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失 禮

失 禮   陳水扁過境阿拉斯加,令我想起《虯髯客傳》中關於權臣楊素的一段描述:「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頗僭於上。」   何解會因扁而想起楊素呢?新聞報道稱,扁此行過境美國沒有受到禮遇,甚是不滿。為向美國政府表示抗議,在停留阿拉斯加期間,扁拒絕下機,且在機上會見禮貌性質前來接機的美國在台協會代表及阿州副州長時,扁拒打領帶。   堂堂一位元首,舉措如此幼稚,真的是失禮得令人難為情。「不下機不打領帶」也算是抗議嗎?這與阿Q的「兒子打老子」有何兩樣。扁機過境是要美國批准的,連入境都要看人家臉色,拒下機算是什麼抵制行動,難道扁會以為美國官員在乎嗎?還有,要是認真的抗議,「不打領帶」怎會夠力度。當年毛澤東會見赫魯曉夫,地點故意安排在游泳池。毛主席當時僅以半裸的上身及一條泳衭,在泳池旁邊,接見了穿著全套西裝的赫魯曉夫。這才算元首級的抗議姿態。   若扁不想再以肚皮示人,也應可學習隋朝的楊素,蹲在床上,由美人捧出,既有氣派又夠尊嚴。扁可有看過布殊最近與普京的會面,兩人都沒有打領帶。布殊總統的慣例,接見最重要或最親密的國際領袖都是在其德州農莊進行的,沒有到過農莊的都不算是布殊的上賓。在農莊的便服會面,政治價值最高。扁以脫領帶入美國境作為抗議,實屬貽笑大方。   再者,扁在機上說:「雖然這次不方便、不舒服、就連尊嚴也沒有……因為這並非是對他個人,而是對台灣入聯、對兩千三百萬人民的處罰。」扁不方便、不舒服,便是對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懲罰嗎!扁個人的舒適與老百姓有何相干。反過來,扁吃好的穿好的,有官家飛機替兒子迎新婦,百姓因而得福嗎!語無倫次兼行為幼稚,如此元首,真的失禮百姓。

蘇犧牲大

蘇犧牲大   扁謝蘇葉四人同場會傳媒,以顯示民進黨大團結。促成這幾乎沒人敢相信的大團結局面,蘇貞昌最關鍵,也是犧牲最大,最令人「佩服」的一位。   先後做過總統府秘書長、民進黨黨主席和行政院院長的蘇貞昌,政治生涯的下一步自然是競逐總統之位。蘇並不是政壇新進,論從政經驗和經歷,蘇絕不比謝差,論民望和聲譽,也一點不落謝後。三個月前,蘇曾經是成為總統候選人的大熱門,所到之處,都是「蘇總統好!」和「當選、當選」之聲。彷彿一隻腳已經踏入總統府的蘇貞昌在被選落敗。只是在黨內初選一次失利,便輸掉了大好前程,失落之情可想而知。   本來堅定「不要位子」並且外遊而去的,返台之日卻成為了昔日政敵的副手。到底蘇腦子裡是怎樣想的?是為了民進黨大團結嗎?是為了確保「本土政權」嗎?總之,絕不會是為了幫助謝長廷登上大位。但從回台日起,他卻正要開始為謝的當選而奔波。昨日四人大團結合照後,手一鬆開,看到蘇一臉嚴肅尷尬之情,未知是否還來不及適應當副手的滋味。   不論從任何角度,蘇貞昌都沒有競選副總統的必要。獨派大老說這是大才小用,可謂一針見血。副總統是虛位,對於有政治抱負及能力之人,是一個沒出息的位置。若是輸了,則把僅存的民望也輸掉,負上了輸掉政權的責任。就算當選了,八年之後,蘇參選總統的機會絕對是微乎其微,當八年的「怨婦」,倒不如瀟灑的告別政壇。

