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保釣壯舉

  十四名香港保釣人士乘坐的保釣船成功突破日本艦艇的阻截在釣魚島泊岸,其中五人更手持兩岸旗幟登上釣魚島。保釣行動已經持續超過四十年了,由最初的在多個國家地區示威遊行,到後來乘船出海保釣,每一場大大小小的保釣行動無不牽動著全球華人的心。日前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登島,輿論一片叫好,有的稱之為「壯舉」,也有說是「保釣成功」。冒險闖島的勇氣不容置疑,但是否「壯舉」,或應否以「成功」稱之,則宜三思。   釣魚島是中國故有領土,於清末遭日本侵佔,戰後美國結束軍管日本,沒有即時將釣魚島歸還中國,後來竟然轉手贈予日本。清末中國領土任由列強宰割,新中國成立後,美國仍敢公然先佔後轉移中國領土,是明目張膽的恃強權漠視中國國家主權。自一九七一年以來,中國的釣魚島一直置於日本實質控制之下,任何保衛釣魚台行動如果要稱之為成功,唯一的標準是將日本人和軍隊完全驅逐於釣魚島水域以外。否則,千辛萬苦登島片刻,領土沒有要回來;太陽下山,日本人依舊得意地控制著中國領土。一再登島之後,應追問:那又如何呢?   真正的保釣「壯舉」不應是幾名中國人冒險登島然後卻遭日本人「拘捕」;「壯舉」是中國政府敢挺直腰,以行動驅逐日本艦艇,並且在聯合國理直氣壯地提案譴責美國侵犯中國領土主權,要求道歉賠償。   過去中國沒有可以收復釣魚島的海軍力量,今天可以了,卻外怕美日聯盟,內恐經濟利益受損,保釣只能淪為民間「事業」。有理不敢或不願伸張,就別怪人家欺負到你的頭上來。國家利益從來都是爭回來的,「不爭」是保釣四十一年來沒有吋進的主因。

永遠稱霸 (十二)

  中美關係是目前世界最重要的兩國雙邊關係,其對全球政治、經濟與軍事上的影響,甚至比當年的美蘇關係還重要得多。當年美蘇是政治意識形態和勢力範圍之爭,在經濟利益上蘇聯集團國屬計劃經濟,美國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大本營,兩者間沒有直接瓜葛。而美蘇冷戰的結局則諷刺地證明,決勝負者並不是政治意識形態和軍備,而是經濟實力。戈爾巴喬夫放棄與美國繼續冷戰,是因為計劃經濟的失敗,根本再沒有力量與美國進行無止境的太空軍備競賽。所以,當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急急向美國取的經,並不是美式民主選舉模式,而是請來一批哈佛經濟學院的教授,以及當時的美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俄羅斯最羨慕的是美國強大的經濟,可惜這批經濟專家卻給俄國開出了有毒的藥方,賺了一大筆後便逃之夭夭。中國有此前車之鑑,不在政治與軍事上與美爭鋒,專心一意的先搞好經濟;可是,這也有意或無意間正刺中了美國的敏感神經。   政治、軍事與經濟是三合一體不能偏廢的,美國能成就人類歷史上最強盛的帝國,便是政軍經完美結合的典範,其中是以軍為本。中國似乎沒有意識到美國的獨霸心態,還以只要政治和軍事上保持低調,經濟上全力「接軌」配合美國,便可以取得雙贏。而美國的思維卻完全不一樣,中國的經濟快速成長於美國看來是一種實在的威脅,是必須受到抑制的。因為美國最清楚,只要中國擁有能與美國匹敵,或者甚至只是靠近美國的經濟實力,則在政治與軍事上亦難免要削弱美國的絕對優勢。   蘇聯因為沒錢而敗了,而戰後的日本富貴逼人來,日元因而慘遭美國教訓,至今仍未恢復過來。至於在九十年代末出現的歐元,在風光一段日子過後,慘敗於華爾街的金融財技之下。中國憑什麼能認為美國可以讓中國平平安安的走上全民小康呢?這並不是說美國心腸惡毒,只是「國家利益」永遠是凌駕於道德之上的。   戰後的世界經濟與貿易遊戲規則是美國定的,所以本來只要中國按美制行事,一切便應在可控範圍內。但怎樣才能使到中國如日本般聽話呢?白宮沒有掉以輕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多時了,可惜中國似乎有點像戰國時的六國,面對強大的秦國竟然拿不定主義。客觀而言,以中國目前的條件光是接招本已相當困難,加上沒有清晰的國家定位與發展方向,便更是難上加難。

