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鄭筱萸之死

鄭筱萸之死   中國處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原局長鄭筱萸,罪名是受賄和玩忽職守。在鄭筱萸監管下被批准上市的假藥,對民眾造成嚴重的人命和經濟損失,鄭被處決,在中國國內網民的討論中,以支持和歡呼的佔絕大多數。在中國外銷有害產品及藥物廣受國際關注之下,鄭被處決的新聞也罕有地成為國際新聞。不過,西方社會對鄭之死的看法卻複雜一些。    西方媒體的調子基本上是說鄭被處決,是中國政府回應國際對其有毒產品及藥品的批評,試圖以一名官員作為替罪羊,挽回中國貨的名聲。此類的報道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質疑中國政府改善產品決心和能力。   至於美國網民又如何看待鄭筱萸之死呢?以被認為全國最自由開放的城市──三藩市為例,在本地最大的英文報紀事報網頁上,在該則新聞發表言論的讀者,竟有近三分之二讚賞處決鄭。其中一名讀者寫道,「家中的小狗吃了有毒的中國飼料死了,想到這傢伙涉及此事,便很欣賞中國的司法制度。」   可別忘記,在三藩市灣區反對死刑的民眾應是佔多數的,但網民對於鄭的看法卻不是主流,原因可能是因為有切膚之痛,如上述的狗主。也有人借此事表達對美國政治的不滿,例如說也應以極刑對付美國的貪瀆政客和官員;也有人認為美國的死刑制度要向中國學習。   從這些討論與主流媒體的思想對比,不難發現媒體的認知與一般民眾是存在差距。在主流媒體方面,仍舊是用一套已定型及僵化的意識形態觀念看待中國。要改變主流媒體報道中國新聞的手法或角度,是一項難度極高的挑戰,特別是連美國政府和國會都普遍對中國抱著不全完全友善的態度。

美國華裔對美忠誠不容置疑

美國華裔對美忠誠不容置疑   美國聯邦調查局本月初起在三藩市華文報章刊登中文廣告,徵求華人向該局提供可能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的情報,並特別指明需要關於中國國家安全部的情報資料。此廣告刊出後立即引起華人社區的不滿,他們擔心廣告的背面含意是認為「在美華人都與中國情報活動有關連」,讓華裔社區被投以歧視和不信任的目光。這種憂慮,瞬間變成現實──有線電視網絡(CNN)新聞節目主持人Lou Dobbs十一日在節目上便散播這種歪理。   Lou Dobbs及他的助理記者十一日就聯調局的中文廣告做了專題報道,節目內容力證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間諜威脅,亦批評中國外交部對聯調局的指責可笑。這種帶有嚴重傾向性的報道手法在Dobbs的節目裡司空見慣,但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記者CASEY WIAN在節目內與主持Dobbs的對答唱和。 WIAN說:該社區的一些人士投訴聯調局不公平地將他們形容為潛在的間諜。可是,美國情報專家說中國確是極力主張在美的華人幫助祖國。 Dobbs說:作出這些投訴的人,天真得令人吃驚。這是反恐戰,以此廣告為例,聯邦調查局幾乎問了全國所有人這個問題。 WIAN說:絕對是,說(他們)天真已經是很仁慈的提法。大部份中國人都知道,仍在共產中國的人們是期待他們幫忙共產中國的,以便改善(中國的)科學、技術及軍事能力。並且,他們中間有很多人也同意提供協助。Dobbs說:麥大智的被判刑便是一個好例證。   由上述對話可見,主持和記者借不具名的所謂「美國情報專家」的意見,證明在美華人確廣泛地被中國政府要求做間諜,並且許多人都同意了。華人的祖國「要求幫助」、在美華人大多「願意幫忙」這簡單陳述用調侃的語氣輕輕帶出,卻重重地打擊了在美華人;這陳述等同指控在美華人極有可能當中國間諜,並且質疑華裔對美國的忠誠。在美華人至今約三百萬人,他們當中相當一部份是土生土長,而絕大多數是勤奮工作的小市民,美國已成為他們的家,更多亦已宣誓入籍成為公民。他們的權利與義務與其餘美國人都是一樣的,他們對國家的忠誠不應受到無理的質疑。   Lou Dobbs與CASEY WIAN的言談是極其嚴重的不實指控。他們用了一種類近調侃及帶有藐視的語氣來說話,彷彿在無關痛癢地聊幾句。旨在免除嚴肅求證的責任?免不了的。作為傳媒,平衡求證是做新聞應有的基本態度,更何況是CNN。而且,記者刻意一再使用「共產」一詞,明顯是一種貶意,借此刺激反中...

