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誰怕誰

  美國一名共和黨國會議員在競選廣告裡打出解放軍在首都華盛頓列隊步操的畫面,用以指責奧巴馬政府不斷提高國債上限,等於給機會中國復興,將來定必控制美國云云。總統參選人洪博培日前在一場競選演說中也以人民幣升值話題;奧巴馬何嘗不是這樣,總把中國掛在嘴邊。這類借妖魔化中國的競選手段相信將會陸續有來。華裔國會議員趙美心抨擊此種廣告,呼籲兩黨要關注。不過,美國競選運動高度專業化,候選人花重金製作拉票廣告,事前必然會做足市場調查,摸準廣告對象的心理。此類廣告的出現,不是個別議員不懷好意,而是某程度上反映社會普遍民意。   候選人拉票,無非是要顯示自己才是選民利益的最佳保護者,誰能最準確命中選民的利益關鍵,誰便能勝出。政客有如變色龍,他們會依據當前社會百姓最關注的議題做文章。九一一年代,每一個候選人都是反恐英雄;到了伊戰不受歡迎,反戰的候選人也隨之增加。美國經濟不景氣之時,過去拿移民做代罪羔羊,現在換成了中國。   政客含糊地把美國國內問題都怪到中國頭上,可以說他們愚民,但也正是由於有銷路,政客才會打中國牌。所以,反過來說,是有了大批愚民,才會這類型廣告。這反映了什麼問題呢?最重要一點是原來美國人常識極度貧乏,不明白國家經濟運作,也不明白國際事務,頭腦相對地簡單。因為如果經濟知識略多一點,便會明白無限發鈔是美國超級國力的根源,中國再借更多錢給美國,也沒可能到來封鋪抓人的。中國只會是一個越借越窮的債主;而美國憑白紙一張,卻可以換回寶貴的實物供國民享用,支撐其軍隊全球備戰。真的是誰怕誰呀!

除惡務盡

  奧巴馬正式宣佈了下月起自阿富汗撤軍的具體安排,即時受到來自左右兩方政治勢力的抨擊。可是,除了有幸得以回家的官兵及其家人會感謝奧總外,還有誰會鼓掌呢?   據撤軍方案,今年底前將先撤回一萬駐阿美軍,明年再減兩萬,總數大約三萬人。這數字接近奧總在領到和平獎後對阿增兵的數目,而繼續留在阿富汗的美軍約仍約有七萬人之多。最新民調顯示近六成美國民眾認為美軍沒有必要再留駐阿富汗,反戰自由派認為奧巴馬撤軍過度緩慢;而軍方最高指揮官與個別共和黨議員則批評撤軍進度太急進,加添了留駐美軍的風險。   宣佈撤軍計劃之時,奧巴馬首先強自己實踐了 2009 年底增兵時的諾言,就是在今年七月將撤軍。從廣義上說奧總沒有食言,但這遠遠不是一位稱職總統應該有的作為。動用國家軍隊可不是兒戲,說出兵就兵,調回來就回來,是在烽火戲諸侯嗎?這三萬美軍來去匆匆的在阿富汗兩三年,到底所為何事?完成了什麼保衛國家利益的任務呢?如果任務沒有完成也可以回國,那當年是否根本便不應去呢?自零九年增兵以來至今年五月,共有 656 名駐阿美軍陣亡, 6409 人受傷。   正真有魄力和遠見的領袖,應該敢於作出艱難和不討好的決定。當年尼克遜從越南撤軍也不是很容易的決定,他要面對美軍士氣低落、國際形象受損、越共和蘇聯得勢冒起等方方面面的難題。但為了美國長遠的國家利益,尼克遜大膽調整了外交策略,包括打開與中國建交的大門,歷史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   至於奧巴馬,首先,沒有坦白說清楚阿富汗戰爭為何必須延續下去?是為了軍火和國防商人嗎?其次,在撤軍問題上在玩弄數字遊戲,等同玩弄士兵的生命,好一副虛偽的政客模樣。總統仍欠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翻案怪風

