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監聽公關  

 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整頓和改革國家安全局( NSA )的監控計劃, 承諾會限制監聽範圍,以及停止監控盟國領袖。此舉算是回應了國內外對美國監聽計劃的批評,但具體有什麼意義?恐怕沒有人能說得清。   奧巴馬在宣佈所謂「監聽新規」之前,開宗明義先引經據典地說明秘密監聽對國家安全的重,其間更藉揶揄中國來為美國監聽計劃遮羞,說在中國便沒有可能像他那樣公開地討論監聽政策。為奧巴馬在講稿上加添這段內容的寫手一點都不聰明,拿中國說事只反映了白宮在監聽問題上依然採取迴避態度。   別以為總統煞有介事地宣佈修改監聽計劃是什麼了不起的公開透明,相信情報工作能攤在日光討論的,大概會是天下間最天真可愛的人。所以,奧巴馬企圖借中國來轉移視線,更顯示白宮試圖繼續愚民,希望民眾相信縱使政府在監聽,也是美麗的監聽。再者,如果沒有斯諾登,白宮會跟民眾討論絕密的監聽計劃嗎?   在總統白宮記者會後,政府算是公開交代了,而情報收集工作依然會在人們的視線之外如常地運作。有評論指奧巴馬提出限制監聽會做到兩面不討好,這種刻意的杞人憂天更似是白宮宣傳公開攻勢的技倆,要人們相信彷彿總統受了委屈,大家都要來同情他似的。試想,在斯諾登公開美國監聽計劃之前,是誰授權國安局監聽?又是誰不斷撥款支持擴充這史無前例的龐大情報收集項目呢?這不就是奧巴馬本人嗎?如今又要將自己打扮成為民請命的苦命媳婦,誰信?

春運概念

  說一年一度的中國春運是世界交通運輸奇跡一點也不為過。據媒體報道,估計今年全中國春運的乘客流量將達 32.77 億人次。當今世上,再沒有一個國家的交通運輸系統能如此巨大的運載能力,這是中國應該感到自豪的。雖然對購票網站或車站安排等等批評此起彼落,但要求一項同時移動以億人口計的工程沒有絲毫差池,比吹毛求瑕還要過份。   過去幾年一直留意關於春運的報道,問題年年有,但同樣看到每一年都有新的改善措施。從春運可以觀察到中國政府是一個願意,且有能力不斷解決問題的政府,這可以說明為什麼中國能自改革開放卅餘年來取得突飛猛進的成果。   目前在國際間仍然流行一種中國即將崩潰的論調,其中觀點指中國高速發展,已經超過社會和資源所能負荷;有的指中國發展沒有科學的規範,種下不少禍根。但不論是何種說法,他們的共通點是不相信中國政府有解決危機的能力,並且多少認為中國現有的成就都是偶然而得,是不合常理的。中國確是問題一大堆,如果只是把困難無限的放大,然後又假設中國沒能力糾正,那所謂「中國崩潰」就好像真的一樣。   從應對春運便可見,中國從不來不迴避問題,只是問題確是複雜繁多,如果將奧巴馬從白宮換到中南海,肯定他千萬個不願意,也沒有這能力。看一個國家或政府有沒有前景,光看她現在有多少困難是沒有多大意義,關鍵是她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和能力。而兩者之間,決心比能力更重要。這種解決問題的志意力也不是全然由上而下的,近年中國社會民間催促政府提高執政能力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中央也明白如不妥善回應民意,難以長治久安。這種上下互動的發展模式,將繼續帶領中國克服一重又一重的難關。

