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傳媒(五)
續談傳媒與政治。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媒體能發揮監督政府,促進民主的作用,但當媒體在不知不覺間參與了政治,從報道新聞變為製造新聞的角色,則媒體監察政府的功能也大大減弱了。
這角色的轉變是很微妙的,新聞機構的專業應該是發掘事實真相。要做好這工作,錢和時間都得花上不少,與時下追求急促回報的營商哲學背道而馳。因此,對於前線記者的投資日趨減少,而媒體為了維持和增加讀者量,必須以別的更省錢的方法去吸引眼球。於是,精采的調查報道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聲情並茂的評論;此外,把新聞內容淺化和娛樂化,也是一個保持收視又不花錢的手段。
因此,在民主黨初選時,克林頓和奧巴馬的隔空口角成了多日的頭條,希拉莉不變的套裝佔了不少版面,奧巴馬的非洲故鄉也成為焦點。在大選階段,麥凱因的年齡和病歷表、佩林的服裝開支費和水匠工的個人背景等等,都是最令人留下印象的新聞。概括來說,所謂的總統競選報道,以報道兩人的爭吵為主線,其次是走勢(類似賽馬貼士的誰佔上風/下風報道),再其次才是政見的深入比對或考核。在四場正副總統的辯論會後,媒體爭相公布勝負,彷彿球賽似的;至於辯論內容的真偽分析,則三言兩語便帶過了。
按常理,選民是依據候選人的政見和資歷作出選擇,但由於媒體主導了民眾對候選人和選情的理解,那些與施政沒有直接相關的印象式和情緒化報道,左右了民眾對候選人看法。反映在民調裡,又間接影響了媒體的報道方向。民調低落的候選人會得到更多的負面報道,這就是所謂的跟紅頂白。
至於充斥在各種媒體的評論,由於具有比新報道更大的影響力,早已成為黨派和政府的獵物。政治評論員黨派分明,各佔據地盤拚命的替自己的候選人造勢。政府也會透過手段影響評論員,通常是採用獨家送料來吸引個別評論員寫官方不便直接推出的信息,布殊政府便是其中的能手。
總而言之,媒體日漸失去其獨立性和發掘新聞事實的能力,對民主政制及整個社會都是一個極壞的發展。 (全文完)
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October 29, 2008
民主法治傳媒(四)
民主法治傳媒(四)
續談傳媒與政治。民主政制的完善,必須要有一群掌握充份正確資訊及理性的民眾,而傳媒的角色和責任是保障民眾得到正確無偏見的資訊。一旦傳媒作為資訊流通的管道不暢通,或是傳送了大量有偏見或不實的消息,則民眾作出理性判斷的環境便受到干預或污染。
對於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的認識,大部份民眾都是透過傳媒,只有很少一部份人能有第一身的經歷。傳媒包括了傳統的報刊或電視/電台,也包括互聯網上流通的各式資訊。雖然因為傳播科技的更新,資訊量大增,但並不等於消息便靈通了。量多弊於雜亂,真真假假未及分辨便已散播千里。互聯網提供了空前龐大的資訊庫,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資訊的價值。至於傳統媒體,資訊提供者是專業新聞從業員,經過他們的過濾及處理,資訊的價值比互聯網在理論上要高。但由於越來越多人離開傳統媒體而轉為只依賴互聯網,博客或私人資訊交流網站的佔有率已後來居上。
非專業的資訊網頁受歡迎,除表示了人們對傳統媒體的厭倦外,還有就是非專業的信息一般以評論式為主,含有強烈的竟見,更富吸引力。時下流行一種說法,因為傳播科技的發達,獨家新聞已極度難求,但觀點和評論卻可以獨家。於是傳統媒體為了從網絡競爭,也轉變了報道事實的傳統新聞方式,改為加入大量的分析和評論。這本來也是無可厚非的,可以幫助讀者分析不同觀點。但當評論和意見如海嘯般沖至,導致公共資訊在事實和評論兩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失衡。意見和評論充斥,基本事實卻缺乏且不受重視,因而形成沒有事實根據也可以口若懸河地評論一番,甚至把意見變成為事實。其結果就是公眾未對事物或人物有充份認識之前,便有了意見判斷,這對民主政治造成極大的傷害。
(待續)
續談傳媒與政治。民主政制的完善,必須要有一群掌握充份正確資訊及理性的民眾,而傳媒的角色和責任是保障民眾得到正確無偏見的資訊。一旦傳媒作為資訊流通的管道不暢通,或是傳送了大量有偏見或不實的消息,則民眾作出理性判斷的環境便受到干預或污染。
對於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的認識,大部份民眾都是透過傳媒,只有很少一部份人能有第一身的經歷。傳媒包括了傳統的報刊或電視/電台,也包括互聯網上流通的各式資訊。雖然因為傳播科技的更新,資訊量大增,但並不等於消息便靈通了。量多弊於雜亂,真真假假未及分辨便已散播千里。互聯網提供了空前龐大的資訊庫,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資訊的價值。至於傳統媒體,資訊提供者是專業新聞從業員,經過他們的過濾及處理,資訊的價值比互聯網在理論上要高。但由於越來越多人離開傳統媒體而轉為只依賴互聯網,博客或私人資訊交流網站的佔有率已後來居上。
非專業的資訊網頁受歡迎,除表示了人們對傳統媒體的厭倦外,還有就是非專業的信息一般以評論式為主,含有強烈的竟見,更富吸引力。時下流行一種說法,因為傳播科技的發達,獨家新聞已極度難求,但觀點和評論卻可以獨家。於是傳統媒體為了從網絡競爭,也轉變了報道事實的傳統新聞方式,改為加入大量的分析和評論。這本來也是無可厚非的,可以幫助讀者分析不同觀點。但當評論和意見如海嘯般沖至,導致公共資訊在事實和評論兩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失衡。意見和評論充斥,基本事實卻缺乏且不受重視,因而形成沒有事實根據也可以口若懸河地評論一番,甚至把意見變成為事實。其結果就是公眾未對事物或人物有充份認識之前,便有了意見判斷,這對民主政治造成極大的傷害。
(待續)
民主法治傳媒(三)
民主法治傳媒(三)
在過去,新聞媒體被讚譽為第四權,擔負有為民監督政府的神聖及超然身份。現在,世界性的傳媒素質下滑,除了損傷了自身的經營空間外,也直接的危害民主政制的有效運作和延續。
新聞媒體事業的本質是把社會上發生的方方面面事情,經過查證後藉傳播工具,或報刊或電子形式,發布給公眾。由於是廣泛發布,具有影響和製造社會輿情的實質作用。於公眾而言,傳媒也是他們知悉社會和政府事務的渠道。人們對社會以至世界的認知,除了透過親身的經驗外,通過媒體來接觸外界所佔的比重更大。因此,媒體負有如此重大的社會責任,對其道德要求也是極其嚴肅的。傳媒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道德價值是「真」,一旦失真,媒體便不再是保障知情權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工具,其惡劣者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過去記者的地位相當受到尊重,新聞報道都被假定為「事實報告」,具有不容易被挑戰的權威。要維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前線記者和後期編輯都必須秉持追求事實,客觀公正的操守,不能感情用事,或在報道中滲入自己的觀點。人非草木,誰不受自己的思想和識知所影響,但新聞工作者的難能可貴之處,就正是他能夠摒棄個人的好惡或思維,以科學調查手法所得的事實材料作為報道內容的實體。新聞工作對事實的追求沒有妥協的餘地,但對於選材卻有絕對的自主權。
可是,由於傳播媒體的商業性質、資訊娛樂化,以及媒體之間的商業競爭,導致追究事實不再成為媒體經營者的首要任務,追求讀者觀眾和客戶的反響,以增加經營利潤成為主導。簡單而言,「嘩眾」成為越來越多媒體的第一道戒律,嚴肅的新聞報道逐漸成為非主流,追求事實與維護公眾就重要事件的知情權已不再是媒體業者的目標。在這種媒體生態的轉變下,政治與媒體之間關係又發生了妙微的變化,在發達的資訊科技催化下,這種變化更加複雜和急促。 (待續)
在過去,新聞媒體被讚譽為第四權,擔負有為民監督政府的神聖及超然身份。現在,世界性的傳媒素質下滑,除了損傷了自身的經營空間外,也直接的危害民主政制的有效運作和延續。
新聞媒體事業的本質是把社會上發生的方方面面事情,經過查證後藉傳播工具,或報刊或電子形式,發布給公眾。由於是廣泛發布,具有影響和製造社會輿情的實質作用。於公眾而言,傳媒也是他們知悉社會和政府事務的渠道。人們對社會以至世界的認知,除了透過親身的經驗外,通過媒體來接觸外界所佔的比重更大。因此,媒體負有如此重大的社會責任,對其道德要求也是極其嚴肅的。傳媒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道德價值是「真」,一旦失真,媒體便不再是保障知情權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工具,其惡劣者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過去記者的地位相當受到尊重,新聞報道都被假定為「事實報告」,具有不容易被挑戰的權威。要維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前線記者和後期編輯都必須秉持追求事實,客觀公正的操守,不能感情用事,或在報道中滲入自己的觀點。人非草木,誰不受自己的思想和識知所影響,但新聞工作者的難能可貴之處,就正是他能夠摒棄個人的好惡或思維,以科學調查手法所得的事實材料作為報道內容的實體。新聞工作對事實的追求沒有妥協的餘地,但對於選材卻有絕對的自主權。
可是,由於傳播媒體的商業性質、資訊娛樂化,以及媒體之間的商業競爭,導致追究事實不再成為媒體經營者的首要任務,追求讀者觀眾和客戶的反響,以增加經營利潤成為主導。簡單而言,「嘩眾」成為越來越多媒體的第一道戒律,嚴肅的新聞報道逐漸成為非主流,追求事實與維護公眾就重要事件的知情權已不再是媒體業者的目標。在這種媒體生態的轉變下,政治與媒體之間關係又發生了妙微的變化,在發達的資訊科技催化下,這種變化更加複雜和急促。 (待續)
Tuesday, October 28, 2008
民主法治傳媒(二)
民主法治傳媒 (二)
續昨日話題,談美式民主制度不能保障人民利益。巧合得很,田納西州法律學院教授Glenn Harlan Reynolds也在同一天發表文章題為:《這就是我們最佳的表現嗎?》,與筆者不謀而合。
教授評論兩黨候選人時感嘆地說:美國有三億人口,這就是我們的最佳人選嗎?美國在開國初期,人口不多,但卻有華盛頓、傑克遜、阿當斯等開國偉人。雖然今天的美國有著更多曾受高等教育的國民,但卻沒法有如當年一樣的治國水準。今天的政治制度令真正有才能的人望而卻步,在選舉中勝出的政客只需具備兩項條件:籌款能力強、在電視前形象吸引。Reynolds教授認為需要一個結構性的改革,以及文化的更新,讓有實幹經驗和能力之人當政,而不是只會籌錢和搞形象。
金融海嘯徹底考驗現代資本主義和政府的應變能力,發生在大選前,更是對美式民主的巨大衝擊。兩黨候選人目前在選戰中的表現,是傳統的選舉文化──片面宣傳、負面攻擊、空頭支票,配以億元計的廣告攻勢。雖然競選口號是「轉變」,但候選人的政治思維沒有半點的革新氣味,一旦當選,又將如何應對急速以不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的世界政治與經濟環境?
