期五,都是零售業景氣的最重要指標,尤其是這個年頭,金融海嘯仍在大力沖刷之際,這天的業績倍受關注。據周六公布的初步統計數字,周五的營業額比去年增長有百分之三。本來一般估計數字要跌的,現不跌反升,有些人認為這是難得的利好消息,但真的如此可喜嗎?   當然不是,首先,這百分之三的增長在減去通貨膨脹,實際上是持平。除此之外,商家都擔心未來三星期內生意都不會有什麼驚喜,說不定年底前最興旺的一天已過去了。月底結帳,今年的購物季也極可能是廿年來最差勁的。   以上這些數據的分析和預測都是意料之中,黑色星期五最令人意外的是紐約沃爾瑪發生踩死人事件。為數約兩千名等待搶購平價貨的民眾,在周五清晨不守秩序的衝入該店,推倒沃爾瑪一名臨時工並將之踩死。事後店方為了善後而要清場暫停營業,還受到客人鼓譟抗議。有市民利用手機拍攝了救護員在現場為死者急救的情況,錄到旁邊有不少人在高聲說笑。為了買點便宜,便可以如此粗暴不顧人命;看到急救的現場,一些人就如看戲,一點不覺得事態嚴重。   這場奪命的血拚過後,有人指責店方沒有做好應付人流的準備,也有批評警方沒有留置人員維持秩序也應負責任。這些批評都有理由的,只是更應批評的是那些湧進店來的購物人士。金融海嘯的衝擊,有經濟學家提出美國的消費型經濟已經不行了,必須要徹底的改變方向。可是,長久以來,企業所打營出來的節日消費文化已經根深柢固,又怎會是一夜之間能改得了的。領最低工資的臨時員工被搶購賤價商品的民眾踩死了,這足夠令人們反思嗎!!

新瓶舊酒

新瓶舊酒   奧巴馬新政府的內閣人選大致底定,外間評論普遍是肯定的居多,反而來自奧巴馬基本盤──開明自由派的非議卻日漸增多。主要批評是新政府核心過多華府的老手,與奧巴馬「把改變帶到華府」的承諾不符合。   為了安撫反對聲音,奧巴馬開腔為新團隊辯護。其實大可不必自辯,因為批評者不過是一群天真的政治愛好者。競選前後如同虛幻與真實的交替,選舉時可以豪情談革新,但要當最高行政官員,奧巴馬起用大批有老華府,是合符常理和聰明的。霍氏新聞統計過新團隊的華府經驗,合計共有九十七年之多。奧巴馬本人在華府只做了兩年參議員,便開始兩年的競選總旅程,對比現時簇擁在他身邊的候任高官,奧巴馬的年資當然沒法可比,不依賴這群老手,他的工作如何能開展。   不過,古語說:「智者為拙者之奴」,意思是有學識者往往只能充當沒有學識者的下屬。這句話不是為智者抱不平,而是點出何謂「智」。華盛頓是國家的決策中心,由華盛頓領導全國是事實,也是必然;政客為了攻佔席位,好以外來清流自居,以改革華府作為口號,這不過為討好沒有機會在國家權力中心,但又控制有選票的選民。總統作為華府的最高決策人,必須重用華府機器的熟練技師。奧巴馬是外行,要認真做好總統工作,當然要把老手都請來身邊,特別是剛上任之時,這是奧巴馬的智慧。期待奧巴馬政府有新鮮人,那要待他坐穩了江山之後。    有評論認為,奧巴馬大量起用舊人,表明他對自己有信心,不怕老臣子功高蓋主。這或許是事實,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沒有選擇,擺在眼前的難題一大埋,還是現實一點,講理想,要到四年之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