  日前讀到一則微博,一位楊州的網民吳某寫了一個自稱是真實的故事,說抗戰後期在蘇州的日軍也很艱難,吳某的外婆某日煮了一鍋米飯,一名日本兵衝進來用雙手往鍋裡挖,也管不鍋有多熱,捧著熱飯邊吃邊跑。吳的婆婆因為小腳追不了,把鞋扔向日兵,對方回頭來邊笑邊跑。吳某講完故事後總結稱,感到那時比現在和諧多了。此則微博引來不少網民反駁,而吳某則反擊批評者讀不懂的他的意思,吳說:「其實我指的是特定時刻,要比現在的強拆、城管欺負人等現象和諧。」   類似上述思考模式的言論在微博,甚至學院內也有一定市場。為了證明現在政府何其不堪,論者往往會舉出一些自以為能反照當下中國不是的各種事例。可是,所舉事例本身就不一定真實,或是勉強曲解來指桑罵槐,從而製造了一股荒唐的翻案風。如上述的吳某,說是想批評強拆和城管,但借引的例子卻是侵華日兵笑嘻嘻地到他外婆家搶飯吃的情況。試問,就算拆遷有不合理,也有城管打人,但總不能因而讓侵華日軍變得更可愛吧!現今中國社會存在不和諧因素,但八年抗戰時期會比現在日子更好過嗎?   這種歪思亂思不獨在網絡世界流行,在中國高等學院裡也有一批所謂史學教授好此道。他們會用另類角度重新解讀晚清歷史,過去都說列強入侵中國,藉強大軍力逼中國簽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這批一心借古諷今的教授們,就會說當東西文化碰撞時,因為中國人的無知、愚蠢和固執,不懂得自由貿易,不守合約精神,和沒有國際平等觀念,於是逼得外國人採用軍事手段云云。此說法與基辛格新書《 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頗為一致。 最新近的翻案例子是義和團新解。批評義和團以暴易暴,只顧眼前報復而沒有考慮全局,幾成定論,那在何處翻案呢?過去的史學評論批判義和團的同時卻不會同情八國聯軍,時下的翻案風的翻案對象是八國聯軍,藉再批判義和團來替八國聯軍「平反」。這種翻案是有醉翁之意的,國內有一派言論對西方採取不信任態度,提出要提防西方圍堵和約制中國的發展。而這批親西方「新史學家」便借義和團來反擊,嘲笑他們如同昔日的義和團。   「殖民主義列強是文化使者,侵華日軍是可愛的餓飯鬼,現今的中國一無是處,徹底西化才是出路」,持此觀點的人在現今中國網絡世界裡數不勝數,從正面看是中國言論自由,百花齊放;不過,同時也令我想起魯迅先生所描寫的奴才心態。中國人剛站起來一點又要再跪下嗎?

功德無量

  奧巴馬總統將於明日宣佈從阿富汗撤軍的日程表,外間猜測撤軍計劃將於明年底,即總統大選前基本完成。至於具體撤軍多少?以及速度如何?奧巴馬政府內部有不同的意見,但無論如何,撤軍總方向是對的,並且應該及早完成。   長達十年的阿富汗戰爭,最初目的是毀滅基地組織的庇護地,以及捕殺九一一涉嫌主謀拉登。拉登已死於巴基斯坦,保護基地組織的塔利班政權亦已經被美國扶植的新政府所取代,美軍再沒有什麼說得過去的理由留在阿富汗了。隨著奧巴馬撤軍,對於阿富汗戰爭的反省恐怕也會被淡化,將來也許只有史學家才會去研究和評價。   九一一後不久布殊總統便揮軍至阿富汗,但很快又轉移目標到伊拉克,僅留小規模部隊在阿富汗。包括奧巴馬在內的民主黨人因而批評布殊模糊了反恐焦點,讓塔利班殘餘得以重新壯大。奧巴馬在二零零九年上台後,便開始大幅增兵至阿富汗。兩年半以來,美軍不斷擴大了在阿富汗的打擊規模,但美軍和平民的傷亡也隨之一年多過一年。在周三的總統演說中,可以肯定他會如數家珍地告訴我們他的增兵計劃有多成功;這信息亦必然會重複又重複地被宣傳,直至明年總統大選投票日。   中國古語說:「一將功成萬骨枯」,而用於今日的阿富汗戰爭,萬骨枯了,那「一將」肯定會出來邀功,只是誰也搞不清到底功在哪裡?美軍撤離後,沒法保證不再成為恐怖分子基地;只可肯定的是反美的阿富汗人多了。但這也沒有所謂,人回來就好了,管政客做什麼文章,只要絕大部份美軍都能回來,減少無辜枉死的可能,也算是「功績」吧。

