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殺能盡乎

殺能盡乎   以色列軍繼續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以軍目的明顯是欲斬草除根,希望一次過把巴人在加沙的武裝對抗力量消除。在軍隊裝備而言,以軍有壓倒性的優勢;於政治上,管治加沙的哈馬斯除了中東少數回教國家外,幾乎是全球被孤立的。以色列的確有能力和空間在加沙來一次徿底的掃蕩,問題只是一次就夠了嗎?   以巴的根本矛盾是土地與生存權之爭,要讓巴勒斯坦地上的以巴人民和平共處,唯一的方法是兩個民族能達成共識,公平處理了土地和生存權利問題。這本應在以色列立國之前便處理好的事情,只是英美當年對於爭取巴人的共識不感興趣,在巴人強烈反對之下,硬促成了以色列立國。一旦形成有國與無國的懸殊不公形勢,紛爭便沒可能停止。   當年國際社會偏向關顧猶太人的利益,給予巴人次等的對待,這態度至今沒有太大的改變。對以色列的同情是可以理解的,猶太人當年沒有自己的國家,飽受納粹德國施以種族滅絕大屠殺,支持猶太人立國,讓他們有一片休養生息的土地,合符人情人性。立國之後,以色列受到鄰國的圍攻,以軍以驚人的作戰效率在中東站穩腳,也沒有可非議之處。只是,同樣是長年飽受外族統治而沒有國家的巴地原居民,卻一直受到以色列高壓的管治。不單強奪他們的土地,緊扼巴人的經濟命脈,甚至連行動自由都受到以色列軍法式管束。為何巴人卻又得不到歐美強國的聲援。   對於巴人的抗爭,以色列民間有兩種態度,一是主張繼續高壓;另一是主張以土地換和平,承認巴人的平等地位。可惜,鷹派在以色列佔大多數,以軍在聖誕前夕借受火箭攻擊為由大舉動武,是高壓暴力統治巴人的另一高峰手段。過去對付反抗的巴人,以軍必定把涉嫌人士的房子推倒,讓他們全家再沒有容身之處。這種趕盡殺絕的作風,也是近日軍事行動的主導思想。   把加沙內所有能抵抗以色列的巴人都殺了,房屋全毀了,巴人便會甘心屈服嗎?也許!滿清統治明朝遺民,不都是一樣嗎!只是,借殺戮來達到統治目的,符合人道人權嗎?而更大的可能是種下更深層的仇恨,埋下日後更嚴重的衝突。至於國際社會,似乎在等待巴人被殺怕了之後,從此就做順民,平息以數十年來的紛爭。

變型正義

變型正義   一南亞裔美籍家庭日前在華府乘搭航機外出度假,由於有乘客在起飛前聽到他們討論發生事故時飛機哪部位較安全,因而全家人被驅離航班,接受聯探員的盤問多個小時。雖然後來證實沒有任何保安疑慮,但航空公司仍然拒絕他們搭乘該公司的其他航班。此事故的含義並不止於一般的種族歧視,還反映了社會上存在的「變型正義」。   「飛機上哪部份較安全?」類似的閒談,想無數坐過飛機的人都談論過,本是平常又普通的事情。之所以會有乘客認真地去報警,主要原因是當事人貌似中東裔。航空公司不承認是種族歧視,報警的乘客極可能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歧視。因為如果不是真心感到安全受威脅,也不會明知會影響行程也要報警。所以,於報案者而言,除了自身安全外,也為了正義,是拯救全機人員安全的義舉。航空公司事後解釋,稱是為對公眾安全負責,換句話也是正義行為。   對所有中東裔提高警惕,幾乎是美國全民的共識,已不被當作是歧視。這種變型的正義感,也顯現在對以巴問題的態度上。上周在中文電台節目裡,多名聽眾指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一周來受到以軍襲擊是「罪有應得」,聽眾發言時都是理直氣壯的。支持以色列者的理論是巴人先以火箭施襲,以軍只是自衛。這種簡化的因果論,沒有追尋事實的背景與細節,也忽略了對生命和人權的基本尊重。      剛看到新聞報道資料,以軍在空襲一周後,已開始發動地面和海上的攻擊行動,至今造成最少460名巴人死亡,幾千人受傷。至於被指引發這場衝突的巴人火箭攻擊事件,共造成4名以色列人死亡,59傷。對「正義」思考,真的不能太片面。

新年好!