金牌無用論

   2008 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口號是:「同一世界、同一夢想」。雖然人類都活在同一個地球,要有同一個夢想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不過,對比去年京奧,今年倫奧的確出現了「同一樣」的事物。路透社日前發表長篇報道,指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收穫大量獎牌,背後是冷酷的國家體制訓練結果,而運動員本身心都受到摧殘。類似這樣的報道內容在北京奧運時已大量出現,同一樣的主題,同一樣的論述,竟然前後四年又重現於西方媒體。今年有所不同的是,除了西方媒體慣性的冷嘲熱諷外,還加入了好些中國著名公知和網民,似乎要以「金牌無用論」來總結中國奧運隊的表現。   這種情況的出現,只可以說一些中國人在肉體上不再是東亞病夫,心理上卻病入膏肓。在奧運場上誰不是在追逐金牌,只有那些失敗了的才會說參與比取得獎牌重要。奧運會場上贏得獎牌的運動員都會披著國旗慶祝,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無不如是,因為奧運不單是運動員個人之爭,也是國與國之爭。   在美國看奧運轉播,超過八九成的時間只會看到美國隊在比賽,其他國家運動員只是陪襯。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美國觀眾自然關心美國隊的比賽,期待著勝利的一刻。中國人過去在奧運場上沒有如今天取得那麼多獎牌,最主要,也可能是單一的理由是國家貧窮。個人體質不夠,訓練、場地和器具等都不如人。中國運動員第一次參加奧運比賽時,連路費也有問題。所以,由國家集中資源發展參加國際比賽的隊伍,是有其環境和歷史的必要性。   今天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了,對運動員的培訓更先進了,取得更多獎牌是理應如此的,日後是否能走上全商業發展方向,那是後話。不論是如一些國家以商業或私人基金贊助方式,或是如中國以國家資金培訓,獎牌的含金量沒理由因此而有差異。角逐同一樣的目標,高下之判應在賽場上,而不應論國情與文化。路透社記者引例指出有一名中國運動員的母親為了不影響女兒受訓,隱瞞了自己身患癌症之事。記者是以此證明中國訓練運動員的不人道。其實這也許只是文化差異,為了不影響子女而隱瞞病情的,在中國何止是國家隊運動員的父母。   這些報道其實都源自對西方體制與文化的優越感,而近年中國國內崇洋派佔上風,因而自卑自賤言論瀰漫,好一個裡應外合。中國與美國在奧運場上爭奪金牌榜首是象徵意義,真實的較勁是文化與價值觀。美國國內鮮有妄自菲薄者,中國卻不乏洋奴,看來中國就算取得金牌榜首,振興中華文化精神仍是刻不容緩。