讓謠言飛──當媒體淪為圍觀起哄者 (全)

廣東增城最近發生群眾騷亂事件,中外媒體都有大量報道。靠近內地的香港媒體更得地利,相關報道的篇幅和內容也較外媒多,但從中反映的個別媒體的水平值得關注及深切反思。   綜合媒體和官方的消息,騷亂事件發生於 六月十日 晚,起因是治安人員與無牌攤販夫婦發生衝突,其間攤販婦人倒地,圍觀民眾於是起哄。在公安人員和救護人員到場後,群眾阻撓當局把攤販夫婦送院檢查,並開始襲擊救護車和警車,增援警察在場拘捕了廿五人。但是,問題在於事件未因此而平靜下來,越夜越多人聚集,破壞範圍竟逐步擴大,甚至四處縱火和襲擊公共設施等,連路過車輛也成暴徒施襲對象,騷亂持續了三個晚上才平息下來。事件之所以越演越烈,其中一個原因是網絡盛傳十日晚攤販夫婦被打死,激發起民憤,也給想繼續搞事的人士有了借口。   到底攤販夫婦有沒有被打死呢?現在應該都知道是謠言了。其實在事發後,內地媒體已經有報道指攤販夫婦送院檢查後證實沒有受傷,但仍遏止不了網絡謠言。十二(星期日)早上,增城市市長召開記者會,講述事件發生的官方版本,並請出男事主現場表明沒有受傷,妻子和胎兒都平安。記者會上亦播放了地方官員到醫院探望留院檢查女事主的片段。   肇事地方的市長舉行記招說明情況,對媒體來說應是十分重要的事態發展。到場採訪的香港鳳凰衛視在記者會當天的午間新聞報道(十二時)裡已報道了記者會內容,以及男事主現身報平安。然而,同一天的無線電視(TVB)七點晚間新聞,在增城事件報道中主播是這場開場的: 男主播:廣州增城治安隊驅趕小販演變成衝突,一個在路邊擺賣的孕婦被推倒地上,觸發群眾起哄。網上消息指一度有幾千人聚集,防暴警察要施放催淚彈,最少廿五人被捕,有人被打死。   增城市長早上開記者會,內地和香港鳳凰等電視媒體都有聲有畫地報道了「無人死亡」的消息,而TVB在七點晚間新聞竟然仍舊一開口就說「有人被打死」。是這香港第一大台不知道早上有市長記者會嗎?是沒有看到行家稍早前的報道嗎?看來又不像,因為主播開場白後是記者阮一妍的旁述報道,她有這樣一句:「據新華社報道……涉案的兩夫婦經檢查後並沒有受傷,警方最少拉左廿五人。不過,網上消息話,係因為孕婦丈夫前來阻止時被保安打死,因而觸發民憤,場面一度失控……」   可見,明顯地,TVB記者讀到了事主夫婦沒有受傷的資料;問題是,TVB處理此新聞訊息時,仍「堅定」地以網上不具實名的傳言來作「對比平衡」;至...

讓謠言飛 (下)

