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美國人不能避免的一場革命

  萬人上街示威行動已經進入第四天了,湧向當地議會大樓的群眾不斷增加,人數多達四萬之眾。他們包圍議會大樓,塞滿了建築內每一角落。部份示威高舉標語牌,譴責政府領導人為獨裁者,是希特拉,推出「苛法」壓逼工人階級,削奪他們的政治權利。當地上議院近半議員出走,偷偷離開首府。警察奉命四出追截,意圖逼使這些出逃的議員返回議會,令受到示威者責難的「苛法」可以通過立法程序。公立學校因大量教師集體上街已停課三天,如果示威繼續,恐政府功能將陷入全面癱瘓。而且,示威浪潮正有蔓延之勢,很可能產生骨牌效應。      上述大規模群眾示威並不是發生在中東或北非,而是在美國的威斯康辛州。月來國際媒體滿滿都是中東國家群眾運動的新聞,卻相對地忽略了這場發生在美國境內,自越戰以來最龐大和激烈,並將成美國國力消長里程碑的群眾反政府運動。   威斯康辛州如美國其餘四十三個州一樣,正面臨巨額財政赤字危機,就本財政年度餘下幾個月,威州仍有赤字一億四千萬美元待解決;未來兩年預算赤字更高達三十六億美元。共和黨籍州長沃克爾為應付赤字危機,提出新法改革公務員薪酬福利,以及限制公務員工會集體談判權力,以換取不再裁員。   按現行制度,威州公務員無需供款便可享受退休長俸;新法要求公務員需為長俸基金按月供款,金額為工資的5.8%。新法亦要求公務員承擔不低於12.5%的醫療保險費,是現時的一倍。而引起公務員工會最強烈反彈的是新法限制工會集體談判合約的權力,改為只能就薪金代表公務員與政府談判,並不包括其他工作條件和福利待遇,而加薪幅度也不能超過通脹。威州是全美國最早通過公務員工會集體談判權的州份(1959年),削弱工會談判權,是觸發今次萬人示威的主因。   埃及的群眾運動被讚美為一場石破天驚的民主勝利,但接踵而來的是埃及公務員沒休止的加薪示威,軍政府18日已發出命令禁止。兩地示威背景同樣是經濟衰退,埃及是公務員嫌工資過低生活困逼;威州公務員卻要力保現有薪酬和福利水平不變。一個是中東貧窮弱國,另一個是世界唯一超大國,境況怎麼會如此相若?   威州新任州長沃克爾引爆了並美國人不願意面對,政客努力逃避的政府財赤危機。全美五十州中的四十四個,由加州到紐約州,都陷於赤字危機。各州政府連續多年削減開支,仍未盼到經濟復蘇來臨。在砍削入骨之情況下,多個州和縣市政府都正在推動公務員薪酬福利改革,均遇到工會的頑強抗拒。冰冷的事...

誰為我談判

  威斯康辛州公務員示威越演越烈,工會聲稱不是為了薪酬而抗爭,純是維護公務員的集體談判權利。所謂集體談判權是指工人組成工會,由工會代表全體會員與僱主談判雇傭合約內容。威州新法提出限制工會集體談判的範圍,只能談判薪金而不包括其他工作條件及福利;加薪也不能超過通脹,並且取消工會月費用可免稅的做法。   僱主與僱員兩者之間,強弱之勢本似很分明的。一方有錢請人賣力,另一方為錢出賣勞力,那自然是做老闆的佔上風。為了講求相對的公平,維護打工仔的應有權益,勞工共同進退,集體向老闆商議僱用合約條款,是弱勢群體自保的好方法。所以,在資本主義「猖獗」的年代,各行各業工人紛紛組織工會,發揮了提升弱勢社群地位和生活的積極作用。   在威州的公務員大舉抗爭行動中,強弱之勢便沒有那麼簡單了。公務員工會與一般私人行業的工會不一樣,公務員的老闆是政府,嚴格來說老闆應是全體市民。但政府的行政和管理權是由民選官員代表人民執行的,官職選舉需要大量經費和義工,工會便能提供此類珍貴的資源。因此,公務員工會與政客之間便形成了微妙的利益關係。因為工會擁有集體談判權,談不好可以採取罷工等手段反制,更可以在選戰上針對不利於工會利益的候選人。工會逐漸變成了半個老闆,政客只是順水推舟,供花敬佛。   所以,當州政府出現財赤而需要削減服務之時,直接受影響的民眾較難組成遊說力量,而公務員工會由於擁有選戰影響力量,政客自然就要避忌三分。在政客、工會與民眾三者之間,沒有組織代表的民眾有納稅義務但影響力最細,最難得到政客的關注;工會反而是三者間最有權勢的一方。公務員工會的力量比民間企業工會更堅固,民企工會若要求過多,企業沒法生存便會倒閉,成一拍兩散之局,但政府是不會倒閉的。   工會可以集體談判保留他們的長俸和終身醫保,政府不夠錢便加稅減服務,請問平民百姓又有誰代他們去集體談判呢?是那些需要工會的政客嗎?威州之所以出現挑戰工會的法例,原因是佔多數席位的共和黨不以工會為靠山,可是,加州並不一樣,州長布朗昨日已表明不會觸碰工會的集體談判權了。

這裡是?