谷案看司法

  一度震動中外和充滿疑團的谷開來案有了一個井然有序的平靜結局。縱使自 315 薄熙來被拉下馬後,關於谷開來的各種大小道消息便沒有停止過,但官方的正式公告加起來也不到幾百字。官方聲明指谷開來案是純刑事案件,將依法審理。藉司法系統來為政治事件收結,過去不是沒有先例,但谷案辦得如此乾淨俐落,反而凸顯了中國現行司法制度的最根本弊端。   中國領導人一直強調要依法治國,一個法治的社會也是目前中國最急逼的需要。中國的法例涵蓋的範圍仍要不斷改善,但更大的問題不是沒有法例可循,而是有法不依。將問題進一步惡化的是「有法不依」竟是全民性。雖然有些難以面對,事實卻是中國社會文化裡有很強烈的一種習慣,就是以權勢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依法行事。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是小官或是高官,均缺乏對法律的尊重。官員腐敗是明顯的違法,不過,在土豆或 youku 等中國網站的八卦熱門視頻裡,常常看到很多匪夷所思小百姓行為。如一名私家車女司機在十字路口突然下車,當面掌摑一名曾給她開罰單的交警;有城管打小販,也有小販打暈城管;以及最近較聞名的是艾未未當街拳打中國政法大學副教吳法天等等。   在全民極需要建設法治精神文明之時,司法系統卻沒跟上改革。司法系統的客觀和公正性是社會穩定的根本,比任何維穩手段都重要。可惜,谷案卻是最壞的示範。一宗涉及外國人員及中國高官直系親屬的謀殺案,首日開庭便審全案審結,整個過程更似是一場經過預習的演出;與其說是審訊,不如說是帶有當事人的新聞發佈會。這種高速的審訊,明明白白的告訴世界,其實所有事情在開審前都傾妥了,開庭只不過是走走形式和程序罷了。司法可貴之處是依法程序保障所有人的公民權利,一旦以人治凌駕於司法之上,司法系統神聖地位亦蕩然無存了。

永州案

  湖南永州幼女遭強暴案有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局。案中受害女童的母親唐慧,六年來不斷向政府各政法機關申訴及求援,在採取包括在雪地下跪十八小時及自殺相逼等手段後,政府才立案受理。雖然法院已重判了各涉案兇徒,但永州公安局卻以滋擾政府部門為由判這位可憐母親勞教一年半。   唐慧自女兒被擄走後,沒有得到公安單位的有力協助,需要親自四出搜尋。在發現女兒被賣到火坑賣淫,唐慧報了警,但接報到現場的民警卻未經調查便離去了。如果不是唐慧用激烈手段抗爭,她的女兒相信並不可能脫離險境;司法單位也不會起訴涉案人。這麼一宗明顯的嚴重刑事案件,竟然要花了當事人近六年時間才討回正義,這本身就是政府的恥辱,有關官員也難辭其咎。當初不願作為的公安局,沒有被追究相關行政責任,反而以莫須有罪名判唐慧勞教,報復受害人意圖明顯。   連日來輿論都在追問永州案的內幕,指出擄走民女的兇徒彷彿受到某種公權力保護似的。直接犯案者雖被判死刑或終身監禁,但背後犯罪集團相信仍是毫髮未傷。就在種種疑問還未有答案之時,受害人的母親卻被送往勞教了,這不是給社會正義和司法系統打了一下響亮的耳光嗎?   犯罪集團黑心黑手不在話下,倘若連作為人民保障的政府都黑了,那人民的生活平安還能指望誰?敢問那些反對打黑的公知和律師,說打黑是黑打;以及那位說自己任內沒有犯下主觀錯誤的高官,中國社會的公義何在?   一些行將落任官員強調自己有意推動西式民主,說話得體又漂亮;但說穿了,只不過是掩飾其失職的外衣罷了。今天中國不是沒有法律,只是執法人不守法。政府單位腐敗如斯,有些人好說是沒有民主之故,其實這與民主關係不大,主因應是缺乏嚴肅的執行力,而這偏偏就是中央高官的責任。因為以中國目前的體制,是中央行政主導,只要在上位者有行政魄力和依法施政的決心,中國社會上許多問題都不會惡化到如今的地步。所謂政令不出中南海,不能怪不聽令者,責任應在施令官身上。

