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論醫德

論醫德   最近在一場合與本地一名著名華裔醫生A先生閒聊,由政治說到本地醫療,名醫的敢言和率直令我佩服,也有無限的感慨。   A醫生說,別以為一大清早便到醫院巡房的醫生最勤奮,其實他們最不關心病人。因為早上六七點到醫院,大多數病人仍在睡眠當中,昨日所做的檢查或化驗報告還沒有送來,晨曦時份巡房其實作用不大,並且會打擾病人休息。A醫生認為這類超早班醫生只是為了自己方便,沒有考慮醫療效果。有一次,A醫生上午到醫院看病人,發現紀錄上寫著病人不神智不清,但他眼前的病人是好好的。於是A醫生明白了,那位超早班醫生看到病人睡了,便以他昏迷。   筆者有同感,我也遇過一位超早班肺科醫生,早上七時不到便開始巡房,但不到一分鐘便離去,真的如俗語說的:「快過打針」。A醫生馬上知道我說的那一位,補充說:他在行內不稱做肺科醫生,是叫做「廢」醫生。   談到醫生的別號,A醫生提到一位在界內被稱為「收賣佬」的普通家庭科醫生。為什麼叫做「收賣佬」呢?是因為他什麼病人都收,而且越多越好。可是病人多了自然沒有好照顧,而該醫生最善長是轉介,但轉介的必要性和水平卻不保證。 一個實例,「收賣佬」的一名長者病人投訴腳痛,被介紹看另一名華埠執業骨科醫生。A醫生說該骨醫又是埠內有名缺醫德的,果然該骨醫要求病人做磁力共震檢查。看過片後,骨醫即說病人是脊柱舊患復發,需要打止痛針,於是又轉介該病人到另一止痛專科打了四支止痛針。結果三個多月後,病人仍舊痛楚難忍而入院。駐院醫生查看同一份磁力共震片子,即時判斷與脊柱無關,再仔細找尋痛源,終發現是癌細胞入骨。同一樣的片子得出不同的判斷,其分別處除了技術外,相信更重要的是醫德。   華裔父母喜歡鼓勵子女學醫,華人社區的醫生也真的不少,但本地華人是否因此便得到更佳的醫療照顧呢?看來主要還是要看是否幸運遇到有仁心仁術的醫生了。

文化革命

文化革命   用滿目瘡痍來形容現今的華爾街應不會為過,而基於資本主義的運作原則,政府積極干預的手段將有一定限制,殘酷的現實是惟有透過自生自滅的淘汰過程,聽任市場的調節。接續下來最重要的問題是從中人們和政府能得到怎麼樣的反省。   兩黨候選人繼續努力從這場仍未見底的金融風暴撈取政治資本,麥凱因昨日一清早便提出要改革金融管理系統,並且推出電視廣告,指在當前的經濟危機,麥佩配是最可信賴的。數小時之後,奧巴馬也不甘人後,抨擊華爾街亂象,同樣提出要加強監管金融運作。不過,換湯卻不換藥,奧巴馬的結語總是離不開黨派政治,指金融危機是共和黨所造成,而麥凱因只會繼續布殊的失敗經濟政策。就兩方對雷曼個案的簡短回應,在觀點與角度方面,其實是頗一致的,不過卻就有不同的結論,聲稱自己才是挽救經濟危機的最佳領袖。   在今屆總統競選裡真正富革命思維的候選人是共和黨的保羅(Ron Paul),他的年紀比麥凱因還要大,但年輕並不等於就是進步前衛。奧巴馬所提出的政策和理念,幾乎全是民主黨過去一貫的主張,並沒有新意。在初選贏得23張代表票但卻被拒參加黨代表大會的保羅,主辦了自己的大型集會,有一萬二千名支持者出席。保羅的演說有相當多發人深省的精句,如他提到美國有世上最好的憲法,但有近乎完美的憲法是沒有用的,還需要有道德。他認為沒有講究道德和尊重憲法的政客和人民,有法等於沒有法。   今天的美國正淪為一個不講道德的國家,企業高層主管只會賺取個人的暴利而置公司及公眾於不顧。華府政客亦如是,為了權位,他們可以不理會任何原則。保羅點出了現今社會主流意識的問題,他的遠見和智慧遠超過兩黨的候選人。美國要離脫衰敗的命運,需要的不是奧巴馬或麥凱因,而是一場文化大革命。回歸樸素實幹,不張狂、不自誇;擴展平等的國際觀、熱愛生命和平,放棄霸權軍國主義。

