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豬流感

豬流感   墨西哥爆發致命豬流感疫潮,並且開始傳播至其他國家,美國亦有多宗病例。各國政府對豬流感的可能威脅並沒大掉以輕心,受過非典的教訓,國際間對於流行病疫的關注和提防都變得很敏感,由消息通報,到預防措施及疫苗的研製,反應都比非典時期好得多。   雖然至今豬流感的重災區仍限於墨西哥,但其經濟影響已經見端倪,與旅遊業相關的企業股票,均遭受拋售。豬流感才剛開始,但已即時反映到股市上,這也許是股票市場向來領先實體經濟的特性,但亦顯示出股民吸收了非典與經濟的連繋的經驗,因而早作出部署。   一種新品種的人傳人致命病毒是可怕的,但人心的脆弱有時亦同樣可怕。與非典時期相比,目前狀況仍不能稱得上是壞,但公眾似乎都已經枕戈待旦,雖然醫生指口罩對防止感染豬流感是沒有作用的,口罩仍被搶購一空。至於疫情對實體經濟能有多少影響,也只聞專家一個粗略的預估,股票市場便應聲下滑。也許有人會認為以上的反應是證明人們都學聰明了,但古語也有所謂聰明反被聰明累。過激的反應有時可能會把情況弄得更壞,就以豬流感對經濟的打擊為例,消費是一種心理因素,會有惡性循環的。   本地一名衛生官員說得好,他說民眾不必擔心豬流感,因為「擔心」是他作為衛生部門主管的責任,民眾應如常生活,不必恐慌,只需隨時注意政府的公告。確是應該如此,一個成熟有效率的政府,是應能控制危機,而不是在狀況出現後加入扮演恐嚇民眾的角色。對於豬流感來襲,灣區衛生官員表示肯定在本地也會有個案出現,但有信心可以透過提高個人衛生警覺和藥物治療而度過難關。一個健康的平常心,看來最管用。

清算前朝

清算前朝   奧巴馬總統上任百日好評如潮,符合了大多數國民的期待。這種群眾心理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就突發生病進到急診室一樣,見到醫生護士病未好,情緒立即便會得到舒緩,因為知道自己有救了。至於是否真的能治好,那就是後話。這總比在急診室只見到水喉匠而不是醫生好得多,布殊在過去八年就好比那跑錯地方的水喉匠。   布殊的確做得太爛了,讓新政府間接自動加了分,這可以說是奧巴馬政府得天獨厚之處。不過,佔了便宜也應知道適可而止,奧巴馬政府最近對於處理前朝虐囚事件,似乎已經到了風險線的邊緣,如果不懂得掌握好分吋,恐怕會留下惡果。   布殊政府容許美軍和情報人員,對伊拉克人使用被認為屬於虐待式的盤問手段,此事經揭發後,布殊政府作了簡單的處理,找了一位女將軍作為替死鬼,把責任都扛了。雖然沒有更多官員受處分,布殊內閣也沒有被碰一根汗毛,但基本上布殊是承認了美軍行為不當。為什麼不能再深一層追究責任呢?一說是護短,這也是極可能的。另一理由是軍心不能亂,正在交戰狀態之際,嚴厲懲處在一線迎敵的軍人或主管,可能會引起惡劣的影響。   站在國際公義和維護正義之師名譽的角度,布殊政府是有必要更認真處理虐囚事件。在布殊落任後,這工作應由奧巴馬接手嗎?白宮最近接連以翻舊帳方式公開虐囚事件的資料,觸發了重新追究責任的聲浪。奧巴馬在一些民主黨人的壓力下,很可能還會進一步展開清算行動。倘事情真的發展到這步,肯定會激化黨爭,以及對國家安全概念的爭拗。奧巴馬已宣布了撤軍時間表,現又重揭舊傷口,恐怕對於伸張正義不會有多大的意義,但卻會為自已綑綁上更難解的政治枷鎖。

罰不如省

罰不如省   三藩市市府為節省開支,不久前將每周清潔街道一次,改為半月一次,預算可以為工務局省回一百萬元。但據報道,由於洗街次數減少,連帶洗街時間違例泊車告票也少了,令公車局少了三百八十萬元的收入。這加減題不難計,因而有組織批評市府政策失當。若從純數字看,市府確是得不償失,但以道理計,依賴罰款解決赤字更不可取。   市府入不敷出,赤字以億元計,削減服務是沒法避免的。因為財務現實證明三藩市是沒能力維持現行的架構,不論是人員或是服務,都必得削。經過金融海嘯後,大眾都明白次按之禍,就是讓沒有經濟能力者借貸享受是行不通的。作為一個城市政府何嘗不也是一樣,有多少錢便能有多少的享受,這道理簡單不過。   可是,在不少人心中,政府就是聖誕老人,凡是市民需要的,市府都要供給,而且是越拿越多,需求永遠上升。現在是回歸現實的時候了,市府必須按市庫的能力提供服務,這包括調整服務質素及刪減公務員人數和薪酬。市府形式上是獨家經營,但亦應按商業競爭的模式運作,增強經濟效益,以最低成本提供最合理服務。      如減少洗街次數可以省錢,又不至帶來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在當前的情況下是可以接受的。至於違例泊車罰款的收入,根本就不應該列入市府的常規收入,將之作為搖錢樹更是可惡。政府服務可以收費,對居民可以徵稅。而罰款的原意是阻嚇犯法,政府為了收入而期望市民多犯法,有虧道德。可是,現在市府卻是相反,財政緊拙,便大幅提高交通罰款,完全背棄了立法的原意。這種罰款額增幅,其實是一種強行徵收的稅金,對被罰者不公平。因為他們付出的罰款並不是為了贖罪,而是在救贖政府。倒不如開徵人頭稅,全民付款填補赤字,這更公平,難道要把洗街次數增加至每周兩三次嗎?