這進入第二部份的反思──法治。民主普選不保證素質,於是政務的推行便必須要用法規來保護,法治比民主更形重要。布殊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總統,也是最不守法的總統。每當布殊或切尼要推行一些超出憲法授權的政策,白宮律師便會指示司法部官司撰寫法律釋義文件,確認總統沒有違憲,此做法形同自編憲法。陳水扁至今仍能風騷非常,與社會法治觀點和執法單位效能有關係。除了有法不依外,問題更大的是法治所本的法,是由民選議員制訂的,倘議員或議會腐敗,則法制將會受到全盤侵蝕。議會不再是維護公益的地方,而是讓各利益團體與政客交易的場所。肅清議會內的腐敗,中斷議員的涉外利益關係為優先要務,其次便是要把議會改變成為專業的立法機關,壓抑政治化,加強針對具體政務的專業調研。
金融危機爆發後,奧巴馬及民主黨人蜂擁而出攻擊布殊及麥凱因,但他們真的明白危機出現的來龍去脈嗎?據說,聯儲局主席布南克花了一整天聽金融專家報告,也未能徹底明白崩潰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如何運作的。連負責監管的技術官僚也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又怎能相信非金融專業的大嘴巴政客可以為我們解套呢!相對來說,中國的立法議會──人民代表大會,民主代表性遠不如美式議會,但在立法效能上,更較為專業和實在。 (待續)
續昨日話題,談美式民主制度不能保障人民利益。巧合得很,田納西州法律學院教授Glenn Harlan Reynolds也在同一天發表文章題為:《這就是我們最佳的表現嗎?》,與筆者不謀而合。
教授評論兩黨候選人時感嘆地說:美國有三億人口,這就是我們的最佳人選嗎?美國在開國初期,人口不多,但卻有華盛頓、傑克遜、阿當斯等開國偉人。雖然今天的美國有著更多曾受高等教育的國民,但卻沒法有如當年一樣的治國水準。今天的政治制度令真正有才能的人望而卻步,在選舉中勝出的政客只需具備兩項條件:籌款能力強、在電視前形象吸引。Reynolds教授認為需要一個結構性的改革,以及文化的更新,讓有實幹經驗和能力之人當政,而不是只會籌錢和搞形象。
金融海嘯徹底考驗現代資本主義和政府的應變能力,發生在大選前,更是對美式民主的巨大衝擊。兩黨候選人目前在選戰中的表現,是傳統的選舉文化──片面宣傳、負面攻擊、空頭支票,配以億元計的廣告攻勢。雖然競選口號是「轉變」,但候選人的政治思維沒有半點的革新氣味,一旦當選,又將如何應對急速以不利於美國的方向轉變的世界政治與經濟環境?
這進入第二部份的反思──法治。民主普選不保證素質,於是政務的推行便必須要用法規來保護,法治比民主更形重要。布殊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總統,也是最不守法的總統。每當布殊或切尼要推行一些超出憲法授權的政策,白宮律師便會指示司法部官司撰寫法律釋義文件,確認總統沒有違憲,此做法形同自編憲法。陳水扁至今仍能風騷非常,與社會法治觀點和執法單位效能有關係。除了有法不依外,問題更大的是法治所本的法,是由民選議員制訂的,倘議員或議會腐敗,則法制將會受到全盤侵蝕。議會不再是維護公益的地方,而是讓各利益團體與政客交易的場所。肅清議會內的腐敗,中斷議員的涉外利益關係為優先要務,其次便是要把議會改變成為專業的立法機關,壓抑政治化,加強針對具體政務的專業調研。
金融危機爆發後,奧巴馬及民主黨人蜂擁而出攻擊布殊及麥凱因,但他們真的明白危機出現的來龍去脈嗎?據說,聯儲局主席布南克花了一整天聽金融專家報告,也未能徹底明白崩潰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如何運作的。連負責監管的技術官僚也沒有掌握足夠的知識,又怎能相信非金融專業的大嘴巴政客可以為我們解套呢!相對來說,中國的立法議會──人民代表大會,民主代表性遠不如美式議會,但在立法效能上,更較為專業和實在。 (待續)
Sunday, October 26, 2008
民主法治傳媒(一)
民主法治傳媒 (一)
陳水扁全家涉及多宗弊案,貪污金額可能超過十億元台幣為單位。扁女婿涉內線交易已被定罪,扁太、兒子、媳婦和扁本人都是貪瀆案被告。可是,扁卻能把刑事案轉化為一場政治鬥爭,還得到不少民眾的前呼後擁,已退黨的陳扁水,風頭和人氣反勝現任黨主席,真的匪夷所思。從中可以讓人們反思社會的三大元素──民主、法治與傳媒。
民主的價值絕非簡只是眾人參與,因為作為一個政治體制(管理公共事務的機制),有效管理,維護和平衡眾人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如A制度能保障群體內的所有個體都能參與議事權,但卻沒法維護效益,並且導致群體整體受到傷害,則A制度仍不能說是一套理想的制度。把民主簡化為「普世價值」的論者,是抽象思考問題,沒有以實證檢驗民主普選制的推行成效。
試以台灣為例,當然也不止於台灣,美國亦然。李登輝推行全民普選總統,被稱為台灣民主之父。全民得到了選舉總統的權利後,台灣的政治因而變得更清明嗎?社會變得更富裕,人民生活更快樂嗎?這就是形式與效益的不協調。有一種慣常的說法是民主選舉讓人民有機會把做得不好的政客選下台,這說法準確,但沒有意義。倘若能換人就是民主政制的最大優點,它只不過是一個無盡的「嘗試與失敗」環循。因為,政治體制是治理眾人之事的制度,如這個制度本身不提供任何質量保證,只容許定期退貨,風險頗真的不少。民主普選只不過是一個決定公職人員的方式,絕對不能視作為政治體制的全部,甚至更不是核心,必須要有配套。
陳水扁及家貪污洗錢證據天天都有更新,也越來越有說服力,但只見支持扁的聲音卻同樣在壯大。今年三月台灣近六成民眾選了國民黨的馬英九當總統,輿論分析是因為扁政府政績差,弊案又多,所以選民支持又一次的政黨輪替。這完全符合民主政治的精神。可是,新政府上任僅數月,扁家弊案如雪球般滾大之時,卅萬人上街抗議馬政府無能,挺扁之聲不絕於耳,一時間,馬政府成了弱勢,支持度不足百分之廿五。
扁罪證曝光,人氣上升;馬高票當選,支持度急降。這正說明了僅提供人民有選擇權,是不足以產生一個好政府的。把治理公務轉化成與個人對政客的喜好掛勾,是感情綑綁了理性,事實證明有些人會甘於支持一個爛政客,對政府的評價也絕對是主觀因素先行。
可見,民主既不能保證選出優秀的領袖或有效益的政府,反而會被政客利用作為護身符。民進黨在十月廿五日發動的反黑嗆馬大遊行,原本應是蔡英文作為新主席顯身手的場合,卻被把民進黨罵得一錢不值的扁當了主角。廿卅萬嗆馬群眾不見得全都挺扁,但遊行所製造出來的效應卻是如此。
清人黃遵憲在美目睹總統選舉過程,甚不欣賞,下了這樣的結論:「至公反成私,大利亦生弊」。有了普選的形式,絕不等於民主工程的完成。 (待續)
陳水扁全家涉及多宗弊案,貪污金額可能超過十億元台幣為單位。扁女婿涉內線交易已被定罪,扁太、兒子、媳婦和扁本人都是貪瀆案被告。可是,扁卻能把刑事案轉化為一場政治鬥爭,還得到不少民眾的前呼後擁,已退黨的陳扁水,風頭和人氣反勝現任黨主席,真的匪夷所思。從中可以讓人們反思社會的三大元素──民主、法治與傳媒。
民主的價值絕非簡只是眾人參與,因為作為一個政治體制(管理公共事務的機制),有效管理,維護和平衡眾人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如A制度能保障群體內的所有個體都能參與議事權,但卻沒法維護效益,並且導致群體整體受到傷害,則A制度仍不能說是一套理想的制度。把民主簡化為「普世價值」的論者,是抽象思考問題,沒有以實證檢驗民主普選制的推行成效。
試以台灣為例,當然也不止於台灣,美國亦然。李登輝推行全民普選總統,被稱為台灣民主之父。全民得到了選舉總統的權利後,台灣的政治因而變得更清明嗎?社會變得更富裕,人民生活更快樂嗎?這就是形式與效益的不協調。有一種慣常的說法是民主選舉讓人民有機會把做得不好的政客選下台,這說法準確,但沒有意義。倘若能換人就是民主政制的最大優點,它只不過是一個無盡的「嘗試與失敗」環循。因為,政治體制是治理眾人之事的制度,如這個制度本身不提供任何質量保證,只容許定期退貨,風險頗真的不少。民主普選只不過是一個決定公職人員的方式,絕對不能視作為政治體制的全部,甚至更不是核心,必須要有配套。
陳水扁及家貪污洗錢證據天天都有更新,也越來越有說服力,但只見支持扁的聲音卻同樣在壯大。今年三月台灣近六成民眾選了國民黨的馬英九當總統,輿論分析是因為扁政府政績差,弊案又多,所以選民支持又一次的政黨輪替。這完全符合民主政治的精神。可是,新政府上任僅數月,扁家弊案如雪球般滾大之時,卅萬人上街抗議馬政府無能,挺扁之聲不絕於耳,一時間,馬政府成了弱勢,支持度不足百分之廿五。
扁罪證曝光,人氣上升;馬高票當選,支持度急降。這正說明了僅提供人民有選擇權,是不足以產生一個好政府的。把治理公務轉化成與個人對政客的喜好掛勾,是感情綑綁了理性,事實證明有些人會甘於支持一個爛政客,對政府的評價也絕對是主觀因素先行。
