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最佳禮物

最佳禮物   中美兩國戰略與經濟對話剛結束,會議過程一片祥和之氣,美方引中國經典,中方:「Yes we can!」唱和合拍,超圓滿落幕。會期間達成的協議和所簽署的文件,重要性不及雙方所展示的和諧合作意願。   一場金融海嘯,令中美兩國在經濟上的唇齒關係更為明顯。美國需要中國繼續購買債券,以及降低貿易順差;而中國則要為手上的美元資產尋求保障,也期待美國恢復購買力,改善中國的出口。雖然在國際事務上中美仍存在分歧,但盡快走出低迷的經濟,兩國是一致的。而更深一層,中國在持續發展的進程中,美國同時是最大的助力和阻力,圓滑的雙邊關係極為重要。   比布殊時代務實得多的奧巴馬政府,也很明白中國的龐大市場,是美國經濟的未來。這已經是朝野的基本共識,所以不論是六四廿周年或是新疆暴亂,美國政府高層的反應都是較為低調和審慎。在此時此刻與中國政府針鋒相對是不識時務的,所以才得出了這次對話的極佳氣氛。   不過,總統奧巴馬送給中國副總理王岐山的禮物就很有令人有 想像的空間。總統送的是一個籃球,王岐山歡喜得在記者會上公開展示。美國是籃球王國,以籃球作為國禮不出為奇。若從抽象上附會,白宮也真的把球踢回給中國了。美國金融界近半年來一片好景,靠的是聯儲局的量化寬鬆政策,簡單說是大量發鈔。但此舉同時導致美元貶值,直接損害了中國的儲備和出口。賞足面子的招待了中國高層,但如何因應美元帶來的衝擊,北京就只好把球接過來,自求多福了。

一啤泯恩仇

一啤泯恩仇   哈佛教授蓋茨被捕案觸動了美國敏感的種族神經,民意支持度高企,且是美國首位非裔總統的奧巴馬,也弄致焦頭爛額,試圖來一招「一啤泯恩仇」。此舉重點不在教授與拘捕他的白人警察可以舉杯言和,更重要是總統能脫離這誤踏的「種族主義」陷阱。白宮的啤酒會也許可以令教授和警察把事件放下,但留在奧巴馬檔案上的痕跡,相信已沒法擦掉。在日後的選舉或關鍵時刻,將會再一次浮現出來。   一位普遍受歡迎的非裔總統,並不等於可以自在地穿梭於種族爭拗之中,奧巴馬的膚色只會讓他更難處理種族問題。在發表關於蓋茨被捕的評論時,奧巴馬明顯是有備而來的,先鋪排了一段冷笑話甚至自嘲,然後又表明自己並不知道全部事實,接續才表示看法。奧巴馬當日的評論原意是在留有餘地下表示對教授朋友的聲援。可是,白人警員的強烈反彈,即時令奧巴馬後悔,原來愚蠢的並不是拘捕教授的警員,而是總統本人。   《華爾街日報》今日一篇評論文章的觀念不錯,指出自由派和保守派對事件的認知分別,左派會認為百分百是種族歧視,而右派會認為是社會階級問題。看來種族牌在蓋茨事件上將不會打得響,逆向歧視反而會成為新議題。有評論和新聞報道指蓋茨恃著自己是哈佛的名教授,把警員全不放在眼內,以為搬出自己名校教授的身分,警員便要賠禮道歉。   不幸的奧巴馬摻和其中,表現出對種族問題的有典型的立場,而更不幸是他沒法堅守原有信念,遇到壓力又急忙修正立場。在未來的少數民族民權鬥爭運動中,奧巴馬何去何從?是可靠的盟友?抑或是反作用的障礙?只可以說,蓋茨事件已損害了他在種族議題上應有的權威了。