索馬里海盜受審與國際公義反思

索馬里海盜受審與國際公義反思 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以三顆子彈解救了被海盜劫持的美國船長,這是金融海嘯以來難得令美國人振奮的好消息。船長如何捨身自薦為人質,神槍手如何槍槍奪命,一夜間都被傳為佳話。事件中唯一生還被擒的海盜穆斯二十一日在紐約法庭首度提堂受審,整個事件又推向另一個國際關注的焦點。  一百四十八年以來美國法庭上的首宗海盜案件,帶來了一名從五千哩外海洋抓回來的索馬里青年被告穆斯。身高五呎二吋,體形瘦弱的穆斯被法官裁定年足十八,可以作為成年人受審,而穆斯的母親則說兒子只有十六歲。步入法庭前,穆斯面對媒體的鏡頭微笑了,但在法庭內卻又抱頭痛哭。起訴書和被劫船員指穆斯是海盜首領,曾表示過很興奮能劫到一艘美國船。辯護律師則相反,形容穆斯是一個受驚嚇和迷茫的少年,是遭成年海盜利用的受害者之一。 司法程序才剛展開,如果沒有政治力的介入,依美國冗長的法庭審訊慣例,可能要拖一段頗長的日子才會有判決。船長獲救了,全體船員毛髮未損,四名海盜中三人被擊斃了,美國政府如此高調的審訊一名遠洋海盜,都底是要發出一個怎麼樣的信息呢?「殺一儆百」?不是三名海盜已被射殺了嗎?對,但這還不夠,為了表示美國政府打擊海盜的決心,必須讓海盜們知道就算能逃過狙擊手,也逃不過美國的監獄,海盜罪在美國的量刑起點是終身監禁。此外,四字詞「司法正義」也是個不錯的答案。海盜在公海肆虐,目無法紀,美國作為世界警察,必須仗義執法,重建海洋法紀。 不怕煩瑣的司法程序,不惜付出昂貴的法庭行政費用,美國政府執意要審訊穆斯的用心顯而易見,但在彰顯美國法治精神的同時,亦意外地揭示更深層的國際公義、人性反思等問題。聯邦檢察官的目標相當清晰,就是借穆斯的判罪來震懾他的索馬里海盜同鄉。犯法者必須受到懲罰,這一層次的公義追求黑白分明,沒有爭議的餘地。至於國際公義、人性反思等的層面就複雜得多了。 在標榜和崇尚法治的美國受審的被告穆斯,來自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的戰亂索馬里。據美聯社簡單的報道,穆斯是無數索馬里赤貧家庭的其中一員,他的母親現年四十,生了十二個孩子,穆斯是長子。父親養了幾隻牲口,母親在當地賣牛奶,一家十四口每日收入才幾塊錢。他們居住的地方,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力供應。穆斯不懂英語,沒有受過教育,雖然沒有見過甚麼世面,卻對美國船員說嚮往有一天能到美國。他也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但卻能從容面對美國的軍警,在出庭時還面...

自由之諷

自由之諷   影星成龍在一個國際論壇上發言,語帶感慨地說在港台自由被濫用了,因而變得亂,這讓他疑惑自由到底好不好,太自由是否會出問題。(較完整版本的成龍發言,可以參考http://www.youtube.com/watch?v=v7XeA_Mv01M)經過媒體的報道,成龍即時成受港台兩地「自由保衛者」的猛烈抨擊,台灣更有政黨提出要取消成龍擔任運動會代言人的資格。   類似的事件在美國亦有一宗。應屆美國小姐選舉,原本在比賽中一路領先、勝券在握的加州佳麗普雷讓(Carrie Prejean),在最後的答題環節中表示自己支持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結果遭到女同性戀評判給予零分,令她痛失后冠。   一位是銀幕英雄,一位是青春美女,一在東方,一在西方,卻同樣因為發表心聲而遭到聲討。美女失了名銜,英雄可能要失財。而衝鋒上前要制裁他們的人,都是一批自認為自由與民權的維護者。這種狀況其實十分之弔詭,兩個人行使了言論自由權利,公開表達了個人對社會議題的見解,卻受到另一群自稱維護自由的群眾指責及聲討。那麼,自由到底是什麼?自由是屬於某一類人擁有的專利?抑或自由是有尺度的、要被管的?又抑或自由是要符合某一特定政治思想?當一些人以捍衛自由為旗號,高聲大喊要制裁另一個坦率表白自我的人之時,他到底是在壓制自由,抑或在保護自由。   成龍在發言確是被斷章取義地無限引伸,若回放發言現場,可以批評成龍欲言又止,語意有所未盡。理性的批判者應先要求成龍補充說明,然後再以理相駁。一窩鋒式的來個上綱上線,一些自以為先進的批評者,卻反而墮入自設的陷阱。他們指責成龍主張「要管一管」的言論,是在侮辱中國人。但他們卻不明白自己是在「管」成龍的發言,認為成龍有些言論是不能公開發表(即應受審查)的。成龍說太自由會亂,批評成龍的人不就是認為成龍在「亂」說話嗎?   成龍是國際巨星,應有相當的抗壓力;可憐是那失去后冠的美女,是發生在美國的現代版文字獄,但所謂政治正確的虎頭鍘下,又有誰會敢替她呼冤呢!

