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April 30, 2007

伊州學生李亞倫文章犯了什麼錯

伊州學生李亞倫文章犯了什麼錯

  伊利諾州亞裔高中學生李亞倫(譯音)被指一篇作文內容涉及暴力而被校方向警方檢舉,更不可思議地遭到檢察官提出檢控,倘罪名成立,將面對罰款及一月監禁的刑罰。當局以刑法處理李阿倫的作文,被一些評論指責為大興文字獄和種族歧視。在細讀李的文章後會發現,李確是犯錯了,但與暴力無關,錯在於他處事與為人態度。
  
  那篇將改變李亞倫一生的文章整篇才不到三百五十字,媒體集中引述文章開首的暴力句子,也被老師、校長和檢察官緊咬著不放。但只要讀罷全文,便很容易明白令李陷入官司和被海軍陸戰隊拒絕的真正原因,是其餘部份的內容。
  
  李生是全A的應屆畢業生,又通過了海軍陸戰隊的招募試,前路已有了基本的規劃。許多高中畢業生在此階段都會對課堂的認真態度急降及特別鬆散,李生的作文大概也是這種狀況下的產物。老師要求交作文,李生便隨心所欲的寫了。在段首敘述了一個暴力夢境(佔全文不到15%)後,李生即開始抨擊教育制度、英文課、英文老師、選舉制度、甚至質疑布殊當總統的資格。他對英文老師更是特別尖酸地譏諷,行文粗俗且輕佻,對種族關係的不滿更是活現字裡行間。李在文中自言已準備去當軍,對學業已全不關心。
  
  文章又質問為何這垃圾般的英文課是四年必修科,並辱罵英文老師是一個控制狂,不配稱為一位好老師,愛自我吹捧而貶低學生。李生怪責根本沒有人認真的去參與投票,令到任何把漂亮臉孔放在選票上的人都可以當選及胡作非為。
  
  讀到這樣一篇文章的老師,第一個反應可能並不是感到暴力威嚇,而是氣憤被學生直接的羞辱。老師是否以維州血案背景來借題發揮,是一個很合理的懷疑。按常理,李所提交的作文,既不是公開信,也不是針對特定人士發出的恐嚇文件。就算是老師認為內容不恰當,正常的處理手法是先與學生溝通,了解作者的創作動機。如經溝通後認為問題已超出健康創作範圍,或相信學生有某些的精神或情緒問題,校方可以向學生提供輔導或轉介醫療機構,正如趙承熙的英文教授。但老師並沒有這樣做,直接將個案上報,目的顯然是要李生受到某種的懲罰。
  
  至於校長把李生交給警察,並不完全是小題大做。如果沒有維州事件,校長處理李生的方法可能還有彈性,但有了卅三命血案在前,誰敢擔負不報警的責任呢?從公眾利益看,校長是盡責保護全校師生避免任何遇襲的可能;從自私的角度,此舉可以令校長免去於出事後被追究行政責任的可能。
  
  至於檢察官在接到舉報後提出控訴,卻是濫用司法。李亞倫作文裡的暴力描寫如果是違法,則無數荷里活的暴力及色情電影又應如何處置呢?執法人員不能忽視的大前提,是「涉案」的暴力來容是來自一篇提交給老師的學生作文,屬於文學創作類。不論它的技巧或意識的優劣,本質是一種意念的表達,並沒有具體暴力行為出現或在實質的計劃中,更何況李生已寫明這只是一個夢境。布殊政府引用了「先發制人」原則攻佔伊拉克,並不等於地方檢察官也可以先發制人,起訴一名高中生的思維。我們絕對不能認同政府監控或甚至起訴個別民眾的思想,這與美國的憲法精神是相違背的,司法單位應立即停止對李生作思想檢控。
  
  不過,發生今天的狀況,李生本人是難辭其咎的。自以為畢業便可以放肆,胡亂寫作及狠批老師,是不成熟及欠品格的表現。至於軍部拒收李生也是有其道理的。布殊總統是三軍統帥,軍人對上級要絕對的服從,還未入伍便質疑布殊出任統帥的資格,等同挑戰最高指揮的權威,請問這會令軍部為李生加分嗎?再者,文章反映李生憤世嫉俗、嘲諷民主選舉,又帶有種族怨恨。不必說軍部,就算是普通求職,也未必會得到老闆的欣賞,雖然李生的見解不一定錯。李生從此事中應汲取教訓,意見表達是要有技巧及照顧環境的,沒有規範的「自由」,落在複雜的現實世界,可能會帶來極嚴重的後果。

選總統品牌

選總統品牌

  消費者購物挑品牌,競選總統也有品牌效應嗎?美國的選舉制度是公開的,只要您有勇氣,理論上所有本土出生的公民都可以參選,不過,家族品牌仍是有其神秘魔力的。
  
  美國政壇上最傳奇的家族首推應是「甘迺迪」,家族成員先後出任總統、聯邦檢察長及國會議員等高職。總統約翰.甘迺迪遇刺後,其弟羅拔當選總統的機會本來也是極高的,惜同樣遭遇刺客身亡。至於三弟愛德華,如果不是因為風流韻事纏身,成就當不止於聯邦參議員之職。雖然如此,甘迺迪家族其他成員只要有意參選,還是有相當票房保證的。至少阿諾州長在參選時,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位來自甘迺迪家族的妻子。
  
  另一傳奇政壇家族是布殊家的一門三傑。老布殊連任聯邦要職,由副總統當選總統,而他的兩名兒子亦先後出任州長,長子喬治.布殊掌德州,弟謝杰.布殊任佛羅里達州州長。喬治.布殊於二零零一年當選總統,更是一時佳話,更有議論布殊家極可能連出三位總統。可惜,小布殊兩任以來,因受到伊拉克戰爭問題影響,布殊家名譽重創。二零零八年的大選,已完全沒有人提及謝杰.布殊參選的可能,此事令老布殊耿耿於懷,因為傳言老布殊一直是認為二子比老大更有政治才能。如果伊拉克局勢在兩年內沒有重大的好轉,布殊更可能成為最惡劣的總統姓氏。老布殊當年因不善理內政而敗於克林頓,小布殊卻因亂搞國際事務而導致怨聲載道,「布殊」姓恐難再有什麼政治魅力了。
    而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政治姓氏,就非「克林頓」莫屬了。比爾.克林頓任內八年,雖然傳出緋聞,又遭到國會彈劾,但民眾仍是十分懷念克林頓時代的繁榮與和平。前第一夫人,現任的聯邦參議員希拉莉.克林頓,挾夫姓參選二零零八大選,光是知名度已足夠佔據領先位置。克林頓的光環耀眼程度,讓希拉莉需要刻意的不與丈夫同台拉票。不過,克林頓並沒有放棄為妻助選的機會,只是更巧妙些。如最近他出現在一個電視烹飪節目上,大談食經並親自下廚示範。路人皆知,他是在提醒婦女觀眾們:不要忘記另一個「克林頓」。