  萬人上街示威已經持續了三天,據通訊社估計湧向議會大樓──政府權力中心象徵建築──的群眾,多達兩萬五千至三萬人。部份人高舉示威標語,譴責政府領導人為獨裁者,以苛法壓逼工人階級。至於上議院議員,近半脫逃,紛紛離開首府。領導人派出警察追截,意圖逼使這些出逃的議員返回議會,好讓受萬人示威責難的「苛法」可以進行投票。亂象遠不只此。公立學校因教師集體上街已停課兩天,多個政府部門都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運作。如果示威者繼續抗爭,恐政府將陷入全面癱瘓。……   發生上述大規模群眾示威活動的地方,是……,不是正鬧革命的中東、北非,──是美國的威斯康辛州。威州如美國其餘幾十個州一樣,正面臨巨額財政赤字,其本年度餘下四個月的預算,威州仍有赤字一億四千萬元;未來兩年預算赤字更高達三十六億元。共和黨籍州長沃克爾為應付赤字危機,提出新法改革公務員薪酬福利,以及公務員工會集體談判制度。   按現行制度,威州公務員不必供款便可享受退休長俸;新法要求公務員為長俸基金每月供款,金額為工資的5.8%。新法亦要求公務員承擔不低於保費12.5%的醫療保險成本,是現時的一倍。而最令公務員工會反感的是新法限制工會集體談判薪酬合約的權力,只能就薪金方面代表公務員與政府談判,不包括其他工作條件,而加薪幅度也不能超過通脹。威州是全美國最早通過公務員工會集體談判權的州份(1959年),削減工會談判權,是觸發今次萬人示威的主因。   當世界的視線聚焦中東的示威浪潮時,也許沒有太多人留意到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群眾示威。埃及因民生困苦而導致革命;穆巴拉克下台後,民眾要求的是加薪。令威州幾陷於癱瘓的大示威,何嘗不是因為經濟不景和民生困苦而引發。威州並不是獨立的個案,包括俄亥俄州和加州等美國多個州,都正在推動類似的公務員薪酬福利改革。不是政府變得刻薄,是連年的巨額財赤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假如仍不改革,破產恐是最終的結局。   令威州這場政府與公務員紛爭複雜化的因素是美國的黨爭。聯邦眾議院議長和奧巴馬總統已紛紛介入威州的生死鬥,共和黨籍議長支持同屬一黨的威州州長,威州的兩院也是共和黨佔多數。奧巴馬表面上是為民請命,開腔譴責威州州長壓逼工會;然而項莊舞劍,矛頭直指挑戰他連任的共和黨。在欠理性的黨爭之下,燃眉的經濟困境彷彿成了次要。   美國國力大不如前,但公務員仍要吃豪華大鑊飯,政客又各為私利推波助瀾,財赤死結又怎...

妙圖! 妙句!

Image

網 戰

  美國政府結束了官方宣傳機器《美國之音》的中文廣播,一些評論竟然認為這是因為胡錦濤到訪後美國示好的表現;另有評論則指出中國政府以巨資推動國家媒體走向世界,而美國政府卻停止對中國的廣播,是此消彼長之勢。上述評論徹底錯判事實,把更換宣傳技術視作為政策調整。《美國之音》消音後,代之而起是中文版的推特(Twitter),以及專為中國網民而設計的反防火牆軟件。   美國政府看準了推特和臉書(facebook)等互聯網社交平台能迅速發動群眾的巨大功能,自戰後已開始作業的《美國之音》,利用多種語言廣播向全球宣揚美政府價值觀,相對而言已經是昂貴且效率欠佳的工具。所謂與時俱進,奧巴馬政府只是利用低成本科技作為新時代的宣傳利器。互聯網不但比電台電視廣播有效和便宜,甚至可能比勞師動眾的經濟和軍事制裁更能達到政治目的。年前伊朗總統選舉後的騷亂與剛剛的埃及革命,清楚顯示互聯網衝擊政權的能量。   經濟實力遠遜於美國的蘇聯,冷戰時期敗陣是因為被軍備競賽拖垮。美國戰後大量的軍事建設投入,令天下間已沒有一個國家在軍力上能挑戰美國。為了抗衡美國的壓力,如中國等國家唯有發展軍事技術,以技術競賽代替硬件的量化比拚。中國的太空科技、導彈與隱形戰機,均可視為其中一環。不過,美國也不會坐以待斃。頭頂著十四萬億國債,美國再也沒法無止境的發展軍備,另類網戰是很不錯的選擇。   埃及革命之後,社交網站受到多方的讚譽,但與此同時人們也應關注其特點。即時發放的短訊無疑是發動群眾的便利工具,但信息內容又如何或需要把關嗎?互聯網資訊良莠不齊,真偽難辦;可以傳送正確資訊,也可以散播謊言。社交網站本身是中性的,但用者可以各懷私心。再者,社會上除了網民之外,非網民的民意又應如何看待?而上網者中,年青人較熱衷回應,年長網民可能思慮較細,單以衝上街者為民意代表是否完全恰當呢?   群眾運動固然是民主的直接表現,但文化大革命不是群眾運動嗎?鼓吹利用互聯網搞群眾運動之同時,是否更應關注運動的內容與本質呢?

