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March 31, 2009

總CEO

總CEO

  總統奧巴馬鐵腕對待兩家向聯邦政府要求解困資金的車廠,其中通用車廠的CEO(行政總裁)更被下令打包走人。對於一家歷史悠久的民營大企業,政府直接介入控制,在奉行自由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社會,原本應是匪夷所思之事,但這卻已經成為今日美國的新經濟秩序。自金融海嘯後,美國總統除了擔任「世界盟主」外,還加添了一個新聯職銜──「總CEO」。只要稍稍停一停,想一想,便會發現一場金融海嘯對美國的影響是何其的深層和深遠。

  美國總統自二戰以來,大部份精力都花在處理國際事務上;於內政而言,在社會議題方面如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才會較為見到總統的影子。至於經濟是聯儲局和財長的事情,很多時為了避免政府干預自由經濟的帽子,總統還會刻意製造放手不管具體經濟事務的形象。特別是聯儲局的運作,主席雖然是總統任命,但聯儲局加息與否,絕不是總統說了算。當年老布殊多次表示對格林斯潘的利率政策不滿,格老依然故我的把總統的話為耳邊風。

  不單是不積極監管,海嘯前後的政商關係簡直是180度的轉變。政府過去是為商界服務的,因為上至總統下至國會議員和大小政客,都要靠大企業和財團捐助競選經費。出錢是老闆,關係明顯不過了。基本的格局是企業捐款,換取政客提供有利的營商條件,甚至公帑補助。

  同樣按誰出錢為老闆的原則。海嘯發生後,投資銀行、保險業巨頭、房貸大哥和曾叱吒風雲的大車廠,均需要政府大量注資,一些已本質上成為國營企業了。聯邦政府花了逾萬億元成為了好些大企業的老闆了,這對於運作市場經濟的美國來說,是一個很不尋常的時期。為了濟燃眉之急,民眾和政各一時也反應不過來,給予白宮直通車綠燈。但靜一靜,想一想,本身也超額破紀錄負債的聯邦政府,現又直接身兼超級總CEO,搞得好是超級英雄,但其間要冒多少風險呢?

  這種戲劇性的質變,目前仍是處於初階段,往下發展確是難料。但不論如何,我們都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