可見,民主既不能保證選出優秀的領袖或有效益的政府,反而會被政客利用作為護身符。民進黨在十月廿五日發動的反黑嗆馬大遊行,原本應是蔡英文作為新主席顯身手的場合,卻被把民進黨罵得一錢不值的扁當了主角。廿卅萬嗆馬群眾不見得全都挺扁,但遊行所製造出來的效應卻是如此。
清人黃遵憲在美目睹總統選舉過程,甚不欣賞,下了這樣的結論:「至公反成私,大利亦生弊」。有了普選的形式,絕不等於民主工程的完成。 (待續)
Thursday, October 23, 2008
看政客淚眼
看政客淚眼
台灣政客愛在公開場合哭,但別以為他們都是弱者,又或只會訴諸悲情。淚眼背後所藏著的一顆真嘴臉,卻是極其的兇悍的。
最新的例子,率眾追打張銘清,導致張多處受傷的台南市議員王定宇,在被執法人員查問後召開記者會,流著兩行熱淚地強調自己一切的動作就是為了台灣的孩子。坐在他旁邊的王太太也跟著落淚,兩人彷彿快要成為烈士似的。
把鏡頭稍為退倒,看看這位流淚議員在記者會前做過些甚麼。張銘清到訪當日,王在電台節目向張發出「全民通緝令」,號召民眾注意張的行蹤,一旦發現立即通報,好隨時聚集,讓張知道台灣人民個個都是士兵。結果,王的確掌握了張銘清的行蹤,立即率領「民兵」圍攻張銘清,王定宇本人貼身向張揮拳叫罵,其餘群眾則拳腳交加施以攻擊。在張被推倒地狼狽起身後,王還不放過他,繼續領眾追截,又是一番激烈的肢體和言語侮辱。對一位手無寸鐵的年長訪客施以野蠻暴力襲擊後,王定宇竟又帶著妻子在媒體前哭著喊冤。其無恥程度,令人脊柱冰冷。
事隔兩天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在議會與另外兩名同黨立委抱頭痛哭,但別以為女兒家被男議員或官員欺負了。不久前,管立委才狠狠的掌摑了國民黨立委洪秀柱一巴掌。有評論員說暴力抗爭是在台灣議會達到政治效果的手段,不必太重視。如此言屬實,則是否所謂民主也要依靠暴力才能完整呢?
建議李安大導演再有新戲開拍,不必再去大陸找那為些不惜一切出頭的新進小明星,島內會演戲的政客多的是。
台灣政客愛在公開場合哭,但別以為他們都是弱者,又或只會訴諸悲情。淚眼背後所藏著的一顆真嘴臉,卻是極其的兇悍的。
最新的例子,率眾追打張銘清,導致張多處受傷的台南市議員王定宇,在被執法人員查問後召開記者會,流著兩行熱淚地強調自己一切的動作就是為了台灣的孩子。坐在他旁邊的王太太也跟著落淚,兩人彷彿快要成為烈士似的。
把鏡頭稍為退倒,看看這位流淚議員在記者會前做過些甚麼。張銘清到訪當日,王在電台節目向張發出「全民通緝令」,號召民眾注意張的行蹤,一旦發現立即通報,好隨時聚集,讓張知道台灣人民個個都是士兵。結果,王的確掌握了張銘清的行蹤,立即率領「民兵」圍攻張銘清,王定宇本人貼身向張揮拳叫罵,其餘群眾則拳腳交加施以攻擊。在張被推倒地狼狽起身後,王還不放過他,繼續領眾追截,又是一番激烈的肢體和言語侮辱。對一位手無寸鐵的年長訪客施以野蠻暴力襲擊後,王定宇竟又帶著妻子在媒體前哭著喊冤。其無恥程度,令人脊柱冰冷。
事隔兩天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在議會與另外兩名同黨立委抱頭痛哭,但別以為女兒家被男議員或官員欺負了。不久前,管立委才狠狠的掌摑了國民黨立委洪秀柱一巴掌。有評論員說暴力抗爭是在台灣議會達到政治效果的手段,不必太重視。如此言屬實,則是否所謂民主也要依靠暴力才能完整呢?
建議李安大導演再有新戲開拍,不必再去大陸找那為些不惜一切出頭的新進小明星,島內會演戲的政客多的是。
華埠一席
華埠一席
總統大選可以說是大局已定,但三藩市的市參事選舉還在激烈競爭之中。三藩市華埠(第三選區)今年有三名華裔參選,其中邱信福和鄭可欣都有豐富的公共事務工作經驗,熟識市府運作,並且長期活躍於華埠社區事務。區內第三名華裔候選人彭德慧雖然沒有如前兩人的公共政策經驗,但在社區活動圈子,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不過,目前在第三區領先的候選人,卻是一名公共事務經驗極度薄弱,在競選前也沒有顯示過關心或參與過華人社區事務的阿里奧圖。
之所以出現如此現象,主要關鍵是在於姓氏。阿里奧圖家族是三藩市的政治望族,家族內曾出過市長和市參事。阿里奧圖的姐姐也是現任的市參事,並且有機會成為下一屆市參事會主席。一個地方政治望族的名字,似乎勝過用血汗和努力換回來的真實履歷。這也許是政治選舉的冰冷現實,但卻沒法令人信服。
第三選區包括華埠北岸和金融與海傍區,區內居民族裔多元,經濟狀況兩極。華埠和北岸區有著市內最密集的華裔人口,以中低收入的移民和耆英為主。海傍和北岸山頂一帶多是高收入群,其中又以無孩子的家庭和單身人士佔多,華裔比例較少。他們所關注的問題與華埠居民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選區包括了金融和市中心購物區,大企業商家的利益又與散房柏文或老人屋的居民很難有共通點。
所以,第三區市參事必須是一位既關懷平民社區,又能促進區內商業發展。阿里奧圖家族有著良好的政商關係,得到主流社會和大商家的支持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但華埠社區的利益又可以依賴誰呢!那些在選舉時才出現握手拉票的政客,未免太輕視華人社區了,華埠社區需要一位真正來自社區及關心社區的代表。
總統大選可以說是大局已定,但三藩市的市參事選舉還在激烈競爭之中。三藩市華埠(第三選區)今年有三名華裔參選,其中邱信福和鄭可欣都有豐富的公共事務工作經驗,熟識市府運作,並且長期活躍於華埠社區事務。區內第三名華裔候選人彭德慧雖然沒有如前兩人的公共政策經驗,但在社區活動圈子,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不過,目前在第三區領先的候選人,卻是一名公共事務經驗極度薄弱,在競選前也沒有顯示過關心或參與過華人社區事務的阿里奧圖。
之所以出現如此現象,主要關鍵是在於姓氏。阿里奧圖家族是三藩市的政治望族,家族內曾出過市長和市參事。阿里奧圖的姐姐也是現任的市參事,並且有機會成為下一屆市參事會主席。一個地方政治望族的名字,似乎勝過用血汗和努力換回來的真實履歷。這也許是政治選舉的冰冷現實,但卻沒法令人信服。
第三選區包括華埠北岸和金融與海傍區,區內居民族裔多元,經濟狀況兩極。華埠和北岸區有著市內最密集的華裔人口,以中低收入的移民和耆英為主。海傍和北岸山頂一帶多是高收入群,其中又以無孩子的家庭和單身人士佔多,華裔比例較少。他們所關注的問題與華埠居民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選區包括了金融和市中心購物區,大企業商家的利益又與散房柏文或老人屋的居民很難有共通點。
所以,第三區市參事必須是一位既關懷平民社區,又能促進區內商業發展。阿里奧圖家族有著良好的政商關係,得到主流社會和大商家的支持是可以想像得到的。但華埠社區的利益又可以依賴誰呢!那些在選舉時才出現握手拉票的政客,未免太輕視華人社區了,華埠社區需要一位真正來自社區及關心社區的代表。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馬英九的心思
馬英九的心思
以廈門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身分參加在台南藝術大學舉行的學術研討會的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孔廟前遇到由民進黨市議員王定宇率領的暴民襲擊。而台南,正是「海角七億」主角陳水扁近來頻頻取暖,獲前呼後擁的地盤。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護短不加以譴責,扁說張「是故意去台南挑釁」,個別綠營政客則指這次襲擊算是客氣的了。但施暴過程經電視台清晰顯露在眾人面前,誰是誰非,可謂一目了然,不需要太高的智慧也能明白。只有那些有個人政治私利的人,才會繼續鼓吹暴力。
所以,討論行兇者的是非沒有多大意義,反而要追問作為總統的馬英九,心裡在想甚麼。張在台南遇襲,馬則站在講台上宣稱在他任何將推動兩岸和平,肯定不會發生戰爭。既然要推展兩岸關係,張是海協會的副會長,來台訪問活動範圍又集中在親扁反中最烈的南部,政府竟然沒有特別維安措施,這可不是一個「疏忽」便可解釋了的。
馬英九當了總統之後,不論是處理經濟、扁案,或是張銘清到訪,都很詭異。表面上是放手讓政務官員辦事,但在無為而似有為的手段裡,馬真的純真地乖乖做虛位元首嗎?競選時打出老蕭能救經濟的牌,但自從老蕭從中國見過胡錦濤回來後,便被馬放進冰箱去了。就算是國際金融海嘯湧至,蕭萬長還是在當他的「深宮怨男」。