Thursday, April 26, 2007

美國敵人

美國敵人

  八名角逐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民主黨人昨日出席了首個全國廣播的電視辯論會,主持人問各候選人:美國最大的威脅是來自那個國家?來自阿拉斯加的聯邦參議員Mike Gravel(米高.格夫)的答案最有智慧,其他候選人點名伊朗、朝鮮或俄國,格夫反問主持人:我們的國防開支超過全球其餘所有國家的總和,你還恐懼誰呢?我就沒有任何恐懼。
  
  格夫的知名度不及其餘對手,能夠勝出初選的機會也不樂觀,但他坦率指出當前伊拉克問題的核心,沒有顧及所謂的政治正確問題,也沒有考慮到要討好中間選民而左閃右避。可能正因為是他自知出線機會不高,於是更能放膽的發言。
  
在日本軍機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是樂天派主導,並不熱衷於介入國際糾紛,在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對英國和中國的支援也是有限度的。日本戰機徹底改變了美國政府的思維,從此,把國家安全概念定義為監控來自全球各地的可能威脅。二戰末段,美國最擔心是蘇聯的斯大林,羅斯福總最初還是相信可以用理性約束蘇聯的野心,以外交手段為主軸。在羅斯福過身後的承任總統,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與蘇聯爆發了持續數十年的冷戰。而在冷戰期間,美蘇在第三國戰場上還有實質的交鋒。所以,戰後美國的公敵是共產主義,國家安全威脅來自蘇聯的核子武器,這是當時全國的共識。

冷戰結束後,取而代之成為美國公敵的是回教極端主義。九一一之後,令布殊政府有足夠的借口推出「先發制人」政策,把過去制衡式的國家防衛理念,危險地轉變為殲滅式的主動出擊。可是,並沒有因為主動出擊而令到敵人數目減少,相反是與日俱增,伊拉克狀況是最佳例子。

所以,格夫的回答妙絕。不論是伊拉克,或朝鮮或伊朗,是真實的邪惡軸心,抑或是某些人的心魔作祟。伊朗被指為最危險國家,但美國卻基本上放棄與伊朗的外交接觸,只是不斷以軍事及聯合國制裁逼伊朗就範。下一任的美國總統必須要如格夫一樣,反省誰是美國的真正敵人。美國最大的敵人應該是其走火入魔的外交政策。

Wednesday, April 25, 2007

僑團再思

僑團再思

  三藩市是美國內陸華人團體的發源地,不論是聯誼交流、解決生活所需、對抗歧視、排解內部糾紛或暫慰鄉愁,從百餘年前至今,華人社團都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功能。踏入廿一世紀,華人社會與昔日比對有如脫胎換骨之變,而中台美三邊關係也有了基本的轉變,僑團於此時此刻又應如何發展與發揮,相信是這一代人所期同面對的問題。
  
  有不少人,甚至是僑團的活躍人士,都認到今日僑團的影響力大不如前。要研究僑團影響力變化,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理論及分析,但最根本的還是代表性。過去,所有會館加起來便等於整個華人社區了,所以舉辦活動慣用「全僑xxx」稱之,這在當年確是如此,但今天有辦一些真正的全僑活動卻非易事,因為單是在三藩市便有華裔居民約廿萬了。要維持僑團的實際影響力,擴大僑團會員基礎是沒法避開的一環。
  
  過去華人都是高度聚居在同一地區,而且多是廣東移民,在相對隔閡的環境中生活,新舊移民都得依賴會館提供的服務或保障,僑團的權威自然建立起來。不必贅述,現今的環境已截然不同,新移民不必依賴僑團,而社團也沒有太主動的接觸他們。兩者在互無所求的情況下,僑團於整體華人社區中所佔的比重便日漸下降。
  
這些已有數十年以至超過百年歷史的僑團,是本地華人社區的寶貴資產。由於她的歷史性,要作出一些改革有時也會比較複雜,但當社會環境在變之時,僑團隨之展新枝葉也是很合理的。增加會員登記是目前僑團所共同面對的當務之急,要有一個龐大及活躍,且包涵老中青在內的會員群體,社團才有持續發展的力量和條件。有了相當的會員人數,隨之而來的是實質影響力。

Tuesday, April 24, 2007

情歸何處 

情歸何處 

  亞洲兩位首富的新聞近日先後成為坊間熱門勁爆話題。台灣首富郭台銘被媒體揭出婚外情後召再記者會,承認曾經與歡場女子「逢場作戲」,並當場質問眾男記者那一個未曾逢場作戲。首富的桃色事件還加入法院訴訟元素,即時成為清談節目的話題。至於亞洲女首富龔如心過身後,一名極少在媒體上曝光的風水師自稱是小甜甜千億元遺產的唯一受繼承人,公眾一片嘩然,網站議論紛紛。郭龔兩人的故事雖不相同,但卻都是離不開金錢與愛情的糾纏。
  
  台灣媒體過去都把郭台銘描繪為長情且專一的成功男士,至妻亡後才傳出郭與劉嘉玲和林志玲的緋聞。郭台銘也樂於在公眾面前顯示其超級鑽石王老五的地位,開出了擇偶條件。電視清談節目講者都認為郭董為事業打拚半生後,也該為自己的感情再找個歸宿了。可是,當郭十多年前的婚外情曝光後,同一批的講者卻狠批郭沒有良心,特別是女講者,對於郭董那句「逢場作戲」都感到憤憤不平。
  
  多了這幕婚外情故事,對郭董繼續在情場上打拚會有影響嗎?大概不會,因為他能仍有著一些沒法抗拒的吸引異性條件。可是,本來郭董周旋於港台第一美女群中,是天下男兒羨慕不已的超級偶像;如今卻自曝只不過是留連歡場的普通男人一名,不一定要配襯什麼名模名星或藝術家,酒廊女也甚合口胃的。郭董愛情指數失分不少。
  
