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需含淚投票嗎?

   在台灣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拉票集會現場,有一張標語牌寫道:「天祐台灣  給我蔡英文」,腦海忽然閃出觀音大使,頓悟原來蔡英文是天神下凡,為普渡台灣眾生而來。政治選舉多少有些造神的味道,回想四年前,馬英九也是無數選民心中的神,今又如何呢!藍營著名政治評論家南方朔日前發表文章公開挺蔡英文,文中直指馬英九的種種不是,以及對國民黨的徹底失望。   可是,對馬英九失望便必須選擇蔡英文嗎?是的,還有一位宋楚瑜。依目前的民調看來,宋楚瑜要勝出的機會不大,基本上仍是雙英之爭。南方朔不挺馬而挺蔡,是典型的兩害選其輕的做法,但當選舉淪落至如斯地步時,整場選舉、所謂「選擇」的意義還存在嗎?在台灣的選舉文化中,常有所謂「含淚投票」的說法,即是說為了某種原因而需要違背良心地投票。一人一票普選制度常被形容為是最自由民主的政治模式,為何選民要含淚投票呢?   民眾有了投票權,卻沒有值得投票的候選人,這現象本身值得當代政治作一場嚴肅而深刻的反思。人們不應把選舉權作為終極的政治權利,良好的政治制度應該生產出良好的執政效果,而不是只保證民眾有票可投,卻保證不了當選人或政府的品質。沒有可保證品質的制度設計,單憑粗糙的選舉遊戲,只會讓掌握權力、又熟悉選舉機器如何開動的政客及其利益關係人得益。至於民眾,投票一刻的「剎那光輝」無疑令人自豪滿足,可是機制本身沒有應許你可以以享受一個好政府。   美國的政治文化是相信假如要用導彈來炸開投票通道也是值得的,所以不停地以不同程度的武力輸出選舉制度;而美國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在過程中予「操作形式」以意義,甚至成功地上綱上線為不分國情、不問情況的普世價值。中港一些自由派人士也認為選票便是現代中國的終極所需,這無疑是對西方選舉歷史沒有進行認真考察下的迷信。這種思維其實極之粗糙,也把複雜的現實問題庸俗簡化。是否有選舉權,與民生狀況和國家實力沒有必然關係。   美國國會的民意支持度不及兩成,選民還是定時定刻去投票。人們不應接受含淚投票,或者因為失望於某候選人便胡亂另投他的對手。要讓執政者老老實實地回應民意,就必須努力、持之以恆地做好管家的角色。西式政治選舉中的候選人,光憑一張嘴便可以取得權力,成為「救世者」--這樣兒戲的篩選方式,又能承受世人多少實質的期望?

新州選舉後

  新罕布什爾州共和黨初選結束,羅姆內無驚無險以大熱門勝出,選前在新州的民調中便一直大幅領先,最終勝選也不是什麼新聞。反而是一個共和黨核心不想看到的現象又出現了,很不共和黨的共和黨候選人保羅不但穩佔第二位,並且在衝線前最後一周,民意支持度不斷攀升,吃掉了若干羅姆內的份額。   依新州的票站調查數據,與上星期愛荷華州一樣,保羅並不是共和黨選民的最愛,只有百分之十六的共和黨籍選民支持,比愛州稍微多了兩個百分點。一名只有不到兩成本黨選民支持的候選人,絕對沒有機會最終得到黨代表提名的,然而那些「純粹」的共和黨人仍是沒法接受保羅又再位列前三。這是因為保羅宣揚的政綱與共和黨的理念諸多不合,如果保羅一直留在選戰中,將會混亂了共和黨的主旋律。   可是,保羅卻似乎越來越人氣旺盛,在年青、首次參與投票、無黨派和低收入選民群中,保羅的受支持度都超過共和黨的其他熱門候選人。甚至在新州引來媒體的包圍採訪。依此推論,就算保羅沒法取得共和黨提名,作為獨立候選人,保羅還是會佔有一定的份額的。這將對民主共和兩黨之爭有什麼影響呢?   當年戈爾和布殊相爭,綠黨候選奈德佔去了幾個百分點,被民主黨指責為戈爾敗選的罪魁禍首。假設保羅以獨立候選人方式參選,估計他能得到的票數將超過奈德或同是曾獨立參與的佩羅。那麼,加添了保羅因素,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會更有利呢?由於民主黨沒有人與奧巴馬競爭,目前只有共和黨的聲音,且看來都不願見到保羅成氣候。由是觀之,共和黨是擔心保羅會搶走他們的票源,但實際上要擔心的應該是奧巴馬。   四年前近乎瘋狂地支持奧巴馬的年青和無黨派選民,今年將投到保羅的懷抱。沒有這兩大類選民,加上民望在低谷徘徊,增加了共和黨候選人的威脅。對奧巴馬而言,任何一位共和黨候選人都是在計算之中的,他們能發什麼招數,底線又是什麼,奧巴馬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反而是保羅從根本挑戰美國政府現行體制和外交政策,奧巴馬如面對面與之辯論,很容易會露出破綻的。   總而言之,十一月的大選,有保羅才有看頭。