扁案引至全台公憤,但馬沿用扁的舊幕僚主管辦案,調查進展連扁的前支持者也在電視公開的批評說「實在太慢了」,扁則繼續招搖過市享受讚美。有說只要有扁在,馬的民調便掉不了,真的是這樣嗎!還有經常掛在馬嘴邊的兩岸關係,馬先是用了一位最反大陸的台聯人做主管;至張銘清來訪,又有意無意地任由他在南部受辱。
馬刻意要做「全台」總統,立志要討好每一位選民。所以,讓扁迷和反中民眾有相當活動空間,可能正是馬「無為而治」的策略。
以廈門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身分參加在台南藝術大學舉行的學術研討會的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孔廟前遇到由民進黨市議員王定宇率領的暴民襲擊。而台南,正是「海角七億」主角陳水扁近來頻頻取暖,獲前呼後擁的地盤。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護短不加以譴責,扁說張「是故意去台南挑釁」,個別綠營政客則指這次襲擊算是客氣的了。但施暴過程經電視台清晰顯露在眾人面前,誰是誰非,可謂一目了然,不需要太高的智慧也能明白。只有那些有個人政治私利的人,才會繼續鼓吹暴力。
所以,討論行兇者的是非沒有多大意義,反而要追問作為總統的馬英九,心裡在想甚麼。張在台南遇襲,馬則站在講台上宣稱在他任何將推動兩岸和平,肯定不會發生戰爭。既然要推展兩岸關係,張是海協會的副會長,來台訪問活動範圍又集中在親扁反中最烈的南部,政府竟然沒有特別維安措施,這可不是一個「疏忽」便可解釋了的。
馬英九當了總統之後,不論是處理經濟、扁案,或是張銘清到訪,都很詭異。表面上是放手讓政務官員辦事,但在無為而似有為的手段裡,馬真的純真地乖乖做虛位元首嗎?競選時打出老蕭能救經濟的牌,但自從老蕭從中國見過胡錦濤回來後,便被馬放進冰箱去了。就算是國際金融海嘯湧至,蕭萬長還是在當他的「深宮怨男」。
扁案引至全台公憤,但馬沿用扁的舊幕僚主管辦案,調查進展連扁的前支持者也在電視公開的批評說「實在太慢了」,扁則繼續招搖過市享受讚美。有說只要有扁在,馬的民調便掉不了,真的是這樣嗎!還有經常掛在馬嘴邊的兩岸關係,馬先是用了一位最反大陸的台聯人做主管;至張銘清來訪,又有意無意地任由他在南部受辱。
馬刻意要做「全台」總統,立志要討好每一位選民。所以,讓扁迷和反中民眾有相當活動空間,可能正是馬「無為而治」的策略。
Monday, October 20, 2008
慈悲與殘酷
慈悲與殘酷
奧巴馬的競選團宣布,為了探視病重的祖母,奧巴馬將會暫停個人競選活動。孝行不分中外,同樣受到肯定。奧巴馬探病的消息為充滿火藥味的選舉新聞加添一分意外的溫情。不過,在同一天,麥凱因的病歷再度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題材。奧巴馬的支持者,包括助選組織和一些民主黨的重量級議員,近來狂攻麥凱因的健康狀況,目的是要證明麥凱因太老及癌病復發機會太高,因而不合適做總統。
總統是國家領導人,候選人的健康狀況是合理的選舉議題範圍。麥凱因曾因為皮膚癌而四度動手術,據醫生說麥所患的癌症能活過十年的機率是三成五,麥已經過了八年,並沒有復發的跡象。不過,由於麥凱因將是年齡最大的總統當選人,又加上挑了一位年輕及沒有太多政治資本的佩林當副手,任何關於麥的健康疑慮,都足以令一些選民卻步。在選舉策略而言,煽動起選民質疑麥的健康,是很不錯及有效的。
利用一名癌病倖存者可能再度復發作為競選武器,是合理而卑鄙的手段。選戰是殘酷的,只求效果而不能有婦人之仁。這不能怪奧巴馬,因為選舉遊戲的規則本是如此,誰能爭取得最多的選票誰便是王者。普選是以票數多者為勝,因而令政治選舉變成為商品市場推銷。市場效應是最終目的,中間採用什麼手段變得不重要。事實和真相更是在選戰中最不重要的價值。如麥凱因指奧巴馬與國內恐怖分子來住;而奧巴馬和副手拜登又指責麥凱因要為放鬆銀行管負責,卻沒有說拜登也投票支持了該法案。這在在都說明,所謂的民主選舉,是一套複雜的推銷策略,講求的操作技巧,至於勝利者會否是一位人才,那就要看民眾的運氣如何了。
奧巴馬的競選團宣布,為了探視病重的祖母,奧巴馬將會暫停個人競選活動。孝行不分中外,同樣受到肯定。奧巴馬探病的消息為充滿火藥味的選舉新聞加添一分意外的溫情。不過,在同一天,麥凱因的病歷再度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題材。奧巴馬的支持者,包括助選組織和一些民主黨的重量級議員,近來狂攻麥凱因的健康狀況,目的是要證明麥凱因太老及癌病復發機會太高,因而不合適做總統。
總統是國家領導人,候選人的健康狀況是合理的選舉議題範圍。麥凱因曾因為皮膚癌而四度動手術,據醫生說麥所患的癌症能活過十年的機率是三成五,麥已經過了八年,並沒有復發的跡象。不過,由於麥凱因將是年齡最大的總統當選人,又加上挑了一位年輕及沒有太多政治資本的佩林當副手,任何關於麥的健康疑慮,都足以令一些選民卻步。在選舉策略而言,煽動起選民質疑麥的健康,是很不錯及有效的。
利用一名癌病倖存者可能再度復發作為競選武器,是合理而卑鄙的手段。選戰是殘酷的,只求效果而不能有婦人之仁。這不能怪奧巴馬,因為選舉遊戲的規則本是如此,誰能爭取得最多的選票誰便是王者。普選是以票數多者為勝,因而令政治選舉變成為商品市場推銷。市場效應是最終目的,中間採用什麼手段變得不重要。事實和真相更是在選戰中最不重要的價值。如麥凱因指奧巴馬與國內恐怖分子來住;而奧巴馬和副手拜登又指責麥凱因要為放鬆銀行管負責,卻沒有說拜登也投票支持了該法案。這在在都說明,所謂的民主選舉,是一套複雜的推銷策略,講求的操作技巧,至於勝利者會否是一位人才,那就要看民眾的運氣如何了。
Sunday, October 19, 2008
將軍智慧
將軍智慧
奧巴馬領先麥凱因的勢頭越來越明顯,如無意外,民主黨兼掌府院的一黨獨大局面將會重現。由於選情已漸失去競爭性,周末並沒有什麼顯眼的選舉新聞,除了共和籍前國務卿鮑威爾宣布跨黨支持奧巴馬。一些評論家認真地分析鮑威爾表態的意義,這似乎是有點小題大造,因為民主黨和國家最需要鮑威爾的時候早已過去。
鮑威爾在進入布殊內閣之前是聲名顯赫的將軍和國家英雄,因此,雖然他早年曾出任列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但民主黨從未放棄向他招手。1992年克林頓擊敗布殊當選後,第一次海灣戰爭主策劃者,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便宣布退役。這對外交經驗尚淺的民主黨新總統,形同投了不信任票。縱然如此,民主黨人一直都保持對鮑威爾的高度尊重,因為鮑威爾在全國享有超然的崇高地位,受到不分黨派民眾的愛戴,就算不能納為己用,也不想他會成為自己的敵人。
曾任共和黨總統的閣員,並且在共和黨總統任內獲晉升為四星上將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但鮑威爾一直沒有公開宣示他的政黨黨籍。因此,當克林頓為競選連任做準備之時,民主黨熱切期待鮑威爾能夠加入民主黨,因為當時鮑威爾的民望遠超過共和黨的所有準候選人及克林頓本人。最終,鮑威爾表態自己是共和黨,民主黨政客雖然失望,但仍然沒有口出惡言,生怕惹怒了萬民愛戴的將軍,真的親下火線便糟了。結果,雖然在總統選舉初步民調領先,鮑最終以無心政治而宣布不參選,否則,按票站日民調,鮑在當年本可以輕易擊敗克林頓的,算是送克林頓一個大禮。
至2000年,鮑支持麥凱因,在戈爾和布殊之爭形成後,便轉為推薦布殊。不過,戈爾並沒有放棄借鮑拉票的機會,暗示自己一旦當選,將延攬他入閣。民主黨是如何需要鮑威爾,可見一斑。布殊勝出後委任了鮑威爾做國務卿,也是首名的非裔出任該職,他的提名在國會獲得兩黨一致的確認。
在國務卿任內,鮑威爾經歷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國土安全挑戰,國民期望身經百戰的鮑威爾能夠在這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但卻相反見到鮑被布殊的鷹派內閣逐漸排斥在核心之外。直至布殊借911出兵伊拉克,原本持反對態度的鮑威爾最終屈服了,還以自己的國際聲譽,替布殊總統在聯合國宣讀以假資料為根據的勸戰宣言。當伊戰陷入危機,又遇上總統大選年,民主黨期望鮑威爾能以良心講句公道話。可是,鮑在整個競選過程保持黨派立場,也沒有如流言提早辭職。直
至布殊連任後要求他辭職,鮑威爾才走下政治舞台,及採取較批判的態度評論布殊政府。
在今屆大選,鮑威爾先是金錢支持舊友麥凱因,但一直拒絕公開站台。因為民主黨的熱門候選人同是一名非裔,鮑威爾多少有些顧慮。直至選舉形勢漸分明,離大選只淨兩周,鮑威爾終於感到是安全表態時候。
縱觀鮑帥的從政作風,審慎計算所有因素,用將軍統籌戰局的智慧,謀算最大的利益,並不輕易冒險。
