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我爸是日本兵

     支持佔中的前港府高官王永平近日發表謬論,感慨回歸後的香港每況愈下,而他反而懷念殖民地時期的香港,王官說在英國治下,香港人更有尊嚴。這讓我即時想起「我爸是日本兵」的台灣名嘴鄭弘儀,兩人同樣以受外國殖民統治為榮。   當一個民族要長久統治另一個民族,必先要催毀被統治民族的文化脊樑。要達致這目的最直接的是使用武力,如美國白人種族滅絕式的屠殺印弟安土著,以及日本武力鎮壓抵抗日治的台灣居民等。至於在人類歷史中曾經擁有過最多殖民地的英國,在殖民統治方式手段上更為多樣,並且運用自如。   英國人跟日本人在殖民統治上基本概念不同。日本侵略者是試圖將被佔領國的人以武力同化,將其地與人都徹底變成為日屬。英國人則不一樣,他們從來就沒有打算將殖民地的人改變成為英國人,看重的是殖民的經濟價值,能為大英帝國提供物資、勞力和土地資源。所以,日本人要琉球和台灣人都更改日本姓名、講日語;英國人則要殖民地人民永記英國人是他們的主子。   因此,英國人不會用如日本般的殘暴手段拔除中國文化,而是用各種手段貶抑華人和中國文化,直至連殖民地上的華人都鄙視本族文化,轉而崇拜高高在上的英國主子。其中一例便是將香港的中學分成中文學校和英文學校,並且將會考英語科分成高低兩等不同課程;中文中學考的是低級英語,從而把所有中文中學都貶為不及英文中學的次等學校。   在港英殖地政府,所有高級管理層公務職位都由英國人擔任,試圖長期培養香港華人公務員習慣了洋人便是老闆的奴性服從心理。這果真也相當有效,回歸以來,如王永平般懷念昔日被殖民統治的港英高官並不為少數。魯迅先生曾講過奴才與窗的故事,批評中國人奴才性格太重,這可真是一部份華人的劣根性。可幸,中華民族正大步走向復興之路,奴才也終必會成為歷史的陪葬品。

公投救不了希臘

  希臘是西方民主的發源地,也是發達國家中首個家沒法償還國際債務的國家。就在昨日,希臘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會等債權國家並未達成協議,一筆到期的十八億美元貸款因此而逾期未還。此事讓我想起 2011 年 11 月時事評論員湯本在電視上關於希臘債務的評說。   金融海嘯爆發後,希臘即陷入經濟危機,國債於 2011 年瀕臨崩潰,當時歐盟向希臘開出苛刻的援助條件,要求希臘政府必須實施大幅緊縮開支。援助方案在國內在強烈反對聲音,於是總理提出以公投來決定是否接納歐盟的方案。評論員湯本就公投發表評論,大讚希臘總理有雄鷹般眼光的遠大,因為他相信人民,一個相信人民的政府是偉大和有前途的。湯本在評論中還加插了一句暗諷中國政府在這方面不如希臘。   當年的希臘公投最後被撤銷了,因為反對派逼於現實同意接受援助方案。今年 1 月,以反對緊縮方案為政綱的齊普拉斯當選新任希臘總理,上台時即揚言不會屈服於要國民勒緊褲帶的所謂援助計劃。結果,新政府一直沒法與歐美債權國達成新的債務協議,希臘經濟再度瀕臨崩潰。而齊普拉斯在危急關頭重施其前任的故技,提出以全民公投來決定希臘去向。如果湯本的評論靠得住,則這又是一次希望相信人民的偉大舉措,再次展示了雄鷹般的遠見。看官同意嗎?   天下間沒有長生不死之藥,民主更不是治國神丹。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會並沒有等候希臘的公投,希臘街頭的提款機也沒有因為公投即將舉行而放寬提款限制。高效和健全的政府才是合格的政府,否則其餘都是空談。