反國民教育背後

  香港反「國民教育」運動來勢洶洶,並且以「反洗腦」作為主戰口號。可是,諷刺得很,這批「反派」使用的卻是超大型的集體洗腦手段。讓小朋友舉著標語牌遊行,不就是違反獨立思考原則,強施於下一代的洗腦行為嗎?撥開那些標語牌,不難看到香港的「反派」反的其實何止是國民教育,幾乎任何涉及「國」的事物他們都反。網民反映,香港好幾家電視台在轉播奧運時,均不會播出中國運動員領金牌時奏國歌的部分。反國民教育只不過是「去中國化」兼「回歸殖民」運動中的一支插曲而已。   只要提到國家、民族,一些香港政治搞手就會渾身不舒服。英國人統治香港的成功之處,就是保存了一股親英的政治力量;而美國基於控制中國的需要,這股反回歸勢力正好為其所用。更有趣的是,有些分析更認為「反派」也正暗合中國國內的某種特殊政治需要,因而得到個別政客的默許。因此,夾在中間最難為的是香港特區政府,上無中央的有力支持,下有泛民強力的衝擊;如非超強人,恐極難當好特首之職。   反之,「反派」在香港握有壓倒性的傳媒話語權,又藉著教協力量有效地將中小學變成為他們的政治基地,大專界裡的社會和傳播學系亦已成為泛民生力軍工廠。因此,自回歸以來,泛民政客在議會內雖然不是大多數,但輿論宣傳力度異常強大,經常發動對手沒法還擊的標籤攻勢;搞街頭運動也能一次比一次激烈。所謂「標籤攻勢」是借媒體把政敵污名化,手法與文革的大字報和扣帽子同出一轍。如國民教育被「定性」為洗腦,其實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只不過口號叫響後,標籤一貼上,眾媒體一致強力放大,便將對手置於完全被動境地了。     在文革式運動污名化之下,香港的國民教育精神已經被嚴重扭曲,課程定位也歪了。特區政府應該果斷把國民教育與政治隔離,免陷反對派設下的政治陷阱。國民教育只應涉及國家的一些基本常識 ,完全沒有必要成為時事討論課。

永遠稱霸 (十一)

  說「一些中國人自改革開放後變得更沒有自信」可能有人大不以為然,不是說中國人現在都財大氣粗了嗎?怎麼就沒有自信?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這裡只是從主流大勢分析一種近年越來越明顯的現象,就是上至政府官員大學教授,下至社會公知大學生,都流行對本位中國文化的踐踏,有的甚至近乎歇斯底里的自賤。這股否定中華文化進而否定現體制的潮流,使中國面對美國時頻頻顯得進退失據。   就是剛揭幕的倫敦奧運會為例,在微博上搜尋一下網民對本屆奧運揭幕式有何評論,發現有一名叫 AskaYuen 香港網民說: ? 「英國奧運開幕禮,她們有英女皇、 James Bond 、 The Beatles 、莎士比亞、丘吉爾、 Harry Potter 、 The Rolling Stones 、戴安娜王妃、 McQueen 、碧咸、差利·卓別靈、戇豆先生、福爾摩斯、 David Bowie 、 Vivienne Westwood 。但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呢?只有 ------ 『錢』。」   另一位國內網民 wow488 則說:「倫敦奧運開幕了!中國為世界做過什麼?中國又能為世界做什麼?英國作為一個小國,用榮譽與驕傲為世界上所有小國家樹立了典範,也同時拷問了大國的權威。它也是對於那些還生活在大國夢的國家,作出最尖銳的批評!」   上述兩位人士的言論在網上受到批評,但捧場者也不少,也令我想起某中國外交部長向人炫耀女兒是希拉莉同學的故事。見微知著,現代中國人正面臨嚴重的自我價值定位危機。探究其根源,遠可以追溯至鴉片戰爭,列強入侵把中國人的志氣和自信都打沒了;近因是改革開放起步時只是向錢看,在摸著石頭的日子裡,沒空閒想到重振中華不能單單靠錢,更重要的是被內憂外患銷磨幾盡的民族尊嚴和志氣。   美國基於經濟利益,以及消滅任何潛在對手的本能反應,從經濟、文化、軍事和政治等全方位挺進.欲將中國置於其掌控之下,已經取得相當成績。反而,不少中國人還昏頭昏腦的天天想著如何「與世界接軌」,猶恐不為西方接納。不知己,不知彼,對陣結局將如何?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