奧巴馬領先麥凱因的勢頭越來越明顯,如無意外,民主黨兼掌府院的一黨獨大局面將會重現。由於選情已漸失去競爭性,周末並沒有什麼顯眼的選舉新聞,除了共和籍前國務卿鮑威爾宣布跨黨支持奧巴馬。一些評論家認真地分析鮑威爾表態的意義,這似乎是有點小題大造,因為民主黨和國家最需要鮑威爾的時候早已過去。
鮑威爾在進入布殊內閣之前是聲名顯赫的將軍和國家英雄,因此,雖然他早年曾出任列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但民主黨從未放棄向他招手。1992年克林頓擊敗布殊當選後,第一次海灣戰爭主策劃者,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便宣布退役。這對外交經驗尚淺的民主黨新總統,形同投了不信任票。縱然如此,民主黨人一直都保持對鮑威爾的高度尊重,因為鮑威爾在全國享有超然的崇高地位,受到不分黨派民眾的愛戴,就算不能納為己用,也不想他會成為自己的敵人。
曾任共和黨總統的閣員,並且在共和黨總統任內獲晉升為四星上將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但鮑威爾一直沒有公開宣示他的政黨黨籍。因此,當克林頓為競選連任做準備之時,民主黨熱切期待鮑威爾能夠加入民主黨,因為當時鮑威爾的民望遠超過共和黨的所有準候選人及克林頓本人。最終,鮑威爾表態自己是共和黨,民主黨政客雖然失望,但仍然沒有口出惡言,生怕惹怒了萬民愛戴的將軍,真的親下火線便糟了。結果,雖然在總統選舉初步民調領先,鮑最終以無心政治而宣布不參選,否則,按票站日民調,鮑在當年本可以輕易擊敗克林頓的,算是送克林頓一個大禮。
至2000年,鮑支持麥凱因,在戈爾和布殊之爭形成後,便轉為推薦布殊。不過,戈爾並沒有放棄借鮑拉票的機會,暗示自己一旦當選,將延攬他入閣。民主黨是如何需要鮑威爾,可見一斑。布殊勝出後委任了鮑威爾做國務卿,也是首名的非裔出任該職,他的提名在國會獲得兩黨一致的確認。
在國務卿任內,鮑威爾經歷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國土安全挑戰,國民期望身經百戰的鮑威爾能夠在這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但卻相反見到鮑被布殊的鷹派內閣逐漸排斥在核心之外。直至布殊借911出兵伊拉克,原本持反對態度的鮑威爾最終屈服了,還以自己的國際聲譽,替布殊總統在聯合國宣讀以假資料為根據的勸戰宣言。當伊戰陷入危機,又遇上總統大選年,民主黨期望鮑威爾能以良心講句公道話。可是,鮑在整個競選過程保持黨派立場,也沒有如流言提早辭職。直
至布殊連任後要求他辭職,鮑威爾才走下政治舞台,及採取較批判的態度評論布殊政府。
在今屆大選,鮑威爾先是金錢支持舊友麥凱因,但一直拒絕公開站台。因為民主黨的熱門候選人同是一名非裔,鮑威爾多少有些顧慮。直至選舉形勢漸分明,離大選只淨兩周,鮑威爾終於感到是安全表態時候。
縱觀鮑帥的從政作風,審慎計算所有因素,用將軍統籌戰局的智慧,謀算最大的利益,並不輕易冒險。
Thursday, October 16, 2008
儉可興邦
儉可興邦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過世,媒體紛紛推出關於他的傳奇人生節目,其中特別提到他一生勤儉,雖然身家以億兆計,但日常生活使用,連他屬下的中層主管也比不上。
據介紹,王永慶午餐只吃價值卅五元台幣的便當,家中的地毯長年磨損也不更換,一件內衣穿了八年至有破洞仍不願丟棄等等。而更難得是王永慶的儉樸生活是對自己的要求,對於員工和社會公益卻一點都不吝嗇。在工作上更是長年無休,數十年如一日,九十歲高齡仍穿梭兩岸美國視察業務。有論者說,王永慶的節儉習慣是個人成功的要素之一,關鍵不是在於他省了多少錢,而是他注重成本效益,不浪費資源。
「勤儉」向來都視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現代的中國人還有多少會認同這祖宗的教誨,不得而知,但其實用性證明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國正面對自卅年代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大炒家索羅斯給美國民眾的忠告是「莫再超額消費」。
當前的經濟危機,被經濟學家形容為對資本主義最大的挑戰,一些較悲觀的說法更認定這是資本主義的徹底失敗。在競選中的政客會把矛頭指向政敵,但問題的根本是在於我們的生活文化。在二次世界戰結束後,節省物資的概念亦逐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思想是認定美國是一片「樂土」,享受生活是活在這土地上的最大價值。現代流行的環保生活與節儉並無關係,美國的環保多少還帶有中產時尚生活品味的味道。
人生而求取快樂,這是天經地義的,讓自己身心都過得快樂,應是對自己的責任吧。但追求快樂也有不同的層次,美國文化把消費享受當作為理所當然的人權,就如出租屋必須要有暖氣和電冰箱。戰後年青一代因為成長於安逸,習慣了以信貸換回來超前消費享受,甚至連各級政府也以同一觀念理財。
所謂「坐食山崩」,倘揮霍無度,金山銀山也會被花光,更何況是舉國都是靠債度日。索羅斯說金融海嘯是美國一個時代的終結,不論是否自願,超前消費的年代將無法維持下去了。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過世,媒體紛紛推出關於他的傳奇人生節目,其中特別提到他一生勤儉,雖然身家以億兆計,但日常生活使用,連他屬下的中層主管也比不上。
據介紹,王永慶午餐只吃價值卅五元台幣的便當,家中的地毯長年磨損也不更換,一件內衣穿了八年至有破洞仍不願丟棄等等。而更難得是王永慶的儉樸生活是對自己的要求,對於員工和社會公益卻一點都不吝嗇。在工作上更是長年無休,數十年如一日,九十歲高齡仍穿梭兩岸美國視察業務。有論者說,王永慶的節儉習慣是個人成功的要素之一,關鍵不是在於他省了多少錢,而是他注重成本效益,不浪費資源。
「勤儉」向來都視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現代的中國人還有多少會認同這祖宗的教誨,不得而知,但其實用性證明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國正面對自卅年代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大炒家索羅斯給美國民眾的忠告是「莫再超額消費」。
當前的經濟危機,被經濟學家形容為對資本主義最大的挑戰,一些較悲觀的說法更認定這是資本主義的徹底失敗。在競選中的政客會把矛頭指向政敵,但問題的根本是在於我們的生活文化。在二次世界戰結束後,節省物資的概念亦逐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思想是認定美國是一片「樂土」,享受生活是活在這土地上的最大價值。現代流行的環保生活與節儉並無關係,美國的環保多少還帶有中產時尚生活品味的味道。
人生而求取快樂,這是天經地義的,讓自己身心都過得快樂,應是對自己的責任吧。但追求快樂也有不同的層次,美國文化把消費享受當作為理所當然的人權,就如出租屋必須要有暖氣和電冰箱。戰後年青一代因為成長於安逸,習慣了以信貸換回來超前消費享受,甚至連各級政府也以同一觀念理財。
所謂「坐食山崩」,倘揮霍無度,金山銀山也會被花光,更何況是舉國都是靠債度日。索羅斯說金融海嘯是美國一個時代的終結,不論是否自願,超前消費的年代將無法維持下去了。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新種族主義
新種族主義
民主黨籍的賓夕泛尼亞州聯邦眾議員John Murtha昨日說,眾所周知,他所代表的選區是很種族歧視的,因而會導致奧巴馬在全州失去約四個百分點的選票。Murtha的這番言論其實只是說出事實的一半。
因為奧巴馬是非裔身分,不少人認為民意調查顯示他領先可能是假象,因為帶有種族偏見的白人選民,不會向調查員承認自己不會投票給黑人。由於擔心這隱藏並且在票站才爆發的種族主義,才有如眾議員Murtha的言論。不過,以上這種說法已經不能反映美國目前的種族政治。
奧巴馬的參選,揭示了一種新的種族主義。奧巴馬的膚色可能令他在大選中失去一些白人選票;但如果沒有這膚色,他極有可能連初選也不能出線。因此,若論膚色的利弊,於奧巴馬這回參選而言,是利遠多於弊。