  在對岸的香港,女首富龔如心的訃告是以其丈夫王德輝的名義發出,以示她至死仍相信或是盼望丈夫活在人間,鶼鰈情深,令人動容。自九零年丈夫被二度綁架後,據說龔如心付了一千萬元美金的贖款後仍不見王獲釋。據香港媒體的報道,就在龔如心四處查訪丈夫下落之時,得朋友介紹一風水師,自稱作法得悉其夫流落島,龔深信不疑,自此便結下兩人交往的緣份。香港媒體更有報道說龔在十餘年的交往中,先後贈予該風水師有八億港元之鉅。
  
  丈夫雖然不在,但龔如心將夫婦合營的事業發展至新高峰,也令她穩坐亞洲第一女富豪的位置,女強人的本色在與家公的爭產案中更是顯露無遺。可是,在其過身後出現的遺產之爭,令人感慨女富豪的感情也看似十分之失落,世俗人對她隨意一擲億金很不解,但在她心靈的深處的空虛,可能更非常人能體會。
  
  感情是少數金錢不能買到的東西之一。郭台銘在找,小甜甜何嘗不曾也是呢!

Monday, April 23, 2007

槍是神的應許

槍是神的應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節目主持Glenn Beck上周在節目中討論應否禁槍,請來了三位來賓。四人中三人支持民眾擁槍權,包括主持人在內,惟一反對者是一名聯邦執法人員。反對禁槍者最常用的理據是自衛,但在該節目中,一名來賓稱擁有槍械是上帝所賦予權利,主持大力支持,並說美國憲法是上帝給國人的權利,所以擁有槍枝權的根據也是來自上帝,眼前的問題是政府將如何剝奪這神賜的權利。不過,他卻質問為何非公民可以在美國購買槍械。潛台詞是美國只應批准公民購槍,公民才能享有擁槍自衛的神賜權利。
  
  十誡其中一則是「不可妄稱神的名」,說擁有槍械是神所授權的,是否屬於妄稱神的名字呢?可能需要神學專家來解答。不過,當無數人在譴責新回教極端主義者的暴力聖戰之時,人們卻在歌頌殺人槍械,稱之為神的賞賜,我們能不警覺其中出現了問題嗎?教會容易令人聯想到愛與和平,但在一些所謂的基督徒腦子裡,暴力是信仰的一部份,只不過他們認為自己所堅持的是正義暴力。
  
  一名反禁槍電台評論員說:「讓政府來保護人民是一個仍沒有實現的理想,直至政府證明有能加保護民眾之前,民眾購槍自衛是必須的。」仔細分析這些論調,可以發現他們對現政府完全不信任,認為法律和公義是在自己手法。若美化之,可稱之為西部牛仔風格;實質是無政府主義的反照。
  
  維珍理工大學血案是讓公眾重新理解護槍派人士的想法,為何他們對於每年無數大大小小的槍械血案能無動於衷。從上述有線電視節目的所窺見,原來他們相信這是神給予他們的特權。當社會問題滲入宗教成份後,便會變得複雜化和非理性化,當前美國最具爭議的社會議題:墮胎、同性婚姻和槍枝管制,全都摻雜了濃厚的宗教立場。美國政治受到宗教導向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長遠並不是民主政制之福。

Sunday, April 22, 2007

滾回中國

滾回中國
  
  維州理大的血案在台灣引掀出一幕又一幕的肥皂劇。台灣不少政客愛秀又能秀,正是哭笑悲怒,七情上面。不過,拿美國有史以來最慘重的槍擊案作政治秀,委實太過無恥了。
  
  民進黨籍立委林國慶與李鎮楠上周四帶同記者一起到台大進行突擊測試,報警佯稱校內有槍手,由林李兩立委來觀察和評判警員與校方的反應。十多名警員有如烽火戲諸侯般被搞得團團轉後,才知道這是立委的搞的「演習」。兩立委在得意演習後,被遭受驚擾的師生責難,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也加入開火抨擊。
  
  搞了這場一齣鬧劇還不止,更扯的是立委李鎮楠拒絕道歉,並且拿著特大號手帕在記者會上哭號,反擊受到不公平指控,似乎是滿肚子委屈,真的令人搖頭不已。一個幾十歲的大男人,敢到台大報假案戲弄警員,到要面對責任時,卻使出一哭二鬧的手段來脫身。不要說是當立法委員,就算是一個男子漢吧,也不合格。
  
  男立委出了眼淚招,女立委也甘於示弱。同是民進黨籍的立委薛凌,也來借維州血案增值。她在記者會上播出自己在美求學的兒子的電話對話,聲言因維州事件受到美國同學的辱罵,感到很不安全。也流著眼淚的薛立委接著秀出她跨海救兒的方法,就是寄上印有台灣地圖和英文字樣的T恤與棒球帽子,認為兒子穿上了會讓美國識別出他是台灣人,因而不會受到歧視。
  
  母愛是最偉大的,但利用兒子的安全問題來撈政治資本的母親,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薛的兒子不在維州理大,是在全美台灣人最集中的南加州,真的有這麼危險嗎?況且,如果真的因被帶歧視的言語辱罵而感到人身安全有問題,可以報警或轉校,這才是實質的行動。穿上一件有台灣字樣的衣物便可以免仇視襲擊,那數十年來的華裔民權運動都是白做的了。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薛只不過是借此機會顯示她篤信「台灣本土力量」,博取那些「台灣至上」的選民的讚美。但薛可有看新聞,維州槍手趙承熙在美國唸中學時,被同學取笑其英語口音,當趙開口唸書時,同學便叫:滾回中國去。連韓國裔都被喊滾回中國,那台灣來的又會怎樣呢?
  