雷曼破產有感

雷曼破產有感   周末財經濟報道指由於美國政府協調買家失敗,有近一百六十年歷史的老字號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即將宣告破產。受新一輪華爾街風暴吹襲的還包括AIG保險,該公司將宣布出售資產及向聯邦政府申請400億元應急貸款。而早前出現嚴重虧損的美國第三大證券公司(美林)將售予美國銀行。過去數年濫貸所造成的金融風暴,今年已陸續吹倒了多間金融界大行,「兩房」亦已由聯邦政府(納稅人)買單接管,美國經濟的這場重病,恐比先前所想像的還要厲害。   在大選年遭遇如此嚴峻的經濟危機,最能考慮總統候選人的真實能力。兩黨候選人都很清楚經濟不景是民眾最關心的首要議題,兩人亦曾慷慨激昂地講了不少同情民間疾苦的感人言詞,卻未見有具體振興經濟及為民解困的方案。不錯,奧巴馬和麥凱因都提出以減稅刺激經濟,但經濟專家提醒減稅並不是什麼仙丹靈藥,其實際效果的好壞,可以是兩極發展的。奧巴馬除了減稅外,還承諾新政府將大筆擴大社會服務、教育和公共醫療開支,由政府帶頭負擔起改善民生的重責。這些話讓平民百姓聽得開心,但錢從何來呢?以目前的國家財政狀況,真的能實現嗎?奧巴馬解釋經費是來自節省政府不必要的開支,但同時又答應會擴軍及增兵阿富汗。   競選支票是不必任何實質承擔的,經濟問題於政客而言只不過是一個政治議題,他們考慮的是如何借當前的經濟環景來謀取最大的選舉利益。兩黨候選人昨日僅派出經濟顧問就雷曼兄弟公司危機發表意見,兩名代言顧問都說不主張由政府出資挽救雷曼,但卻沒有進一步評論如何應付金融危機。與大選宣傳口號「改變」剛相反,並沒有令人驚喜的遠見,更沒有候選人敢於或意識到須要批判超前借貸文化。二次大戰時期,政府呼籲和推動民眾省吃儉用;面對九一一反恐戰,政府卻鼓勵人們繼續及多多消費。現今的經濟危機,並不單純是法規和操作等技術性問題,其根源是我們所擁抱的生活文化。   而與此同時,奧巴馬陣營卻引述前聯邦儲備局長格林斯潘的分析,指責麥凱因的減稅方案對經濟不利。這是多麼諷刺。現在如海嘯般衝擊華爾街的信貸危機,其始作俑者不就是格林斯潘嗎!格老今天還好意思說三道四。借格老來攻擊政敵,未必在理論上犯錯,但至少在道德上不可取。