新戰場

新戰場   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近日開闢了一個新戰場,武器不是聯儲局慣常的銀彈,而是動之以「情」。在星期日在堪薩斯市錄影的社區會議裡,主席說:「多少個漫漫長夜,我以辦公室的沙發為家,努力工作確保我們的金融系統能繼續運作。」   一改過去聯儲局主席高高在上的姿態,伯南克不再只周旋於政客和財經大享之間,轉而面向尋常百姓。周日的錄影將分成三段於本周在全國的公共電視台新聞時段播放,節目裡的伯南克如同競選運動中的政客,以直白的用詞回答主持人關於當前經濟議題的提問。他的前任格林斯潘以說話含糊而聞名,不論是在國會或公開演講,格老似乎總是不願意讓人明白他的心思意念。伯南克一改聯儲局的作風,除了是個人性格外,公關顧問的指導和設計相信是主因。   自從國會眾議員保羅於今年二月份提出立法審計聯儲局後,聯署支持的議員日增。為了維護聯儲局的私密性,伯南克在上月聘請了知名公關,專責反對國會的審計立法。在公共電視台亮相,相信只是公關戰的熱身,為改善聯儲局的形象和阻止立法最終通過,桌面和桌底下的動作肯定陸續有來。   據周一公布的民調顯示,只有三成美國人認同聯儲局的工作,對比2003年格林斯潘年代大幅下趺逾廿個百分點。聯儲局被指長期控制超低利率、放任華爾街炮製虛擬財富,幾乎把美國經濟拖垮了。海嘯後,聯儲局動用巨額納稅人金錢收購或支援金融機構的做法,也惹來不少非議,而伯南克本人將於明年任滿待候總統的續聘。凡此種種裡外的因素影響下,聯儲局急需一次形象大翻新,疏導民怨及間接軟化國會的反對聲音。   這場公關戰會否成功仍是未知之數,但公關帳單將由納稅人支付,這是可以肯定的。

新戰場

新戰場   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近日開闢了一個新戰場,武器不是聯儲局慣常的銀彈,而是動之以「情」。在星期日在堪薩斯市錄影的社區會議裡,主席說:「多少個漫漫長夜,我以辦公室的沙發為家,努力工作確保我們的金融系統能繼續運作。」   一改過去聯儲局主席高高在上的姿態,伯南克不再只周旋於政客和財經大享之間,轉而面向尋常百姓。周日的錄影將分成三段於本周在全國的公共電視台新聞時段播放,節目裡的伯南克如同競選運動中的政客,以直白的用詞回答主持人關於當前經濟議題的提問。他的前任格林斯潘以說話含糊而聞名,不論是在國會或公開演講,格老似乎總是不願意讓人明白他的心思意念。伯南克一改聯儲局的作風,除了是個人性格外,公關顧問的指導和設計相信是主因。   自從國會眾議員保羅於今年二月份提出立法審計聯儲局後,聯署支持的議員日增。為了維護聯儲局的私密性,伯南克在上月聘請了知名公關,專責反對國會的審計立法。在公共電視台亮相,相信只是公關戰的熱身,為改善聯儲局的形象和阻止立法最終通過,桌面和桌底下的動作肯定陸續有來。   據周一公布的民調顯示,只有三成美國人認同聯儲局的工作,對比2003年格林斯潘年代大幅下趺逾廿個百分點。聯儲局被指長期控制超低利率、放任華爾街炮製虛擬財富,幾乎把美國經濟拖垮了。海嘯後,聯儲局動用巨額納稅人金錢收購或支援金融機構的做法,也惹來不少非議,而伯南克本人將於明年任滿待候總統的續聘。凡此種種裡外的因素影響下,聯儲局急需一次形象大翻新,疏導民怨及間接軟化國會的反對聲音。   這場公關戰會否成功仍是未知之數,但公關帳單將由納稅人支付,這是可以肯定的。

是時候算算聯邦儲備局這盤賬了

是時候算算聯邦儲備局這盤賬了   過去一直在共和黨內沒有太多盟友的德州國會眾議員朗奴.保羅(Ron Paul),最近出奇地得到擁護。他所提出的HR1207《聯邦儲備透明法案》得到眾議院內178名全體共和黨同僚聯署,民主黨亦有近百人支持,讓法案肯定能夠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辯論。由金融海嘯掀起的惡浪,讓人發現長期批判聯儲局的保羅,原來不是痴人說夢。   保羅公開質疑聯邦儲備系統(或稱聯儲局)的功能,批評該局違憲獨攬貨幣政策大權,導致美元貶值和通漲;又其違反市場原則的人為利率操控,製造虛擬的財富泡沫,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元凶。只有短短幾個段落的《聯邦儲備透明法案》要求取消聯儲局不受國會核數調查的特權,並要求首份審計報告須於2010年底前完成。現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強烈反對,形容法案一旦通過將帶來災難。   聯儲局的網站有如下自述:「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為國家提供一個安全、富彈性及穩定的貨幣和金融系統」。自國會於1913年通過設立聯儲局後,在社會公眾面前,該局一直以美國經濟守護者的形象出現。最為人識的是聯儲局擁有議息權,利率升降對民生和商業有直接影響。所以,聯儲局議息全球關注;而聯儲局主席的一字半語,足以令國際金融市場大幅上落。保羅則指出自聯儲局成立以來,美元的購買力大幅下降超過九成,利率在21%與1%之間波動,看不出該局帶來什麼穩定。   除上述之種種,聯儲局事關重大的功能在於它是美國唯一的發鈔單位,既控制美元的供應量,也為商業銀行提供貸款,貸款對象甚至包括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它也是美國政府財務管理代辦機構,形象上一如美國政府部門──事實上卻並非如此,一直以來它都只是家獨立私營的股份制公司。即是說,縱使聯儲局實質掌控美國的貨幣政策、經濟和民生命脈,又因為它「管理」身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而影響力遍及全球;可是,它一直都不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股份股東的組成上,不折不扣是家「私營企業」。  聯邦儲備法令原意是要成立一個兼備「公」「私」成份的中央銀行,公的部份體現於聯儲局的管理層由總統任命,七人董事局包括財政部長和聯邦政府的貨幣審計官。但在1935年通過修訂法,當中兩位僅有的官方代表被排除在董事局外。而奧巴馬總統新近提出的金融業監管改革法,更完全取締原來負責監管全國銀行的政府貨幣審計官辦公室,將其職權劃歸獨立於政府的聯儲局。   聯儲局的董事任期十四年,主席和董事雖云...

