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殖民再思

     今天在港台兩地有這麼一批人華人,他們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卻毫不掩飾對前殖民地宗主國的崇拜。這人都在追求獨立,但其獨立的定義其實是做回英國或日本人,雖然只是殖民地的二等公民。這些獨派青年,許多從沒有在殖民地時期活過一天,為什麼就這般甘於為奴呢?   我嘗試客觀地理解他們的想法,疏理清楚新一代對中國人身分認同的障礙。台灣新科獨派立委林昶佐說當年日本是台灣的祖國,70年過去了,中華民國還不能夠將心比心,去理解台灣人的故事,卻要台灣人接受你們可砍可泣的抗日故事。   至於那些港獨分子,他們目前沒有拿起武器革命,而是透過排斥中國文化和醜化中國人來表達其獨立意圖。不論是台獨還是港獨,其共通點是賤視中國;並且已經到了不講事實的純情緒化表述。   追求獨立自主本應是建基於對自由的嚮往,否定中國為什麼對獨派如此重要呢?如果只有在中國萬般不堪的情況下,獨立才能理直氣壯的話,那又會否只是一種簡單的嫌貧愛富心理呢?因為獨派人士在詆譭中國的同時,必會歌頌前宗主國之美。有理由相信如果昔日的宗主國是印度或南非,港台的獨派還會出現嗎?   再者,英日雖然也曾經輝煌,但畢竟早已是今非昔比;相反今天的中國正是處於兩百年來最興盛的時期,並且在全方位快速發展當中,怎麼獨派人士仍會停留在昔日殖民地的「光彩」歲月裡呢?不能否定當中充滿著一廂情願的浪漫情懷,而另一原因則可能是對中國歷史的錯誤認識。   若說利用教育可反獨,好些人會認為這方法太迂迴,成效甚微。筆者不以為然,港獨台獨何嘗不是透過學校與大傳媒體反覆傳播,才生成新一代的所謂天然獨嗎?為何又就不能反其道而行,好好培養出有民族氣節的年青人呢?

如果是他/她

    共和黨總統初選領先者特朗普昨日到灣區參加本地共和黨集會,但因為場外示威者眾多,他被逼在公路先行下車,跨欄走後門進入會場。在講台上發言時特朗普自嘲說好像從邊境偷渡一樣入場。   也許真的有不少人討厭特朗普,據哈芬頓報綜合民調的最近數據,全國有 62% 的選民對他沒有好感。但這並不意味著民主黨候選人可以躺著也能選上,因為民主黨的大熱門希拉莉的不受歡迎度也高達 55% 。如果特朗普和希拉莉最終都能取得提名,有一項民調指出有四分之一的選民會轉投第三者,有可能是那些完全被主流媒體忽略的微型黨派候選人。不過,就算如此,他們也是沒有可能當選的。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很像巴西的奧運會,同樣沒法引起人們的興趣。兩者分別是奧運會可以不看,但總統大選總會有人勝出的。雖然媒體鋪天蓋地都是特朗普的負面報道,但在剛過去的超級星期二他卻連贏五州。再者,上述那些所謂不受歡迎數據,對大選的影響並不是直接的。因為美國總統選舉採取間接選舉制度,就算加州大部份人討厭特朗普,對大選結果根本沒有影響。因為加州本來就是民主黨的鐵票陣地,希拉莉不說一句話也可以全取加州的選舉人票。勝敗關鍵是中/東部幾個州份,他們如何看待特希兩人才是決定性的。   現在離大選這些時間,選民若有空餘,也許可以開始想想,如果是他或她當選了,我們怎麼辦呢?當兩害取其輕不再是戲言之時,人們便應認真的在網上搜索他們兩人的演講視頻來看看,多了解美國未來四年的領導人,好歹有點心理準備吧。