是文化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上周五裁定同性婚姻合法,除了同志們熱列歡呼外,社交媒體上亦一片慶祝之聲。其中臉書人戶更流行把個人頭像套上彩虹色調,彩虹旗是同性戀社區的代表旗幟,一時之間臉書上隨處可見小小彩虹旗。   社交媒體是一個快速感染的環境,一傳十,十傳千,很快便形成一股不可閃避的氣勢。但當好些平時也不注意同性戀議題的人們紛紛舉旗同慶之時,是在純粹的跟風呢?還是曾深入思考過同性婚姻該慶祝的理由是什麼呢?   時下有一種常見謬誤是將同性婚姻等同為人權問題,這說法其實不完全準確。婚姻制度主要還是受法律規限但又屬於文化範疇之事,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婚姻制度。如人類曾經出現母系社會,中國少數民族中仍有走婚傳統,一女多夫制。過去中國行一夫多妻制,民國後逐漸被廢止。在合法結婚年齡方面,更是隨時代而不斷調整。美國社會過去不接受同性婚姻,是因為文化價值共識關係,而如今最高法院批准同性婚姻,同樣是基於社會公眾認同度的轉變而作出的裁決。   所以,並不是誰的權利被剝削,是時移世易,文化價值觀念的轉變。至於美國這種社會價值觀的變化是否應該普天同慶,客觀上來說不可能。個別人士要助慶當然是個人選擇,但完全沒有必要上升以普世人權層面,畢竟全球仍有好些文化和信仰是不能認同同性婚姻的。   美國擁有超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其輸出的文化數十年來一直在塑造世界價值觀。當美國消除了同性議題在國內的法理爭議後,網上已有聲音憂慮美國政府會以同性議題作為外交武器,為其宣導的普世價值加添新彈藥,批判及介入其他國家事務的借口。但願這只是杞人憂天。

甘願做奴隸

    台灣電視名嘴鄭弘儀日前在節目中一番關於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話,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本土意識」,原來就是經殖民奴化教育下誕生的怪胎。   在鄭的節目中,另一名嘴批評中國國民黨在搞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紀念活動,證明了這個黨是無藥可救的,因為國民黨似乎不知道如他這樣的台灣人對抗戰是沒有感覺的。鄭弘儀接續進一步感性發言,指慶祝抗戰勝利傷害了他爸爸的感情。因為鄭的父親自小讀日本學校,十多歲時便參加了日本海軍,在即將赴戰場時因日本投降而不必上戰場,自我認同是皇民。鄭說,中國,甚至當時的美國都是與我父親為敵的,在台灣紀念抗戰勝利,沒有理會到他父親的感受。   原來所謂本土,並不是真的本地原生,而是民族身分的認同錯位。日本在台灣殖民期間實施高壓文化大清洗手段,成功地讓一些中國人轉變了民族和國家認同,自視為日本人。準確地講,他們並不是台灣人或中國人,是不幸被遺棄在台灣的,經殖民化後的新「日本人」。如果是這樣,他們便應該要求返回日本居住生活,日佔台灣時期早已經結束,台灣地區戰敗後已歸還給中國。如果這些寄居的「殖民地新日本人」欲借本土之名奪取台灣的管治權,即是陰謀侵略別國領土。所以不能稱他們是台灣本土,他們的祖國是在日本,對台灣而言,他們是外來者。   不論是要歸日或歸英的台獨與港獨,從另一角度看其實是中華民族苦難時期所留下的傷痕,是民族的悲哀。產生民族身分錯認是大時代背景因素使然,也許不能責怪當事人,但也不能因此而放任其損害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日本遺民不慶祝抗戰勝利可以理解,但中國國民黨領導抗戰,怎能因為敵方遺民的反對而不紀念為國捐軀的同胞呢?

禁槍難

  正在角逐民主黨總統選舉提名資格的希拉莉周末在三藩市發表禁唱演說,她感性的發言受到在場三百名美國市長的熱烈掌聲和應。可是,這片刻凝聚力對於解決美國槍支氾濫問題可謂一點力量也沒有。因為每逢發生重大槍械血案之後,政客都會爭先恐後的跑出來發表禁槍言論,而事實一再證明,槍械銷情不降反升。   就在希拉莉發表演說的前一天, 2012 年蝙蝠俠戲院大屠案審訊正進入結審陳詞階段;而在該年的十二月,還發生了美國有史以來最惡劣的校園槍擊案,共廿六名師生被殺,奧巴馬總統還親身出席了全國直播的追悼會。當年奧巴馬的禁槍演說一點都不比希拉莉的差,只可惜國人對槍支的依賴和迷戀,並沒有絲毫的減退,國會對進一步控槍也沒有任何作為。   在政客激情演說過後,槍支問題依然,那麼人們便必須反思,美國總統可以毫無難度地向外國發動空襲,卻竟然禁不了國內民間的槍械,問題出在哪裡呢?   有說這是因為美國是法治國家,擁槍權是憲法保護的權利,總統也改不了。真的嗎?只要合符程序,憲法是可以修訂的,但這需要無比的政治和道德勇氣。其實也不必扯涉到憲法層面,就算是不修憲,國會仍是可以更有效地管控槍支的,只不過他們都屈服於軍火商的勢力而已。從「槍禁不了」反映出商人治國才是美國政治的可悲真實寫照。

