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   奧巴馬的「口紅門」昨日繼續發酵,奧營反咬麥凱因借題發揮,是庸人自擾,對號入座。奧的支持者指豬口紅是平常俗語,麥凱因本人也曾用來形容希拉莉的全民健保計劃。而奧巴馬本人則上電視晚間訪談節目,繼續嘲笑麥凱因拿口紅做文章。以實質嚴重性來說,奧巴馬在口紅門後的反應態度,比豬口紅原話更值得重視。   「豬口紅」的確不是奧巴馬首創的說法,但論事不能脫離現實場景。豬口紅在今日之所以具有政治敏感性,絕對是因為佩林日前在共和黨大會上的口紅笑話。從前麥凱因用豬口紅來形希拉莉的健保計劃,沒有引來性別歧視的指責,原因是「口紅」在當時並不具有任何敏感性。佩林的曲棍球媽媽笑話,使「口紅」成為她個人新的識別符號。這才會有在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拜登的集會上,主持人說拜登的資歷深厚,塗多少口紅也比不上的說法。可見,口紅與佩林的「政治連繫」是不容否認的。因此,不論是奧巴馬的現場聽眾,或是透過媒體知道該段言論的民眾,不少都會聯想起佩林,這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倘若奧巴馬真的是無意嘲笑佩林,而自己又是真的正人君子,應體會到批評者的聯想不是全無其道理的。體面的回應是不承認存心侮辱,但同時向感到受辱的女性說聲抱歉。既不向政敵低頭,又安撫了女性選民。可是,奧巴馬卻選擇戰鬥到底,以更多的笑話來回應批評,是其自負及傲慢的一貫作風。   奧巴馬不令人放心相信可當上總統大位的原因,除了他缺乏足夠的政治經驗外,他那種唯我獨尊,天下間捨我其誰的自負態度,也是其中重要考慮。當領導是要有十足自信心的,但當自信過度而成為自大,以為道理都在自己,甚至可以為天下蒼生提供所有答案,這就是問題了。布殊的失敗有著兩個主要因素,其一是他對國際事務的無知,其次是他的自負固執性格。知識不足會導致錯誤決策,固執自負則會導致有錯不願改。奧巴馬經常說麥凱因是布殊翻版,但在前述兩點上,奧巴馬更似布殊第二。

豬口紅

豬口紅   今屆總統大選的主題是「改變(change)」,但從種種跡象看來,選戰還是一樣的選戰,沒有半點清新的感覺,反而是空氣變得越來越污濁。失去了領先地位的奧巴馬逐漸放下君子的模樣,使出銳利的人身攻擊策略。   奧巴馬與過去的總統候選人不同,除了需要與共和黨的麥凱因正面交鋒外,他更要出招對付麥的副手佩林。正選針對副選在過去是鮮有的,反而副總統候選人充當打手才是常態。奧巴馬近日為了遏阻佩林的氣勢,已不計較身分的直接批判佩林,昨日甚至不惜施展了人身攻擊,可見佩林來勢之猛烈,已令奧巴馬失去了方寸。   昨天在一個集會上,奧巴馬狠批麥佩配現在才轉口說推動「改變」是虛情假意,奧說:「任你塗多少口紅在豬嘴上,仍舊是一頭豬。」奧巴馬所說的豬口紅是針對佩林在接受提名演說而來的,佩說:「曲棍球媽媽與鬥牛梗的分別只是多了口紅」。所謂「曲棍球媽媽」,是指忙碌照顧兒子課餘活動的媽媽們,因為愛子情切,所以有時會霸道如鬥牛梗。佩林講此笑話,目的是要顯示自己是普通家庭主婦,期望得到婦女選民的認同。事實證明「曲棍球媽媽」的笑話得到極佳的回響,成為了佩林新渾號。     奧巴馬醜化佩林的「曲棍球媽媽」形象,不能達到真正反擊作用,反而顯得低下,有失風度且對婦女不敬。用「口紅豬」來形容佩林,也反映出奧巴馬對佩林受歡迎的酸味和憤怒。嘲笑「曲棍球媽媽」的不單是奧巴馬,他的副手拜登在出席另一個競選活動時,介紹他出場的主持人說:「無論你塗多口紅,也沒法能超過他(拜登)的資歷的。」   奧巴馬陣營可能不習慣處於下風,但總不能看到對手領先,便用這類低俗和歧視性的語言;要是這樣,選民又能看到將來會有甚麼清新改變呢?