  搞政治如此無知無恥和沒有愛心,能不令人心寒。

Friday, April 20, 2007

成魔之路

成魔之路


  維州理工大屠餘震仍在,趙承熙寄給媒體的自告書和錄影,令其扭曲和恐怖的內心世界再次重現。連日來不少專家都在分析趙的心理狀況,有認為他是典型被欺負後反彈的暴力報復者;也有專家相信他是患有精神分裂病,與生活遭遇關係不大。趙的一些中學同學回憶,趙確是經常被取笑和暴力欺負的對象。同學常取笑他的英語口語,所以趙很小說話,在課堂上被老師逼著唸書,即被同學嘲笑:滾回中國去。
  
  據2002年聯邦政府的一項調查,持槍返校作案的學生槍手中,七成聲稱被同學欺負。自從多年前的哥倫拜高中大屠殺案後,校園對於恃強凌弱的問題仍沒有提高關注。學生們之間的矛盾衝突,在老師或成年人眼中可能是小事情,完全忽略了那些沒法承受言語或肢體侵害的弱小心靈,他們在沒有得到正確輔導和維護之下,會形成惡性的後果。
  
  有線電視新聞一名主持昨日評論說,趙承熙案反映了我們活在一個病態社會,是我們文化中的一些歪風培養出這類病態殺手。也許很多人不會同意,而更多的專家學者會認為趙是心理變態的極端例子,趙的親人也向媒體說趙移民後不久即被發現有自閉症。可是,趙於2005年曾被強制接受精神評估,醫生報告指他神智正常。正是眾說紛紜,可以較肯定的是,若把時間倒流到趙唸中學學時期,如果他的問題──不論是被欺侮或是自閉症──在當時便得到足夠的幫助或治療,很可能便消滅掉一名未來殺手。
  
  站在兒童教育最前線的老師和家長,應好好記取維州理工血案的教訓。學校應對種族歧視採取零容忍;及早發現情緒受困擾的學生並加以輔導。而家長,特別是移民家庭,不要以謀生為借口而忽略與孩子溝通的時間;在發現子女情緒出現問題時,應設法尋求幫助,不懂英語絕不是借口。因為,孩子不論出了什麼問題,他/她最親的人還是父母。
  
  
  
  
  
  
  
  
  

  

Wednesday, April 18, 2007

都是槍狂

都是槍狂

  槍店老闆麥基在五星期前才出售了一支趙承熙用於維州理工大屠殺的手槍,麥基對記者說沒有感到內咎,只是為慘劇有些心裡不舒服。大批媒體聞風爭相要訪問麥基,他一再重申趙承熙前來買槍出示了所有法例要求的文件,外表又沒有什麼異樣,槍店是沒有理由拒絕的。麥基說得不錯,他是商人,只是合法出售了貨品。而趙承熙買槍此事本身也沒有犯法,只是最後槍支被用作大屠殺工具,罪責應由誰負呢?

  總統候選人麥凱因昨日表明不會支持任何槍械管制法,他並不認為收緊法例會對避免槍械暴力有什麼幫助。另一位有意角逐總統職位的共和黨人士朱利安尼也持類似立場。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過去都是支持某種程度的槍械管制,但絕對不會十分堅持。在維州校園大屠殺後,民主黨主導的國會未見有很熱烈的討論禁槍。政客不敢全力推動禁槍,除了眾所周知的軍火商金錢遊說力量外,與美國文化中對擁槍權的執著不無關係。  

  上一屆總統選舉是克里與布殊之爭,克里的公開政綱裡沒有強調支持擁槍權,但卻偷偷摸摸的拍了一些穿著獵人服裝和手持獵槍的照片作宣傳。而在上星期的一個電視訪問裡,一名爭逐共和黨總統提名的候選人指責對手並不是真正的獵人,廿年都不出外狩獵一次,只為選舉而披上獵人裝。似乎持槍打獵才是純正的共和黨人。  

  軍火商是為了生意而堅決反對禁槍,純然是為金錢。此外,國內有相當一部人,仍然認為第二憲法所保障的擁槍權是他們的生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槍支氾濫造成美國社會死於暴力者增加,這是不必爭論的事實,但如大屠殺一類的事件絕對不能改變擁槍者的看法。因為,擁槍權本身是極度的個人主義的,是屬於「我」的一種權利,這與社會或其他人沒有關係的。那些熱衷保護槍權的人,思想裡只在乎自己,與他們談社會道德是沒有用的。這類頑固護槍派已使美國成為國際話柄。趙承熙被指心理有問題,不願放棄擁槍權的槍狂,也何嘗不是有問題。  

  美國不是伊拉克,不必人人有槍才可以保平安。現要實現禁槍,不必期待說服那些自我中心的頑固派,只需要政客的道德勇氣和良知。讓擁槍權來一次全民公投嗎?社會安全是大眾之事,不應由軍火商主導,也不應被個別槍迷不負責任的態度所左右。

布殊親親 

布殊親親 

  世銀總裁沃爾福威茨因為濫用職權為女友升職加薪之事情曝光後,會員國多有責難聲音,在剛結束的會議上更發出了措辭嚴厲的聲明。可是沃爾福威茨堅持不會辭職,理由是世銀工作相當重要及有意義,他願意繼續努力完成任務。沃之可以如此強硬,主要是因為他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布殊總統。
  
  沃爾福威茨是布殊任內的前副國防部長,也是伊戰的設計和推動者。布殊任命他代表美國出任世銀的總裁,明顯是要把白宮鷹派的全球策略透過世銀實現。沃在白宮的地位,與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現任國務卿賴斯、特別顧問羅夫及副總統切尼類近,都是布殊白宮的核心人物。布殊對於其核心幕僚的一貫作風是坦護到底,所以當沃爾福威茨傳出濫權醜聞後,白宮仍然出面力挺。
  
  前防拉姆爾斯菲爾德錯估伊拉克狀況,又不願意調校策略,導致伊拉克危機日深。雖是如此,布殊也義無反顧的支持拉氏,多次拒絕更換防長,直至國會變天,拉氏同意引退為止。至於羅夫,因為洩露中情局特工身分事件而遭受調查,布殊只是將之從較幕前的副幕僚長職位,調任至特別顧問,對羅夫的重用依舊。但因為開除司法部檢察官事件,羅夫再次遭受調查,此次極可能火燒到白宮。從這些例子可見,布殊很重視維護能忠心執行其政策的重臣,甚至可以犧牲公眾觀感和道德價值。
  
  沃爾福威茨過去曾批評一些國家貪污腐敗,聲言要運用世銀的力量改造之。但事實擺在眼前,他也不外如是,借權勢來為自己的女友謀利益,過與一般的貪官污吏沒有分別。不相同的只是在一般情況下,官員被發現濫權謀私,都會被起訴、革職或自動請辭,但沃爾福威茨卻理直氣壯的說為了實現世銀理想而繼續留任。偽君子扮正義,還爐火純青至大談使命,沃爾福威茨是美國願意擺在世人面前的示範嗎?

