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September 29, 2008

考驗民主

考驗民主

  白宮與國會領袖達成協議的七千億元救市方案,在眾議院意外地遭到否決。經濟專家紛紛發出警告,再拖遲推出救市計劃,將會導致經濟進一步受創。股票市場則以行動回應,一日大跌777點。救市案不過關,面臨生死考驗的除了是華爾街外,直接受挑戰的還有美國的民主制度。如果不是選舉在即,救市計劃不會落得今天的收場。

  過去廿多年來,金融界多次戰勝華府,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均配合逐步放鬆了對金融市場的管制,任由他們炮製各式投資工具,似滾雪球般製造出巨大的虛擬資產。這場金融海嘯的形成可以說是長年錯誤政策的結果,但它有別於政治危機,消解金融海嘯需要專業的經濟知識和判斷。可是,依國家政治體制,握有救市方案最後決定權的是不一定有經濟知識的國會議員──政客。

  政客的專業是選舉,他們生存的本能是利用眼前環境,轉化成為替自己拉票的助力。所以,財政部長的七千億元救市案落到政客手裡,已由經濟議題變成政治議題,而他們決定投贊成或反對票,最大的考慮是自己切身的政治利益。所謂屋漏又遭連夜雨,華爾街海嘯正遇上大選年,兩黨競爭白宮寶座外,一大群國會議員也要競選連任,又怎會放過助選的機會呢!

  趁金融危機打政治牌最明顯的是民主黨,這簡直就是上天掉給他們最及時的禮物。因此,奧巴馬與民主黨的領袖,口徑一致地把問題簡化,把責任全推在麥凱因和共和黨身上。至今,奧巴馬只見他不斷的責怪前朝,卻沒有說出自己救市大計,甚至沒有明確的表示支持目前的法案。因為在兩黨的政治競爭中,打擊敵人已足夠勝選,讓選民埋怨共和黨便能達到拉票目的,不必自己真的能幹。麥凱因何嘗不是如此,只可惜他背上的包袱太重,在傳媒的樁腳又不夠多,他借經濟議題打擊奧巴馬的力度很有限。

  民主黨的國會領袖本來以為在救市法案上賺夠好處便收手,只是想不到議員各自有盤算。多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民意反對救市,一些政客不敢冒著得失選民的風險,情願救自己的選票而不救市。也有共和黨議員指責民主黨的議長普洛西在投票前大罵布殊和共和黨,因而氣得轉投反對票。不論此說是否屬實,惟一可以肯定的是議案不獲通過,議員們想的不是經濟元素,而是政治。餘下來更大的問題是;以這種泛政治化,又涉及政客個人權位利益的所謂民主制度,來解決專業和複雜的國家經濟危機,是合適和有效的嗎?就算民意過半反對救市,但這就等於不救市是代表全國利益嗎?這已超出對症下藥的問題,更可能是找了木匠當醫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