雜 感

雜 感   被譽為國際新聞界最崇高榮譽的美國普立茲新聞獎公布了最新一年度的得獎名單,大報業集團依然是大贏家。在十四個獎項中,《紐約時報》得五獎,《洛杉磯時報》獲雙。而一些地方細規模報章,也有緣佔一席位,如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太陽報》奪最佳地方新聞獎。   美國報業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成為沒有政府關愛的重災區,災情也反映到普立茲獎項上。在獲獎名單中,獲最佳政治漫畫獎的報社因虧蝕而轉手出售了,另一名獲得最佳報導獎的記者在今年初遭裁員辭退了。普立茲獎標榜高質素的新聞報道,專業的新聞工作操守,獲獎的個人或機構,其專業水平得到最佳的肯定。可惜,榮譽真的不能當飯吃,連得獎大戶業績都乏善可陳,普立茲得獎者要申領失業金也不會令人太意外。美國新聞業被一些人認為是天下的典範,只是利字當頭,別把它太美化了。   要維護客觀中立及高質素的新聞寫作,採取與公共電視台類似的模式資助獨立的文字版公共新聞機構,已經到了逼在眉睫的地步了。 *************   奧巴馬是一位幹勁十足的總統,上任百日,對於政務的各範疇都已表現得更熟識,但一時間仍難掉丟年青政客的弱點,就是貪功,喜歡把處理政務當作為競選運動。昨日總統大張旗鼓的宣布限令聯邦各部門在九十日內削減開支一億元,以重建民眾對聯邦預算的信心。   總統下令聯邦政府瘦身是不錯的公關宣傳,也實踐了總統的競選承諾。不過,節省金額僅一億元,這算是甚麼樣的一個概念呢?奧巴馬提出的新一年度聯邦預算是三萬五千億元,如今又命令各部合省回一億,即等於0.00285%,亦即是在每一百元的預算中,省回約四分一仙。不是四個仙,是點二八仙。總統說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似乎可以自圓其說。但若真的是在追求實效,又何必要定這麼一個低的起點呢?難怪人們會認為這只不過是白宮的一場政治宣傳而已。

正確方向

正確方向   奧巴馬上任短短一季,但動作卻頻繁,國內外事務都動起來了,與他競選時說要帶來「改變」的口號是吻合的。這股幹勁,與當年的克林頓相比,相信還要凌厲得多。暫不能論斷奧巴馬的作為是否都會有合比例的回報,或甚至可能一些決策會在日後被證實是錯誤,但站在國家大方向而言,奧巴馬政府更合符常理。   這種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與小布殊執政八年的劣績直接相關。小布殊不論在內政或外務,「乏善可陳」四字不足形容,「千瘡百孔」更為貼切。所以,繼承布殊的新總統其實是在一個極低的起點開始努力,稍稍運用一點常理,便足以讓民眾感到安慰。例如定下撤出伊拉克的時間表、與委內瑞拉總統短暫幾秒鐘的握手、放寬古巴的旅禁和錢禁、公布美軍虐待式的審問手段、開放幹細胞研究等等。   而最惹人關注的自然是新政府處理經濟危機的方法,在這方面,奧巴馬下了狠心不惜一切代價的救市,投入以千萬億元計的資金。這些救市款項已經陸續到位,在未來半年應會開始發揮一定的振興作用。至於能否解決長遠問題,或國債後遺症有多嚴重,這就是後話了。至少,現階段的反對聲音仍是相當微弱的。   奧巴馬能如此無後故之憂般的大刀闊斧施政,是幸運地得到天人配合。人是上文談過的布殊,遺留一個爛攤子,所謂死馬當作活馬醫,做作大一點,也不會惹爭議。至於天時,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讓百姓渴望得到政府援助,不論將來代價多大,暫時也不去想了。早前《美國今日報》的一項民意調查,過去偏向反對大政府的美國民眾,竟然變成超過半數贊成政府擴大開支及擔當更積極的管治角色。一位年輕有野心的總統,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盡情發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