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誰沒貢獻

  續說台灣反課綱示威。昨天提到一對夫婦到教育部前示威場地找仍在唸高中二的兒子,希望勸他回家不要參與示威。怎料遭到兒子喝罵,爸爸的頭甚至被兒子夾在腋下。兒子推開父親後怒罵:「我在為台灣的未來努力,你有什麼貢獻?」其後該青年在網上留言說自己正在參與革政府的命,是他人生中最光榮的一刻,不容任何人破壞,包括家人也一樣,且反正已經動手打父親了。   翌日,一名退役老兵走到示威學生前,指責他們破壞社會秩序,遭到示威者指罵,要他「滾回大陸」去。在新聞圖片中看到老兵身後有一名穿黑衣的年青示威者,上衣印有「自己國家自己救」字樣的標語。   以上兩件事讓我感慨良多。這為數約二百名的中學生,自我感覺是在參與一場改造台灣的偉大革命,他們都成自視為救國英雄,是革命勇士。可是,真的嗎?   不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十餘年養育之恩,得回來的竟是被質問:你有什麼貢獻?難道父母把你撫養成人,供書教學,這不是貢獻嗎?如果這青年自視為革命英雄,則你父母便是英雄的締造者,這又不是貢獻嗎?   至於那位站在老兵旁邊的青年,穿一件 T-Shirt ,胸口頂著「自己國家自己救」的標語,就真的以為自己在拯救國家嗎?可知遭你們侮辱的老兵才是真正救過國家的英雄。他用年青的生命,拿起武器保護疆土,你們有資格喝罵這為國家置生死不顧的老戰士嗎?

因何至此

  台灣學生反課綱微調運動發言人林冠華同學燒炭自殺,民進黨立委陳其邁向媒體公布了林同學死前在反課綱群組內的短訊對話,其中林說:「我要讓媒體輿論瘋狂燃燒」、「我幫你們擋下這課綱,起碼給你們一個施力點去擋,很大的施力點」、「好啦你們一定覺得我瘋了,反正就等吧!」。友人意識到林可能會自殺,於是回話說:「我知道你 7/30 要幹嘛了。。。希望真的是我想太多了,別死哦!!!」   如果立委公開的這段短訊對話是真實的,則林冠華的自殺行為,在思維與精神上與中東自殺炸彈客沒有兩樣,同時為了一個政治信念,以殺傷己身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方式來取得一時的勝利。當然,林沒有選擇去傷害他人的肉體,而是企圖以自殺所造成的輿論壓力擊倒政敵。不少政客已跳出來收割林同學的死亡利益了。   台灣和香港的學運極其相似,分析林冠華之死,讓人感到無比的心寒及恐怖。這一群熱衷於街頭政治運動的港台年青人,他們的精神和心理狀態極度需要關懷。大家都經歷過青少年階段,應很明白他們此時期最需要的是自我價值肯定,需要一種讓自己引以驕傲的信仰。因此,青少年期也是最容易吸收信仰的時候,並且一經認定便會全情投入,容易固執其中。   無良的政客利用青年人這種對自身價值的渴求,給予他們一點虛無的英雄成功感,便足以煽動他們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什麼「生於亂世有種責任」之類的政治口號,是瞄準了青少年的自我價值虛榮心,如變魔術般頓時賦予了這些街頭戰士莫大的英雄感。一對父母流著淚到台灣教育部前想拉走參與示威的兒子,父親卻被兒子箍頸壓倒在地,兒子還狠狠的罵父親:「我在為台灣的前途在努力,你有什麼貢獻?」   請政客們拿出你們的良心,如果還有的話,不要再殘傷青少年學生,可以嗎?

