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January 07, 2008

真的變了嗎?

真的變了嗎?

  今屆美國總統大選的主題是「Change (改變)」,多麼普通的一個名詞,在這麼重要的選舉中,到底具有甚麼意義呢?或者說:真的有意義嗎?

  「改變」即是轉換目前狀況,它是一種行動的描述,但並沒有說明轉換的內容。所以,當使用「改變」一詞時,必須連帶說明將被改變的現狀,以及變後的新內容,否則改變本身不具備任何意義。在政治宣傳上,政治人物很多時會使用「改變」作為政治口號,奧巴馬很得意的說自己是首先打響「改變」口號的人,而事實上,幾乎每一屆的總統選舉,都有參選人鼓吹「改變」。

  為什麼競選中的政客喜歡「改變」呢?因為它含有強烈的不滿現狀及反叛意思。若不挑起民眾對現狀的不滿,便沒有當選的機會。叫喊「改變」,等同革命之意,不革掉當任的命,自己又怎能當選上位呢!於是,除了競選連任之人,所有政客都樂於使用「改變」。於選民而言,經歷布殊近八年的失敗管治,七成國人認為國家走錯了方向,求變是必然的。

  政客和民眾都求變,這理道很淺白,而民主選舉制度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給予人民可以變的機會。不過,每位候選都不停地高喊「改變」.為何奧巴馬單憑「改變」口號便可突圍而出呢?除了他口才過人外,主要原因更可能是因為他是眾多民主黨候選人中最新鮮的一位。從政經歷淺,面孔新鮮,談吐風格新派,更懂得在網上以美女配搖滾樂吸引年輕選民,於是最能配合發揮「改變」一詞求新的本質。

  求變或談變是很平常的,但觀察今屆選戰卻出現極令人擔憂的情況。選民似乎只是追求新鮮感,而不在乎「改變」的內涵。在最後兩天新罕州的競選中,希拉莉和奧巴馬都分別到了同一所高中演講,希拉莉詳盡講述她對時政的觀點並回答提問;奧巴馬只作了半小時以「改變」為題的感性演說,沒有接受提問,也沒有就具體議題發表政見。結果,希拉莉的觀眾明顯比奧巴馬少,而且許多中途離場,而奧巴馬就得到觀眾的熱烈歡呼。

  不具內涵的「改變」是膚淺和空洞的。倘一個超級大國的國民,單憑追求新鮮感的衝動來選擇領導人,這大國還能持續多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