Tuesday, April 17, 2007

救急電郵

救急電郵

  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發生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校園槍擊事件,造成合計卅三死亡及至少十七人受傷。昨晨在校園內前後共發生兩宗槍擊案,兩案相隔超過兩小時,學生和家長投訴校方在首宗兇案發生後並沒有警覺要封鎖校園,甚至一些學生在發生第二宗血案後仍繼續上課,至下課才知道發生了大事,因而可能導致兇手有時間進行第二宗謀殺行動。校方的回應是已發出電郵通告首宗槍擊案。電郵是現代生活的一部份了,但它真的可以代替一切嗎?
  
  電郵既快速又可超越地域限制,確是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了,但遇到重大的意外事故需要即時警告民眾,電郵卻是最不可靠的工具。一般人都是使用電腦來查看電郵,雖然無線上網漸流行,但大多數電腦上網都是有線的,即是使用者要在案前的佔了大多數。至於其他無線上網工具,如筆記型電腦、手機或掌上微型電腦,雖然可以在戶外使用,但期望用者無時無刻查看新電郵是不切實際的。再者,電郵是經過存在有變數的網絡傳送,傳送時間參差外,也不排除會出現違失或錯亂的狀況。
  
  所以,校方以曾發出電郵作為卸責的理據是不充份的,而有評論責校方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出電郵,也是盲目迷信科技的做法。反之,柏克萊加州大學表示,在遇有重要事故需要警告全校師生時,會在電郵外採用傳統的喇叭揚聲廣播和警號系統,相信這才是更有效的方法。
  
  維州理工大學就昨晨的槍擊案先後發出三封緊急電郵,由通報發生槍擊案,至宣布封校及要求學生不要外出,情節一封比一封嚴重。不過,這種電郵通報方式,似乎預設所有人當時都有電腦顯示器在面前。經歷此次事件,大學或政府機構應重新思考緊急通告系統,電郵必須要發出,但卻不可認為它可以取替傳統的媒介,包括動員警衛或安全人員、或其他的廣播系統,有時可能一通電話會更為有效。

Sunday, April 15, 2007

亂食與亂講

亂食與亂講


  廣東俗語有云:「嘢可以亂食,說話唔可以亂講。」寫成語體文是:東西可以隨意吃,但說話不能亂來。關於美國日前發布的一則關於中國食品安全新聞,似乎旨在提醒人們不要亂吃中國食品,但在仔細追查記者的資料來源,卻發現原來也有亂講的成份。
  
  中國食品衛生水平參差是事實,從立法到執法,國內政府部門近年也採取了更積極措施改善,也是事實。中國傳媒對於報道食品安全問題,沒有什麼禁忌,而事實上近年大多數國內黑心食品的揭發,都是中國傳媒主動報道的。中國逐漸走出貧困才卅年,而人口又大幅增長至超過十三億人,「食」於中國確是一個其他國家所沒法想像的複雜問題。
  
  食是分層次的。首先要食飽,有充足量的食物。十三億人可是非同小可,今日的中國雖有貧富懸殊問題,仍有吃不飽的人,但卻沒有饑荒。過去當中國一些官員說吃飽是中國人的基本人權之時,會被那些不愁三餐的人譏笑為不懂人權。可是,連基本溫飽也談不上,還可以談什麼呢?至於近年頻頻傳出中國食品出現問題,一方面是曝露了食品生產和製作監管落後,卻又同時反映了民眾對食品質素的關注,這是社會進步的其中一種表徵,也是食的另一層次。要規管好中國食品的品質,確是需要一個過程,由立法、揭發、檢控至消費權益與公德教育,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運作才能收到效果的。批評中國食品不安全並無不可,但與此同時也該明瞭中國的國情,重點應在政府有沒有正視問題。
  
  至於那位美聯社記者,把中國食品描寫得相當可怖,是典型一篇有了預設立場,才找資料數據堆砌而成的議論式報道。他故意片面引用聯邦藥物及食品管理局的數據,在歪曲數據之下提出了錯誤的結論與指控。這只是國際媒體將中國妖魔化的另一則例子而已。
  
 

Thursday, April 12, 2007

來了又走了

來了又走了


  在阿富汗城市坎大哈的南部,塔利班戰士十分之活躍,北約聯軍在當地通往坎大哈的公路旁設立了一個臨時基地,由加拿大部隊駐防,以保障這條主要交通管道不會被塔利班佔據。美國公共電視台記者去年底親赴該基地,採訪了加拿大士兵如何在打一場沒有勝利的仗。
  
  在一片被群山圍繞的坦平沙地,120名加拿大士兵用人功屏障圈出的一個細小臨時基地。基地附近是一些極度貧困的小村落,食的用的都缺,更不要提水電供應了。加拿大士兵估計在基地四周山頭隱藏著數百或過千名塔利班戰士,他們每日都與加兵遠距離交火,或在公路擺放炸彈,或是用汽車作自殺式攻擊。在公路設檢查站的加兵慣性會對開行太速或太近的汽車開火示警,經常導致無辜的平民司機在驚恐中翻車失事。士兵會為傷者感到難過,但也無奈,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北約指揮官在去年底更給予這批加大拿士兵一項艱鉅任務,指示他們成立特別行動組做親民公關工作,為基地附近的艾伯村村民改善生活。小組由一名女軍官領導,她帶領隊員冒著被襲擊的危險探訪村民,承諾替他們修理小型發電機和抽水機,又組織了醫療日活動。指揮官希望這些公關活動可以令阿富汗人感到聯軍的存在,可以帶來實質的好處。
  
  可是,阿富汗物資缺乏,又有塔利班襲擊的危險,村民送來的十多台發電機,士兵只能修好其中兩部。而醫療日活動更失敗,村民冒險步行到基地求醫,但由於需求過大,藥品不足應付,許多村民無法得到治療。士兵不想村民空手而回,便送以食品包作為補償。我們一直以為美國政府投入了以千億元計的款項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重建工作應該是豪華級別的,真想不到聯軍竟然連手推式的小型發電機也沒法替村民修復。
  
  更壞的消息是醫療日結束後不久,因為坎大哈戰況緊張,基地被撤,全體加拿大士兵被調往前線作戰去,公關行動自然也結束了。一名士兵對記者說,這些村民在過去一段日子與聯軍接觸,很可能會受到塔利班的報復。在聯軍走後,阿富汗政府不會為村民提供任何保護,村民又回到自生自滅的狀態。或者,情況會比基地建成之前更壞。
  
  來去匆匆,來過是否真的比沒有來過要好呢?