少數勝

     一種新式的「民主」正在香港取得節節勝利。何謂「新式民主」呢?就是以少數勝多數,以暴力壓制理性,以謾罵取締討論。這種民主是驕貴的,因為它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它的破壞力量卻異常巨大。   香港社會正被這少數民主綁架,一些人會譴責搞事的激進分子,但他們之所以得逞,也需要有社會大環境配合。社會長期缺乏正能量,傳媒界、教育界和文藝界均嚴重泛政治化和淺薄化;久而久之,整個社會由教育以至流行文化,都迅速向低智化發展。   看到香港大學學生前日衝入大學校委會會場,試圖以叫罵和群眾壓力逼使大學管理層屈從他們的政治要求,真的深感悲哀。並不是同情學生的無知,他們都是正在享受納稅人巨額資助的學生,有最優良的學習環境卻不長進,折的是他們自己的福,可謂咎由自取。可悲是整個香港社會的大倒退,以及政府官員們的軟弱。   學生無知自大兼衝動,但教不嚴是師之懶惰。港大校委會議主席梁智鴻在學生野蠻衝擊會場,並向委員作出侮辱性叫罵和妨礙人身自由之後,竟沒有一字的譴責,真是荒天下之大謬。從來姑息只會養奸;惡行不受到嚴懲,也只讓正義受到二次傷害。

何必選中他

     香港大學副校長的任命政治風波近日來不斷升溫,泛民政黨政客、個別媒體人、學生組織和多個民團體紛紛高調譴責校委會拖延決定是否任命陳文敏為副校長,異口同聲的指責政府干預學術自由,政治打壓陳文敏,雖然都提不出證據來。這到底這是什麼一回事呢?其實一點都不複雜,上述這些力量如此重槌出擊,只不過是想硬推陳文敏坐上港大副校一職而已,是那慣用但又頗奏效的賊喊捉賊把戲。   一所大學的教職人員聘用,怎會惹來如此龐大的外部政治利益團體關注呢?他們硬要讓自己人當上香港最高學府的重要行政職務,背後有著何種計算呢?眾所周知,陳文敏是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本人在積極推動佔中之前,已經常發表政論。年前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港大,反政府學生到場示威,並謊稱遭到警方禁錮。在事情真相還未弄清之時,陳文敏便高調的挺示威學生,聲稱警方行為已構成非法禁錮,讓時任校長的徐立之備受壓力,最終不再續約港大。   本身是公民黨成員的陳文敏,屢屢在敏感時刻以其法律學者的權威向政府施壓,在泛民陣營中佔相當份量。可是早前被揭發收受三十萬不明捐款而沒有向校方報告,在輿論壓力下,校方沒法不調查疑涉秘密政治捐款事件,讓陳文敏的委任也添了變數。   已成為反中及港獨溫床的港大,如果繼續由黨派立場鮮明,及政治野心強烈的人主政,未來的港大將會發展成怎麼樣呢?大學校園本是思想百花齊放的地方,一旦受到某政治勢力強勢接管,大學的思想自由將受到如何嚴重衝擊?校園去政治化於香港刻不容緩,不論是大學或是中小學,已受到政治勢力的全面入侵,情況令人憂心。

犯法不是權利

     台灣一批學生以反對微調新課程網要為由,包圍及衝進教育部辦公室,遭到警方拘捕。綠營政客群起高聲要求政府不要提告,有的甚至說給學生有犯錯的權利。對不起,「學生」二字不是免責金牌,犯法也不是任何人的權利。   香港和台灣的政客可謂一家親,同樣喜歡利用無知自大自我的學生替他們做爛頭卒,除了長期灌輸歪理之外,在動員衝鋒時總愛向這些年青革命兵保證「造反有理,犯法無罪」。於是一批又一批被洗腦的青年學生,主觀上認定任何衝擊行為都是合理合法的;一旦被警方制止或拘捕,則是等同遭到政治逼害,是光榮的。就算真的被起訴,也會有政黨出面保護,到最後什麼事也沒有。   在這種「我是學生,有權犯法」的歪理橫行的今天港台,雖然或許可以為政客謀得個人一時的政治利益,但所破壞的卻是賴以維護社會安定的法治精神;嚴價值觀被重扭曲,恐要犧牲一兩代人,才能恢復正常健康的心態。   港台反中政客和他們的青年軍不是經常以大陸的文革說事嗎?可是他們一面批共產黨發動文革,而自己卻在瘋狂翻版文革。在某程度上,這批港台文革政客比昔日的毛澤東更不可以原諒,因為你們是有前車之鑑的,但卻又為了種種私利而不惜摧毀無知青的一生,真的可惡之極。   都說兒童在美國成長更快樂,原因呢?因為美國教育只強調愛國,黨派政治不會如港台般有組織地引進校園。美國年青人可以對政治不聞不問,專心過自己的生活。那有如香港這般變態,高考放榜,港媒竟然追訪學生的政治立場,逼學生作出政治表態。一個不問是非,只管政治立場的社會,就是我們能留給下一代的嗎?

