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正確第一步

正確第一步   數百名華人昨日湧到三藩市市府樓,在參事會上申訴他們對人生安全的憂慮。接連發生針對華人的嚴重暴力事件,令向來比較沉默的華裔市民感到真的沒法再容忍了。權益是靠爭取得來的,向市府民選官員直接陳情,是正確的第一步,但卻不代表問題就此便會得到解決。   美國的政治制度是誰的聲音厲害,誰便會先得到照顧。儘管華裔都勤奮工作,按時納稅,但在市政事務上仍然是處於較被動的狀態。這也許是源於華人的傳統文化,以能自理不添別人麻煩為美德。於是,華人會被誤解為不善參交際,或不合群。而這種誤解也令人一些人認為華人可欺,他們吃虧也只會啞忍。   入鄉確是要隨俗的,美國社會文化獎勵那些會爭取的人。所有社會資源,包括治安維護,如沒有主動的爭取,不要期待你會得到百分百公平的對待。連續發生的暴力悲劇,相信已經令華人更明白這道理。   不過,在向民選官員陳情後,也千萬別以為今後一切便可以迎刃而解。要真正解決針對華人的暴力問題,警察是最前線,但後續的社區教育和族 裔交往更為重要。因為犯案者多為青少年,如果他們從少便能在家長的誘導下,學習到以尊重和友愛態度與其他族裔相處,相信更能防止同類罪案的發生。   一兩次的大型集會可以吸引政客的關注,更期待社區領袖,能主動發起不同形式的社區活動,徹底的打通不同族裔居民的認識和交流渠道。唯有這樣才能達致真正的長治久安。

跳舞男童

跳舞男童   在美國公共電視頻道上看到一輯題為《阿富汗的跳舞男童》特別報道,內容是揭露阿富汗時下流行的男雛妓問題,記者掩飾真正採訪目的,取得了經營者和男嫖客的信任,將這個保守回教國家內的陰暗世界,呈現在觀眾眼前,極度令人不安和不解。   據報道,雖然不論是在塔利班時代或現在政府都有法例明文的禁止,但阿富汗的男雛妓問題一直存在。通常是來自貧苦家庭的男童或孤兒,被販賣和訓練成為一些有權勢男人的玩物,男童會先被安排學習歌舞,然後穿上女裝在私人聚會上表演。參加聚會的都是上了年紀及有社會地位的男性,在舞會後他們會「邀請」自己喜歡的男舞童回家。   一名出錢收買男雛妓的男子在鏡頭前說,自己是當年反抗蘇聯軍的戰士,控制跳舞童的集團也多與地方軍閥關係密切。當年戰事生活苦悶,於是便流行找男童來為他們娛樂表演,自此,他便愛上這勾當。男雛妓在塔利班時期被禁,但現在又大行其道。雖然新政府也有明令禁止,但這名玩弄男童的男子,出入卻有警察保護,他向記者誇稱一分鐘之內便可以召來上百名警員保護他。   可是,地方警察局的副局長卻向記者說,一旦發現有嫖男雛妓者,定會捉拿檢控。記者找到一名男雛妓的兄長和母親訪問,兄長說弟弟被買去當跳舞童,在被主人虐待後,男童試圖逃走但被捉回殺害。家人報警及捉到了兇手,並判以十六年監禁。但不出幾個月,男童家人在街上又見到兇手,明顯有關部門已被收買放人了。   在主流媒體上的阿富汗新聞,絕大多數是美國與阿富汗總統的關係如何如何?又或是阿國選舉與民主政治等等。西方強國如美國有能力可以佔領整個阿富汗,也可以指點阿國的選舉;什麼時候才能救救這些可憐的男童?