Wednesday, April 11, 2007

邊緣化

邊緣化

  三藩市紀事報日前有一則關於非裔遷離三藩市的報道,提及市內非裔人口從七十年代佔全市13.4%,至2005年急降至6.5%。文中的一名受訪非裔社區活躍人士說,非裔人口數目之低已經不似是一個獨立社區,甚至連一位社區領袖也沒有。非裔社區所經歷的變遷,令人感慨,也引來思考。
  
  對於非裔社區日漸邊緣化,不少評論認為是始自西增區的市區重建計劃開始,把本來非裔集中的社區,重建後變成為新的中產社區,只是非裔原居民都被分散各處了。而在原區外圍新建的可負擔房屋,雖然居民也是以非裔為主,但舊區面目全非,新屋邨並欠缺凝聚新居民的力量。至於另一個傳統非裔社區,灣景獵人角區,同樣發生非裔人口減少問題,取而代之的是亞裔和墨裔。現在,市府有意在灣景區推出大型重建計劃,難怪非裔社區群起反對。
  
  讀者可能會在想,非裔被邊緣化與華人有何相干呢?特別是在同一時期,華裔人口在三藩市穩步上升,至2005年已達25%。華裔社區在人口數目層面,正確是不會出現邊緣化問題,尤其是華人熱衷置業的傳統,令市內華裔業主比例也相樣是節節上升的。不過,在思考非裔流失問題時,發現政治力量衰退,是非裔社區被邊緣化的其中一個原因。要維護一個社區的持續發展,必先要爭取公平的市政資源分配,沒有實質的政治影響力是不行的。
  
  華裔佔全市人口四分之一,也是繳稅的中堅份子。市府近年收入大增,房地產轉讓稅是其中主要收入。人多交稅也多,但華裔社區的政治力量未見增長,並且有減弱的趨勢。同樣是政治力量不足,非裔因為社會經濟條件較差,人口沒有增長,而被邊緣化。華人愛聚居三藩市,人口在增長中,但如果在政府裡沒有等同比例的發言權,社區利益沒有充份維護,在政治上被邊緣化,義務與權利的比例失衡,沒法成為完整的三藩市人。

Tuesday, April 10, 2007

弄假成真

弄假成真

  香港政府最近高調的打假行動,總算能收到救急止血的作用,至少在宣傳上,為香港零售業以至特區政府都挽回不少聲譽。被中央電視台揭發在先,以及高層施壓在後,港府總算是對公眾有了一個交代。

 曾有購物天堂美譽的香港,商品價廉物美。其後因為生意成本上升,加上大陸市場的競爭,購物天堂之稱幾乎一去不返,全賴冒牌假貨才得以保住地位。不是香港商店專售假貨,只因中國大陸假貨氾濫,自由行開通後,闊綽的國內消費者相信香港店不賣假貨,故放心在香港大手筆購買高檔貨品。香港也彷彿成為全中國最有購物保證的地方,是珍稀需要保護的消費者堡壘。

  中國政府推動打假多年,成效不甚顯著。美國政府近日才告到世貿組織,指控中國保護知識產權不力。在打假方面中國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香港黑心店賣假貨,卻是中央電視台記者以臥底採訪方式揭發,為國內客討回了公道。國內假貨不少,為何電視台長途拔涉來港臥底呢?應是認為連香港也假貨橫行,對國內觀眾是很震撼的消息。

  可想而知,香港這次打假成績,其實並不完全是特區政府的功勞。沒有電視台令公眾嘩然的揭露,這些黑心店不是天天如常在招待肥羊嗎!對於成為真貨最後一座堡壘,香港政府似乎欠缺敏感度,沒有將之作為招招徠的賣點,更沒有任何維護的措施。論香港的旅遊資源,景點有限且都屬於不耐看的居多,購物和飲食是遊客最大的享受。黑店長期存在,而港府疏於監管,現在半推半就之下來一次整肅,希望不要只是門面功夫。更期待港府成績的例子,可以令打假(包括任何形式的假冒或黑心貨)之風能在全中國都能取得好成績。

Monday, April 09, 2007

無所食從

無所食從

  為了提高對學前兒童的培育,加州政府撥出特別款項推動一項名為「前五年」的計劃,主要內容是托兒服務普及化,豈料部份錢竟然用作宣傳關注兒童肥胖問題的戶外廣告牌。才不到五歲,真的還沒學走路、便要先學減肥嗎?!

  美國人不愁食不飽,但食的品質卻甚差勁。不是國人不關心飲食,事實剛好相反,對食品營養健康成份的研究,美國應是最先進及最普及的國家。問題是出於資訊太多,令我們無所食從。

  如:先前被認定為健康食油的反式脂肪,現已成為洪水猛獸。最近有研究報告指中餐肥膩及鹽份太多;快餐如麥當奴早被點名上了健康黑名單。別以為這些報告有甚麼阻嚇作用,昨日才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飲食節目,介紹一款傳統美式的華盛頓蛋糕。這重份量的蛋糕(注意是一個蛋糕),材料配方包括糖五磅、牛油四磅、雞蛋五十五隻。不要忘記,這只是餐後甜品而已。

  向被視為健康十足的沙拉也不是絕對安全,有報告指加上沙拉醬和芝士後,一份沙拉所含熱量和脂肪可能比巨無霸漢堡還要高。傳統認為多吃朱古力會增加體重,屬壞食品類,而清荼則可以降血脂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誰知美國醫學會昨日又發表佈告,指朱古力比清茶更有效降低血壓。但朱古力迷不要過興奮,且先要注意自己有沒有糖尿病和過重等症狀,否則借朱古力降血壓可能會引發另類問題。

  早前美國衛生部門公布了新的食物金字塔,結合了最新的科研及醫學知識,可是,公眾反應是看不懂金字塔表格。從2000年至2005年的五年間,嚴重超重的美國人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中度超重者也多少百分之廿四。再想起那教育民眾關注學前兒童肥胖症的廣告,能不令人心寒乎!

