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夢回春秋--李玉剛

請點擊觀看視頻:  夢回春秋--李玉剛 【梦回春秋】 作词:金放 王洋 作曲:郝松 编曲:郝松 演唱:李玉刚 悠然千年 一回首 世外桃源 城中留 百家兴旺 一壶酒 烽火不再 燃城头 魂牵梦醒 寻春秋 花开花落 水东流 多少烟云 锁重楼 如今风景 全看透 梦回春秋 探古寻幽 三城雄魄 三水柔 梦回春秋 故地重游 恰逢盛世 情丰厚 京韵念白: 咿呀~ 梦回春秋 淹城独秀 魂牵梦醒 寻春秋 花开花落 水东流 多少烟云 锁重楼 如今风景 全看透 梦回春秋 探古寻幽 三城雄魄 三水柔 梦回春秋 故地重游 恰逢盛世 情丰厚 梦回春秋 千古风流 岁月流芳 爱不朽 梦回春秋 故地重游 人间奇葩 淹城独秀 人间奇葩 淹城独秀

CCTV-【新闻1+1】他是徐武,不是"虚无"!(1of2)

Image

被神經病

  武漢鋼鐵廠職工徐武「被精神病」事件經中國媒體窮追不捨之下,湖北省省委政府昨日終於宣佈成立徐武事件聯合調查組,調查人員已經到了武漢。此事是中國媒體發揮監督政府的成功例子。   曾因薪酬問題起訴工作單位及地方政府的徐武,在四年前被工廠送往精神病院,並被診斷患有偏執性精神病,遭強制住院「治療」。上月底,徐逃離精神病院到了廣州,主動在當地一家精神醫院接受診斷,以求證明自己並沒有精神病。期間,徐武更接受當地媒體的採訪,講述自己受到遭遇。但在離開電視台時,被多名神秘人擄走,過程被監控鏡頭拍下全國廣播。事後廣州警方證實徐武是被武漢的便衣警員押回武漢的精神病院。   此事經媒體報道後引起公眾嘩然,光天化日之下,武漢便衣警員為何要跨省擄走一名「病人」?為什麼廠方可以強制徐武接受「治療」?為什麼徐武的父母被禁止探視兒子?武漢市政府一直沒有公開回應,直至前天才有一名發言人稱徐武確實患病,是被「搶救治療」。可是發言人並沒有提出更多具體的證據支持此講法。中央電視台前天的新聞評論節目,以《他是徐武,不是虛無》為標題,點評徐武事件的疑點,以及中國現行精神健康相關法例的不健全處。   由地方以至中央媒體對徐武事件的高度關注,暴露了武鋼與地方政府在事件上不合乎常理的行為,相信地方官員再也沒法以拒絕回應來打發質疑。武漢市市委書記阮成發是一名法學博士,應該對法治精神比一般民眾敏感才對;可是事件發生這麼久,仍未見其公開回應或干預,只由政法委一名發言人出面打官腔。中國地方官員執政水平是造成民怨的主因之一,在官員自覺性和操守均沒有保證之時,公正的媒體監督便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不過,媒體監督的水平有時也可能是問題的一部份,明日再續。

