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英雄製作法

  所謂「時勢造英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亦由於時代的不同,產生出來的英雄也很不一樣。過去常說什麼「拋頭顱、灑熱血」,似乎當英雄的都要先作出終極犧牲的準備。不過,隨著科學的昌明,社會的進步,在現代中國想當一名「為民請命」的「英雄」便快捷和輕鬆得多。   《英雄製作法》十分之簡單易學,口訣是「逢中必反,凡富必仇」,行動時越激越好,並加以大量粗言穢語。不必理會反對內容,也不必理會事理邏輯,更不必自圓其說,只要攻擊對象是政府或富人,便可以編列任何罪狀及將之奮力「置之死地而後快」,然後,施施然地站起來享受「人民英雄」光環。   經典一例是上月香港民主黨議員帶同一班 80 後青年學生到一家超市進行「癱瘓地產霸權一小時行動」。學生分頭把大量細件貨品載滿購物車,同時到各收銀櫃台付款。待收銀員逐一點算後,學生便使用細面額硬幣付帳,達致同一時間癱瘓收銀櫃台,讓超市內其他顧客大排長龍沒法付帳。期間,一名行動學生高聲喝罵超市經理,當警員到場維持秩序時,該學生更如黑社會電影般,上前面對面高聲挑釁警員,說這裡沒有罪惡發生,不要阻住他購物。這班打著反對官商勾結口號的學生,把全過程及事後感言放上網,表示好爽又好玩,好開心自己可以挑戰大地產商云云。   至於中國國內,不少人還以為現在中國沒有批評聲音,這是一個極大的誤區。中國國內媒體批評政府的文章和節目越來越多,口徑也越來越厲害。不過,媒體始終是政府的事業單位,雖然批評公共政策和官員表現已成爭取收視的手段,但上升至要反對共產黨執政,便要到四億網民圈裡找尋了。   都說中國的互聯網有強力的防火牆,但只要經常到大陸各大網站的微博或論壇,便知道對中國政府政權進行各式挑戰,呼籲結束一黨專政的言論,信手拈來,一點不難找,「反政府」甚至已經成為某一種時興潮流。不論是學生打架、夫妻不和、交通意外、盜賊殺人、貪官落網、外國的政變或天災等等,只要經這一批所謂自由派網民演繹,全都成為中國政府的罪名。其上綱上線程度,直令人想起文化大革命。   觀察了網上這些言論一陣子,發現歪理氾濫驚人,深深體會到言論的素質與言論自由同樣重要。今日某網站澄清一則謠言,指出網上流傳的一張路人頭破血流的照片,並非早前所說是城管打人,而是路人被高空擲物擊中的舊照片。某網民留言說:「那政府就要反省為什麼謠言都會有人相信了」 ,連網上出現不實虛假消息,責任也在政府。所謂「動輒...

平井憲夫

  日本政府在福島核電危機發生一個月後,終於認同該事故屬國際標準最嚴重的第七級核災難。日本化工廠建造技師平井憲夫在一篇文章寫道:「大家或許都會錯意了。以為核電廠是多麼高科技的先端產物。核電不像各位想的這麼高級。這些菜鳥做的核電廠,日後必會為我們帶來無窮的災難。」日本的核電廠有多安全,相信今天已是眾所周知的了;不過,平井憲夫並不是湊熱鬧的事後孔明,他的這句話是寫於 1996 年,而他本人已於 1997 年 1 月因癌病去世,死前是日本核電廠的管道工程一級技師。   在從事了廿年的核電廠建造和維修工作後,平井憲夫發表了多篇文章揭露日本核電廠在建造、維修、監管和歧視等等問題,並且組織了一個核電輻射受害者索償組織。平井憲夫的文章被印成小冊和在網站上發表,但卻招來一片責罵聲,被指造謠生事。雖然也有一些支持者,但似乎勢力薄弱,索償會在平井過身後便無以為繼。直至今年三月發生福島核電廠事件,人們才再次想到平井和他的文章。   平井憲夫指出日本核電廠問題包括: -設計完美,但施工不講究,聘用無經驗的工人,造成嚴重後遺症 -監管官員缺乏專業知識,事故調查馬虎 -維修人員水平低,非專業技工 -電廠洗腦式灌輸輻射無害論 -替法國提供核武原料 -核污染物長期傾倒到大海 -核電廠老化或出了事故也將關不了 -核電廠附近居民飽遭歧視   十五年前平井憲夫的這些警告如果受到重視,福島事件會發生嗎?又或情況會不如現在的嚴重嗎?也許人們永遠都沒法得到答案,但不得不令人惋惜的是,體內輻射感染超標百倍的平井,以生命換回來的經驗談,非但沒有得到重視,反成為人身攻擊的對象。於以利字當頭的商人和政府官員來說,「接受事實、保護百姓」原來是這麼艱鉅的事情。

轉傳:前核電廠技師的瀝血控訴

設施配管 1 級技士平井憲夫 (1997 年 1 月因癌症逝世 ) 生前的最後吶喊。   我不是反核運動家。 這 20 年來,我一直在核電廠工作。 社會上有聽不完的擁核反核理論,但 我只想在這裡告訴大家:「所謂的核電廠是這樣一回事。」 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核電內部的實際情形。 希望大家有耐心把這篇文章讀完。 所謂核電,跟各位所想的或許有點出入。在那裡,每天都有遭受放射線污染的工人,以及嚴重的岐視產生。   我的專長,是負責大型化學工場的內部配管施工與維修。快 30 歲時,日本掀起了一陣核電建設的風潮。核電內部有錯綜複雜的配管,正好是我發揮專長的大好舞台。因此我被核電製造商挖角,長期擔任工程現場的監督人員,一晃眼就過了 20 年。              「安全」是紙上談兵    1995 年 1 月發生阪神大地震。地震隔天我到了神戶,看到傾倒的新幹線與斷裂的高速公路。 不禁發起一陣省思。因為這些公共建設實在與核電廠有太多相似點。 大家或許認為,核電、新幹線、高速公路這些攸關人命的建設,平日應該受到政府嚴格控管。但是 看到倒下的高架支柱,不是混凝土裡夾雜著施工初期的定型木片,不然就是焊接處焊的亂七八糟。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呢? 這不僅僅是施工單位的不用心,其實問題的本質,是我們都太過於注重「理論上的安全」了。            「素人造核電」    核電廠裡面,鐵絲掉進原子爐、工具掉進配管裡卡住的人為疏失可說是層出不窮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工程現場裡「有真功夫的師父」實在是太少了。不管核電設計有多完美, 實際施工卻無法做到與原設計一模一樣 。核電的藍圖,總是以技術頂尖的工人為絕對前提,做出不容一絲差錯的完美設計。但卻從來沒有人討論過,我們的現場人員到底有沒有這種能耐。   早期的工地,總是會叫經驗老道的老師父來做「班長」。他們比那些年輕的監督人員有經驗,並注重名譽,不允許錯誤發生在自己手上。 但現在,老師父已幾近凋零。建設公司在徵人廣告上以「經驗不拘」做為求才條件。 這些沒經驗的素人,不知道核能事故的可怕,也不知道自己負責的部位有多重要。 東京電力的福島核電,曾因鐵絲掉進原子爐,差點發生席捲世界的重大事故。把鐵絲弄掉的工人知道自己犯了錯,卻完全無法想像這個錯會造成如此可怕的事故。 這就是現在核電現場的實際狀況。   老師父一個接一個退休了。建商也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