領導歪文化

  在網上讀到一則新聞報道,指出《溫州晚報》刊登的一張圖片引發網上討論。圖片內容是去年 12 月底,溫州石坦巷小學舉行「迎元旦.綠色安全行」教育活動,圖中所見孩子們冒雨起舞,為台上穿雨衣有人撐傘的領導表演節目。而領導後面的主席台背景版更是諷刺,大字標題:「七彩童心為生命護航」。   報道稱:出席活動的領導有溫州市鹿城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鹿城區人民政府教育顧問,市教育局學生處處長,鹿城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等領導。校方其後解釋活動當日早已為天雨做好準備,所有學生都有雨衣。有關圖片是拍攝於活動開始時,剛下著小雨;從其餘活動圖片所見,學生確都穿著有雨衣。   上述解釋其實並沒有回應問題的核心,公眾要質疑的不應只是學生有沒有雨衣,或領導有沒有打傘。圖片所見,更應問的是既然是為小學生而設的活動,更打著「七彩童心」的招牌,為何辛勞表演的是兒童,觀賞的卻是成年的領導?到底是誰在教育誰?領導們拿小學生當作娛樂工具嗎?   中國的領導歪文化急需糾正,否則將引發更多和更尖銳的社會矛盾。記得多年前到廣東一處水災地區探訪災後重建工作,見到被洪水沖毀的泥磚房在重建地基,災民何時能回遷仍未有準確日期,但當地政府已向採訪一行發出印刷精美,厚厚一本抗洪搶險讚歌圖冊,內裡絕大部份是各級領導到災區的圖片,是一本專門為擦領導鞋而出版的宣傳品。   這種無時無處不擦領導鞋的惡習流行於全中國,不論是那一家政府單位、展覽館、博物館,甚至一些企業的展示廳,滿眼都是各大官要員的相片。中國的官文化過渡到現代變成領導文化,這是最不應該繼承的文化渣滓。美國官員也有架子,也有階級,但他們很明白分吋,會盡量在公眾視線之外享受特權。中國官員仍沒有這種「進步」意識,反過來喜歡在人前擺官威。中央政府在反貪之餘,更應從上而下,由下而上,徹底打掉對領導的奉承歪風。小學要辦慶元旦活動,應該是領出來表演,學生才是必然的座上賓。

向塗鴉宣戰

  描繪華裔生活歷史及紀念九一一遇難空姐鄧月薇的三藩市華埠金山壁畫毀於塗鴉,最終初逼永久消失了。無數人為這幅壁畫曾經付出過心血,亦曾為它而歡呼;但僅僅一雙自私和缺德的手,便將這一切都徹底破壞了。但塗鴉者不是最可惡的,最可惡者是容讓犯事人不受任何懲罰的社會。這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度,我們可以當世界警察,將軍隊開往中東又調到亞洲,卻沒能力,甚至沒有意識要制止此類刑事毀壞行為。   政府可以對毒品宣戰,又向全球恐怖分子宣戰,為什麼就不能向塗鴉宣戰。美國處處塗鴉,對公共和私人財產遭成無法估計的破壞,而社會卻對塗鴉者百般縱容,有的更直接或間接鼓勵,美化塗鴉是頭街藝術。雖然法例上塗鴉是可懲罰的罪行,但由於犯案者多為青少年,法庭經常會從輕法落,甚至不予理會,因為造成塗鴉零成本的現狀。而地方政府因為資源問題,塗鴉也不是有關部門願意花時間和公錢處理的。於是,政府便想出了解決塗鴉的妙法,就是懲罰受害人,要求牆壁有塗鴉的業主,必須負責清理,否則將受到懲罰。   塗鴉在美國猖獗,主要是文化使然;沒有從小教育兒童塗鴉是罪行,所以出問題的不是兒童或青少年,而是成年人社會。而今天的成年人昨日也曾是青少年,塗鴉文化冰凍三尺,問題根源之深,人們對此早而麻痺了。   一個連基本的是非對錯都沒法堅持的社會,能算是一個公義的社會嗎?一九九四年一名美國青年在新加坡塗鴉而被判笞刑,總統克林頓竟然為他公開求請及抱不平。小事不忠,大事能成嗎?公車、商鋪房屋外牆沒有塗鴉,這要求過份嗎?學校、家庭是非不分,警察無能為力,法庭又愛理不理,整個社會都向塗鴉投降了,為了一群無良知的破壞分子付出毫無意義的沉重代價。   百姓不應再啞忍,政府官員也不能再視若無睹。嚴刑是對付塗鴉的最佳方法,因三振出局法,有偷意大利薄餅而被判終身監禁的,塗鴉者絕不應逍遙法外。有人可能說這與美國自由開放及愛護年青人的文化相違,可是文化也有糟糠的,為何就不能移風易俗,往更完美方向進發!