後拉登時期

  美國總統透過現場直播,在白宮實時監看剿滅拉登過程,再一次證明美國軍事打擊能力的絕對優越地位。雖然花了十年時間,但所謂十年磨一劍,只要最終能完成任務,再多十年也不會覺得太長。拉登死後,美國政府一再提醒民眾要慎防基地組織的報復。其實除此之外,美國應還有更值得關注的後拉登時期問題。   將近十年了,偶然才以錄像或錄音驚鴻一瞥式出現的拉登,已經遠離了美國人生活的視野之內。不是美國人忘記了九一一的仇恨,而是生活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太多了。自九一一後,美國本土再沒發生恐怖襲擊,只有機場的安檢在提醒我們恐襲的威脅,人身安全不再是人們憂慮的首要議題。隨著時間逐漸過去,人們似乎已經接受了拉登在那遙遠的地方。部份原因是以報復拉登之名發動的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令美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讓人們反思誰得到真正的勝利。其次,可能是因為動用了廿餘萬的軍力後,仍沒法找到拉登,不把他當作一回事可讓心理更舒服些。   這十年間,九一一後的阿/伊戰爭、金融海嘯、中國崛起及中東革命浪潮等等,世界格局在沒有拉登行蹤的情況發生了劇變。這些改變有的與拉登基地組織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更多是毫不相干。拉登的死活於美國反恐戰可能是關鍵,也可能是美國總統選戰的秘密武器;但除此之外,拉登已喪失左右世界大局的力量。九一一事件是拉登反西方恐怖活動的高峰,它成功徹底改變了美國政府的思維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在此之後,拉登的影響力便一天不如一天。     拉登死在海豹突擊隊手上,美國人情感上的心結可了,反恐戰也邁過了艱辛得來的里程碑。不論拉登死與不死,九一一這一頁始終都得翻過的,看到屍體,這句點劃得完整一些。可是,美國人要面對的最逼切問題,早已經不再是拉登不拉登。奧巴馬說擊斃拉登證明「美國人無所不能」,但願總統所言如是。

全港爭議內地新移民 香港不高興?

Image
http://www.infzm.com/content/58510 全港爭議內地新移民 香港不高興? 作者:南方週末記者 潘曉淩 實習生 范承剛 南方週末特約撰稿 濮方竹2011-04-28 10:12:29來源:南方週末 一個反對內地新移民獲得香港人同等福利的網路小組,一周內獲8萬港人支援;一首將內地人形容為“蝗蟲”的歌曲正在香港流行。針對內地新移民,香港社會的各個層面都開始了意見表達與爭論 回歸14年以來,內地對香港的扶助與帶動作用愈加明顯,與香港社會各階層的交流融合也愈發深入。這一場針對內地新移民乃至內地人的爭論,卻以空前的規模發生,香港人在擔心什麼? 针对近来反内地新移民风潮,新移民们也在社团组织的帮助下集会争取权益:一场内地配偶在港生子的申诉会正在举行。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3月上旬, 香港中文大學大三學生Lawrence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加入了一個小組:“香港本土力量”。 此前不久,香港政府決定向每位永久居民派發6000港幣,而有團體計畫為居住未滿7年的新移民爭取同等權利。 “本土力量”的宗旨很簡單:反對向新移民派發福利。 Lawrence自己也沒有想到,小組的成立引燃了一條連接著炸藥桶的導火線。小組成立僅兩天,加入的組員迅即達四百餘人。對峙迅速以核裂變的速度升級。 先是一名新移民婦女打通香港電臺熱線傾訴苦水,錄音很快被剪輯並命名為“新移民婦發窮惡打上電臺埋怨政府‘不公平’!!”上傳YouTube,再轉至Facebook,短短幾天時間點擊量逾12萬。 3月6日第一場“反對短視預算案”萬人遊行在從中環前往中區政府總部的途中,與一些新移民發生肢體衝突。8日,Facebook上另一個更鮮明地提出“新移民沒權拿6000塊,這是永久居民獨有的福利, 籌足十萬人 支持給你看”的小組成立,短短不到一周的時間,組員迅即逾八萬人。 反對者也馬上出現,香港城市大學 前學生會會長 舉報這個小組涉嫌族群歧視。而號稱“保衛香港”的線民們 立即從道德上開除了這名“叛徒”,施以人身攻擊兼人肉搜索。 4月10日,Lawrence與近兩百名網友舉著“反對基金關照新移民”的標語上街遊行。彼時,對新移民的怒氣顯然已經擴散到全體內地人身上。 遊行隊伍中,有人還打出不滿奶粉被內地人搶購、內地孕婦來港生子的口號,以示對香港政府近日縮緊赴港生子政策,暫停公立醫院...