提前跛腳

提前跛腳   有布殊大腦稱號的謀臣羅夫宣布離開白宮後,白宮發言人史諾也表示因為需要賺更多的錢而將比布殊先走一步。離開二零零九年一月布殊下台日還有一年多,白宮已有人去茶涼的滄桑味。   布殊任內最重大的決策是發動伊拉克戰爭,而戰爭的主要策劃者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在飽受抨擊下不光彩地引退。另一伊戰主腦──副防長福爾威夫茨調任世銀行長,卻因替女友升職加薪而被世銀董事會炒魷魚。從德州州長時期已跟隨布殊的兩名法律顧問也似乎沒有好收場,白宮法律顧問邁爾斯獲總統提名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但受到左中右的反對後,便完全失去了留在白宮的興趣。而被擢升為司法部長的岡察雷斯,因為替總統向聯邦檢察官開刀而遭到國會逼供,極可能成為下一個丟官的布殊家臣。      至於另一名布殊的忠心追隨者──國務卿賴斯,雖然官位穩,但美國面對的一大堆外交難題,不論是伊拉克、伊朗、黎巴嫩或是以巴矛盾,賴斯都乏善可陳。這不單是她個人沒法建立在國際事務上的威信,連帶影響她在傳媒面前替唱好布殊的功能也日漸減退。賴斯沒有提前離職的跡象,但她的留任,可能更顯得布殊集團衰敗乏力。      目前,布殊身邊最有力的謀臣就只剩下副總統切尼。切尼是小布殊老爸的親信,他在白宮的作用就好比船的錨。不過,切尼的民望比布殊更差,在彈劾的討伐聲中,主張彈劾切尼的竟然比布殊還多。布殊提前跛腳,對整個國家並不是好事情,我們正處於經濟與外交的嚴峻考驗關鍵,又怎能容讓國家因總統跛腳而走慢板呢!      本來政府高層人事變動是必然的,但布殊核心的人事卻有些不一樣。一般狀況是總統會換掉一些已經沒有價值的幕僚,然後加入有朝氣的新血,為行政集體帶來新動力。但布殊的重臣離去後,繼任人通常都是一蟹不如一蟹,在聲望和能力上都不如前任。白宮人才凋零,餘下一年半時間,就只好觀望布殊如何演好這齣獨腳戲了。

軍費容易賺

軍費容易賺   美國軍部向供應商訂購兩枚價值不到廿仙的螺絲戒指,卻付了九十九萬元的運費。南卡州一間小型零件供應商在過去六年來長期在運費上報大數,合計詐領了二千萬元。該公司負責人的詐騙行為於去年底被揭發及被法庭裁定罪名成立。這宗詐騙案驚人之處,不單是金額龐大,而是政府管理納稅人金錢的粗率程度。   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夠向軍部收取匪夷所思的巨額運費,原因是軍部會計部門的一個運作的漏洞。軍部過去規定,運往戰區或基地的物品都會標籤為「優先」項目,而凡是「優先」項目的運費都是自動支付不必審查的。亦即是只要是寄往戰區或基地的物品,只要供應商申報多付運費,軍部也會照單付費。被起訴的該家供應商,過去六年來每張訂單多不超過百元,但卻經常開出以十萬元計的運費。直至一名軍部職員無意中檢閱單據才發現這如天文數字般的運費。   事件有多處令人費解。首先是軍部為何會設置自動付款程序,開銷國庫資金,怎能出現不經任何會計審批的程序呢!軍部的原意是為加快運送戰時急需品,就是所謂「做大事不拘小節」。戰場分秒決勝,而且是人命相關,省卻一些公文審批時間也許或可理解,但從此案所公布的內容,軍部向這家供應商所訂購者,都是一元幾角的小零件居多。用常理追問,這幾十仙的零件真的如此重要嗎?當今世上最先進的軍隊,竟然會一時間要郵購兩枚十九仙的螺絲戒指,這背後反映的軍部運作狀況,令人擔憂。   國家每年花費以千億計的軍費,當中有多少是因為管理不善而被浪費掉?又有多少是被貪婪商人吃掉的呢?最可憐者是每月按時納稅支付國防開銷的平民百姓。

再談玩具

再談玩具   「中國玩具」繼續成為美國的熱門新聞,昨日主流媒體以中國政府對玩具事件的回應作為新發展消息報道,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更親自到了佛山香港玩具商自殺的工廠採訪。美國玩具公司回收市場上的問題產品雖然受到廣泛的報道,亦引起了消費者極大的不安,但對於事件的基本狀況,仍然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中國商務部昨日就玩具問題發表了聲明,大致是強調中國政府已認真地進行整治,並且會繼續提高出口品質管理,也重申中國出口玩具大部份是按照外國客戶的標準而製造。就內容而言,商務部的有關說明完全沒有問題,但卻並不是最佳策略。由中國政府出面回應,正中西方媒體的下懷。不論是玩具或是其他被指被有問題的中國產品,西方媒體一貫的報道手法是將之說成為中國政府出了問題,彷彿這些產品都是由中國政府直接生產似的。   消費產品是民間企業的範疇,中國奉行市場經濟快要卅年了,印有「中國製造」字樣的貨品,除非是國營企業的出品,否則,在追究責任時,應先指向個別有關製造商,而不是政府。目前,西方媒體有一個極其怪異的現象,不論是民間或是商界層面的中國事務,一律都將之拉向政府層面,要中國政府概括承擔。以回收含鉛玩具為例,首要承擔責任的應當是下訂單的美國公司,貨品是由他們設計,用料是經由他們同意,成品的檢測最終責任也是經由他們審批收貨。當這類貨品出了問題時,為何要期待中國政府出面回應呢!美國生產的汽車經常會有不同規模的回收,從來沒有聽聞要求白宮發言人出面說明。   今日的中國經濟已經很大程度對外開放,特別是製造業,能夠成為今天世界工廠的地位,主力還是外資。因為過去製造業水平的落後,中國國企或民企的產品有未符合國際先進標準,是可以理解,也應該改善的。但外商投資或主力承接外國訂單的企業,產品責任結構則完全不同,例如美國玩具或歐洲品牌的手機,它們是掛著自家歐美品牌的產品,品質的把關又怎能全推卸給只是依方生產的中國工廠呢。

