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長話短說》--噢!不要吧!

噢!不要吧!   聯邦參議員奧巴馬在網上宣布有意參選下屆總統大選,這已是流傳了多時的消息,現今只是由他個人正式確認。多個月前有一名聽眾在節目中問筆者對奧巴馬參選的看法,我的反應與今天一樣:噢!不要吧!絕沒有輕蔑奧巴馬議員之意,他出身自名校,靠個人奮鬥躋身國會殿堂,是年青年人上進的好榜樣。只是這股奧巴馬熱,似是吹來無因,卻實在是來自一場歪風。   民主政治讓有志者可以有問政的門路,就如奧巴馬,他曾在電視訪問中憶述未成名之時,被拒於民主黨大會門外,今日卻人氣超旺,甚至可以挑戰前第一夫人希拉莉。從政經歷簡短,政績空白的奧巴馬,一夜間竟成為呼聲日高的總統候選人,箇中必然有其原因的,但肯定這與他的政治能力無關。   美國選民是世上最被寵壞了的選民,選票對他們而言就如牛油與麵包一樣理所當然。很隨意又淺薄,沒多人會深究,似乎是反正年年都總會來一次的東西。從投票率偏低便可知道,美國民眾並不特別熱衷於選舉,而參與投票的選民中,憑直覺投票者佔多,單一議題選民(指只關心特定議題)大不乏人。論投票的素質,其實並不高。企業聘用總經理必定會開出明確且嚴格的入職條件要求,但擔任美國總統(實際上是世界領袖)卻沒有最低資歷的審查,只要討得民眾開心。   奧巴馬之所以受歡迎,一般認為是他的形象清新,不是樣板政客模樣。奧巴馬確是沒有華府政客的習氣,但原因是他只當了兩年的議員。社會的長治久安好一段日子了,漸漸養成一些人相信誰執政都與我無關似的。但請看小布殊,便可證明把白宮權力交付予一名能力不足且不稱職的人,其災難將禍延全球及幾代人的,我們不應以買CD那種貪新鮮的心態去挑選新總統。

《長話短說》--咖啡裡的風波

咖啡裡的風波   自從央視主播在網上抨擊故宮開了星巴克後,各方討論熱烈。有說星巴克故宮開是對中國的不尊重,也有唱反調的指事件是小題大造。這場爭論其實正正點出了中國在前進發展時期的一大要害。   台灣TVBS的記者就此親到故宮採訪,記者竟說:「事實上,故宮裡也有其他的咖啡店,規模甚至比星巴克還要大。同樣得到北京政府經營許可的星巴克,卻成為部分大陸民眾抨擊的對象,只能說是樹大招風。」問題只是樹大招風嗎?   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居世界之首,至少在統計上,中國已經不再是百年前貧窮的弱國。但中國人的尊嚴回來了嗎?上海或廣州的商業高樓,將是中華民族的新象徵嗎?不應怪責星巴克不尊重中國文化,商家謀利是合理的,人流多處便是開店的理想位置。不尊重古蹟,出賣文化遺產的是中國人自己。是誰批准星巴克在故宮開業?是誰認為中國神聖的宮殿建築可以變成大商場?長城可以租借為派對場所,故宮開咖啡店便自然算不了什麼。   中國人表面是一個好古的民族,但殘酷的歷史卻告訴我們相反的答案。口口聲聲的說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但當中能有多少被保存下來呢?輕看前朝,好創新顯威風,頌今菲昔,才是支配中國數千年的價值觀。所以,本來因戰亂和天災而難保存的古蹟,在中國更難維護。除了滿清因為入主而沿襲明朝故宮外,歷代帝王何時會珍惜過前朝之物。至於現代人,沒有改朝換代的問題,卻又因為受到脫貧心態的扭曲,視一切均為可出賣之物,對古蹟的維護只重招徠遊客。   向星巴克老闆大興問罪之師是缺乏自我反省的行為,又不是八國聯軍,管理不好故宮,還能怪誰。