刀山油鑊

刀山油鑊   無論從那一個角度看,今屆的美國總統選舉都是歷史性的,打破了不少紀錄。有首位非裔總統候選人、首名幾乎獲得提名的女總統參選人、一位當選年齡最老的候選人、最多電視觀眾的黨代表大會、競選開支最大的選舉等等。當然,還有那位受到媒體最密集批判和報道的女副總統候選人。美國媒體對佩林寸步不離,已幾乎到了癮君子地步。   所謂的媒體,其實要細分。一類是寄生在傳媒內的政黨打手,他們以評論家的身分,為自己的支持者製造輿論。另一類是新聞記者,他們當中也可分成兩類。一種是借新聞報道表達政治立場的記者,另一種是「捕風捉影」的記者,而兩者中又以後者佔多數。所謂「捕風捉影」不是說他們神經質,而是他們跟風捕捉熱門話題的能手,是起哄一族。那麼,風從那裡來呢?不就是那些黨派分明的政論還有誰呢?難道就沒有真正客觀公平的報道和評論嗎?不是沒有,但實在是罕有,是應受保護的瀕危品種。   媒體對佩林的「痴迷」有著不同目的,民主黨的評論機器急於要把這奧巴馬出選以來最大的威脅及早剷除,而跟風的媒體則恐為人後,人家踩一腳而自己不加上兩腳,好像沒有新聞觸覺似的。於是佩林的一舉一動,家庭成員的陳年舊事都成為報道內容。不接受記者訪問是新聞,接受訪問了更是新聞。媒體給自己的異常作業一個很漂亮的解釋,說因為佩林是新鮮人,又有可能因麥凱因身故而當上總統,所以必須接受超級顯微鏡的檢視。但同等淺薄履歷的奧巴馬參選以來,並沒有受到傳媒的認真質疑,反是得到一面倒的正面報道,這又該作何解釋呢?除了政見私心外,怕開罪少數族裔也是其中因素。   不過,就且看佩林闖進傳媒擺出的山刀油鑊陣後,能否站硬朗的站在公眾面前。若不能,則麥凱因的白宮夢碎了;若能,則是奧巴馬的惡夢來了。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   奧巴馬的「口紅門」昨日繼續發酵,奧營反咬麥凱因借題發揮,是庸人自擾,對號入座。奧的支持者指豬口紅是平常俗語,麥凱因本人也曾用來形容希拉莉的全民健保計劃。而奧巴馬本人則上電視晚間訪談節目,繼續嘲笑麥凱因拿口紅做文章。以實質嚴重性來說,奧巴馬在口紅門後的反應態度,比豬口紅原話更值得重視。   「豬口紅」的確不是奧巴馬首創的說法,但論事不能脫離現實場景。豬口紅在今日之所以具有政治敏感性,絕對是因為佩林日前在共和黨大會上的口紅笑話。從前麥凱因用豬口紅來形希拉莉的健保計劃,沒有引來性別歧視的指責,原因是「口紅」在當時並不具有任何敏感性。佩林的曲棍球媽媽笑話,使「口紅」成為她個人新的識別符號。這才會有在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拜登的集會上,主持人說拜登的資歷深厚,塗多少口紅也比不上的說法。可見,口紅與佩林的「政治連繫」是不容否認的。因此,不論是奧巴馬的現場聽眾,或是透過媒體知道該段言論的民眾,不少都會聯想起佩林,這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倘若奧巴馬真的是無意嘲笑佩林,而自己又是真的正人君子,應體會到批評者的聯想不是全無其道理的。體面的回應是不承認存心侮辱,但同時向感到受辱的女性說聲抱歉。既不向政敵低頭,又安撫了女性選民。可是,奧巴馬卻選擇戰鬥到底,以更多的笑話來回應批評,是其自負及傲慢的一貫作風。   奧巴馬不令人放心相信可當上總統大位的原因,除了他缺乏足夠的政治經驗外,他那種唯我獨尊,天下間捨我其誰的自負態度,也是其中重要考慮。當領導是要有十足自信心的,但當自信過度而成為自大,以為道理都在自己,甚至可以為天下蒼生提供所有答案,這就是問題了。布殊的失敗有著兩個主要因素,其一是他對國際事務的無知,其次是他的自負固執性格。知識不足會導致錯誤決策,固執自負則會導致有錯不願改。奧巴馬經常說麥凱因是布殊翻版,但在前述兩點上,奧巴馬更似布殊第二。