  在廣東地區,香港電視台的新聞報道享受相當高的評價,是一些民眾的重要資訊來源。可惜在悠關社會安定和民眾安全的重大事件上,有些記者和編輯並沒有恪守尊重事實、花時間尋找事實的客觀報道精神;例如,不能單憑路人甲說了便當成是「事實」;事實,要在反覆查證中建構,尤其是某些關鍵材料;不造謠製造公眾不必要的恐慌,也是新聞從業員的基本操守。      而最令人費解的是,TVB的增城採訪出現難以說是一時不慎的「重複謠言」。在十三日(周一)的TVB新聞報道裡,該台駐廣州記者龍惠榆到了暴動現場大敦村作現場報道,記者聲稱採訪到一名目擊孕婦被打過程的男子,報道原聲內容整理如下。     記者:有村民說,話睇到擺檔的孕婦被打。 男目擊者:他們去收治安費,人家不給他嘛,他在搶,人家不給,就打人家啦,往死裡去打這樣子嘛。 記者:佢仲話治安隊仲鼓勵旁觀者一齊打人,話每打死一個人,就可以有五十萬獎金。   這就是香港記者千辛萬苦到了大敦村採訪到的實情嗎?不要說受過新聞工作訓練的記者和編輯,就算是一般人憑常識都能分辨出這位所謂目擊者的說法極度可疑。首先,說治安隊人員拿孕婦「往死裡打」,那孕婦應該身受重傷才對,但是就在記者龍惠榆有上述現場採訪的前一天,視頻裡孕婦坐在床上,平常而自然地與來訪者握手對話,沒看出是受重傷的樣子。雖知有孕而被群毆,受創程度一定比平常人還要嚴重才是。     而最荒謬的是記者引述這名所謂目擊者的說法,說治安隊即場以五十萬獎金,鼓勵圍觀者參與毆打事主──這是憑一般常識、智商及邏輯判斷不可能輕易相信的「事實」。而且,不是說孕婦被打,當場引起同情與民憤嗎?那治安隊都是白痴嗎?竟然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重金招攬同情孕婦的群眾替他當打手?還有,不是說治安隊收不到保護費才打人嗎?又怎能因收不到幾十元而去懸賞幾十萬報復呢?   被訪者亂說一通拿他沒法子,但堂堂媒體竟然拿來作為新聞報道的堅料、猛料,煞有介事地報道一番,我們應該是懷疑記者的智商,抑或要追問個別記者、負責播出新聞的主管編輯,為何故意散播難以置信的劣質訊息?當媒體也如圍觀者般起哄及參與散播謠言時,已不單是媒體自己搞垮自己的公信力、自毀監督時政的信譽,是已進而成為整個社會發展的障礙,為社會民生的進步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

讓謠言飛 (上)

  廣東增城最近發生群眾騷亂事件,中外媒體都有大量報道。靠近內地的香港媒體更得地利,相關報道的篇幅和內容也較外媒多,但從中反映的個別媒體的水平值得關注及深切反思。   綜合媒體和官方的消息,騷亂事件發生於六月十日晚,起因是治安人員與無牌攤販夫婦發生衝突,其間攤販婦人倒地,圍觀民眾於是起哄。在公安人員和救護人員到場後,群眾阻撓當局把攤販夫婦送院檢查,並開始襲擊救護車和警車,增援警察在場拘捕了廿五人。但是,問題在於事件未因此而平靜下來,越夜越多人聚集,破壞範圍竟逐步擴大,甚至四處縱火和襲擊公共設施等,連路過車輛也成暴徒施襲對象,騷亂持續了三個晚上才平息下來。事件之所以越演越烈,其中一個原因是網絡盛傳十日晚攤販夫婦被打死,激發起民憤,也給想繼續搞事的人士有了借口。 到底攤販夫婦有沒有被打死呢?現在應該都知道是謠言了。其實在事發後,內地媒體已經有報道指攤販夫婦送院檢查後證實沒有受傷,但仍遏止不了網絡謠言。十二(星期日)早上,增城市市長召開記者會,講述事件發生的官方版本,並請出男事主現場表明沒有受傷,妻子和胎兒都平安。記者會上亦播放了地方官員到醫院探望留院檢查女事主的片段。   肇事地方的市長舉行記招說明情況,對媒體來說應是十分重要的事態發展。到場採訪的香港鳳凰衛視在記者會當天的午間新聞報道(十二時)裡已報道了記者會內容,以及男事主現身報平安。然而,同一天的無線電視(TVB)七點晚間新聞,在增城事件報道中主播是這場開場的: 男主播:廣州增城治安隊驅趕小販演變成衝突,一個在路邊擺賣的孕婦被推倒地上,觸發群眾起哄。網上消息指一度有幾千人聚集,防暴警察要施放催淚彈,最少廿五人被捕,有人被打死。   增城市長早上開記者會,內地和香港鳳凰等電視媒體都有聲有畫地報道了「無人死亡」的消息,而TVB在七點晚間新聞竟然仍舊一開口就說「有人被打死」。是這香港第一大台不知道早上有市長記者會嗎?是沒有看到行家稍早前的報道嗎?看來又不像,因為主播開場白後是記者阮一妍的旁述報道,她有這樣一句: 「據新華社報道……涉案的兩夫婦經檢查後並沒有受傷,警方最少拉左廿五人。不過,網上消息話,係因為孕婦丈夫前來阻止時被保安打死,因而觸發民憤,場面一度失控……」   可見,明顯地,TVB記者讀到了事主夫婦沒有受傷的資料;問題是,TVB處理此新聞訊息時,仍「堅定」地以網上不具實名的傳言來作「對比平衡」;至於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