歷史會重演

歷史會重演   聯邦調查局徵求線民的廣告效應持續發燒,在廣告刊登後,社區內仍有些人認為事情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在聯調局於日前發出聲明之後,便更明確可知當局是對華裔社區是有很深的偏見與歧視。   聯調局的聲明,前提是肯定華裔百姓會知悉危害美國安全的中國情報,而中國確實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也因為聯調局認定華裔知情,所以才呼籲我們站出來舉報。筆者首先坦白,沒有任何相關情報可以提供,讀者們感到身邊充滿中國間諜嗎?據美國有線電視網的報道引述聯調局的數字,估計中國在全美開辦了三千間假公司從事情報活動。聯調局認為中國間諜在華裔區必然是很普遍的,所以不論你我有沒有真情報可上繳,在聯調局人員眼中,我們都是可能間諜,或是可能包庇間諜的人。   不論以上資料是否屬實,或中國在美國有多少及多廣泛的間諜活動,也絕不能要整個華裔社區來負責的,這種連坐與集體懷疑的態度,是二戰日裔集中營出現的原因。聯邦調查局的廣告是對華裔社區的無端滋擾。如果,任由發展下去,麥卡錫時代的白色恐怖會重演嗎?在政府可以揮軍入侵伊拉克後,任何可能性都有發生的。   美國擔心中國的崛起,害怕中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威脅或超越美國,可說是無可厚非的。美國政府單位需要維護國家利益,保護國家機密也是絕對可以理解的。但與此同時,不應犧牲人民的公民權。既然說是維護自由民主,則請別以懷疑的目光看待華裔社區。提防或緝捕間諜應是個案處理,把全族人納入監視範圍的做法,於執法單位而言是簡單易行,但卻干犯了個人公民權,並且容易製造冤案,我們不能忘記李文和的例子。

論馬本土

論馬本土   馬謝日前首度同台,場景是蔣渭水基金會講座。馬英九因為戰略錯誤,給謝長廷窮追猛打。交鋒議題是「本土與外來政權」,看似極敏感,但實際應付也不難。辯論過後,沒有就「本土」問題帶出了什麼新思維,反倒是一再印證了馬英九應變能力的極差勁。差者,不單是臨場的口才,論事前部署,亦屬一塌糊塗。   首先,座談會場地是綠色地盤,同台講者是大選競爭對手,而馬英九卻只準備連篇讚揚蔣渭水的史實論述,沒有連結大選作發揮,沒有為對手可能而來的攻擊埋下伏筆,也沒有思考發言內容可能引來的反擊。大模大樣的走進綠營,卻沒有作好迎戰的準備,難道馬英九真的被支持者寵壞了,以為處處都必然會有掌聲嗎。看到馬英九被謝長廷攻擊時的錯愕神情,完全不值得同情,只能用咎由自取來形容。   其次,在回應外來政權的正當性時,馬英九作為前任的國民黨黨主席,以及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竟然照單全收,承認外來政權之說。馬的辯解是「自李登輝經全民票選為總統後,再沒有外來政權。」這真是豈有此理,不單在辯論技巧上全掉落的謝的陷阱內,在道德上也出賣了國民黨。   馬英九提出直選總統作為外來政權的終結,以此向泛綠示好,稱自李登輝年代,國民黨已本土化了。但可知,民進黨是本土原生的政黨,馬英九要以李登輝的國民黨來投誠,也只能做些極次級的「本土」政黨,怎能成功挑戰民進黨呢!自毀百年老黨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屈服於政敵的歪理,馬英九實在是愚不可及。馬為何要尊李,至此可以不言而喻了吧。   國民黨管治台灣的正當性不是任由民進黨說的。明末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上奪回台灣,自清滅鄭家後,台灣便歸由滿清政府管治。清末於不平等條約下割讓予日本為殖民地。國民黨領導的革命推翻了滿清,也繼承了治權。二次大戰後,日本撤離台灣,由國民政府合法收回。國民政府是承接了滿清繼續管治台灣,至蔣介石遷台,也只不過是把中央政府也搬到台灣而已。經這層層的政權與治權交替,國民黨政府並不是外來政權,更絕對不容質疑其正當性。縱使她不是一個完善民主政制的政府,也只是政制問題,而不是治權的本質問題。   馬英九否定了李登輝以前的國民黨,把國民黨的命截斷了。馬的用意是以為這便可以迎合當前局勢,讓泛綠選民接受「本土重生」的國民黨。卻沒有想到,如要拚本土,泛綠選民為何要這個「初生」的嬰兒,何不繼續支持已長大成人及握有政權的民進黨。

就是愛玩

就是愛玩   將代表台灣民進黨參選明年總統選舉的謝長廷日前表示,將以民調決定副手人選,此話一出即引來議論紛紛。用民調來選副手的確是新鮮,但對於已表明不爭取職位的蘇貞昌來說,似乎謝是有意挖苦他。在種種陰謀論和怪論發表了一大堆後,謝長廷又說民調只做參考,誰當副手是由他一人決定。走了一圈,要大眾的嘴巴忙了一通,謝原來只是原地踏步,難道這招就是「引蛇出洞」嗎!真是無聊。   從過去謝長廷在選舉中的表演可以看出來,他是愛玩弄手段的。不跟你明刀明槍的比政見,反而是會把心思精神放在花招、奇招和怪招上。選高雄市市長時會跳出無厘頭的吳敦義談情錄音帶,選台北市市長時只顧緊咬對手住家的水電費。馬英九在未來的日子也肯定不會好受,只是想不到謝連在副手問題上都要搞花招。   副總統沒有實權,也沒有固定的職務範圍,他的最大實用價值是協助打選戰。馬英九已經宣布了副手人選,而謝長廷一方,雖然沒有明確的公布,但葉菊蘭向來都是大熱,謝也未曾作過強烈的否定。不過,不論是來自阿扁或民進黨黨內,謝蘇配的主張一直沒有停止過。在蘇貞昌主動表示沒有意願後,謝本可以大方的公布選定了葉菊蘭,但卻又要來一個民調,是要借副總統人選的效應榨取最後一滴政治利益,藉此增加媒體的曝光率。利用副手問題不斷做文章,格調太低,太沒有氣魄了。如果真的連副手也沒法直接拍板,在政務大事上還能有作為嗎?   謝長廷予人最不舒服的地方就是他那種經常只往小處著眼的做法,好玩弄權術,搞鬼計。也難怪,一位堅信宋七力的人,大概也只能如此吧!至於謝馬昨日本土辯論,明天再論。