互聯網是誰的

  我們不是經常聽到說美國政府在守護世界「網絡自由」嗎?華盛頓聯邦上訴庭昨日作出一個十分重的裁決,基本上判定了互聯網誰屬的問題。法官判詞信息明確,互聯網是屬於網絡供應商的,與用戶和百姓完全沒關係。   監管全美國電子通訊的聯邦通訊委員會過去曾推出一項網絡中立法規,要求網絡供應商要平等對待所有網站,不能因為誰家付費多,便給予優先待遇。該法規目的是維護小網站能與大公司一樣,不分大小地在互聯網上得到公平接觸公眾的機會。但電訊商不是這樣認為,於是提出訴訟要推翻所謂的中立法規。   結果聯邦法官站在大企業一邊,表面上是禁止政府干預互聯網,實質作用是容許網絡商決定給予哪些網站快車道,哪些會被撥到慢線道上排隊。網民登入網站的速度直接影響網站的被使用量,於商業經營的網站來說,分秒都是錢。而網絡商掌握了管道,提供快線是大財路,當然不會輕易放過。   普羅網民在此問題上最沒有發言權,不單上網速度先要自己付錢購買,現在連進入個別網頁的速度也被無形的手管制了,談何互聯網自由呢?聯邦法官的判決說明了一個冷冰的現實,互聯網從來就沒有自由,網民也只不過是網中人而已。   也許有人認為網絡是需要花錢建設的,它本來就不是免費的東西;不像是空氣,每個人都可以說自己有權呼吸空氣。彷彿無遠弗屆,無形無質的互聯絡,是用昂貴高科技管道建成的,總不能讓投資者吃虧吧。這說法表面上是對的,我賣你買,本來就是一宗交易。但當互聯網變成為如水和電一樣的生活必需品之後,為了公眾整體利益,是否應讓政府合理地管一管呢?

財多身子好

  一份剛發表的報告指出美國貧富差距惡化,並且不單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更令人不安的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群的壽命差距亦在急速擴大。於一九七七年之時,中間收入以上的六十五歲男性,平均比收入不及中間水平的同齡人多活半年而已;到了二零零六年,統計發現這壽命差距已經擴大至五年半。   廣東俗語常用的「財多身子弱」一句,再度被證實是窮人出於妒忌的氣話,現實是財多身體更好。中國文化的一般理解是有錢人多進補,天天養尊處優,自然比窮人長命,可是這未必能很好說明美國的狀況。美國窮人命活不長,不是有沒有補品,或是否過勞之類的因素。   在美國身體好要幾大因素的配合,首先是醫療照顧水平,其次是食物。因為醫療產品價格的不斷上升,低收入者故然難得到健保,在經濟不景氣之時,連本來有醫保的中低收入者也節省了健保開支。美國醫療系統向富人嚴重傾斜,優質醫療保險日漸遠離中低收入層,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健康。   至於食品方面,非洲窮人多瘦弱,美國窮人卻不乏超重的胖子。在美國鮮有聽聞餓死人,不過能吃飽窮人的廉價食品多不健康。與此同時,美國城市卻湧出一間又一間的高檔超市,以售賣健康食品為招徠,價格也比大眾化的超市貴得多。吃得健康在美國有逐漸變成為奢侈品的傾向。就以所謂有機健康食品為例,不管是否真的於身體有益,價錢便要貴了不少,挑明就不是給普羅大眾享用的。   還有本來不必要花錢的保健自然法──運動,也有變為中產專利的趨勢。運動會所、運動器材,以至運動場地,幾乎無一不是錢錢錢。在周末戴上 mp3 ,踏著名牌運動鞋,在三藩市陽光海旁慢跑,然後到碼頭農民市買點有機水果回家;這樣的生活成本可一點都不低。美國社會看似公平,但這些統計數字告訴我們,公平不是必然的。

白宮的言論自由

  就 ABC 節目「殺光中國人」事件,共有超過十萬人到白宮網站請願要求道歉和永遠結束該節目。白宮昨日作出了書面回應,除了重申節目中的有關言論不代表美國主流看法外,也指出電視台和主持人已分別道歉,白宮沒有權力要求電視台做些什麼。此外,書面回應用了相當篇幅強調美國憲法保護言論自由,就算是個別人認為一些言論有冒犯性,但言論自由是國家精神的重要部份,應予以保護。既然電視台和主持人都分別以不同形式承擔了責任,白宮本來可以順水推舟便是,但偏要搬出所謂「言論自由」來教訓請願者,便顯得有失公允了。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國民享有言論自由是不錯,但現實中在美國人因言而獲罪的例子不勝枚舉,特別是公眾人物和政客,社會上那股所謂「政治正確」力量,彷彿就是他們頭上的一把刀,什麼時候說了些不政治正確的話,肯定會遭殃的。最新近的例子是電視節目主持人羅拔遜 Phil Robertson 在一場演講中說「同性戀是罪」,視頻片段被公開後,即電視台開除了,理由是他發表了冒犯性的言論。羅拔遜堅持自己沒有錯,當天只不過是引用了聖經經文而已。連讀聖經都會失業的社會,言論有多自由可想而知。   以羅拔遜的言論與殺光中國人事件相比,說明了美國電視台對於冒犯同性戀者是零容忍,冒犯華人則是可以淡淡道歉便應付過去。白宮聲稱「殺光中國人」屬於言論自由保護範圍之內,那麼殺光以色列人又如何呢?由總統至國會議員,美國大大小小政客經常身先士卒的抨擊反以色列的言論,哈馬斯的民選政府不被美國承認,原因是哈馬斯主張消滅以色列,前伊朗總統艾哈邁迺.內賈德因其反以色列言論,被美國列作不受歡迎人物。   所以,當奧巴馬政府拿出「言論自由」來教訓請願者之時,不但是毫無說服力,更徹底曝露了虛偽雙重標準的脆弱。