忽然完了

    紛紛擾擾幾月,引發前所未有的佔中事件的香港政改方案,在立法會忽然之間表決了,在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一如所料的被28張泛民票否決了。在意料之外的是32名建制派議員在投票時離場了,事後個別建制派議員公開道歉,指離席策略事出突然,溝通不足,才造成場內表決繼續。而泛民及其媒體則聲嘶力竭地追究建制離席不投票。這一幕倒也十分之有趣。   連月來天天高喊要否決政改的人士,在表決後理應求仁得仁,但卻怪異地關注政敵為什麼沒有投贊成票。難道泛民很想多幾張贊成票嗎?網上一些貼子更是讓人啼笑皆非,說什麼建制派出賣了國家,沒有投贊成票。   眾所周知,按基本法規定,政改方案必須經立法會三分之二以上的議員贊成才能通過,以泛民主派綑綁式的廿七票,已足以否決政改;亦因此才出現政府苦苦拉票的狀況。所以,追究建制贊成票不夠是虛偽的議題,反而是這突如其來的投票狀況所造成的客觀現實效果,才值得分析。   最重要的客觀事實是香港特首和立法會選舉方式將一切照舊,這對於飽受泛政治化摧殘的香港是好事情。雖然政治爭拗不會休止,暴力衝擊可能會升級,但卻可以避免內耗式的選戰周期,壓縮了反對派借題發揮的空間。思想和行動均嚴重僵化的泛民,其實錯過了增大政治資本的大好機會,通過政改於泛民的利益遠大於中央和特區政府。   於中央政府而言,是次政改可謂險勝,因為主動權全在泛民手上,他們一手握有通過或否決的大權。中央一面要履行在港實施普選的承諾,但同時要冒著普選讓港獨和外國勢力借此搞亂香港的風險。自佔中一役已說明,保持香港現有政制是最保險的,但政改已上路,能替中央完成此任務的諷刺地唯有泛民。   政改表決結束,下一關將是立法會選舉,香港政治能否重回為民正軌,且看下屆議會建制與泛民的力量消長吧。

勇氣與滑頭

    台灣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日前在國民黨中常委會議上發表參選總統的政見,可謂字字鏗鏘,如雷貫耳,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嗎?   或許因為與王金平派系間的矛盾,自從馬英九上台以來,國民黨便一直在走下坡,不單是在各級選戰中節節敗退,就是連總統選舉也慘見無人應戰的可憐局面。不知是出於太精準的算計,還是另有隱情,本以為必然參與的王金平竟然「謙卑」地拒絕領表參選。王這招頓時令國民黨陷入前所未有的崩潰危機裡。   就在大家都觀望如何三顧草廬,拜請王院長救國民黨一把的時候,被嘲笑為B級政客的洪秀柱領表了,並且在自視為影子總統的蔡英文訪美期間,洪的民望還直線上升。果真是「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早前自言「難當大任」的王金平,一下子又「義不容辭」了。   回過頭來細看,王金平當日那篇道歉聲明是在玩弄文字遊戲,其效果是宣告不領表參選,而字裡行間是說各界對他個人支持不夠,所以暫時不玩了。很可能是王以退為進之招,以為國民黨內已無人參戰,與其自己領表,不如等人家來求他參選,來一招王者歸,拯救黨國,何其漂亮。   對比之下,為什麼會被洪秀柱的講話感動呢?就是因為她的勇氣,敢以直白的語言痛批時局,沒有滑頭政客的虛偽。至目前所見為止,洪秀柱所展現的政治風度和道德勇氣,已遠遠超過王蔡兩人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