媚日不可

     日前,台灣漁船在被日據的沖之鳥礁以外一百五十海浬公海捕魚,竟然被日本海巡官兵強行登船拉人,事後更勒索一百七十餘萬台幣才肯放人。據稱其時還有別國漁船在該處作業,對於日本為何專挑台灣漁船,有不同的政治解讀;但筆者更關注台灣政府,特別是即將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如何反應,結果讓人極度失望。   自家的漁民在公海被日本公務船擄走,在不論主權或人權均遭到踐踏之後,候任總統蔡英文在事發後接待了來訪的日本議員,賓主捧著招財貓合影,一派祥和氣氛。船長被囚,準總統卻與施暴者相見歡,隻字不談擄人勒索之事。這說得過去嗎?   而即將出任台灣駐日代表的謝長廷,說未來台日關係將朝減少對立為出發點。至於曾為保護海外詐騙犯而情緒激動的立委們,這回卻對日本的侵權挑釁行為低調再低調;既不高聲問責政府官員,也沒有提出要制裁。   不同政黨有不同的政治理念的追求,政網政策可以大不相同,但站在民族和主權等大是大非原則上,絕對不能有含糊的空間。尤其是民進黨正在積極推動台獨,與北京針鋒相對,無非就是要顯示自己是獨立的國家。既然如此,為何在日本人面前就沒有一點「國格」呢?請不要忘記,就算撇開中國大陸,日本在台灣血腥殖民統治的歷史又怎能說忘記便忘記呢?一個認賊作父,甘於附庸的政府,又從何談獨立自主呢?

審判馬英九

  台灣民綠營近日公佈更多「追殺」馬英九的計劃細節,據稱準備下月廿日馬英九一旦卸任後,便以貪污和洩密等罪名起訴馬英九。前國民黨立委邱毅更預言綠營針對馬英九的官司將會如亂槍射來。這些即將要提出的案件到底有多少實質內容,現在討論有點兒言之尚早,但單以動機來說,綠營採司法手段對付變為平民的馬英九,無非是要為因貪污服刑的陳水扁報仇而已。   從新聞報道看來,綠營人士在談論將如何起訴馬英九時,陳水扁三字總是掛在嘴邊,扁罪馬償之意昭然若揭。藍營政論名嘴們更是預言,頂著所謂轉型正義的旗號,蔡英文執政後將會出現針對政敵的白色恐怖。   也許這就是民族劣根性吧。所以不論綠營人士如何去中國,或要從文化上與中國割裂,但其政治惡習卻還有濃濃的中國風,新朝翻前朝舊帳。有一種說法指中國人不適合行西式的民主政治,原因之一是中國人有強烈的獨裁意識,掌權者沒有幾個有天下為公之心,總是喜歡鎮壓異見。只是到了所謂的民主時代,外加一件包裝而已,實質還是一言堂。   所以,普選最大的缺點是只保證了選民的投票權,卻沒法保證當選者必須依從競選諾言施政;對於當選者如何運用權力,選民更是沒法追究。本來百姓還可以依靠的傳媒力量,代以監察政府;但當媒體高度政治化,各有偏幫的今日,純為百姓喉舌的媒體所剩無幾,反而媒體替政黨護行的作為卻比比皆是。故此,與其說審判馬英九,不如說是審判民主政制吧!

豬與海鮮

  也許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吧,台灣民進黨新政府還有三個多星期才上任,然而環繞新政府的爭議已經一件接一件了,近日鬧得最凶的是準農委會主委說開放美國豬肉入口台灣勢在必行。   馬英九四年前開放美牛進口,招來民進黨在 519 (即馬第二任期開始的前一天)搞了一場五萬多人的反馬大遊行,譴責馬不顧人民健康,准許含有瘦肉精的美牛入口。而當日帶領反馬反美牛大遊行的蔡英文,竟然還未上任便先透露要開放同樣含瘦肉精的美豬;正是此一時彼一時,果真是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嗎?四年前狠批瘦肉精美牛的民進黨政客,近日也紛紛調校了立場,再不反對瘦肉精了,轉而談如何令台灣豬農更有競爭力,好應對廉價美豬的到來。   一代填詞家黃霑先生有一名句:「變幻才是永恒」;昔日反美牛,今天迎美豬,於政客而言,並沒有任何原則性的矛盾。因為政客們不論發動何種政治運動,或者就哪些議題採取什麼立場,其不變的原則是必先照顧自身的最大政治利益。昔日反美牛可以攻擊國民黨,符乎民進黨的最大利益;今天為討好美國而開放美豬,同樣符合民進黨的利益。所以,別批評民進黨換了位置便換腦袋,民進黨其實真的沒有變過。 海鮮售價按供求而定,沒有絕對或劃一的標準,可以天天甚至早晚一個價位。故人們常戲稱隨時會變動的東西為「海鮮價」,政客的政治立場其實就是海鮮價。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面,支持和反對都可以找到一百個理由,政客選擇採用哪一種立場都是經過計算的,沒有絕對原則可言。連涉及公共安全和全民福祉的事情,都成為政客掌上的玩物時,空洞的民主政治便頓時原形畢露了。

