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March 12, 2012

中港為何矛盾 (七)

  香港人在中英談判前後徬徨焦慮,前景的不明朗轉化為一種心理排斥和失落感。不想變是最自然的反應,回歸變得多少是一種無可奈,而六四事件的發生更強化了港人對中國政府的不信任。這種排斥和無奈感直接導致了移民潮,直至九七回歸,在政治上持觀望態度的港人應仍佔多數,比熱切歡迎回歸的要多。所以,如果不直面從殖民地回歸這一關鍵過程,是沒法正確和全面理解港人對內地的心理轉變。

  雖然在政治上排斥中國政府,但八十年代除了中英談判外,還有一種因素在影響著香港人對內地的態度,把中港兩地拉得更近。提出以「一國兩制」來解決香港問題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同時也提出了「改革開放」政策。復出執政的鄧小平和中共元老葉劍英均明白中國必須改革,用鄧小平的話說:「中國再不能窮下去了」。「改革開放」是方向,但具體如何讓中國經濟發展起來,鄧葉選擇以靠近香港的深圳作為試點,廣邀請香港商人出謀獻策和直接投資。

  自此,港人和內地的關係,從民間親屬的往來,增多了發展迅速的商業元素。最初到內地投資的大老闆不是很多,反而是在香港基礎不是太好的小商人更願意去闖一闖。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開始在內地當上老闆或港資企業的高管,香港經驗在改革開放初期在內地獨領風騷,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以至影視娛樂,如潮水般衝擊著內地。

  香港就是先進的代名詞,就是時尚的指標。過去香港人只為內地的親友提供一點生活物資的幫忙,改革開放後港式文化便成為一股澎湃的潮流,受著內地的民眾的崇拜,香港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成就感。過去兩地百姓患難與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取而代之是一種尊卑之別。 (代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