奧巴馬真正取得壓倒希拉莉的優勢,是由他打出種族牌開始,以無根據的指責成功令克林頓成了希拉莉的負資產,也鼓動起非裔的一面倒崇拜他。非裔超過九成的選票投向奧巴馬,難道這又不是種族主義嗎?在多個州的初選裡,如這九成選票變為六或七成,出線的將會是希拉莉了。再加上一些開明和中間派白人選民心中的種族(原)罪,他們願意參選創造歷史,選出美國第一名非裔總統。
聰明透頂的奧馬巧妙地運用種族因素助選。首先,他自己不會標榜膚色,因為這會局限自己的票源,而是利用外圍的助選人員不斷塑造自巴是種族主義的受害人形象,就如議員Murtha昨日的言論。另一方面,他在競選演說裡固定的加入種族符號,勾起非裔選民怨恨。如奧巴馬總是說有人因為他「另類」而不會投票他;或故意提起非裔民權袖馬丁路德金;奧巴馬又經常提到他的選舉在創造歷史,凡此種種,都只不過是婉轉的種族牌。
倘奧巴馬最終在大選中勝出,非裔的種族主義票是基本關鍵。但無論他當選與否,全國非裔目前所表現的熱切期盼都很可能得到回報。有評論曾說,奧巴馬若不當選,非裔社區可能要暴動;若當選,以奧巴馬刻意要做全民總統的理念,更不可能特別照顧非裔社區,反而會更劃清界線。非裔民權領袖傑克遜對奧巴馬的不信任是絕對有理由的。
民主黨籍的賓夕泛尼亞州聯邦眾議員John Murtha昨日說,眾所周知,他所代表的選區是很種族歧視的,因而會導致奧巴馬在全州失去約四個百分點的選票。Murtha的這番言論其實只是說出事實的一半。
因為奧巴馬是非裔身分,不少人認為民意調查顯示他領先可能是假象,因為帶有種族偏見的白人選民,不會向調查員承認自己不會投票給黑人。由於擔心這隱藏並且在票站才爆發的種族主義,才有如眾議員Murtha的言論。不過,以上這種說法已經不能反映美國目前的種族政治。
奧巴馬的參選,揭示了一種新的種族主義。奧巴馬的膚色可能令他在大選中失去一些白人選票;但如果沒有這膚色,他極有可能連初選也不能出線。因此,若論膚色的利弊,於奧巴馬這回參選而言,是利遠多於弊。
奧巴馬真正取得壓倒希拉莉的優勢,是由他打出種族牌開始,以無根據的指責成功令克林頓成了希拉莉的負資產,也鼓動起非裔的一面倒崇拜他。非裔超過九成的選票投向奧巴馬,難道這又不是種族主義嗎?在多個州的初選裡,如這九成選票變為六或七成,出線的將會是希拉莉了。再加上一些開明和中間派白人選民心中的種族(原)罪,他們願意參選創造歷史,選出美國第一名非裔總統。
聰明透頂的奧馬巧妙地運用種族因素助選。首先,他自己不會標榜膚色,因為這會局限自己的票源,而是利用外圍的助選人員不斷塑造自巴是種族主義的受害人形象,就如議員Murtha昨日的言論。另一方面,他在競選演說裡固定的加入種族符號,勾起非裔選民怨恨。如奧巴馬總是說有人因為他「另類」而不會投票他;或故意提起非裔民權袖馬丁路德金;奧巴馬又經常提到他的選舉在創造歷史,凡此種種,都只不過是婉轉的種族牌。
倘奧巴馬最終在大選中勝出,非裔的種族主義票是基本關鍵。但無論他當選與否,全國非裔目前所表現的熱切期盼都很可能得到回報。有評論曾說,奧巴馬若不當選,非裔社區可能要暴動;若當選,以奧巴馬刻意要做全民總統的理念,更不可能特別照顧非裔社區,反而會更劃清界線。非裔民權領袖傑克遜對奧巴馬的不信任是絕對有理由的。
戲曲聯想
戲曲聯想
剛過去的周末,本地一家中文電視台播放了香港十八區粵曲歌唱比賽的節目,參賽者都是業餘的粵曲愛好者,有十四歲的初中男學生,大學二年級的女生和一般藍白領。從決賽陣容可見,粵曲在香港仍有捧場客,並且有年青一代的觀眾。近年不少人在討論被稱為國粹的京劇有日漸衰落之勢,粵劇在香港能受到觀眾喜愛,成績應算不俗。其實,面對觀眾群萎縮,曲高和寡難題的劇種又何止京劇呢,不少地方戲曲也遇著同一命運。
戲曲藝術,特別是京劇,被稱為國粹,但在這些年頭,談到國粹總有幾分瀕危的感覺。不少中國傳統藝術出現承傳困難,而表演藝術因涉及更重要的市場元素,尤其如此。表演藝術要有觀眾才能生存下去,繪畫可以走小眾之路,懂得的自然會願意出高價珍藏。但戲曲沒法子吸引新一代觀眾,則學戲的人自然也少,發展及保留都不容易。到最後便只能由政府出資維持,走上小眾之路。
所以,當大家都說京劇是國粹,是高級藝術之時,也暗示它的市場越走越窄。經常聽到行內大師級人士批評社會通俗,不懂珍惜藝術,年青一代也不懂如何欣賞戲曲。這些大師有他們的道理,但得反過來問,作為表演藝術,不能只有演出者的,成功的表演是演者與看官連成一起。不能得到公眾的接受,證明這種表演方式已經與社會脫節。
可不要忘記,今天被尊崇為殿堂級國寶藝術的京劇,在一百多年前興起之時,是流行娛樂,它的壯大和興盛,正是因為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並不是因為它有多深奧的藝術成分。如梅葆玖先生和一些的京劇大師用狠話批評廣受歡迎的京劇新表演程式,說這不是京劇,還罵表演者是小丑,論者的觀念極其狹隘。
京劇在清中葉形成之時,何嘗不是結合當時流行的不同戲曲表演形式而成。至梅蘭芳出現,對已有一段歷史的京劇再進行改革和創新,因而形成傳頌至今的梅派。但倘梅派只至於止,後人只能模仿而不能在原基礎上創新發展,則只會把梅派藝術定格在過去,更難與現代接軌。
剛過去的周末,本地一家中文電視台播放了香港十八區粵曲歌唱比賽的節目,參賽者都是業餘的粵曲愛好者,有十四歲的初中男學生,大學二年級的女生和一般藍白領。從決賽陣容可見,粵曲在香港仍有捧場客,並且有年青一代的觀眾。近年不少人在討論被稱為國粹的京劇有日漸衰落之勢,粵劇在香港能受到觀眾喜愛,成績應算不俗。其實,面對觀眾群萎縮,曲高和寡難題的劇種又何止京劇呢,不少地方戲曲也遇著同一命運。
戲曲藝術,特別是京劇,被稱為國粹,但在這些年頭,談到國粹總有幾分瀕危的感覺。不少中國傳統藝術出現承傳困難,而表演藝術因涉及更重要的市場元素,尤其如此。表演藝術要有觀眾才能生存下去,繪畫可以走小眾之路,懂得的自然會願意出高價珍藏。但戲曲沒法子吸引新一代觀眾,則學戲的人自然也少,發展及保留都不容易。到最後便只能由政府出資維持,走上小眾之路。
所以,當大家都說京劇是國粹,是高級藝術之時,也暗示它的市場越走越窄。經常聽到行內大師級人士批評社會通俗,不懂珍惜藝術,年青一代也不懂如何欣賞戲曲。這些大師有他們的道理,但得反過來問,作為表演藝術,不能只有演出者的,成功的表演是演者與看官連成一起。不能得到公眾的接受,證明這種表演方式已經與社會脫節。
可不要忘記,今天被尊崇為殿堂級國寶藝術的京劇,在一百多年前興起之時,是流行娛樂,它的壯大和興盛,正是因為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並不是因為它有多深奧的藝術成分。如梅葆玖先生和一些的京劇大師用狠話批評廣受歡迎的京劇新表演程式,說這不是京劇,還罵表演者是小丑,論者的觀念極其狹隘。
京劇在清中葉形成之時,何嘗不是結合當時流行的不同戲曲表演形式而成。至梅蘭芳出現,對已有一段歷史的京劇再進行改革和創新,因而形成傳頌至今的梅派。但倘梅派只至於止,後人只能模仿而不能在原基礎上創新發展,則只會把梅派藝術定格在過去,更難與現代接軌。
Monday, October 13, 2008
所學何事
所學何事
前三藩市市參事趙悅明上周在法庭上承認索賄罪名。雖然在法官面對認罪了,但在法庭外,趙仍然堅持無辜。他的代表律師Hanlon表示:趙一直堅持無罪至今,是因為他是被人們教導在亞裔社區就是這樣辦事的。(in the Asian community that this is how business was done.)。真的是如此嗎?
趙悅明向申請商業牌照的商戶索取金錢一案,對華裔參政的形象已造成相當的傷害,正在競選當中的一些華裔候選人,便遇到有選民明確表示因為趙悅明而不會再投票給華裔。因為個人行為的不當,趙悅明向法庭承擔責任了,目前只是在等待判刑。可是,趙卻並未就他對社區造成的傷害而道歉,反而指責整個亞裔社區,說自己都是被社區「教壞」的。按趙的說,嚴格來說也不算「教壞」,因為趙是「單純地」認為這種行為不屬違法,直至被聯邦調查局告上法庭,才恍然大悟。
如趙悅明所言屬實,則亞裔社區便要深切反省,原來政治人物向商戶非法索取金錢是天天都發生的事,也是我們教育新進政客的必修科。若然,我們社區是多麼的黑暗骯髒和無法無天,簡直是族裔的恥辱。不是趙悅明的錯,是所有華人和亞裔的錯,是我們這賄賂文化污染了他。
趙悅明向法官認錯了,並且答應痛改前非。那作為教壞趙先生的整個灣區亞裔社區有沒有反省呢?我們錯在那裡?賄賂是我們的文化嗎?其他華裔政客,按趙的說法,也許他們也在做同一樣的勾當嗎?因為「亞裔社區就是這樣辦事的」。若我們都同意趙的說法,便應開展一場自首運動,學習他的大徹大悟。若不認同,便要反問趙這樣諉過於全亞裔的做法合理和可以接受嗎?是否要社區因他的個人行為而二度受傷害呢!
前三藩市市參事趙悅明上周在法庭上承認索賄罪名。雖然在法官面對認罪了,但在法庭外,趙仍然堅持無辜。他的代表律師Hanlon表示:趙一直堅持無罪至今,是因為他是被人們教導在亞裔社區就是這樣辦事的。(in the Asian community that this is how business was done.)。真的是如此嗎?