中國製造

中國製造   「愛祖國,用國貨」是小時候經常聽到推銷中國貨的一句廣告標語。在六十年代,推銷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要靠民族感情,可想而知,中國貨品當年在行銷上有相當難度和局限。隨著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吸引外資製造業,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國貨行銷世界各地,連美國最大的連鎖零售店沃爾瑪也有近六成的商品屬中國製造。不過,當中國貨走進世界之後,又引發一股反中國貨浪潮,「中國製造」由價廉物美,似乎快要變成為「黑心產品」的代名詞了。   關於中國貨品含有害健康物質的新聞最近層出不窮,並且是一宗比一宗更聳動,由玩具、動物飼料、藥品、牙膏以至海鮮食品等等,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有報道更聲稱中國貨品的國際信譽可能從始崩潰,情況真的有這麼壞嗎?   在美國,針對中國貨品的抨擊早已醞釀了好一段時間,初期的攻擊全與品質全沒有關係。保守派政客和主流媒體評論員,對中國貨的攻擊都是從經濟角度出發,集中批評中國廉價貨搶走本地製造業的就業機會、造成巨大美中貿易逆差,連沃爾瑪也被點名指替中國傾銷廉價貨。除了口頭抨擊外,美國政府的商貿官員也有更具體的行動,如對個別中國產品採取抵制行動,中國出產的電視機和家具就先後被狙擊。   對於消費者而言,「中國製造」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了,「愛美國,不用中國貨」的口號並沒有什麼吸引力。直至幾個月前,中國產品含有毒素的新聞接踵而來,美國海關又發布多則不利消息,才真正開始引起公眾對中國產品的戒心。   不過,危機確也是轉機,面對這一波又一波的壓力,正好是全面提升中國貨品質的助力。中國政府在抨擊外國誇大之餘,也應更著力的做好企業監管工作,讓中國產品達致世界水平。經過這一場衝擊後,如中國產品能名副其實的做到價廉物美,恐怕將來任何手段再也沒法阻擋中國貨的市場了。再者,就算是內銷,中國消費者也該得到更好的待遇。參照外國的生產品質要求,對中國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食飯權利

食飯權利   最近看了一則關於印尼阿齊省新任省長的訪問,省長約夫(Irwandi Yusuf)於去年十二月當選,上任後把精力集中在阿齊省的經濟建設。主持訪問的西方媒體記者對此不大認同,一再提出阿齊省昔日受到印尼軍隊鎮壓的舊事,說人民還在等待向印尼政府討回公道。專訪的焦點圍繞在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食飯要緊,抑或人權更重要。      食飯與人權兩者之間熟輕熟重,阿齊省省長應是最大資格回應的一人。他原是爭取阿齊獨立的游擊隊情報員,被印尼軍方拘捕後監禁在阿齊的警察監獄內兩年,其間受到酷到的拷問。他在同一警察局內接受記者訪問,被問及當年受虐情況,省長邊看文件邊帶笑地回答。記者很費解的問:你今日能笑著回答,是否因為你已經成省長呢?省長回答說:沒有什麼值得報復的,這(被虐待)是奮鬥的一部份,我不會放在心上。      記者在報道中回顧阿齊人因為反抗印尼統治而受到虐殺逼害的個案,一些阿齊人期望新省長可以替他們討回公道。不過,從獨立運動走上省長職位的約夫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追究施暴者不是最急切的,經濟建設及社會穩定才是最重要。      阿齊因為長期與政府軍的武裝衝突,地方建設凋零,人民生活條件極差。在二零零四年的海嘯,阿齊省是重災區,但也為阿齊帶來新生機。國際救援資金湧入,印尼政府在國際關注下與阿齊簽署了停火和平協議。省長約夫說:饑餓的人是不會正確思考的,有了穩定的社會及富足的生活,才有條件處理昔日的人權個案。      約夫的觀點其實並不是違背人權原則,只是人權也有緩急先後的層次。過去有人權問題,但現今活著的人也有另一種人權需要照顧,就是能和平及有尊嚴生活的權利。食飯也是人權,其重要性不比選舉權低。一個不穩定又沒有經濟的社會,連談人權的條件恐怕也沒有。海地和伊拉克便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