論勝負

論勝負

  舉凡兩雄相鬥,大眾總愛評評勝負。伊英水兵事件落幕了,但戲仍在演,要論勝負,只可以取巧一點的說:互有勝負。伊朗是贏了名,英國是得到利。名是政治名聲,利是英兵各人所發的患難財。
  
  被伊朗扣留的十五名英國水兵回國後,其中七人在記者會上翻供,稱是受到威脅,才合作拍攝承認闖入伊朗水域的錄影,並投訴在被扣留期間受到惡劣對待。這與他們被釋放時與伊朗總統握手道歉的情景,何止是天壤之別。伊朗指英兵記者會是宣傳戰,並請英國以善意回應伊朗。兩國口水戰正酣之際,被拘留的唯一女兵接受太陽報的專訪,據稱獲得酬金近廿萬美元。而其餘的水兵都表示得到不同的有酬訪問邀約。
  
  水兵被捕事件最關鍵之處是伊朗成功顯示了挑戰西方的意志及能力。 事發之時,正是聯合國就伊朗核子問題表決的前夕。傳統智慧認為伊朗在國際壓力之下,應該扮乖,改善形象才是。但伊朗卻粗暴地扣留十五名英國兵,升高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似乎在配合演出邪惡軸心國的角色。當日有評論認為伊朗太過魯莽,進一步在國際間孤立自己。
  
  但隨著事件逐步發展,主客之勢也確立了。英兵認錯的片斷接連在電視上播出,鏡頭所見他們精神良好,集體用餐及下棋耍樂。英國政府除了口頭譴責外,基本是採取柔軟的外交手段與伊朗談判。至於聯合國和美國,也沒有任何戲劇性的行動,直至人質被釋放那一刻,主動權全都在伊朗一方。全身光鮮西服的水兵向伊朗總統握手道別兼道歉,邪惡政權與滿臉感激之情的英兵,構成一幅諷刺十足的畫面。
  
  水兵從被捕至獲釋期間一直表現軟弱,回國後又將遇險經歷圖利,令英政府面目無光。事件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即時演變成無限商機,而伊朗則藉事件壯大了聲威,接連向美英喊話,更堅持發展核技術,取得壓倒性的政治勝利。兩個截然不同調及層次的反應,令人懷疑西方與伊朗周旋,到底還有多少籌碼可用。

Thursday, April 05, 2007

球來球往

球來球往


  著名的四九人淘金隊如果南遷至聖他克拉市後,將會為該市帶來每年一千二百萬元的稅收,製造近千份新職位,總體經濟效益每年達一億元。正等待著淘金隊投懷的聖市政府看到這些數字當然是眉飛色舞;但一方得益,自然另一方會失利,在此例子損失的一方將是三藩市。
  
  淘金足球是三藩市象徵,每提到四九人隊,自當然離不開三藩市。但四九隊離巢的想法已醞釀了多年,球隊主要投訴是沒有一個理想的球場。前任市長布朗促成選民支持一項興建新球場計劃,可惜至今仍然不聞聲也不見影。球隊雖然仍冠上三藩市之稱,早己是貎合神離。球隊行政總部設在聖他克拉,把球隊完全遷至聖市,似乎更是順理成章之事。
  
  當球隊東主表示會認真考慮在聖市另建新球場時,一些人仍然不相信四九隊真的會離開,因為他們認為球隊不會放棄「三藩市」這三個字,全國球迷提到四九隊,必稱之為三藩市四九隊。別以為「三藩市」可以有什麼魔咒的作用,聖市官員已表示,他們不會要求四九隊改名字。多麼聰明,享有球隊帶來的實際經濟利益,比虛名更實在。
  
  三藩市是國際知名城市,但其品牌價值,但卻原來只是一個空殼,沒任何值得留戀之處,內裡能吸引商業投資的元素不斷減少。狀況可憐至前市長范士丹要在聯邦參議院內提案,禁止四九隊離開後繼續使用「三藩市」之名。三藩市需要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而不是靠立法阻嚇企業離開。
  
  四九隊看來去意已決。市長紐森表示願意撥出獵人角的土地給四九隊建新球場,但球隊已表明連將之作為後備計劃的意願也沒有。自古以來多少名城帶著漸褪的光煇走入了歷史,三藩市今日在享受先人開發成果的餘輝,但如何持續發展,不讓三藩市日益萎縮,是當代主政者的首要任務。
  

Wednesday, April 04, 2007

論少數多數(下篇)

論少數多數(下篇)
  
  被總統選舉逼得漸露真面目的王金平,在宣布不參加黨內初選後到東森電視接受訪問,用一貫柔和聲調,不慍不火地挑撥社會對立,為自己可能參選製造最大空間。王金平要求國民黨反省:「族群對立惡化,少數族群的政治菁英是否適合統治多數族群?」王對「少數族群」與「多數族群」的說法,完全歪曲現實,而其中最惡意的是用了「統治」二字。

  「族群」之說於台灣並不成立,也並非事實。據台灣媒體早前的一些民意調查,民眾感到有所謂「族群對立」,是始於民進黨執政後才逐步上升,顯然是台獨政客為了擴充權位而刻意經營出來的抽象概念。王金平作為國民黨的重量級領袖,竟然照搬獨派的「群族說」,與李登輝挖國民黨牆腳的做法同出一轍。
  
  更不堪者,王刻意地用了「統治」一詞,直指馬英九參選試圖代表少數(外省人)統治多數(本省人)。「統治」屬單向性的威權管治,偏向負面,統治與被統治者是不平等的對立。統治者有至高的權威,而被統治者只有服從的義務。王金平用「統治」來形容在民主選舉中勝出的馬英九,否定了馬英九當選的合理性。在民主政治裡,總統是人民選舉出來的,人民才是主人,怎能與威權統治相提並論。
  
  再者,台灣目前是採用普選方式選舉總統,政府體制是五權分立,雖與西方的三權制不盡相同,但其民主機制是不容置疑的。若馬英九當選,必然得票最多者,也即是代表了多數選民的意願。民主選舉是少數服從多數,講的是票數,並不是省籍。王金平認為只有本省人才可以當總統,是剝奪了人民選擇的權利,是反民主的歪理。
  
  就算昧著良心不理會台灣人民都是同種同族的事實,硬要說成有族群的存在,也不能以此而否定任何人合法當選的認受性。美國非裔黑人長期被白人歧視,但非裔的奧巴馬競逐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氣勢卻能緊逼前第一夫人希拉莉。按王金平的理論,奧巴馬便沒有參選資格了,因為他是屬於少數民族。
  
  鼓吹反民主歪理謬論的政客,還值得選民尊重嗎?連在台灣島內都要無中生有地大搞「種族」主義,要是王金平當選,他又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呢?
  