公務出差

各位網友: 因公務出差,所以未來兩周不保證能常發博文. 但途中所見所感,回來定必分享. 祝各 生活美滿! 梁建鋒

重複歷史

重複歷史   踏入2010年,奧巴馬政府在國際外交上將會遇到嚴峻的挑戰,而依目前的情況看來,主管外交策略和實務的三巨頭:奧巴馬、拜登和希拉莉,均不見得具備戰勝挑戰的能力。   2008年的7月,仍是總統候選人身分的聯邦參議員奧巴馬首次訪問阿富汗,當時的主要目的是要顯示自己有足夠的國際事務經驗,以及具備有作為三軍統帥的能力。奧巴馬在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一再強調,布殊出兵伊拉克是錯誤的,美軍應轉移反恐注意力到阿富汗。   甫上任,奧巴馬便實踐他的中東反恐策略,逐步增兵阿富汗,至目前駐阿美軍人數已頗接近駐伊美軍。伊拉克是布殊的戰爭,奧巴馬不想沾手,但並不表示他不想當一位有戰爭色彩的總統。美國總統的履歷表似乎不能沒有用兵紀錄一欄,畢竟,能夠指揮一支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天下間能有幾人。   除了增兵阿國外,奧巴馬也高調的介入其內政。白宮認為,美軍有力量可以消滅武裝分子,但阿國要安定下來,便需要一個有能力的政府,於是對阿國總統卡爾扎伊,白宮官員一再表示有保留,抨擊卡政府腐敗無能,甚至期待在新一屆的總統選舉中能有新人上台。   可惜,美國出錢出力維持的阿國總統選舉,在聯合國的質疑聲中,仍是卡爾扎伊當選,奧巴馬也逼於無奈地接受了。一來是因為暫時沒有更合適人選,二來是美國不能全盤否定選舉結果,始終美國是民主選舉制度的最大輸出國。   就在這進退失據之間,今年3月28日,剛取得國內健改勝利的奧巴馬突訪阿富汗,希望在國際舞台上顯示出他非凡的領導能力。到了人家的國門,狀似君臨天下的奧巴馬毫不掩飾他對卡的不滿。可是,回國後,卡爾扎伊也不留情面的批評阿國亂局是西方(美國)干預之過。   十萬美軍在阿富汗作戰,但該國總統卻公開地批評美國干政。奧巴馬一心要在阿富汗揚名立萬,前景極度不看好。

無心無力

無心無力   2008年一場華爾街金融海嘯累得全球苦不堪言,美國首當其衝,在民怨四起人心惶惶之時,國會通過設立特別委員會,揚言要追根究底找出金融海嘯的成因。於是,由民主黨委任的六名委員,加上共和黨委任的四名,合組成了「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委員會原定用兩年時間,於今年十二月十五日之前提交調查結果報告書。   懂得前車之鑑,向歷史學習,本是一個十分負責任和有智慧的治國態度。可是,消息傳出,委員會很可能沒法準時交報告,就算能勉強交差,也不會是一份完整的調查,因為委員內部已陷入嚴重的危機。   這些危機除了一般的黨派政見外,有評論認為委員會的宗旨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以金融海嘯的複雜性,不論廣度和深度都不容易理解和處理的,但國會只撥給委員會八百萬經費,連聘請基本的調查專才也不足夠。再加上調查涉及華爾大行和聯邦財政部,他們都不願意提供大量的文件供委員會審閱。在資源缺乏和行政授權力不足之下,委員會若要遷就交卷時間,也就只能將就一下了。   委員會陷入目前的困境,一點也不能怪責十名委員,他們是先天不足。聯邦當局可以用近四千萬元研究雷曼兄弟公司倒閉原因,為何就只給委員會八百萬元呢?也許我們必須要問,最初國會設立「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時,是真的有心要找出問題成因,抑或只是作為向公眾交待的花招。若是原來就沒有心,當然也不會讓委員會有真正的權力和資源。   委員會淪為政治花瓶,而國會卻在去年匆匆的通過了金融改革法。這些國會議員也夠聰明的,不必等待自己委任的調查委員會作出報告,便完全明白如何修理金融業運作中的各種毛病。早知如此,就連這八百萬也應拿回來,分給議員們的助理好了。