萬萬料不到

萬萬料不到   新聞就是新聞,每天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富貴泰國總理他信遭軍人政變而被趕下台,繼任總理的沙馬亦即將面對被逼下台的命運,不為別的,只因沙馬愛炒菜,主持了電視台烹飪節目而被指涉利益衝突。在政局動盪,動輒便有坦克車上街的地方,竟然只因總理教人下廚而引爆政治風暴。在美國,奧巴馬也可能因為副手而與白宮緣慳一面。   當然,至目前為止,民主黨在十一月攻陷白宮的機會仍是相當大的,但奧巴馬已經變成一個有可能被擊敗的候選人,而不是兩星期前隨時準備搬進白宮的那位新世代領袖。奧巴馬在民主黨代表大會後曾一度領先麥凱因六至八個百分點,而事實上自初選結束以來,奧巴馬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可是,最近兩天,麥凱因竟然神奇地反超前。本來已穩如泰山的奧巴馬到底犯了甚麼錯呢?答案就是他太認為自己真的已勝出了。   擊敗曾被視作準下屆總統的希拉莉,令本來已超自信的奧巴馬更自信。感謝布殊八年來劣績纍纍,對手麥凱因又是一個連共和黨核心也不能討好的候選人,奧巴馬還有什麼障礙呢?所以,雖然「奧希夢配搭」曾甚囂塵上,希拉莉也表明了意願,但奧巴馬就是不挑這可以令民主黨選民團結的組合,改為起用對選民沒有吸引力可以言的拜登。原因?就是因為奧巴馬的自信和自我。   自信,是因為他相信白宮路上已沒有大障礙,論人氣和經費,他都是充足有餘。自我,是相信自己正在創造歷史,這光環不可能被另一項歷史所分享。若成功當選,奧巴馬便是美國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也是世上最具權勢的黑人。他幾乎在每篇演說裡都會如此提醒選民,在接受提名演說的末段,也不例外。但若希拉莉成了副總統,非單她的受歡迎程度會分薄他的鎂光燈,更重要是希拉莉也變成了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統。一次選舉有兩項世界紀錄,永遠地分享了他一手創造出的歷史光環,是奧巴馬最不願意的。   沒有個人野心和自信,是沒法當總統的,只是萬萬想不到麥凱因竟然會拋出一位女奧巴馬,競爭創造歷史的機會,打亂了奧巴馬的如意算盤。

不一樣奧運

不一樣奧運   在舉世觸目的京奧圓滿結束後,隨之而來的另一場世界運動會在京奧場地上舉行,中文稱之為「殘奧」。當局以京奧同樣認真的精神主辦這場運動會,開幕至今也受到各方好評。不過,對於該運動會的官方中文名稱──「殘奧」,實在是不敢苟同。   Paralympic Games 是給身體不健全人士而設的世界運動會。「殘奧」中的殘字是指殘疾人士,中國政府主辦2008「殘奧」,表現及鼓吹對殘疾人士的尊重和愛護。不過,在詞意上,「殘」字本身完全不含有任何的正面語意,使用者可能完全沒有不尊敬的意思,但此字本身卻有固定的負面象徵含意,對肢體不健全或有其他身體功能障礙的人士,是有欠尊重的。   主辦當局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要辦好「殘奧」,但「殘奧」二字如能使用更中性的翻譯,不是更理想嗎?過去有譯稱之為「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美國文化在這方面便更具敏感性,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剛出生的兒子患有唐氏綜合症,會被稱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這種避諱是有應該的,因為其背後是彰顯著人人平等的觀念。縱然言者無心,但既然有更好的表達方式,何不採用呢?   要徹底的改變對體能有障礙人士的歧視,需要持續和長期的社會教育,「殘奧」一詞並不是良好示範。日前才聽到一些人士在談論佩林育有一名智障兒子的新聞,其中一人說;「佩林必定做些壞事,才會有此報應。」中國古代以斷肢作為一種刑罰,所以肢體傷殘者被歧視早已根深柢固的存在於中華文化內。現今社會進步,公平觀念普及,對敏感用語的要求也應該提高。   也許是太遲了,但還是希望在中國舉行的Paralympic Games不要再用「殘」字稱呼了。

重新出發

重新出發   麥凱因昨晚在接受共和黨總統提名時,做了些一般政客絕少做的事情,就是在熱情歡呼的黨代表前,批評共和黨的不是。也許會開罪了才剛稍稍接納他的保守派,不過,這卻正就是麥凱因的本色。他指「共和黨失信於選民,因為共和黨政客把持不住而貪污,不是改變華府,反而是被華府政治改變了。」還是有不少人不敢相信,他竟會在此時此地如斯率直。   奧巴馬陣營費全力要把麥凱因,甚至只曝光不到一周的副總統候選人佩林,一同標籤成為布殊的同道人。布殊不受歡迎,是一股黑氣,民主黨很明白布殊是奧巴馬的助選良伴。不過,這是對麥凱因不公平的,因為在議會廿多年來,麥凱因都是共和黨的非主流,他的主張獨立,經常與民主黨合作與自己的黨領導唱對台,在眾多重要議題上都與布殊相左。就在四年前的總統大選,民主黨便傳出要邀請麥凱因做克里的副手,以建立民主黨跨黨派的劃時代思維。由此可以,麥凱因是如假包換的「中間派」,連民主黨都曾一度考慮招攬。   至於演說技巧,奧拜麥佩四人中,麥凱因是最差的。他的聲調控制變化不多,斷句不恰當,經常重複前句的尾字,有至少五六處更是讀錯字。不過,這也許都是相當一部份觀眾所預知的。反而,內容是昨晚演說的精華價值。民主黨掌控的國會民意支持度僅得17%,奧巴馬激昂的演說卻並沒有半字批判檢討。反之,麥凱因卻直接向中間選民喊話,指出共民兩黨都辜負了他們,答案也不是只在一個黨派身上。雖然麥凱因的演說有些內容坦白說沒有什麼吸引力,但他那幾句兩黨同批的說話,肯定被不少人聽進去了。   不過,現今流行政治文化是政治演說可以沒有內涵,但必須動聽。麥凱因的講稿沒有達到此要求。且看十月份的三場電視辯論吧,看看麥凱因能否真的重奪華府改革者的稱號。