達達的馬蹄聲

  全球以億計民眾觀看了英國皇室的世紀婚禮,真實的王子和王妃在國民的歡呼聲中,如夢幻般締結生死愛情盟約。有人把焦點放在華麗的教堂,有人注目王妃的驚艷婚紗,白金漢宮陽台上的情深一吻,感動了無數人。只有那達達的馬蹄聲,至今仍縈繞在我心頭。 穿著紅色軍裝的王子,與愛人坐在白馬車上,馬車前後都是古服侍從,跟隨在後的是手執長劍的皇家騎兵衛隊。透過互聯網直播觀看這幅古典浪漫場景,時空頓失去方向。那達達的馬蹄聲,與民眾夾道喝采的歡呼聲,交織為一首如天賴般的樂章。 這不是廿一世紀嗎?英國不是民主政治嗎?為什麼數十萬英國人會天未亮便出門湧到街上,或坐或站的等待數小時,為的只是看一眼白馬車在面前飄過。英國人的喜悅並不是因為留戀皇權統治,而是在感受和分享著傳統文化的驕傲。筆記電腦傳來的馬蹄聲,彷彿應和著數百年前英國皇宮騎兵衛隊的馬蹄聲,一般的莊嚴。傳統文化是一種有機的生命延續,讓現代人找到了自我價值定位。 中國的歷史要比英國王朝久遠,可是中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的叛逆性要強得多。當今中國一些所謂自由派分子,以為翻版西方體制才是中國的出路。他們處處急不及待的顯露出對中國文化的鄙視,卻不自知這是多麼的無知。孫中山先生當年說中華民族的自救在於復興傳統文化力量。否定中華文化,膚淺地膜拜西洋並不是什麼進步思想,中華民族今天所需要的是自信和克服困難的幹勁。

TVB電視劇《老公萬歲》

本地香港 TVB 電視台正在熱播電視劇《老公萬歲》,日前一集劇情講到女主角懷孕到診所做例行檢查,遇上主診醫生休息,改由一名女醫生暫代。劇中介紹此女醫生由國內到港執業,一出場就惡形惡相,粗聲粗氣又沒有禮貌,把陪同女主角的家人都要趕走,婆婆堅持才得留下。 檢查後女主角說有些痛,女醫生以重普通話口音的廣東話說;「你地 D 香港人特別嬌貴,你年紀這麼大了,不如墮胎算了」。陪同檢查女主角的婆婆無名火起,問:「有你這樣做醫生的嗎?」答:「我在國內專做人流的」。女主角不明什麼是人流,還以為是物流業務。婆婆於是破口大罵女醫生連做人都不配。但女醫生一副不屑模樣,只吩咐助手說要收足診金。 歸納上述情節編劇筆下的「大陸人」有幾個特點, 1 .沒有禮貌,就算是專業人士、 2 .沒有人情味,不尊重生命、 3 .唯利是圖,沒羞恥之心、 4 .敵視港人,自以為是。除了醜化「大陸人」之外,還拿中港兩地的語言差異開玩笑,「人流」與「物流」一段對白,是在嘲笑內地人使用港人不熟識的怪異術語。 看到以上情節真的有些不敢相信。香港人對「大陸人」的歧視,沒有因為回歸而有改變,反而是變本加厲。編劇加插這些與故事主線沒關係的情節,沒有別的用途,只是嘲笑一下「大陸人」,加固港人對內地同胞的負面刻版形象而已,一顯香港「反中基地」本色。 殖民地優越感在回歸後被一些香港政客利用作為「拒中反中」的工具,嘲笑來自中國的一切,成為這類人士的精神支柱。明明是中國的一個城市,香港卻把「親中」和「愛國」都定義為負面詞;不論是新聞、財經評論、時事評論或劇集等娛樂節目,均顯露出這種扭曲的心態。除了幫助政客爭權奪票,及讓部份人自我感覺良好外,這於香港整體還有什麼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