防長之言

  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剛出版了回憶錄,其中對前上司奧巴馬不乏批評,被媒體稱之為離職防長對在任總統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抨擊。蓋茨其實不單對奧巴馬不滿,對國會議員們更可謂恨之入骨。卸任高官出書揭舊老闆的不是在美國並不鮮見,很多時為求推銷新書,更會超級放大這些所謂揭秘內容作為宣傳。筆者已不止一次受到書商宣傳的吸引而做了冤大頭,對於蓋茨的新書,估計最精彩部份已經成為新聞了。   從媒體報道引述的部份,蓋茨以極憤恨的言詞說,坐在國會聽證會的答問桌時,不止一次想站起身狠狠的摔一下筆記簿,然後告訴這些自私自利的議員,我也是美國人,天下間沒有那隻畜牲有資格侮辱我(蓋茨)。蓋茨說他討厭國會,更討厭在華盛頓要做正事之難。蓋茨對國會的感受,其實與民調所反映的十分吻合。在年初的個別民調裡,國會的支持度已跌至歷史新低的個位數。   而媒體最愛報道的是蓋茨對奧巴馬的批評,蓋茨說奧巴馬對於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都十分之冷淡,不把它作為自己應負責的事情。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以反戰作為號召,對戰事冷淡似乎合情合理;蓋茨所批評的是總統對外宣稱阿富汗才是反恐戰的正路和重心,於是上任後即增兵阿富汗,但實際上蓋茨發現奧巴馬本人根本不相信這套戰略。   如果蓋茨所言屬實,奧巴馬很是對不起自他上任以來戰死於阿富汗的美軍。本專欄不止一次依統計數字指出,自奧巴馬增兵阿富汗後,死於當地的美軍遠多於在伊拉克。既是無心之戰,因何拿戰士的命來冒無謂之險呢?政客之無情,真的令人心寒且冷。

防長之言

  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剛出版了回憶錄,其中對前上司奧巴馬不乏批評,被媒體稱之為離職防長對在任總統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抨擊。蓋茨其實不單對奧巴馬不滿,對國會議員們更可謂恨之入骨。卸任高官出書揭舊老闆的不是在美國並不鮮見,很多時為求推銷新書,更會超級放大這些所謂揭秘內容作為宣傳。筆者已不止一次受到書商宣傳的吸引而做了冤大頭,對於蓋茨的新書,估計最精彩部份已經成為新聞了。   從媒體報道引述的部份,蓋茨以極憤恨的言詞說,坐在國會聽證會的答問桌時,不止一次想站起身狠狠的摔一下筆記簿,然後告訴這些自私自利的議員,我也是美國人,天下間沒有那隻畜牲有資格侮辱我(蓋茨)。蓋茨說他討厭國會,更討厭在華盛頓要做正事之難。蓋茨對國會的感受,其實與民調所反映的十分吻合。在年初的個別民調裡,國會的支持度已跌至歷史新低的個位數。   而媒體最愛報道的是蓋茨對奧巴馬的批評,蓋茨說奧巴馬對於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都十分之冷淡,不把它作為自己應負責的事情。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以反戰作為號召,對戰事冷淡似乎合情合理;蓋茨所批評的是總統對外宣稱阿富汗才是反恐戰的正路和重心,於是上任後即增兵阿富汗,但實際上蓋茨發現奧巴馬本人根本不相信這套戰略。   如果蓋茨所言屬實,奧巴馬很是對不起自他上任以來戰死於阿富汗的美軍。本專欄不止一次依統計數字指出,自奧巴馬增兵阿富汗後,死於當地的美軍遠多於在伊拉克。既是無心之戰,因何拿戰士的命來冒無謂之險呢?政客之無情,真的令人心寒且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