共和黨的奧巴馬

共和黨的奧巴馬   不論是好奇、抑或是熱情期待,又抑或是帶著挑剔眼神怒視,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昨晚接受提名的演說,其受關注程度絕不比奧巴馬的丹佛演說低。經過主流媒體和網站博客狂攻近一周後,佩林終於第一次有自己的舞台向全國觀眾自白。一些新聞標題在演說前將之定調為關乎她政治前途的生與死。那麼,演說過後,她真的能勝任嗎?   在佩林結束演講後,麥凱因從後台走到台前,手上拿著咪高峰,觀眾以為他要有什麼發表,但他只講了一句,就是問:我們選對了副總統人選嗎!   在萬人集會上,佩林顯得自信和自然,並且演說技巧熟練,完全沒有新人怯場的跡象,彷佛是一位慣於應付大場面的政治人物,而事實上她出現在全國層面的政治僅有六天的時間。在演講內容方面,她技巧地回應了連日來的各種指控和挑剔,包括關於她的長女未婚懷孕的事情。佩林只輕描淡寫地說:「我的家庭有愉快也有不如意時,與其他家庭一樣。」她也安排了未來女婿在大會上亮相,大度應對醜化報道。   另方面,除了陳述政見和讚揚麥凱因,佩林花了不少篇幅攻擊奧巴馬,但卻選擇了調侃的手法。這是一種有爭議的處理政敵方式。有論者認為佩林可能應該更直接和嚴肅的批評奧巴馬,用譏諷方法可能不夠力度。也有人認為佩林是以普通人進軍宮為號召,太過於政治,與其「媽咪」的形象反而不相襯。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名在一星期前仍寂寂無聞的女政客,已闖過首關,成為可以左右十一月選情的關鍵人物。NBC政治總監聽完演說後下評語:共和黨找到他們的奧巴馬了。   佩林令民主黨人頭痛,主因是批評佩林的理據,似乎全都合用於奧巴馬身上,還要附加一個阻礙女性政途的罪名。而更致命的是,奧巴馬怎可以當佩林是對手呢?她只是副手人選而已,主攻副手,會顯得民主黨缺乏自信。但若不理會她,任由她搶佔選戰的動力和風頭,最終吃虧的將是奧巴馬。且看,慣常缺乏危險感的民主黨如何應對吧!

趕盡殺絕

趕盡殺絕   即將被正式提名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在全國政治舞台上曝光只是短五天,但負面新聞之多可謂近年罕見,看來民主黨陣營對於這位來自冷凍邊陲的政敵,一點都沒有掉以輕心。   昨日新鮮出爐的佩林新聞包括:丈夫曾兩度加入獨立黨,是極右分子、她原是前極右總統候選人布坎南的支持者、她的私人律師同時代表州長辦公室、曾反對性教育撥款等等。當然日前她公開承認未婚女兒懷孕,繼續被引伸擴大,多篇評論指這是對她的致命傷,將毀掉她在家庭價值觀上的發言權等等。   針對以上的新聞,佩林或其發言人都有回應或否認。是非本來就有一雙飛毛腿的,在網絡和資訊爆棚時代,一宗又一宗,幾乎是廿四小時不斷出籠的負面新聞,令公眾會應接不暇,還未來得及看指控的內容或當事人的回應,新指控又出現了。結果,大多數人可能只會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就是:佩林真的問題多多。這也許就是民主黨人所期求的效果。   大選日漸逼近,奧巴馬仍然在形勢大好下沒有拋離對手,甚至在黨代表大會後支持度也沒有理想的提升,再遇到佩林的突襲,奧巴馬陣營明顯是採取了趕盡殺絕的手法,要把佩林一棍打死。這些負面的攻擊已得到首輪的回報,奧巴馬在最新的民調中支持度上升。   以一大堆重要性不大的所謂醜聞來追殺一位政壇的新秀,與奧巴馬呼籲年青人改造華府政治的口號一致嗎?政治就是政治,奧巴馬的競選形象,與他的實際作為,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奇蹟地公眾似乎接受了這種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