谷歌版圖

谷歌版圖   谷歌的一名董事將於下月退出全球最大網上零售店阿瑪遜(Amazon)的董事局,這將是第三名谷歌董事在受到聯邦貿易委員的關注下而放棄跨公司董事身分,包括於去年八月辭去蘋果電腦董事的谷歌行政總裁舒密特。科技界出現跨公司董事不是一個罕有現象,但谷歌的董事逐一被盯上,不單是法規的問題,更多是因為其業務發展的趨勢。   當同一人出任兩間業務存在直接競爭公司的董事,當局便認為其中會出現不可避免的利益衝突。而監管美國企業的聯邦貿易委員沒有公開要求谷歌董事處理跨公司職務的原因,但卻提及反壟斷法。   谷歌由互聯網搜尋服務起家,但目前已經把業務範圍擴展幾至所有科技界產業,阿瑪遜近年異常成功的電子書業務,谷歌即將成為其競敵;然後還有電腦操作系統、手機操作系統、手機、商業應用軟件、高速光纖等等。在谷歌越變越大之時,也同時引起了聯邦當局的關注,除了聯邦貿易委員會促請谷歌的董事不要跨界,以保持公平競爭環境外,聯邦司法部反壟斷部門主管雲妮也公開指谷歌的壟斷勢頭必須受到約制。   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來說,發展是硬道理,否則很快便會被新來者取代。在高科技年代,電腦的處理器跑得越來越快,行內的淘汰率也差不多。谷歌要進占別的領域,不甘安於搜尋業務是無可厚非的。但站在消費者或社會整體,讓一家公司壟斷資訊服務的各領域也並不是好事情,這不光定價權的問題。現代人太過依賴通訊,幾乎衣食住行都與電訊技術緊密的扣在一起。從上網、手機、電視、甚至電腦應用(雲計算),如全都是由一家公司來包辦,這家公司所擁有的權勢將會超過一個政府。   谷歌的舒密特曾被問到千萬計用戶的資料都被谷歌記錄下來會安全嗎?舒的回答是,世上有那一個政府是比谷歌更值得信任的呢?

二人三足

二人三足   美中兩國元首昨晚通了一小時電話,白宮發出簡短新聞稿,奧巴馬對於胡錦濤即將出席核安全高峰會議表示歡迎,兩人並且談到發展正面雙邊關係的重要,奧巴馬特別提到要與中國合作促使伊朗在核問題上承擔國際責任等。一小時的領袖對話,新聞稿只得短短的106個字,但已足夠發放出一個重要信息,美中關係已經好比二人三足,每一步都不會完全協調,總有你拉我扯的情況。不過,因為其中一隻腳已緊緊的綁在一起,就算時而東歪西倒的,但為了繼續前行,也只得互相遷就,一步一步地走。   美中兩國關係的底線是競爭者關係,但這競爭者與昔日美蘇的對峙並不一樣。當年是兩國是完全對立,極少共同利益。美國是現成的超級大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擁有最強大的軍隊,以及沒他國能及的政治影響力。而中國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消費國。所以,在經濟和國際影響力上,中國是美國的競爭者。但在越來越多的國際事務上,美國卻需要有中國的合作,比較之於蘇聯,兩國有著更多的共同利益。   這是一種既要防又要拉的特殊雙邊關係,什麼台灣、西藏、谷歌、人權、匯率、貿赤等等,經常性地成為兩岸摩擦的話題。但同時,中國是美債的最大買家、中國的龐大市是美國企業尋求發展的樂園、多個與美國極不友善的國家,偏又能保持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因此,美國逐漸明白繼續借人權經貿等問題約制中國之時,也需要多給中國一些尊重。   以谷歌中國事件為例,谷歌高管與奧巴馬和國務卿都有私交,但當谷歌一手製造出所謂的撤出事件後,白宮一直表現低調,盡可能不摻和其中。因為谷歌的所謂言網絡自由論調,雖然也是奧巴馬主張的,但白宮著眼於更重大的利益,谷歌這首曲,也如生日歌一樣,只能在合適的場合才能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