豬口紅

豬口紅   今屆總統大選的主題是「改變(change)」,但從種種跡象看來,選戰還是一樣的選戰,沒有半點清新的感覺,反而是空氣變得越來越污濁。失去了領先地位的奧巴馬逐漸放下君子的模樣,使出銳利的人身攻擊策略。   奧巴馬與過去的總統候選人不同,除了需要與共和黨的麥凱因正面交鋒外,他更要出招對付麥的副手佩林。正選針對副選在過去是鮮有的,反而副總統候選人充當打手才是常態。奧巴馬近日為了遏阻佩林的氣勢,已不計較身分的直接批判佩林,昨日甚至不惜施展了人身攻擊,可見佩林來勢之猛烈,已令奧巴馬失去了方寸。   昨天在一個集會上,奧巴馬狠批麥佩配現在才轉口說推動「改變」是虛情假意,奧說:「任你塗多少口紅在豬嘴上,仍舊是一頭豬。」奧巴馬所說的豬口紅是針對佩林在接受提名演說而來的,佩說:「曲棍球媽媽與鬥牛梗的分別只是多了口紅」。所謂「曲棍球媽媽」,是指忙碌照顧兒子課餘活動的媽媽們,因為愛子情切,所以有時會霸道如鬥牛梗。佩林講此笑話,目的是要顯示自己是普通家庭主婦,期望得到婦女選民的認同。事實證明「曲棍球媽媽」的笑話得到極佳的回響,成為了佩林新渾號。     奧巴馬醜化佩林的「曲棍球媽媽」形象,不能達到真正反擊作用,反而顯得低下,有失風度且對婦女不敬。用「口紅豬」來形容佩林,也反映出奧巴馬對佩林受歡迎的酸味和憤怒。嘲笑「曲棍球媽媽」的不單是奧巴馬,他的副手拜登在出席另一個競選活動時,介紹他出場的主持人說:「無論你塗多口紅,也沒法能超過他(拜登)的資歷的。」   奧巴馬陣營可能不習慣處於下風,但總不能看到對手領先,便用這類低俗和歧視性的語言;要是這樣,選民又能看到將來會有甚麼清新改變呢?

萬萬料不到

萬萬料不到   新聞就是新聞,每天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富貴泰國總理他信遭軍人政變而被趕下台,繼任總理的沙馬亦即將面對被逼下台的命運,不為別的,只因沙馬愛炒菜,主持了電視台烹飪節目而被指涉利益衝突。在政局動盪,動輒便有坦克車上街的地方,竟然只因總理教人下廚而引爆政治風暴。在美國,奧巴馬也可能因為副手而與白宮緣慳一面。   當然,至目前為止,民主黨在十一月攻陷白宮的機會仍是相當大的,但奧巴馬已經變成一個有可能被擊敗的候選人,而不是兩星期前隨時準備搬進白宮的那位新世代領袖。奧巴馬在民主黨代表大會後曾一度領先麥凱因六至八個百分點,而事實上自初選結束以來,奧巴馬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可是,最近兩天,麥凱因竟然神奇地反超前。本來已穩如泰山的奧巴馬到底犯了甚麼錯呢?答案就是他太認為自己真的已勝出了。   擊敗曾被視作準下屆總統的希拉莉,令本來已超自信的奧巴馬更自信。感謝布殊八年來劣績纍纍,對手麥凱因又是一個連共和黨核心也不能討好的候選人,奧巴馬還有什麼障礙呢?所以,雖然「奧希夢配搭」曾甚囂塵上,希拉莉也表明了意願,但奧巴馬就是不挑這可以令民主黨選民團結的組合,改為起用對選民沒有吸引力可以言的拜登。原因?就是因為奧巴馬的自信和自我。   自信,是因為他相信白宮路上已沒有大障礙,論人氣和經費,他都是充足有餘。自我,是相信自己正在創造歷史,這光環不可能被另一項歷史所分享。若成功當選,奧巴馬便是美國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也是世上最具權勢的黑人。他幾乎在每篇演說裡都會如此提醒選民,在接受提名演說的末段,也不例外。但若希拉莉成了副總統,非單她的受歡迎程度會分薄他的鎂光燈,更重要是希拉莉也變成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一次選舉有兩項世界紀錄,永遠地分享了他一手創造出的歷史光環,是奧巴馬最不願意的。   沒有個人野心和自信,是沒法當總統的,只是萬萬想不到麥凱因竟然會拋出一位女奧巴馬,競爭創造歷史的機會,打亂了奧巴馬的如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