趙悅明向申請商業牌照的商戶索取金錢一案,對華裔參政的形象已造成相當的傷害,正在競選當中的一些華裔候選人,便遇到有選民明確表示因為趙悅明而不會再投票給華裔。因為個人行為的不當,趙悅明向法庭承擔責任了,目前只是在等待判刑。可是,趙卻並未就他對社區造成的傷害而道歉,反而指責整個亞裔社區,說自己都是被社區「教壞」的。按趙的說,嚴格來說也不算「教壞」,因為趙是「單純地」認為這種行為不屬違法,直至被聯邦調查局告上法庭,才恍然大悟。
如趙悅明所言屬實,則亞裔社區便要深切反省,原來政治人物向商戶非法索取金錢是天天都發生的事,也是我們教育新進政客的必修科。若然,我們社區是多麼的黑暗骯髒和無法無天,簡直是族裔的恥辱。不是趙悅明的錯,是所有華人和亞裔的錯,是我們這賄賂文化污染了他。
趙悅明向法官認錯了,並且答應痛改前非。那作為教壞趙先生的整個灣區亞裔社區有沒有反省呢?我們錯在那裡?賄賂是我們的文化嗎?其他華裔政客,按趙的說法,也許他們也在做同一樣的勾當嗎?因為「亞裔社區就是這樣辦事的」。若我們都同意趙的說法,便應開展一場自首運動,學習他的大徹大悟。若不認同,便要反問趙這樣諉過於全亞裔的做法合理和可以接受嗎?是否要社區因他的個人行為而二度受傷害呢!
Sunday, October 12, 2008
五十年不變
五十年不變
今天談的不是政治,也不是香港時事,是即將公演的名導演陳凱歌新作品《梅蘭芳》。梅蘭芳幼子,也有被稱為梅派掌門人的梅葆玖先生看過毛片後,對該片讚不絕口,並說五十年內不會再授權其他人拍攝任何關於梅蘭芳題材的電影。電影還未上映,可真的先聲奪人。不是嗎,連梅蘭芳的兒子都說:「這就是我父親了!」這樣的人物傳記電影還可能受到質疑嗎?
可是,電影是表演藝術,且梅片不是歷史記錄片類型,一齣商業電影,觀眾的口碑和票房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指標。不過,有了未演先轟動的宣傳,也算是有了個好的開始。早在去前選角開始,梅片便引起一番熱列討論。香港媒體關心是由梁朝偉、黎明,抑或是陳曉東出演梅蘭芳?但在中國內地最火紅的討論是李玉剛被陳導演選上了嗎?
在零六年開始走紅全國的男旦演員李玉剛去年被陳凱歌邀請為梅片演鏡,人氣超旺的李玉剛可能擔綱扮演梅蘭芳的消息,起了頗大的宣傳效應。李玉剛豔麗的古典扮樣,加上近乎完美的唱腔聲調,被不少百姓認為是扮演梅蘭芳的不二人選。結果,導演選了天王黎明。李的支持者在電視前激動的說罷看梅片,也有網民撰文預批梅片失敗的六大原因,而主因就是缺了李玉剛。
類似的爭議在陳凱歌的另一部名作《霸王別姬》亦曾出現過,當年陳導演為霸片選角,也曾接觸過被稱為梅派最後一位男旦的胡文閣。胡文閣自幼受秦腔專業學校訓練,年青時期曾反串表演流行曲,成名後卻轉投梅葆玖門下,成為梅派男旦的正式傳人。以胡的演藝實力和知名度,當年也引起不少戲迷的期待。但結果與李玉剛一樣,角色擦身而過,都被有票房保證的大牌名星佔了。
陳導演這兩次選角都沒有選錯,不論胡文閣或是李玉剛,雖然他們的舞台扮相和功駕肯定都會比張國榮或黎明要好,但他們始終不是電影大明星。一部投資大調子高的電影,冒險起用新人(對電影來說)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是要一脫驚人的則作別論。因為霸片或梅片也好,畢竟戲曲部份是次要的,主角們大部在鏡頭前都不是在演京戲,天王級的電影明星更符合製作和市場的需要。只是好奇這道理導演當然心知肚明,為何又要請胡李兩人試鏡呢?是純宣傳嗎?若然,對胡李兩人便太不公平了。
還有不明白的是梅葆玖先生那一句「五十年不再授權」,原來開拍關於梅蘭芳先生相關題材的電影是要他批准的,這概念令人摸不著頭腦。就算陳導演的《梅蘭芳》真的成為驚世經典,也不至於如斯霸氣,不准後人觸及同一題材吧!什麼是藝術創作自由?沒有自由的還能算是藝術嗎?
今天談的不是政治,也不是香港時事,是即將公演的名導演陳凱歌新作品《梅蘭芳》。梅蘭芳幼子,也有被稱為梅派掌門人的梅葆玖先生看過毛片後,對該片讚不絕口,並說五十年內不會再授權其他人拍攝任何關於梅蘭芳題材的電影。電影還未上映,可真的先聲奪人。不是嗎,連梅蘭芳的兒子都說:「這就是我父親了!」這樣的人物傳記電影還可能受到質疑嗎?
可是,電影是表演藝術,且梅片不是歷史記錄片類型,一齣商業電影,觀眾的口碑和票房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指標。不過,有了未演先轟動的宣傳,也算是有了個好的開始。早在去前選角開始,梅片便引起一番熱列討論。香港媒體關心是由梁朝偉、黎明,抑或是陳曉東出演梅蘭芳?但在中國內地最火紅的討論是李玉剛被陳導演選上了嗎?
在零六年開始走紅全國的男旦演員李玉剛去年被陳凱歌邀請為梅片演鏡,人氣超旺的李玉剛可能擔綱扮演梅蘭芳的消息,起了頗大的宣傳效應。李玉剛豔麗的古典扮樣,加上近乎完美的唱腔聲調,被不少百姓認為是扮演梅蘭芳的不二人選。結果,導演選了天王黎明。李的支持者在電視前激動的說罷看梅片,也有網民撰文預批梅片失敗的六大原因,而主因就是缺了李玉剛。
類似的爭議在陳凱歌的另一部名作《霸王別姬》亦曾出現過,當年陳導演為霸片選角,也曾接觸過被稱為梅派最後一位男旦的胡文閣。胡文閣自幼受秦腔專業學校訓練,年青時期曾反串表演流行曲,成名後卻轉投梅葆玖門下,成為梅派男旦的正式傳人。以胡的演藝實力和知名度,當年也引起不少戲迷的期待。但結果與李玉剛一樣,角色擦身而過,都被有票房保證的大牌名星佔了。
陳導演這兩次選角都沒有選錯,不論胡文閣或是李玉剛,雖然他們的舞台扮相和功駕肯定都會比張國榮或黎明要好,但他們始終不是電影大明星。一部投資大調子高的電影,冒險起用新人(對電影來說)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是要一脫驚人的則作別論。因為霸片或梅片也好,畢竟戲曲部份是次要的,主角們大部在鏡頭前都不是在演京戲,天王級的電影明星更符合製作和市場的需要。只是好奇這道理導演當然心知肚明,為何又要請胡李兩人試鏡呢?是純宣傳嗎?若然,對胡李兩人便太不公平了。
還有不明白的是梅葆玖先生那一句「五十年不再授權」,原來開拍關於梅蘭芳先生相關題材的電影是要他批准的,這概念令人摸不著頭腦。就算陳導演的《梅蘭芳》真的成為驚世經典,也不至於如斯霸氣,不准後人觸及同一題材吧!什麼是藝術創作自由?沒有自由的還能算是藝術嗎?
Thursday, October 09, 2008
大款氣派
大款氣派
民調大超前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沒有因為穩健領先而鬆懈,昨日宣布向兩大電視網絡買下十月底的黃金時段,準備推出半小時的奧巴馬競選特輯。電視台和奧巴馬競選總部都拒絕談廣告費用,多家媒體估計最少應是每家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元起跳。這只是單純廣告時間費用,若整個半小時都要按分鐘收費,實質價碼可能更高。
不過,奧巴馬的競選金庫有的是錢,就算是花上千萬也綽綽有餘。奧巴馬早前反口不接受公共競選經費的約制,因而可以無上限的花費;而共和黨的麥凱因則接受公共競選經費的限制,開支上限不能超過八千四百萬元。雖然經費充裕,但奧巴馬仍是不斷向支持者發出催促捐款電郵。截至八月底的報告,奧巴馬手上的現金有七千七百餘萬,是麥凱因的一倍。
奧巴馬缺乏行政經驗的弱點經常被政敵攻擊,他曾自辯說管理他的競選團隊其實也等同做一家大企業的行政總裁。若以涉及的資金而言,奧巴馬是對的。自參選以來,他共籌得四億六千萬元的經費。美國的選舉是金錢戰,一點都不是誇張。
奧巴馬選擇在1939年黑色星期二周年紀念之日推出半小時全國電視廣告,明顯是要緊扣當前的經濟危機,借民眾的恐慌和怨恨送自己一程,實現個人的白宮夢。不過,這種手筆花費卻令人不禁要問,國民經濟正陷入困境之時,政治「視錢財如糞土」,為打勝選擇而一擇百萬金,這種作風會是一位好總統嗎?奧巴馬的競選支票是大幅減中產的稅,並增加各項社會服務及福利開支,全部都是無財不行的。錢花得這麼隨便,他日為國理財又將如何呢?觀其行思其政,希望這只是太小心眼而已便好了。
民調大超前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沒有因為穩健領先而鬆懈,昨日宣布向兩大電視網絡買下十月底的黃金時段,準備推出半小時的奧巴馬競選特輯。電視台和奧巴馬競選總部都拒絕談廣告費用,多家媒體估計最少應是每家一百萬至一百五十萬元起跳。這只是單純廣告時間費用,若整個半小時都要按分鐘收費,實質價碼可能更高。
不過,奧巴馬的競選金庫有的是錢,就算是花上千萬也綽綽有餘。奧巴馬早前反口不接受公共競選經費的約制,因而可以無上限的花費;而共和黨的麥凱因則接受公共競選經費的限制,開支上限不能超過八千四百萬元。雖然經費充裕,但奧巴馬仍是不斷向支持者發出催促捐款電郵。截至八月底的報告,奧巴馬手上的現金有七千七百餘萬,是麥凱因的一倍。
奧巴馬缺乏行政經驗的弱點經常被政敵攻擊,他曾自辯說管理他的競選團隊其實也等同做一家大企業的行政總裁。若以涉及的資金而言,奧巴馬是對的。自參選以來,他共籌得四億六千萬元的經費。美國的選舉是金錢戰,一點都不是誇張。
奧巴馬選擇在1939年黑色星期二周年紀念之日推出半小時全國電視廣告,明顯是要緊扣當前的經濟危機,借民眾的恐慌和怨恨送自己一程,實現個人的白宮夢。不過,這種手筆花費卻令人不禁要問,國民經濟正陷入困境之時,政治「視錢財如糞土」,為打勝選擇而一擇百萬金,這種作風會是一位好總統嗎?奧巴馬的競選支票是大幅減中產的稅,並增加各項社會服務及福利開支,全部都是無財不行的。錢花得這麼隨便,他日為國理財又將如何呢?觀其行思其政,希望這只是太小心眼而已便好了。
Wednesday, October 08, 2008
看看他們(二)
看看他們(二)
昨天談了奧巴馬在辯論會上就經濟問題的回應,今天看看麥凱因又是怎樣回答。
問題:美國經濟下滑,退休人士、年長市民和工人的收入下降。什麼是挽救他們脫離經濟困局的最快和最正面解決方法?