學習做中國人

     英女王維多利亞二世剛度過了九十歲大壽,香港網上有本土港獨人士為女王賀壽,並且流露出對殖民地前主人的無比尊崇。稍早前也有香港網民轉貼末代港督彭定康女兒網誌時加註,呼籲英國重來統治香港。近年興起的港獨運動,均標榜香港並不是中國人;這或多或少與香港大學多年來定期做港人身分認同調查有關。   過去很難想像香港會出現獨立思想,國族身分認同從來都不是什麼議題。看看六十年代的港產粵語片,那有什麼香港人中國人之分呢?歸根究底,今天香港出了一群自覺有需要重新認定國家和民族身分的年青人,只能說是回歸後學校和社會故意培訓的成果。   被稱為台灣最後一名政治犯死囚的陳明忠先生最近出版了回憶錄,書名為《無悔》。陳明忠是著名台灣統派運動家,更是統派中的左派,畢身追求共產主義理想。而他這部回憶錄是口述完成的,需請人代筆。代筆,是因為陳明忠生於台灣日本殖民時期出生,自幼在台南唸日文,家裡說閩南語,到了坐牢之後才在獄中跟其他外省囚犯學點雜各地口音的國語。所以,書寫中文對陳明忠來說很有難度。   陳說由於自少接受日語教育,一直以為自己就是日本人,也曾立志要做一名英勇的日本皇軍。直至在中學時跟同學打架,打贏了,但卻被十多名同學關起痛毆教訓,並告訴他可以跟日本人打架,但不能打贏。自始,他才明白自己不是什麼日本人,而是被日本統治的二等國民。受到這種身分認同的衝擊,激起陳明忠的民族主義精神,而且由於目睹台灣共產黨人被槍決時慷慨就義的場景,他逐漸變成一名一廂情願及沒有組織的共產主義者。   看了陳明忠的故事,再看看時下港台的所謂獨派人士,真的是情何以堪?誰會想到英國人和日本人都撤走多時了,但殖民奴化教育還如此頑強呢?對港台而言,做中國人原來不是必然的,得重新學習。

最後演說

  已淡出公眾視野,接近九十高齡的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日前在古巴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閉幕式上發表告別演說。虛弱的身軀散發出鋼鐵般的意志,一代鬥士尊嚴地向國家告別。   領導古巴共產革命,推翻親美獨裁政權的卡斯特羅,自一九五九年起便擔任古巴的最高領袖,直至二零零八年,因為健康理由才退休,將權力移交給弟弟勞爾。過去輿論一直認為卡斯特羅下台後的古巴必然會發生動盪,但傳言中的政治危機並沒有發生,相反,在勞爾的推動下,古巴正在慢慢展開連串的經濟和社會改革,甚至於月前迎來了幾近百年來首位來訪的美國總統。   自十九世紀以來,美國政府便一直有意將古巴據為己有,百餘年間,以不同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模式實質控制古巴。直至卡斯特羅的出現,美國才徹底失去對古巴的掌控。其後美國嘗試以武裝革命和暗殺方式解決卡斯特羅均不成功後;於是便對古巴實施全面的封鎖和禁運。原先還期待獲得美國認同的卡斯特羅,也自此視美國為死敵,兩國一鬥便是半個世紀。   遭受美國長期經濟和政治制裁,古巴經濟落後,物資匱乏。所以當奧巴馬宣佈與古巴恢復正常外交關係之時,古巴人民都如獲甘霖似的,期待經濟解封後古巴便可以走出貧困。月前奧巴馬歷史性的訪問,還帶去自由民主和人權的信息,在古巴引起一陣風潮。   就當國際輿論都以為奧巴馬僅僅憑藉美言,,便可不廢吹灰之力敲開古巴的共產大門,重新成為古巴人的精神領袖之時,卡斯特羅在古巴報章上發表文章,狠批美國假仁假義,並說古巴人民不需要西方施捨的禮物。   本周二坐在古共大會上的卡斯特羅說,他快要到九十歲了,人生大限之期將至,但他相信在他死後,共產主義仍會在古巴活著。他依然認為古巴人只有勤勞和有尊嚴地工作,必然也能創造所需要的美好物質生活。   也許有人會認為,所謂形勢比人強,可樂與革命口號兩者之間,老百姓可能還是會選擇可樂。逐步朝向市場經濟的古巴,會否再度倒在美國懷裡,真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位老革命本人將堅持信念到最後一口氣,就算國人已開始選擇新的道路。也許,這才是真正配得上革命家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