各位網友: 新年好, 祝願各位身心康泰,萬事如意! 2008是現代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一個關鍵的轉捩點,踏入2009,雖知將是不容易的一年,但生命的意義也許就是能不斷的迎接挑戰。 近日因為身體欠佳而不能維持平日的發稿量,所謂人到中年,是不必一顆多愁善感的心去體會的,自己的身體會用很無情的方式告訴你。 再次感謝各位的支持,讓小弟的博客能有過萬人次的閱讀量,對於那些惠賜精闢見解的朋友,尤其感激,再謝! 梁建鋒

應 變

應 變   2008肯定是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痕跡的一年,一場金融海嘯,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被催倒的不光是有形的企業,其影響更是深遠。1999年底,全球都焦慮地等待2000的到臨,彷彿世界末日將至。世事就是如此難料,千禧年是平安和富貴的;反而是表面應是充滿希望(美有總統大選、中國有奧運)的2008,卻是世界步入嚴重衰退的一年。   美國是這場金融海嘯的原爆點,是風暴的中心。經過華府一番大動作的救市行動後,似乎又平靜下來了,這或可以稱之為「以不變應萬變」。對於當前政經環境的急劇變化,美國國內感受到猛烈的衝擊,但於此過後,一切還依舊規律進行。   國會為七千億元的救市方案激烈爭拗,但到了節日休會時間,議員們還是一如以往放下所有政務度假去了。誰不度假,現任總統與候任總統都在度假,更何況國會議員。大節日當前,度假當然無罪。不管是天大的事情,似乎都有可以等待的空間。政客們都有了共識,在新舊政府交接過渡之際,雙方都不要做太多事情,享受假期後回來再作戰吧!   可是,以色列便不是這麼想,以政府的領袖對假期和節日有不一樣的利用,也許是文化和信仰的不同所造成的巧合吧。當年以色列總統沙龍派坦克圍困巴解領袖阿拉法,選擇了在復活節,布殊總統在德州農莊度假,發表聲明支持以色列自衛。在剛過去的聖誕節,以色列大舉空襲加沙地帶,造成以千百計的死傷。仍有廿多天任期的布殊總統,再一次在休假期間發表聲明支持以色列。至於那萬眾期待的候任總統奧巴馬,在夏威夷老家過火熱的聖誕,完全沒有表態。   中國去年在新年期間發生嚴重雪災,總理溫家寶並沒有回家過年,馬不停蹄地巡視災區。雖然沒有那個節日比春節大,但遇變而變,中國領導人更能審時度勢而行事,與美國的不變應萬變,是兩種很不一樣的政治作風。

快樂指數

快樂指數   據新近公布的一項調查,三分之二美國民眾對明年持有樂觀期待態度,在全球經濟衰的陰影籠罩下,這調查結果似乎有點令人意外。若不是調查數據不夠完整,則內裡所反映的狀況,便很值得深思。   剛結束的年底購物月是近年來最惡劣的,零售百貨業的倒閉潮已開始,連三大車廠都面臨破產,失業率更是月月攀升。在如此惡劣的經齊環境下,民眾的觀樂情緒是從哪裡來的呢?據該調查的數據,快樂指數的強大支持動力是18至30歲的年青一族,在該年齡層,超過八成相信明年會更好。相反,年齡越大便越悲觀。   「少年不識愁滋味」不分國籍或時代,年青人沒有太多包袱,也沒有經歷過太多挫折,自然也較容易樂觀。美國文化著重培養兒童的自信,年青人普遍都有超強的自我,人定勝天的信念比中國人還要強得多。這種因年齡的差別而產生的樂觀情緒,十分可以理解,但卻令人擔憂。聖賢說「居安思危」,而美國年青人卻「居危若安」,這到底是好事情,抑或是壞事呢?   從危機裡翻身的第一步是準確認清當前的處境,任何成功的改革都必須建基於對根本問題的理解。用「國難當前」來形容美國今日的境況一點都不為過,可悲是政客們都不願意或沒有能力說明狀況,新聞報道又只能提供一些零碎的場景,於是全民都如在迷霧裡前行一樣。將在不到一個月後帶領我們衝出迷陣的領袖,其本人也從沒有相關的經驗,他將與我們一起摸索前行。   美國真正的復蘇並不是零售業的景氣,也不是出口數字增長,甚至不是美元的反彈。這超級大國的地位,須要有一個超級文化支撐,美國文化若不自省自強,將沒法迎接新世紀的競爭。