你等會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近日再度訪問日本,並且與備受爭議的首相安倍相見歡。在日期間,李向日媒體重申釣魚台是日本的,不是台灣的;並說台灣人亦應感謝曾受過日本的統治。這番言論引起一些網民的狠批,有的罵他是賣國賊,有的說他是漢奸。看官在罵李老先生之前,請先等一會,若了解這位不甘寂寞政客的過去,他可沒有說自己是中國人,哪何來漢奸賣國賊呢?   坊間有傳說李登輝是日裔,這一時難以準確斷定,但李出生及受教育於台灣日治時期,這是事實。大學時期投筆從戎在日本本土參與保衛日本戰役,也是事實。李先生與台灣時事評論名嘴鄭宏儀的父親一樣,都曾當過日本兵。那時代的台灣青年,受到所謂皇民改造的洗禮,自幼被教育自己是日本人,改日本姓氏,說日文,效忠日皇,替日本作戰。   看來日本的殖民洗腦教育也異常成功,不單教育了如李登輝的一代台灣人中出了不少忠心的皇民,連帶他們的下一代亦會以父親是皇民而感到自豪。所以,明白了這點之後,便不必再在意李登輝說什麼了,他站在日本人立場說話,我們可以不認同,但絕對能理解。   李登輝自身就是中華民族恥辱歷史的活見證,自清中葉以來,中國輸掉的不單是領土主權,還有民族尊嚴。經過百餘年嚴重的精神扭曲,中華民族至今天仍沒有完全的恢復過來。不要怪李老先生,他只是民族歷史悲劇下的產物,我們更應將他作為反面教材來反思,教育下一代明白,當一個民族喪失了主權,只會淪為奴隸,甚至是含笑賣命的奴隸。

特朗普火了

  美國共和黨總統提名參選人特朗普火了。這位億萬富翁向來口沒遮攔,愛罵誰就罵誰,而且不怎麼懂得「道歉」兩字如何寫。這也難怪,他是超級老闆,不怕因為失言而丟飯碗;早前因為侮辱墨西哥移民而被電視台取消節目,特朗普便立即回以制裁措施。最近他又嘲笑越戰被俘虜的參議員麥凱恩算不了英雄,惹得一些退伍軍人和講求政治正確的共和黨人大舉撻伐。可是,特朗普的民意支持度不降反升,成為了眾候選人之首,這到底說明了什麼呢?   不錯,特朗普完全不具備作為美國總統的才能和素質。了解特朗普事業的人都知道,這位靠地產發跡的商人,恃財任性,是絕對的自戀狂,曾經投下巨資經營了眾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各行各業生意,大多失敗告終;或者說,從一開始他就把這些生意當作為私人玩具而已。如特朗普航空公司、特朗普伏特加和特朗普雜誌等。如此驕傲任性,對別人欠缺基本尊重的富翁,好幾位朋友都問,共和黨選民為何會支持特朗普呢?   答案可能是:選舉太悶了!   選舉年年有,滿嘴精算過的政治演說,早已不能吸引選民的興趣。特朗普好出風頭,在電視上主持過收視頗好的真人騷,對於他的參選,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的對待。但有此人在,共和黨初選肯定不缺娛樂性話題,選民樂意見到他。當然,到了真的投票,那又是另一回事。特朗普現象只反映了美國選舉文化的淺薄和枯燥,其他就不必再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