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August 14, 2007

誰是元兇

誰是元兇

  美國龍頭玩具公司陸續提出回收以百萬計的中國生產的玩具,為「中國貨恐慌」掀出又一風潮。最近的回收主要是針對玩具所用顏料含鉛,以及玩具的細小磁石組件容易脫落,有導致孩童吞下嚥的危險。媒體和一些政客的評論,似乎玩具回收行動再次證明了中國劣質貨的氾濫,而提出回收及進行全面檢驗中國玩具的美國公司,卻變成了保護美國兒童的英雄。這不對吧!

  不論是國會議員或是媒體記者,都把含鉛玩具說成為「中國製造」的問題,這是欠理性地把問題簡單化,將責任全推在中國生產商身上。用常理去思考,當一個產品的品質出現問題,第一要追究的當然是設計及製造該產品的公司。出現問題的所謂中國玩具,嚴格上不是中國玩具,它是由中國工廠承接生產的美國玩具。由設計至用料等等規格,都是由美國公司所下的訂單所規定,中國廠商只負責生產工序,最終要為玩具品質負責任的應是下單的美國公司,他們又怎能老是假扮是第三者呢!

  產品的規格應如何?設計是否安全?用料有沒有安全問題?等等,都是玩具設計公司應該負責及完全能夠把關的地方。這些美國大企業過去只看準了中國廠商願意廉價接單,可使企業的邊際利潤可以不斷上升,但卻沒有盡到作為生產商的社會道德責任。如果這些玩具公司對自己牌子下的產品持更認真的態度,對生產過程更多監控,問題產品便不會離開工廠而進到市場。

  這些問暊玩具絕大多數都不是中國品牌,最大的利潤也不是流入中國商人口袋裡。香港玩具商張樹鴻在中國內地設廠替美國公司生產玩具,大規模回收令他沒法經營下。面對一生事業毀於一旦,張選擇了自殺之路。張生前自稱不知道採用了含鉛的顏料,他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生命代價。而最應該為產品負責的美國玩具企業,卻可以調動資金向消費者施展宣傳攻勢,及再覓另一些願意承接廉價訂單的第三世界工廠。如果企業不改變那長期只看利潤不問品質的做法,只會在出現問題後便假扮英雄推卸責任,則危險玩具肯定會陸續有來。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Since exchage rate talks failed to reduce trade deficits, dangerous toys is the way to this is a way to curb trade deficits.
In the chain of manufacturing, the persons place the work order are still responsible for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The buck stops here.

梁建鋒 said...

很同意您的說法,中國貨應分兩類:中國自製品牌及替外國加工的產品。中國自製品牌的質量問題應由中國生產商全部承擔責任;至於加工產品,中國工廠只是按客戶要求生產,下單的公司有責任控制品質,若訂貨者已收貨,出現回收問題便不能全推到承接訂單的工廠。

目前,美國媒體更有一怪現象,把中國貨看成為中國政府直接生產似的,總是要中國政府出面解釋。類似情況,當加州生菜出現細菌污染,有沒有會要求白宮解釋的呢?

Anonymous said...

I have also noticed 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in the US but anywhere in the West(including some Chinese organizations in the West). They always use different standards to pick on other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their ideology. No matter what happens, they will point their fingers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中国政府也够累的, 真的要自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