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香港七一遊行夜的集會上,主持人重重複複在指導計劃留守的學生被捕技巧,不時又激昂地高喊:「大家最緊要保護好學生」。聽到這句話心裡一股寒氣襲來。七一早上從旺角坐地鐵到銅鑼灣,沿途遊人擁擠,市面熱鬧繁榮,直至靠近維園入口,亦是各泛民政團擺攤的位置,才驟然感到濃濃的政治味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好端端的香港,怎麼忽然間好像變得「腥風血雨」。
不親臨其境,不明白主事者們的心有多狠。透過刻意營造的晚會現場,似乎有人試圖在炒作六四感覺,既賦予學生們英雄感,又煽動緊張和悲情氣氛,為將要發生的拒捕做好鋪墊。但為什麼要選擇學生呢?一句「保護學生」,彷彿把學生捧得高高的,是「群眾」保護的先鋒鬥士。深一層想想,利用學生衝在最前線,主因還是他們好使好用,亦令警方投鼠忌器。
成功的群眾運動絕大多數是訴諸情緒,少講理性。因為理性訴求天生少了一股衝動,搞佔中者也心知運動如要成功,便不能強調理性;佔中需要一群衝動有餘不好思考的「勇士」,於是學生便成了佔中的先鋒兼主力。可是,搞手們有否想到經過這番衝擊,若干年後,這些學生再不是學生,他們將如何面對自我?香港青少年一代,在中國數百年來最繁盛的年代,是為了誰在經歷這些虛擬的政治鬥爭呢?是誰讓他們錯失去與民族一起復興的機遇。有朋友為天天叫著「要抗爭」的年青人感到悲哀,擔心他們的前途;但事已至此,能挽回多少並不樂觀,政治就是那麼冷酷無情,真的是無毒不丈夫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