《長話短說》--何時休

何時休   布殊總統前日剛發表了新的伊拉克戰爭以至反恐戰的新策略,美國駐雅典的大使館在昨日卻受到恐怖分子的火箭攻擊。這是恐怖分子的故意挑釁嗎?很難得知事件是否與布殊講話有直接關係,但卻可以證明,反恐戰現實狀況絕不是布殊想像中的簡單。   從布殊向全國發表的伊戰新策略,最強烈的信息是總統仍是很努力在製造一個光榮下台階。增兵兩萬是為期望目前的暴力衝突可以受到控制,讓美軍徹退時,伊拉克表面上是和平的,至少其治安狀況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就算能達到此目標,美軍也只能算是平安撤退,先前預期的政治目的將一概落空。伊戰是一齣人為的災難性悲劇,發展至目前的狀況,也絕不是布殊個人能力所能夠扭轉的。若布殊能在未來兩年大幅減低美軍的傷亡,並在離任前把大部份美軍撤回,已算是較可接受的結果了。   為了面子,布殊在全國講話中不乏陳腔濫調,我們再去與他逐字斤斤計較也是毫無意義的。過去,因為選舉而借伊戰打布殊的政客,從今開始應該認真的為美國如何有效反恐多做實質的貢獻。   伊拉克肯定會是一個亂局,如何讓伊拉克較親美的力量可以佔優,是美國現在必須認真部署的。一個反美的新伊拉克,將會比百個薩達姆更可怕。因為它將結合伊朗和敘利亞的力量,在中東形成更大的反美勢力。期望民主的伊拉克力量是空話,美國似乎應培養一位有類似薩達姆力量的新統治者。   也許這是政治不正確的說法,但相信卻是十分實用的策略。否則,未來美國因為伊戰而受的苦難將難以估計。世間事都是有果報的,伊拉克因白宮的狂妄和愚昧而受的苦,恐怕他朝有日也會離不開這因果關係。

《長話短說》--不可能任務

不可能任務   經歷過政治實務洗禮的加州州長阿諾提出了社會主義式的全民健保計劃。從計劃的內容及動機,絕對不會相信是出自於一位共和黨籍的州長。連非法移民也可以得到公費的醫療保險,相信是民主黨也未必敢公開主張的。很欣賞阿諾敢去碰全民健保議題的勇氣,只是,這是一宗不可能的任務,阿諾有心卻沒有法,相信難開花結果。   任何的全民健保構思都是好的,沒有人反對這大前提,問題只是如何實踐。在把夢想變成現實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經費。全民健保系統要持續健康運行,必須要有固定及足夠的收入,而開支要受到有效控制。州長的計劃是依賴僱主、醫療機構和保險公司共同分擔,然後再加上政府的撥款。這套集資方式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問題。   要向既得利益者,向與自己非親非故的人提供金錢利益,是相當有難度的。而且,於全民健保的財務,開發收入沒有比控制開支重要。首先是美國的醫療成本和費用長期處於全球最高水平,其間的利潤和訂價架構不重整,更多的收入也沒用。可是,要改革全套醫療收費,其工程的艱巨不下於重建伊拉克。再加上如果有了全民健保,加州人口將會必然的增長,進一步增添健保的財務壓力。   美國生活貴,加州生活更貴。在成本如此高昂的州,要獨力做到全民健保,就算是計劃推出了,要持續運作也不樂觀。所以,重點是要控制不合理的醫療和藥物成本,而且不能只在加州進行,因為醫療系統是全國性的。另在開源方面,向醫生和醫院和保險公司打主意不是良策,他們都有財有勢,可以與政府作長期法律抗爭,再拖幾年也不會有結果。政府應從入息稅的重整入手,把更多稅入用作全民醫療。

《長話短說》--細數民主

細數民主   昨日在電台節目上,有幾位聽眾朋友讚揚美國是在國際推廣和傳揚民主政制。其中一位女聽眾不同意指責美國在各地挑起紛爭,認為地方衝突的雙方應自己負責任。聽眾們的說法,與布殊總統口吻一致的,但這離事實又有多遠呢?   今天不少民眾都認為伊拉克戰爭類似越戰,我們便從越戰談起吧。美國在越南犧牲了數萬名軍人的生命,是二戰後美軍最大的挫敗。美國軍隊為何會遠道前赴越南作戰的呢?也許我們會有印象,美軍是支持南越「民主政府」,對抗共產的北越。這是事實的一部份。   越南為爭脫殖民地統治而與法國開戰,信仰共產的抗法越南民眾勢力日強,法國政府於是在越南南部成立親法的南越政權,意圖藉此繼續控制部份越南。同樣基於反共,美國政府當時大力支持法國分裂越南的行動。當法國兵敗後,美國軍事顧問及援助物資大量湧進南越,填補了法國的位置,與北越的血戰就是這樣展開的。   美國沒有讓脫離殖民統治的越南有全民選舉的機會,也沒有提出什麼支援越南全面民主的運動。相反,美軍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消滅北越。為了美國政府的反共意識型態,便將他國當戰場,拿人家的百姓當炮灰,這是推廣自由民主嗎?   而最近的例子的索瑪里。索瑪里在最近執政的獨裁者倒台後一直沒有健全可運作的政府,軍閥橫行,屠殺平民。索瑪里大部份民眾信仰回教,回教武裝力量在索瑪里南部逐漸站穩,並取得了首都的控制權,也得到民眾的擁護,恢復了部份社會秩序。而受美國支持的軍閥失勢後,美國因擔心索瑪里成為同情基地組織的回教國家,於是軍事支援埃塞俄比亞入侵索瑪里。請問,美國有在索瑪里推廣民主嗎?   還有,布殊的批准撥款支持巴勒斯坦總理建立軍隊,明顯是要讓他可以向在選舉中勝利的哈馬斯組織作戰。巴勒斯坦今日已陷入內戰邊緣,也是美國民主建設的成績嗎?   一言難盡,罄竹難書。