美國年青選民有了新崇拜對象

   愛荷華州黨團選舉其中一個看點是保羅的浮沉。保羅得票比預期為低,讓共和黨政治機器和美國主流媒體都鬆了一口氣,因為「美國茉莉花」暫時開不成了。   年屆七十六歲的保羅,已經是第三次競選總統,過去一直被當作為閒角,是共和黨的醜小鴨,其他候選人及媒體都沒有把他當作一回事。可是這回卻不一樣,踏進十二月,愛州的多個民調都曾顯示保羅領先,駐地記者也紛紛報道保羅的競選團隊最有熱誠及組織力。冷門忽然變熱門,保羅也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待遇,就來自對手及媒體的政治攻擊。   候選人之間的相互攻擊是美國選舉的必然,但媒體上對保羅的刻薄和抹黑卻來得十分之突兀。除故意忽略關於保羅新聞外,「霍氏新聞」電視台的新聞主播竟說:「如保羅當選,愛荷華州將自毀聲譽」、廿餘年前保羅作為出版人的刊物上的極右文章也被翻出來遭清算。在保羅民調領先超過七個百分點時,媒體報道角度竟然集中評論保羅為何不適合做總統。俄國媒體「俄國今日」便專題報道了美國媒體如何封殺保羅,以嘲笑美媒的政治偏見。之所以對保羅勝選如此擔憂,是因為保羅非傳統的政治觀眾越來越受歡迎。   四年前奧巴馬的競選運動如火燒旺全國以至全球,最大亮點是他吸引了無數從不關心政治的年青人,以及大量的無黨派中間選民,並且成為社交網絡的寵兒。可是,四年後的今天,年青和中間選民不再是奧巴馬的 囊中之物了,保羅成為了他們的新英雄。   保羅的政治觀點確是非主流,特別不是共和黨的主流。根據愛荷華州初選票站調查,僅有一成四的共和黨選民投票給保羅。沒有主流黨員的支持下仍能進佔第三位,到底是誰在支持保羅呢?同一調查中有答案,獨立無黨派選民中,四成四支持保羅。參加今屆愛州黨團會議的選民,三成八是第一次出席的,而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支持保羅,是眾多候選人中的第一位。此外,保羅也得到最多年青選民的支持,四成八的十七至廿九歲的選民,以及三成六的廿九至卅九歲的選民把票投給了保羅。   年紀最大的候選人竟然能吸引最年青的選民,原因是保羅的政治理念是眾多候選中最「年青」及 最 富革命性的;同一道理,沒有黨派成見的選民,更相信保羅才能帶來改變。    保羅的主要政見包括:反對美國繼續做世界警察,主張中止海外駐軍;回復美元金本位,結束聯邦儲備局,不再憑空印鈔;取消個人入息稅,關閉教育部、內政部、環保局等五個聯邦大部門;中止愛國者法案,還美國公民自由,以及停止反毒...