一個故事

一個故事 有一家人在一房子內住得好好的,忽然有一天,一群人帶著武器衝進來,把他們一家都趕出去。被趕的一家人不甘心,拿起路邊的石頭往房子內的人擲去,打傷了幾個人。房子裡的人當然也不是善類,立即用機關槍和炸彈還擊了,造成房子外多人死傷。後來警察到場,看到屋外死傷遍地,向卧在路邊的傷者說,不要再向屋子內擲東西了,否則你們會死得更慘。 以上的故事是一個真實故事的縮影版,真實版發生在今日的中東加沙地帶。連日來以色列對哈馬斯管治的加沙地帶發動空襲,造成致少三百人死亡,一千三百多人受傷。以色列說這是報復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動火箭攻擊,一說這輪的空襲其實籌劃已有一年之久了。向來毫不忌諱地偏幫以色列的世界警察 -- 美國,在空襲後發表聲明,要求哈馬斯停止攻擊以色列。天下間沒有比這更不公義的事情了。可是,連候任總統奧巴馬已明確表態支持以色列政策不變,加沙地帶的巴人只能期待未來四年更多的類似襲擊事件。 當美國選民仍然陶醉於「改變」口號的浪漫承諾之際,數十年來飽受無國無家之苦的巴勒斯坦人民,在以色列暴力管治的夾縫中生存,他們並沒有看到改變的曙光。布殊總統的中東和平路線圖提出將近五年了,和平路上依舊滿是關卡。奧巴馬或希拉莉會是巴人的希望之星嗎?現階段完全沒法看得出來。 世界和平是年初的熱門新年願望,可是在中東,這世界火藥庫,明年將繼續戰火彌漫。奧巴馬的新伊朗政策效應如何?目前是沒法估計,可以較肯定的是美國與伊拉克政府的關係將會惡化、大量的美軍將轉移到阿富汗作戰、以巴衝突不會停止。還有就是那因經濟衰退而下降的油價,外加美元持續貶值的壓力,將令石油出國與美國的利益矛盾加劇。以上這些被籠統稱為中東問題的問題,是來源自一連串的不義不公,奧巴馬新政府如要真的改革美國的外交,得必須先從公義著力。

審慎樂觀

審慎樂觀   明天便是聖誕節,慣常會用「普天同慶」來形容,但這2008的聖誕,全球共通的語言卻是「經濟衰退」。論市面的氣氛,今年的節日味最淡,面對世紀融海嘯、財產縮水、職位不保,更大的節日在前,也難真的放心盡慶。   都是中國人的EQ高,早便有「年關難過年年過」的說法。過年於中國人來說,就如西方人過聖誕一樣重要。年是喜慶之日,也是經濟壓力爆發的一天,所年也是關。面對難關而感到害怕和氣餒是可以理解,但年關雖是難過,卻總會過的。因為客觀環境不容許任何事物停留,就如蘇軾所說的「萬物不能以一瞬」。因此,再難過的日子也會過去,天大的困難,也會有往事如煙的一天。誰人會得到最後的微笑,取決於誰能跟得上這變的過程。   賴以製造美國近卅年財富的華爾街金融業垮了;一度雄霸全球的汽車製造業命懸一線;大多數美國民眾所擁有最主要的資產──房子和退休基金,在兩三個月間,蒸發了一大截。大小企業管不了聖誕抑或新年,裁員、凍薪減薪全都出籠了。再加上天天在邊喊破產邊喊救市的政府,工薪一族能不人人自危嗎!   其實,只要抓住大方向,其間的變化就不必太擔心在意了。什麼是大方向呢?就是接受美國已經不一樣了,不論是企業、政府或民眾,都不自主地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態環境。在逆境中盼望回復舊觀是最令人難過的;相反,若能接受當下的處境,隨變而變,才是迎接另一片天的正確態度。   經濟的爛局已毫不遮掩地曝露出來,政客為了顯示自己有過人之才,丟出一大堆的所謂振興方案。哪裡缺錢,他們便給鈔票;那裡沒有工作,他們一張口便承諾以百萬計的新工作職位。這些所謂拯救方案,無非是想證明總有法子回復當年的舊模樣。這可不能是事實,不論在政治或經濟層面,世界格局已有了重大的質變。國家的領導們如果真的是能者,便應坦率地告訴民眾前路有多崎嶇,將要如何轉變。可惜,布殊沒有這能力,奧巴馬沒有這意願,任由國民拖泥帶水的在低迷氣氛下過這2008聖誕,那2009的聖誕又將如何度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