《長話短說》--扁來了

扁來了   陳水扁今日將到三藩市,有人準備歡迎、晉見,也有人籌備示威抗議。為了陳水扁而讓僑社一眾人等都忙了起來,不論場面如何,阿扁都會滿足的。   自從高雄陳菊勝選後,陳水扁沾沾自喜,似乎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魅力仍在。陳水扁不怕檢調,卻更在乎別人不把他當作一回事。沒有選舉,也沒有可以讓扁表演的舞台,要爭取傳媒鏡頭,外訪是好的選擇。   在陳瑞仁的起訴書公布前,扁也是花巨資作近乎無聊的外訪,無非是要讓民眾肯定他的總統領袖地位。在內沒有了誠信和尊嚴,外訪卻可以自抬身價。因為,不看僧面也看佛面,好歹他也是現任總統。只要踏出外訪的第一步,不論你們倒扁或挺扁,扁就是代表台灣的元首。   到今日的田地,最能讓扁過總統癮的,就只有外訪了。出訪時的前呼後擁場面,陪同隊伍陣仗,駐外官員組織歡迎隊,以及前來會見的外國官員,在在都會令阿扁快活起來,再讓媒體將之回島內,多麼的風光。所以,只要成行,扁便高興了,不管是去那裡,在目的地能做些什麼?統統都不是問題。   而為扁外訪增值的,當然首推能過境美國。遇到倒扁示威也沒有問題,多些人來,新聞多一點,又不能對他有實質的羞辱,扁沒有損失。不論今日會有多少人前來向扁喝倒采,扁也真的不會在乎,因為入了美國境便是他最大的勝利。   所以,要抗議扁過境美國,除了到扁出現的地方示威外,也應向過境城市的國會議員示威,讓這些議員明白華裔民眾的有多元看法。陳水扁可以藐視司法,玩弄黨務機器,甚至綁架泛綠選民的情緒,而唯一他不能操控而最會傷害他的,只有美國政府。如果,美國政府稍為表態厭棄陳水扁,扁所受到政治衝擊絕不會比陳瑞仁的起訴書低。阿扁過境,倒扁人士首要示威對象,應是美國政府。

《長話短說》--聽其言

聽其言   來自三藩市,也即是筆者所屬選區的國會眾議員普洛西昨日正式執掌國會,成為有史以來美國首位女議長。依憲法規定,她是總統和副總統之後的第三位白宮權力繼承人,地位顯赫。對於一位女議長的出現,又是民主黨難得重新控制參眾兩院,當然是會令到民主黨十分之興奮,但對於民眾最關心的伊拉克戰爭問題,似乎仍然不能過度樂觀。   普洛西在就職講話中提到伊戰說:伊拉人必須要明白,他們應該承擔治安責任。普洛西這種說法是舊調,但也是錯調。「伊人要自己保護自己」的潛台詞是美軍保護伊拉克人已經夠了,到時候是伊拉克自保,不要再依賴美國。事實真的如此嗎?是伊拉克人求美軍前來保護他們的嗎?抑或是他們的國家被侵佔了而導致治安崩潰。不認清狀況本質,又如何能提出合適的解決辦法呢?   民主黨的前副總統候選人愛德華茲已表態會問鼎二零零八,近日向媒體說當年投票贊成授權總統出兵伊拉克,是受到布殊蒙蔽而投下錯誤的一票。愛德華茲的坦白,只想及早「洗底」,把支持不受歡迎伊戰的壞紀錄都推給布殊。愛德華茲的困境也是許多民主黨人的共同問題,包括希拉莉和普洛西在內,昔日都曾經投票授權開戰。但把責任推給布殊便可以脫身嗎?那麼容易便被蒙騙,還可以當議員或甚至總統嗎?   就算是開戰以前,質疑攻佔伊拉克的聲音不是沒有的,如屋崙市國會議員芭芭拉便是其中之一。但為何絕大部份的民主黨議員都投了贊成票呢?並不是因為他們受到白宮欺騙,而是他們有私心,恐怕在國民不擇手段反恐的大形勢下,反對出兵會被抨擊為不夠愛國,於是一眾都附和了白宮的先發制人戰爭。現在要民主黨反口抨擊伊戰十分之容易,因為這是政客的基本功,問題是出於這證明了民主黨於伊戰原來是沒有立場的,只會跟風。那我們又憑什麼可樂觀期望民主黨國會有解決伊拉克困局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