誰是元兇

誰是元兇   美國龍頭玩具公司陸續提出回收以百萬計的中國生產的玩具,為「中國貨恐慌」掀出又一風潮。最近的回收主要是針對玩具所用顏料含鉛,以及玩具的細小磁石組件容易脫落,有導致孩童吞下嚥的危險。媒體和一些政客的評論,似乎玩具回收行動再次證明了中國劣質貨的氾濫,而提出回收及進行全面檢驗中國玩具的美國公司,卻變成了保護美國兒童的英雄。這不對吧!   不論是國會議員或是媒體記者,都把含鉛玩具說成為「中國製造」的問題,這是欠理性地把問題簡單化,將責任全推在中國生產商身上。用常理去思考,當一個產品的品質出現問題,第一要追究的當然是設計及製造該產品的公司。出現問題的所謂中國玩具,嚴格上不是中國玩具,它是由中國工廠承接生產的美國玩具。由設計至用料等等規格,都是由美國公司所下的訂單所規定,中國廠商只負責生產工序,最終要為玩具品質負責任的應是下單的美國公司,他們又怎能老是假扮是第三者呢!   產品的規格應如何?設計是否安全?用料有沒有安全問題?等等,都是玩具設計公司應該負責及完全能夠把關的地方。這些美國大企業過去只看準了中國廠商願意廉價接單,可使企業的邊際利潤可以不斷上升,但卻沒有盡到作為生產商的社會道德責任。如果這些玩具公司對自己牌子下的產品持更認真的態度,對生產過程更多監控,問題產品便不會離開工廠而進到市場。   這些問暊玩具絕大多數都不是中國品牌,最大的利潤也不是流入中國商人口袋裡。香港玩具商張樹鴻在中國內地設廠替美國公司生產玩具,大規模回收令他沒法經營下。面對一生事業毀於一旦,張選擇了自殺之路。張生前自稱不知道採用了含鉛的顏料,他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生命代價。而最應該為產品負責的美國玩具企業,卻可以調動資金向消費者施展宣傳攻勢,及再覓另一些願意承接廉價訂單的第三世界工廠。如果企業不改變那長期只看利潤不問品質的做法,只會在出現問題後便假扮英雄推卸責任,則危險玩具肯定會陸續有來。

看動靜

看動靜   馬英九特別費案一審宣判被告無罪,從新聞畫面觀察各方的動靜,別有一番味道。   大批記者在法院守候宣判結果,務求爭取以最快速度發布消息。筆者所收看的那家台灣電視台記者,聲嘶力竭地在做預告,眼睛卻不停的斜視,在等候在法院二樓的同事來個裡應外合。眼角掃瞄了同事的手勢即大叫:馬英九無罪,現場隨之起哄。接著,馬的辯護律師步出法庭大堂,數十支咪高峰一湧而上,一名頑強的記者多次把咪高峰撞到律師頭上,仍沒有退讓半步,繼續把咪往律師額上插。   法院外氣氛一樣熱烈,馬的支持者個個高呼喝采,搖旗吶喊,興奮不已。而同樣在跳上跳下的還有民進黨的立委,其中以王世堅最為經典。此君在鏡頭前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在發炮罵政敵時總是七情上面,聲調加肢體動作一齊來。他狠批台灣「司法已死」,屁股也彈起來,臉部肌肉跟著抖顫。當然,王世堅也有柔溫的一面的,在同一地點,他也曾向記者交心似地說,相信扁夫婦絕對沒有貪污。   整天裡最冷靜,沒有半點激動的是主角馬英九。他與律師團召開記者會,萬眾期待這位剛剛得到法院還以清白的總統候選人將如何發揮。在塞滿記者的小房間,緊繃的空氣裡,馬英九用平常不慍不火,有板有眼的聲調讀出預先準備好的講稿。講話內容沉悶無新意,更沒有激情可言。應該是可以盡情發揮拉抬選情兼狠還對手一腳的時候,馬英九卻火氣全消,連在場記者也似乎被悶倒了,問不到幾個問題便散場。   政壇有時就如劇場,政客是演員,不懂得把握觀眾情緒的演員,又怎會受到歡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