誰主浮沉

誰主浮沉   自華爾街和美國財政部長引爆全球金融危險後,筆者比過去閱讀了更多的經濟資料和文章書刊,發現「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句,不單毛澤東的名句,於金融海嘯後的美國民眾,更應問這個答案極難找到的問題。   1999上映,之後在2003年接連出了兩輯續集的電影《Matrix》(中文翻譯:黑客帝國或22世紀殺人網絡)有一個很怪異的主題,故事是講未來世界由機器控制了人類,為了制服讓人類不反抗及吸取人體的能量,機器領袖設計了一個虛擬世界的電腦程式,所有人類都被催眠及接駁都這程式上,在睡夢中活在這電腦的虛擬世界裡,七情六慾真實無比,但全都是被操控及預設的假象。故事的英雄是對抗機器控制的少數清醒人類,而代表機器鎮壓反抗勢力的是穿著有如聯邦特工,在戲內也被稱為特工的Agent們。機器的首腦人形化,穿著畢挺西裝,形象就如富豪或企業高管。   不知道編劇用特工和高管作為控制人類的象徵是故意抑或無意,但結合美國政府的實體運作,倒是有幾分相似。對於一般百姓而言,生活就是讀書打工、談戀愛結婚,退休養老,就此便一生了。經濟的興衰於他們而言,是沒法掌握的,人只是經濟運作中的元素,被支配被利用,但又在其中得到生存所需養份。可是,經濟的運轉於一極少撮的人而言,是可以計算可操控的。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而美國的經濟卻不是握在民選的政府手上,而是一個不公開身份的財團──聯邦儲備局,它具有發鈔和調控經濟,以及支配人們及政府財富的力量。情況比電影可能更精彩,或說更可怕。

誰主浮沉

誰主浮沉   自華爾街和美國財政部長引爆全球金融危險後,筆者比過去閱讀了更多的經濟資料和文章書刊,發現「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句,不單毛澤東的名句,於金融海嘯後的美國民眾,更應問這個答案極難找到的問題。   1999上映,之後在2003年接連出了兩輯續集的電影《Matrix》(中文翻譯:黑客帝國或22世紀殺人網絡)有一個很怪異的主題,故事是講未來世界由機器控制了人類,為了制服讓人類不反抗及吸取人體的能量,機器領袖設計了一個虛擬世界的電腦程式,所有人類都被催眠及接駁都這程式上,在睡夢中活在這電腦的虛擬世界裡,七情六慾真實無比,但全都是被操控及預設的假象。故事的英雄是對抗機器控制的少數清醒人類,而代表機器鎮壓反抗勢力的是穿著有如聯邦特工,在戲內也被稱為特工的Agent們。機器的首腦人形化,穿著畢挺西裝,形象就如富豪或企業高管。   不知道編劇用特工和高管作為控制人類的象徵是故意抑或無意,但結合美國政府的實體運作,倒是有幾分相似。對於一般百姓而言,生活就是讀書打工、談戀愛結婚,退休養老,就此便一生了。經濟的興衰於他們而言,是沒法掌握的,人只是經濟運作中的元素,被支配被利用,但又在其中得到生存所需養份。可是,經濟的運轉於一極少撮的人而言,是可以計算可操控的。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而美國的經濟卻不是握在民選的政府手上,而是一個不公開身份的財團──聯邦儲備局,它具有發鈔和調控經濟,以及支配人們及政府財富的力量。情況比電影可能更精彩,或說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