沒有美國的中東民主革命

  埃及群眾不到三周的和平示威,推翻了穆巴拉克三十年的獨裁統治,為中東打開一個新局面。雖然埃及今後的政治發展仍充滿未知之數,但套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一句話:「埃及今後將不再一樣了」。不但如此,美國於中東的地位和形象也不再一樣了。   在穆巴拉克下台後,美國主流媒體出現多篇讚美奧巴馬的評論,稱許他高明地掌握分寸,促成埃及革命和平收結。這些溢美之詞予人欲蓋彌彰之感,事實上批評美國政府進退失據的評論數量更多。中東事務資深記者THOMAS L. FRIEDMAN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揶揄說,奧巴馬在埃及革命中發揮了重大作用,讓解放廣場上的人們知道單靠自己的力量便足夠了。因為直至革命結束,奧巴馬還是沒有找到合適話語來支持廣場示威者。   在過往的中東事務上,美國從來沒有如這次般進退維谷。民主浪潮令人尷尬地沖著美國的伙伴而來,直接考驗美國持雙重標準的外交政策。而更難堪者是在整個群眾運動的過程中,白宮一直沒法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及調子去說話,不論是國務院還是白宮所發表的聲明,不是軟弱無力、無棱兩可,便是自相矛盾──奧巴馬派往埃及的特使才表明支持穆巴拉克完成任期,白宮便立即指出這僅代表特使的個人立場。這種進退失據、彷彿閃爍其詞的表達方式,與過去總能叱吒風雲的姿態大相逕庭。   由始至終,美國政府沒有否定穆巴拉克仍然是盟友,也沒有公開要求他即時下台。在讚揚埃及人發揮民主精神之同時,又一再強調平穩過渡相當重要,甚至肯定穆巴拉克暫時留任有其作用……。解放廣場上的示威者看來沒太在意這些模稜兩可的含糊訊息;美國政府如隔空出拳,對事件的言說予人滯後於事態發展的感覺,顯得相當被動。   一說白宮與國務院之間就如何應對埃及危機意見分歧,奧巴馬較重視維護美國宣揚的民主立場,所以多次發言向穆拉克施壓,希望他作出更大的讓歩。而希拉莉為首的外交技術官僚,則著眼於國家在中東的實際利益,主張由現政府主持平穩過渡,為新政權磨合爭取時間。   「內部意見分歧」一說,並未能充分解釋美國的表現何以令人失望。奧巴馬是元首,在茲事體大的中東危機上,怎可能容許國務院跟他口徑不同呢?更合理的解釋是埃及群眾運動徹底顛覆了美國的中東政策,震盪中白宮還沒來得及調整,穆巴拉克便下台了。   於美國而言,中東事務不外乎三大重點:於道義和宗教上支持以色列、於經濟利益上確保石油供應,以及於國家安全上繼續反恐。為達到上述...

以民為本

  中東的群眾抗爭浪潮持續發揮骨牌效應,這被一些人形容為被壓逼者爭取自由的民主運動。政客或政治評論家可以用政治學名詞將之加以詮釋,但對於以身犯險走上街頭的人民,為生活所逼可能是更直接的因素。在埃及總統穆巴立克下台後,埃及仍有大規模群眾示威,這次是為要求加薪而來的。   孟子曰: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而怎麼做才能得民心呢?孟子主張為民制產,即時搞好民生,讓百姓過著富裕的生活,社會因此便會穩定。這雖然已經是兩千年前古人的觀點,但於廿一世紀而言,可稱之為普世價值。中東多國政權遭受挑戰,其共通根源是社會財富掌握在少數權貴手上,統治者莫視民間疾苦,專制地維護極度不均衡的資源分配制度。   鄧小平在七十年代末大力提倡發展經濟,其後政府更確立財產私有制度。有的認為這是背離共產主義,轉向西方資本主義。中國現代化的過程確有許多地方學習西方,但其精神理念也許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可以找到根源。胡錦濤主張以民為本、和諧社會,溫家寶提出要正視財富的分配,與兩千年前孟子的主張沒有兩樣。   很多批評中國的人士,慣性地把「共產黨如何如何」掛在嘴邊,這些人以固有的簡單概念,解讀目前複雜的中國國情。更多是不求甚解,根本不明白中國這幾十年的轉變,自以為「反共」必對,必然是高尚正義的。殊不知今天中國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那深植於中華民族的道德價值。   這點連有心研究中國崛起的西方人也明白到,《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的作者Martin Jacques就指出,用西方或共產主義的概念並不能讓你了解今天的中國,認識中國文化的精神,才能預測未來中國的動態。很可惜,回歸後的香港卻推行減少中國歷史課政策,政客又提倡國際人概念。長此下去,將讓香港年青一代失去更多與中國一起成長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