美國年青選民有了新崇拜對象

  愛荷華州黨團選舉其中一個看點是保羅的浮沉。保羅得票比預期為低,讓共和黨政治機器和美國主流媒體都鬆了一口氣,因為「美國茉莉花」暫時開不成了。   年屆七十六歲的保羅,已經是第三次競選總統,過去一直被當作為閒角,是共和黨的醜小鴨,其他候選人及媒體都沒有把他當作一回事。可是這回卻不一樣,踏進十二月,愛州的多個民調都曾顯示保羅領先,駐地記者也紛紛報道保羅的競選團隊最有熱誠及組織力。冷門忽然變熱門,保羅也開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待遇,就來自對手及媒體的政治攻擊。   候選人之間的相互攻擊是美國選舉的必然,但媒體上對保羅的刻薄和抹黑卻來得十分之突兀。除故意忽略關於保羅新聞外,「霍氏新聞」電視台的新聞主播竟說:「如保羅當選,愛荷華州將自毀聲譽」、廿餘年前保羅作為出版人的刊物上的極右文章也被翻出來遭清算。在保羅民調領先超過七個百分點時,媒體報道角度竟然集中評論保羅為何不適合做總統。俄國媒體「俄國今日」便專題報道了美國媒體如何封殺保羅,以嘲笑美媒的政治偏見。之所以對保羅勝選如此擔憂,是因為保羅非傳統的政治觀眾越來越受歡迎。   四年前奧巴馬的競選運動如火燒旺全國以至全球,最大亮點是他吸引了無數從不關心政治的年青人,以及大量的無黨派中間選民,並且成為社交網絡的寵兒。可是,四年後的今天,年青和中間選民不再是奧巴馬的 囊中之物了,保羅成為了他們的新英雄。   保羅的政治觀點確是非主流,特別不是共和黨的主流。根據愛荷華州初選票站調查,僅有一成四的共和黨選民投票給保羅。沒有主流黨員的支持下仍能進佔第三位,到底是誰在支持保羅呢?同一調查中有答案,獨立無黨派選民中,四成四支持保羅。參加今屆愛州黨團會議的選民,三成八是第一次出席的,而其中超過三分之一支持保羅,是眾多候選人中的第一位。此外,保羅也得到最多年青選民的支持,四成八的十七至廿九歲的選民,以及三成六的廿九至卅九歲的選民把票投給了保羅。   年紀最大的候選人竟然能吸引最年青的選民,原因是保羅的政治理念是眾多候選中最「年青」及 最 富革命性的;同一道理,沒有黨派成見的選民,更相信保羅才能帶來改變。    保羅的主要政見包括:反對美國繼續做世界警察,主張中止海外駐軍;回復美元金本位,結束聯邦儲備局,不再憑空印鈔;取消個人入息稅,關閉教育部、內政部、環保局等五個聯邦大部門;中止愛國者法案,還美國公民自由,以及停止反毒戰...

軍服之罪

  美國陸軍下士傑西.托森 周二晚出現在共和黨總統參選人保羅的政治集會上,並且接受保羅的邀請到台前發表講話。托森 表情興奮的說保羅是他心目中的巨星,他的外交政策是眾多總統參選人中最好的。過了一天,軍部發出消息稱正在研究是否要起訴托森違犯軍法,軍方規定現役軍人不得穿著軍服參加政治活動或支持任何候選人。   軍方規定十分之明確,禁止現役軍人穿軍裝參與政治活動,是為了維持軍隊的政治中立。軍隊政治中立是應該的, 托森 是明知故犯,軍部追究他也是理所當然的。在網上也有不少網民指責托森 有辱他身上的軍裝,應該被立即開除。而支持他的人也不少,一名退役軍人的文章更是發人心省。   文章提到,如果我們真的那麼重視這套軍服,便更應重視穿著住它的人。他注意到托森 在為保羅站台時所流露出來的自信和肢體語言,明顯他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明白自己是犯了軍法。如此,人們更要問,為什麼他會如此看輕自己的軍裝?部隊的光榮於他而言是如此不重要嗎?他的不在乎在反映著什麼呢?作者又指出,美軍在中東爭戰十年,對於歸來的士兵,一句:「感謝您的服務」是不足夠的。他們要面對戰爭的創傷,以及回歸社會遇到的種種困難。軍人也是人,由於戰場上的經歷,他們對政治更有第一身的感受。   除了上述反思外,托森 事件不應停留在誰違犯軍服法這層面。保羅是眾多候選人中唯一提出美國要把所有海外駐軍撤回來的,他反對美國以軍隊干預其他國家。保羅稱他從現役軍人中籌得的競選經費比所有候選人都要多,間接證明了保羅代表著他們的心聲。托森 願意冒險替保羅站台,也許透露了士兵對美國頻繁用兵的不滿。   可是,美國的軍隊已被視作為國家光榮的工具,彷彿已經沒有個獨立的人格,任何人都不能冒犯軍威。托森 違犯了軍服規定,但媒體報道卻翻出他多年前的偷竊紀錄,詳細報道他曾因此而被判罰款不留案底,後來又因沒有交足罰款而被監禁三天。媒體揭出這段與軍服事件不相關的內容,無非是試圖人格謀殺。看來出了問題的不獨是托森 ,而是美國的尚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