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阿當的故事

  他的名字叫阿當,今年廿七歲,剛從加大聖他告魯茲分校畢業不多久。阿當在大學本科主修是語言學,畢業後寄發過數百封求職信,但幾乎全都石沉大海,至今仍然沒有工作。他已沒有寄望能找到與本科專業相關的職位,任何初級職位他都願意。阿當說,他發現找工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僱主對語言學沒有興趣;另一方面,他面試時的狀況也會給任主不良印象。   傳統的應徵面試指南幫不到阿當,他的問題不在於應對技巧,而在於他的儀容。到公司應聘面試,阿當總要帶著背囊和大包小包的隨身物品,基本上就是他的所有家當。這並不是什麼怪癖,全因為他是一名無家者。   自幼父母雙亡,阿當在一個寄養家庭長大,沒有任何親人。經過自身的努力阿當完成了大學,但漫長的找工作時間,又沒有親戚可依靠,逼得阿當只能住在日租旅館。在沒錢交租的日子,就拿著全副行李露宿三藩市街頭。所以,就算有面試的機會,都會因為一身衣著和行李而大打折扣。   但願阿當能夠早日脫貧,不必再瑟縮在黑漆漆的街角。好歹都是加大的畢業生,潦倒如斯,真的令人感慨。在英文電台上聽到阿當的故事後在想,他是一個特例嗎?也許我們的社會不至於衰敗到這個地步吧。那究是誰之過,錯在阿當是一名孤兒?抑或是加州百分之十二的失業率?   昨日新公布一項統計數字,去年美國大都會區居民的個人收入,對比前一年下降了近百分之二。如果加上通脹及各種政府收費的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將會更低。人們可以說阿當是一個少數例子,但卻不能否認流落街頭絕不是他的個人選擇。諷刺地,同樣是昨日的新聞,總統奧巴馬承諾要推動增加大學畢業率,以加強美國的競爭力。

失業戰 

失業戰    當中東戰事仍未明朗之時,奧巴馬總統又準備在亞洲大宣軍威,與此同時,國內的一支部隊亦日益壯大。不是國民警衛軍,也不是常規招募的新兵,而是一千四萬名的失業大軍。據周五新公佈的全國就業數據,七月份又流失了十三萬一千份工作,而失業率則維持在百分之九點五,因為許多失業人員已做了逃兵,放棄繼續找工作了。   這支龐大的失業軍殺傷力是不容低估的,民主黨在十一月選戰中能否保住領地,失業軍及其家屬的一票,相信會發揮關鍵作用。為此,白宮也似乎作出反應,陣前易帥。原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諾瑪(Christina Romer)昨日宣佈辭職,諾瑪曾預測奧巴馬的刺激經濟方案能夠令失業率下降至百分之八水平,可惜這樂觀的期望遭遇了冷冰的現實。不過,不必擔心諾瑪本人會加入失業大軍陣營,她的舊東家──柏克萊加大已重新聘任她為經濟教授。   諾瑪替自己的預測失誤辯護說,奧巴馬所繼承的經濟困境,比她原來想像的為惡劣。言下之意,她沒有計算錯誤,總統當然也沒有犯錯,所有責任都是前朝布殊之過。   總統一再提到他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有力地減慢了職位流失的速度。據柏克萊加大的研究,自這次經濟衰退以來,全國共失去八百萬份工作,而今年前七個月,新增職位共六十三萬份,其中以低工資的服務性行業為主,佔五十一萬份。因此,新增職位對於以消費為主體的美國經濟幫助並不明顯。經濟研究機構(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經濟專家稱,若以目前職位增長的速度計算,美國就業市場需要十一年半才能回復到經濟衰退前的狀況。   這場失業戰如何打下去?白宮沒有明確的策略,延長失業金福利大概也只能算作是緩兵之計而已。

