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緣
一面之緣
因為前次在三藩市籌款出現了部分亞裔媒體被拒入場事件,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希拉莉昨日回到三藩市,與亞裔媒體舉行坐談會,並且另撥出時間向三家本地華文媒體作親身致歉。整場活動的時間不足四十分鐘,媒體同業們等候的時間遠超過座談時間,如此驚鴻一瞥,有多大意義呢?
與這位前第一夫人,也有機會成為美國總統的參議員短促的會面,絕不期望她能記起個別某一位在場亞裔新聞工作者,而談話內容也沒有特別出人意表的地方,基本是能預知的一些立場表述。希拉莉助選人員為活動設定的時限,顯示了對話內容並不是活動的主要目的,而是擺出重視亞裔民眾的姿態,讓亞裔媒體感到被尊重。有與會者對希拉莉在煩忙競選日程中能如此做,認為實屬難能可貴,應予她高度的讚揚和肯定。
能意識到在競選運動中要顧及亞裔的感受,與亞裔媒體主動對話,確不是很多候選人願意做到的。不過,如果我們是以「皇恩浩蕩」的心情面對此事,卻是不符合少數族裔的長遠利益。亞裔在人口數目上雖然是少數族裔,但在公民權上卻應與其餘國民一致,包括參與選舉的權利。我們不必要候選人的特別照顧,他們應該對待亞裔選民如其他民眾一樣。
我們期待候選人能撥出足夠的時間與亞裔社區對話,而透過與媒體的座談是最有效益的方法之一。希拉莉個人作風和藹友善,但對話如流於形式,如鴨仔旅遊團「到此一遊」,則未見有實質的價值。
有姿態比漠不關心好,但光是姿態是不夠的。希拉莉本人的時間可能真的有限,可以透過其助理建立一種實質的收集民意管道,使競選運動應更草根化及群眾化。克林頓任職總統八年期間,委任的亞裔官員極之有限,比布殊總統所做到的還要少,對希拉莉參選,亞裔社區是有更高期望的。
因為前次在三藩市籌款出現了部分亞裔媒體被拒入場事件,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希拉莉昨日回到三藩市,與亞裔媒體舉行坐談會,並且另撥出時間向三家本地華文媒體作親身致歉。整場活動的時間不足四十分鐘,媒體同業們等候的時間遠超過座談時間,如此驚鴻一瞥,有多大意義呢?
與這位前第一夫人,也有機會成為美國總統的參議員短促的會面,絕不期望她能記起個別某一位在場亞裔新聞工作者,而談話內容也沒有特別出人意表的地方,基本是能預知的一些立場表述。希拉莉助選人員為活動設定的時限,顯示了對話內容並不是活動的主要目的,而是擺出重視亞裔民眾的姿態,讓亞裔媒體感到被尊重。有與會者對希拉莉在煩忙競選日程中能如此做,認為實屬難能可貴,應予她高度的讚揚和肯定。
能意識到在競選運動中要顧及亞裔的感受,與亞裔媒體主動對話,確不是很多候選人願意做到的。不過,如果我們是以「皇恩浩蕩」的心情面對此事,卻是不符合少數族裔的長遠利益。亞裔在人口數目上雖然是少數族裔,但在公民權上卻應與其餘國民一致,包括參與選舉的權利。我們不必要候選人的特別照顧,他們應該對待亞裔選民如其他民眾一樣。
我們期待候選人能撥出足夠的時間與亞裔社區對話,而透過與媒體的座談是最有效益的方法之一。希拉莉個人作風和藹友善,但對話如流於形式,如鴨仔旅遊團「到此一遊」,則未見有實質的價值。
有姿態比漠不關心好,但光是姿態是不夠的。希拉莉本人的時間可能真的有限,可以透過其助理建立一種實質的收集民意管道,使競選運動應更草根化及群眾化。克林頓任職總統八年期間,委任的亞裔官員極之有限,比布殊總統所做到的還要少,對希拉莉參選,亞裔社區是有更高期望的。
Comments
我可以補充說一點。周日的活動是希拉莉與亞裔媒體的座談會,而不是一般活動後的記者會。亞裔媒體是活動主角,他們不是前來採訪,是對話的另一端。既然活動是如此定義,但卻只準備卅分鐘與十幾家媒體對話,就顯示出主辦者的誠意程度不足。
大概是主辦者認為希拉莉的出席是最重要的,身體語言比對話更重要。我的分析是,如以為亞裔媒體看到希拉莉便會滿足,這便是少看亞裔媒體。對於當日在場的華裔政治,也認為希拉莉沒有必要來,來了,我們便要感謝。
我卻不以為然,我們是美國國民,是選民,在民主制度裡,選民是主人,候選人是公僕。我們對候選人要適當的尊重,是尊重他們服務國家的誠意,而不是因為他們位尊,我們位卑。如抱有這種想法,則民主仍不存在於我們中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