  
 
  

論少數多數(上篇)

論少數多數(上篇)

  仍未決定是否獨立參選總統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已經為國民黨的第三度分裂注入炸藥。他宣布不參加黨內初選後公開要求國民黨反省:「族群對立惡化,少數族群的政治菁英是否適合統治多數族群。」這已不是王金平第一次以「族群對立」來自我推銷,而國民黨本來就存在族群及省籍紛爭(親民黨及新黨的出走),此次只是再次被引爆而已。

  王金平的「少數多數」論,說穿了不過是但凡選舉時必然操弄的族群、省籍把戲,旨在混淆概念。只是,王徹底否定外省人當元首的資格,似乎比民進黨還要民進黨。

  值得思考的,是「本省」與「外省」放在更悠長的歷史脈絡下來考量,究竟夠不夠條件成為兩個「獨立」到值得挑撥的族群?從地理角度觀之,台灣島位處中國大陸架東南部的延伸位置,清朝把台灣拼入版圖,至清末才被日本所奪,二戰後日本將台灣交還中國,即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政府內戰失利後遷台繼續運作,管治範圍縮小至澎湖金馬及台灣本島。但不論國共勢力在歷史中如何消長,就人及生活角度審之,活在台澎金馬的所謂「本省人」,大概都是比「外省人」早幾代由福建一帶移民台灣而已,閩南話、福建話同屬閩語系統。外省、本省之別其實只是到台的年份先後,卻不存在種族之別。

  又不是山地少數民族,其實何來族群之別,又那裡來的多數少數之分呢?南非白人過去統治非洲本土黑人,日本於二戰前佔領台灣、朝鮮,這些才算是真正的少數族群統治多數族群。

  王金平繼承台獨人士濫用「族群」概念,否定後期台灣移民完整的政治權。彼此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為了掌握統治權力而將中國人劣根性中的狹隘地域觀念無限擴充,強行分裂同種同族,挑撥仇恨,製造歧視,其心何其醜陋。

Monday, April 02, 2007

國際城市乎

國際城市乎

  有讀者留言表示認同三藩市最近連串的勞工薪酬福利新法,在國際級城市生活,便要付出等同級數的價格,並指出三藩市中餐館收費已經比倫敦和東京等大城市為低。讀者此言令我一再反思,三藩市是國際城市嗎?
  
  不錯,三藩市是一個極具國際知名度的城市,也是最熱門的旅遊城市。她位處美國西岸,被稱為美國通向亞洲的大門。三藩市也是一座歷史名城,加州的淘金史在三藩市留下重要印記,故華人稱三藩市為舊金山。可是,三藩市真的等同倫敦、東京,或甚至紐約和洛杉磯嗎?

  三藩市只是一個人口七十四萬人的城市(約是香港屯門區的人口),這是零六年的數字,對比二零零零年的七十六萬人,三藩市人口是在減少當中的。倫敦人口約七百五十萬人,而東京更是一個有一千二百六十萬人的超級城市。至於紐約市人口亦有九百餘萬人,洛杉磯大都會住了一千萬人。

  與這些國際城市相比,三藩市實在「微不足道」。而最重要一點,三藩市人口在不斷下降之中,其中主要原因是三藩市生活成本高昂,一般勞工階層或甚至中產階級都選擇離開三藩市。他們不再居住在三藩市,連帶生活消費也轉移到市外,市內的商業數目也遠遠比不上其他國際城市,傳統的小商業逐漸被逼到市外或結業。新的中餐館都選擇在市外開業,灣區華人上館子首選是中半島或南灣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所以,三藩市實質是在沿著一個慢性萎縮的方向發展,早已不再是大企業首選的落地點。
  
  三藩市需要生活工資,因為地區生活成本高。但市府在推出其他影響經營成本的法例之時,要讓小商業消化的空間,考慮對雇主的承受限度。三藩市有國際城市之名,但不見得具有名副其實的經濟能力。提高勞工福利是政治正確的,只是應老老實實地量力而為。

Sunday, April 01, 2007

窮病交迫

窮病交迫

  讀到一則關於美國醫療費用超級昂貴的報道,即時想到健康真是無價寶,特別是窮苦人家,生病也得要選好地點。

  報道中的東灣男子派馬在金門橋駕電單車出了車禍,被送到三藩市總醫院治療。傷者是沒有保險的低收入戶,在醫院急診室前後八個小時,其中超過七小時是無人聞問的等候時間。診斷結果是他肋骨有骨折,可以回家休養,只不過當他收到醫院寄來一萬二千元的帳單後,他怎麼樣也沒法安靜下來。

  沒有任何醫療保險的派馬抗議收費過高,院方回答低收入病患減費只適用於本市居民,最後只同意減收起動創傷治療系統的四千元手續費用。派馬對記者說,他現在認真考慮搬到法國居住,因為法國有全民提供醫療健保。

  據報道,除了法國外,在已發展國家中,只有美國沒有提供全民健保。而美國民眾的醫療開支卻是已發展國家中最高的,平均每年每人達六千一百元。法國、加拿大和澳洲約是三千元,而英國更低至二千五百元。而最令人難過的是我們付出昂貴的醫療開支,卻沒有換來更好的健康,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在發展國家中敬陪末座。

  美國是世上唯一超級大國,是國際領袖,但卻沒法完善照顧國民的健康。醫療服務費用異常地昂貴,和越來越多人沒有任何健保等問題,並不是今天才出現,回顧過去歷任總統都曾揚言要解決健保問題,但都沒法取得成功。較為具體行動的是克林頓總統,曾提出一套全民保健方案,但最後也是胎死腹中。

  所以,總統候選人們都很高調的宣傳改革醫療照顧政綱,希拉莉更再次提出全民健保大計(克林頓當年的健保改革也是由她操刀的)。雖然候選人都在談健保,卻沒法令人樂觀,因為任何醫療制度的改革,必將與財雄勢大的醫療企業形成利益矛盾,業界強大的金錢遊說力量,足以為他們在國會取得決定性的支持。醫療改革是難度極高的,大多數政客都只是在競選時借題發揮,事後便會忘記得一乾二淨的了。試問有多少政客真有膽量去「與虎謀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