何其悲哀

何其悲哀   美英法國官員首次出席了日本廣島紀念原子彈爆發的儀式,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他的政府積極推動全球消滅核子武器。儀式於當地時間周五早上八時十五分開始,教堂響起和平鐘聲,出席儀式的日本官員和外國貴賓默哀一分鐘,悼念六十五年前的死者。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的這一刻,美軍戰機投下第一枚原子彈,三日後再在長崎投下第二枚,迫使日本投降,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紀念會上演說稱:「人類一定不可以重蹈原子彈所帶來的恐怖情景和痛苦。」七十八歲倖存者松本富子說:「希望實現核子裁軍。」當局估計有多達十四萬人在廣島原爆中直接死亡或其後引發的後遺症中死去。   人的性命都是有尊嚴的,為原爆死者舉行悼念會本應沒有任何可非議之處。可是,每一年的廣島原爆紀念會,都會觸動我內心深處,莫名的悲哀;但對象都不是日本,而是中國百姓。如果沒有原子彈,會有更多中國百姓死於日軍閥手下;十餘年的侵華戰爭,導致千萬中國人喪生,全國陷入戰火。要為廣島和長崎的死難者道歉的不是別的國家,而是日本政府自己。 有云:「好死是幸福的」。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些刻薄,但實際上卻是至理名言。相對於於原爆十多萬死者,中國那千萬軍民慘死得痛苦多了。在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天皇終於投降了,戰爭立即結束,日本百姓知道最慘痛的時刻結束了。但自東三省淪陷之後的十多年,中國人是如何熬過每一個心驚膽戰的夜晚,才盼得和平的降臨,更別說很多人根本沒等得到該天。 所以,在悼念日本原爆死者之時,別模糊了歷史,罪魁禍首不是核子武器,是那些不尊重生命,肆意發動侵略戰爭的軍閥和政客。與此同時,也應一同紀念死於日本侵略戰爭的所有亞洲人民,他們也死得一點也不輕鬆。

何日軍再來

何日軍再來   總統奧巴馬日前十分驕傲地說,他將實踐競選諾言,開始從伊拉克撤出戰鬥部隊。兩年前競選總統之時,反戰是奧巴馬的招牌議題,也因此而得到全國最大的反戰團體力挺。美國民眾普遍厭倦這場已經造成四千四百多名美軍陣亡的戰爭,奧巴馬能把戰鬥部隊撤走,單以此事而論,絕對是好事情。   只可惜伊戰不是可以孤立看待的事情,所謂撤軍也不是一走了之那麼簡單。總統說他實踐諾言撤軍了,但不是所有駐伊美軍從此便可以回國,仍有五萬名官兵會繼續留在伊拉克,負責軍事技術支援和反恐工作。這五萬美軍什麼時候能真正回國,恐尚遙遙無期。   奧巴馬上任之後,一方面聲言要從伊拉克撤軍,但另一面駐阿富汗美軍卻增加了三倍。在完成九月伊拉克撤軍計劃後,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國的總人數,與奧巴馬於二零零九年一月上任時對比,僅減少了三萬人,即是從十七萬七千人減至十四萬六千。高調招開記者會,無比自豪地說實踐了競選諾言,但這位反戰總統原來才從中東撤回了百分之十七的兵員。所以,刪去漂亮的政治語言,伊拉克的撤軍與美國民眾當初的期望相符嗎?   再者,奧巴馬在伊拉克撤走了戰鬥部隊,自稱是滿足了昔日承諾,但撤軍後的美伊關係又將如何呢?軍隊是要撤回來的,但由於美國已經佔領伊拉克多年,政治上如何善後?經濟上還要投入多少?都是極之重要且會影響美國實際利益的問題,總統似乎沒有好的答案讓民眾安心,更不要說奧巴馬已經在阿富汗複製了伊拉克模式。   一小部份美軍即將回國,何日軍又再回去呢?

合縱連橫之二

合縱連橫之二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美國的戒備心亦加重。華府長期以台灣作為牽制北京的工具是路人皆見的,所以不論個人如何腐敗、台獨議題如何導致兩岸關係緊張,白宮對陳水扁仍是力挺至任滿的。在二次政黨輪替後,馬英九採取了積極的兩岸交流與合作政策,美國表面上是一副樂觀其成的樣子,但兩岸密切的互動,並不利於美國。   台海雲淡風清,「美軍事介入兩岸事務」已變得越來越不像一項議題,亦讓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出現了可能的缺口。有時事評論家便指出,北京可以加強鞏固與台灣的關係,以連橫之術突破美國的圍堵。   美國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兩岸關係發生了變化,美國便要在東南亞找協助圍堵新伙伴。因此,國務卿希拉莉在越南高調挑起東南亞多國與中國的領海主權爭議,目的再明顯不過了。   美國這招也可謂欲一箭雙鵰,一方面為中國增加煩惱,二是挫折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經濟方面。中國人民銀行上月廿三日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北京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達1500億元人民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先後與南韓、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冰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政府監管機構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貨幣互換用意是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一場金融海嘯,全世界都吃了美元的苦頭,中國為降低美元波動的影響,積極與個別國家推動貨幣互換,這間接增大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雖然目前人民幣在國際上與美元的地位相差甚遠,但歷史告訴我們,美國的絕對不容許有任何貨幣有可能威脅到美元。希拉莉在政治上拉攏東南亞國家,有助削弱中國在經濟上的地區勢力。這其實也是該地區一些國家所樂見的,因為,他們也希望借美國,增加與中國在雙邊問題上的交易籌碼。   所以,這場合縱連橫戰一點不遜色於當年秦國與六國之爭。面對未來的卅年,中國政府要更審慎,道路也會比改革開放前卅年要難走些。 (全文完)

合縱連橫之一

合縱連橫之一   中國戰國時有「合縱連橫」之說,代表人物是蘇秦和張儀,此兩種截然不同的外交和軍事策略,最終的結果是秦國以連橫破六國之合縱,繼而統一天下。這段古代歷史是普遍中國人都熟識的,歷代的戲曲小說以此為題材的不勝枚舉。踏入廿一世紀,中國正重新崛起於東方,「合縱連橫」之說又再度登台,不是戲台,而是真實的國際政治舞台。   就最近的美韓大規模軍演,及美國務卿希拉莉宣稱南中國海的主權爭議涉及美國利益,讓人們聯想到美國是否對中國施以合縱之術。中國解放軍少將羅援指出,美國已經完成對中國的滿月形包圍,在中國周邊搶佔了戰略支撐點。羅援是從軍事角度分析,而軍事與政治及經濟是密不可分的鐵三角,要了解美國在軍事上為何要圍堵中國,必不可忽略政治和經濟因素。   美國積極介入亞洲區,目標再明顯不過,就是中國。自越戰之後,美國較為不著重東南亞地區事務,但自從中國在改革開放上取得的種種成績,令華盛頓有揮之不去的壓逼感。早期針對中國的議題主要是貿易平衡,隨著朝鮮問題、台灣政黨輪替和金融海嘯,中美雙邊關係變得更複雜。   自朝鮮核子武器問題出現後,中國因對朝鮮的非凡影響力而參加了六方會談,與美國坐在同一張談判桌上。這表面上是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大了,連美國也需要與中國合作解決國際危機。但與此同時,卻削弱了美國在朝鮮半島事務上的主動與自主能力,這是白宮所不願意接受的。以天安號為背景的美韓軍演,便讓美國師出有名地重新掌握朝鮮半島的話語權。   台灣曾被稱為美國在中國門戶的永不沉沒航空母艦,因為兩岸的對立,曾讓美國輕而易舉地掌握了箝制中國的棋子。但隨著台灣兩度政黨輪替,這艘不沉的航母也發生變化了。 (待續)

路正長

路正長   七月份美國杜瓊斯指數至今累計升幅超7%,倘今天不出現什麼戲劇性跌幅,本月將是一年來美股表現最好的一個月,特別是金融類股份。在股市火旺的同時,另一些經濟數據卻描繪出很不一樣的情景。   據追蹤全國法拍屋數據的RealtyTrac.的統計報告,今年上半年度全國75%的市區均出現法拍屋上升。亦即是說,自從兩年多前的次按危機爆發後,美國業主失去房子的慘況仍沒有逆轉。與房地產市場息息相關的是就業數據,就業市場不景氣,是法拍屋源源不絕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昨日新公布的新申領失業金人數,對比前一個月減少了11,000人;可是,全國失業率依舊頑強的站在9.5%,沒有任何下滑的跡象。   新申領失業金者減少,可以理解為公司裁員情況已穩定下來;而失業率不變,說明僱主在增聘人員方面仍是十分謹慎,從新職位增長速度看不出經濟復甦的動力。加州一些城市六月份失業率是令人吃驚的27%,找到一份新工作平均需要35周的時間。   綜合這些經濟數據,發現美國金融業可用風生水起來形容,大企業確是有生財之道。至於工薪族,雙失(失業及失去房子)人士還未看到光明來臨。目前,加州平均每月有7萬戶家庭因為欠交煤電費而被中斷服務。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白宮正為通過奧巴馬總統的金融改革法案而慶祝,華爾街也一片興旺。可是,小市民又如何,沒了房子、沒有了工作,連煤電服務都沒了。聯邦政府的萬億元刺激經資金何時才能讓升斗市民得到幫助呢?華府的政客們會告訴選民,如果沒有他們,情況會更壞。可是,美國最寶貴的資產──中產階級,就這樣一天一天的被消磨掉,日前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美國的中產階級在死亡中》,但願這只是杞人憂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