麥凱因:多謝你的提問,你點中了美國當前核心的擔憂所在。美國人憤怒,他們沮喪,並且有一點惶恐。解決問題是我們的責任。
現在,我有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它必須與能源獨立掛鉤。我們必須停止每年花七千億元給外國,那些不要我們及不喜歡我們的國家。我們必須維持美國人享受低稅,所有美國人都會得到低稅,讓我們不要加任何人的稅。
顯然我們要停止華盛頓的大花費,我們已為年青的美國人(他們今天也來了)留下十萬億元的債務,其中五千億元是欠中國的,你知道嗎?
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改革方案,且它必須能為世界帶來繁榮與和平。我想到這問題變得這麼嚴重,就如你知道的,我們必須要針對房價做些事情。
你也知道,房價持續地下跌,人們沒法再負擔每月的房屋按揭月供。作為美國總統,我會命令財政部長立即購買呆壞的美國房屋貸款,並且為這些貶了的房屋重新估值,讓他們可以繼續供款及保留自己的家。
這會很昂貴嗎?會的,但我們都知道,我的朋友,除非房價穩定下來,我們將不能扭轉環境、製造就業及改善我們的經濟。我們必須再度給美國信任和信心。我知道應甚麼做,我的朋友。這是我的計劃,不是奧巴馬的,也不是布殊總統的。我知道如何令美國再度運轉起來,重建我們的經濟及照顧美國民眾。
麥凱因是軍人出身,與受名校法律訓練的奧巴馬在語言表達及組織能力上立見高下。奧巴馬的長處是把沒有內容的東西,包裝成動聽的演說;麥凱因的發言相對便顯得粗糙和簡約。在以上段回應,麥凱因的公式是:表達同情+提出答案=我是最佳候選人。回應直接,但與奧巴馬不同是他沒有借機指責對手,及太認真地提供答案。在選舉策略上,不趁機諉過對方是錯失良機;提出具體答案失於過實,不及奧巴馬虛晃一下有效。因為實質答案要冒著受考驗的風險,虛招說了後聽眾也想不起說到那裡去,無從批判,因而也不會失分。
麥提出的似是答案的答案──政府介入購買呆壞房屋相關資產及控制屋價。前者布殊政府已在進行中,至於以後者作為解決眼前經濟困境的手段,只會製造出更大的爭議。控制屋價違反自由市場原則,實質操作也極不容易,香港不是有著名的董建華八萬五好例子嗎?還有,由政府出資穩定屋價是否便能保護就業及解決美元貶值,經濟理論的爭拗恐不是選民有時間和心情去了解的。
結論,兩位候選人都沒有給予一個實在和直接的答案,但奧巴馬文采和攻擊性上均佔優。奧巴馬勝,麥凱因和選民輸了。
昨天談了奧巴馬在辯論會上就經濟問題的回應,今天看看麥凱因又是怎樣回答。
問題:美國經濟下滑,退休人士、年長市民和工人的收入下降。什麼是挽救他們脫離經濟困局的最快和最正面解決方法?
麥凱因:多謝你的提問,你點中了美國當前核心的擔憂所在。美國人憤怒,他們沮喪,並且有一點惶恐。解決問題是我們的責任。
現在,我有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它必須與能源獨立掛鉤。我們必須停止每年花七千億元給外國,那些不要我們及不喜歡我們的國家。我們必須維持美國人享受低稅,所有美國人都會得到低稅,讓我們不要加任何人的稅。
顯然我們要停止華盛頓的大花費,我們已為年青的美國人(他們今天也來了)留下十萬億元的債務,其中五千億元是欠中國的,你知道嗎?
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改革方案,且它必須能為世界帶來繁榮與和平。我想到這問題變得這麼嚴重,就如你知道的,我們必須要針對房價做些事情。
你也知道,房價持續地下跌,人們沒法再負擔每月的房屋按揭月供。作為美國總統,我會命令財政部長立即購買呆壞的美國房屋貸款,並且為這些貶了的房屋重新估值,讓他們可以繼續供款及保留自己的家。
這會很昂貴嗎?會的,但我們都知道,我的朋友,除非房價穩定下來,我們將不能扭轉環境、製造就業及改善我們的經濟。我們必須再度給美國信任和信心。我知道應甚麼做,我的朋友。這是我的計劃,不是奧巴馬的,也不是布殊總統的。我知道如何令美國再度運轉起來,重建我們的經濟及照顧美國民眾。
麥凱因是軍人出身,與受名校法律訓練的奧巴馬在語言表達及組織能力上立見高下。奧巴馬的長處是把沒有內容的東西,包裝成動聽的演說;麥凱因的發言相對便顯得粗糙和簡約。在以上段回應,麥凱因的公式是:表達同情+提出答案=我是最佳候選人。回應直接,但與奧巴馬不同是他沒有借機指責對手,及太認真地提供答案。在選舉策略上,不趁機諉過對方是錯失良機;提出具體答案失於過實,不及奧巴馬虛晃一下有效。因為實質答案要冒著受考驗的風險,虛招說了後聽眾也想不起說到那裡去,無從批判,因而也不會失分。
麥提出的似是答案的答案──政府介入購買呆壞房屋相關資產及控制屋價。前者布殊政府已在進行中,至於以後者作為解決眼前經濟困境的手段,只會製造出更大的爭議。控制屋價違反自由市場原則,實質操作也極不容易,香港不是有著名的董建華八萬五好例子嗎?還有,由政府出資穩定屋價是否便能保護就業及解決美元貶值,經濟理論的爭拗恐不是選民有時間和心情去了解的。
結論,兩位候選人都沒有給予一個實在和直接的答案,但奧巴馬文采和攻擊性上均佔優。奧巴馬勝,麥凱因和選民輸了。
Tuesday, October 07, 2008
看看他們(一)
看看他們(一)
在昨晚的第二場總統辯論,一再證明選民不必對兩黨候選人寄予期望。辯論開首由觀眾發問經濟題,奧巴馬借題發揮攻擊對手,麥凱因則顧左右而言他,兩人均沒有直接回應提問。美國目前不單是遇到金融危機,綜合國力以至國際地位都將發生巨變,即將在未來四年領導美國的準總統,竟然是如此不堪的素質,恐選民也只能盼望四年後的選舉了。先分析奧馬的回應,沒有收看辯論的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明日再談麥凱因。
問題:美國經濟下滑,退休人士、年長市民和工人的收入下降。什麼是挽救他們脫離經濟困局的最快和最直接解決方法?
奧巴馬:我想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處於自大衰退以來最惡劣的金融危機,很多人都在擔心工作、退休金、退休戶口,以及送子女或孫兒到大學的能力。我相信這是對過去八年失敗經濟政策的最終判決。由布殊總統推動,麥凱因支持的政策,基本上是說我們應該取締所有監管、消費者保障,任由市場瘋狂,而財富就會如雨滋潤全民。
這並沒有出現,所以我們現在要採取果斷的行動。目前第一步是上周通過的拯救方案。我們要肯定它能運作良好,即是說有強的監管、肯定投資者和納稅人可以取回他們的金錢及被當作為投資者看待。這亦即是說要打擊行政總裁們,肯定他們不會因為救市案而得到花紅或金降落落傘。
但這只是第一步,中產階級需要一個拯救方案,即是減輕中產階層的稅;幫助業主讓他們繼續擁有自己的房屋;即是說我們要幫助州和地方政府開展興建道路和橋樑計劃,藉此讓人們保住工作。而長遠,我們要修理健保系統,修理讓無數家庭承受巨大負擔的能源系統。你需要為你而工作的人,你需要有人在華盛頓關心中產階層,並不是只會聘用說客的人。
奧巴馬的回應是他自參選以來一直使用,已說過千遍的信息公式。就是:同情民眾疾苦+將民眾不滿歸咎於布殊及麥凱因+答應減稅和補助健保等優惠=我是你的最佳選擇。這套公式先是訴之情以示親民,再煽動人民埋怨對手,然後再誘之以利。可是,觀眾提問是候選人在當前危機下,有什麼快捷而正面的方法解決民困?在奧巴馬的回應裡勉強可以算是答案的是:7000億救市案、減稅和資助屋主、支持地方政府基建、資助健保和改革能源系統。這全都不中點,答非所問。
首先,「7000億救市案」並不是奧巴馬的方案,方案通過後股市流血不止,其中一個原因是方案經議員修改後,金融界沒有信心成效多大,顯然不是發問者要期待的答案。其次,以目前的經濟狀況,任何減稅都已變得很渺茫,只是候選人不願承認。又聯邦政府已為華爾街花了上萬億元,未來的聯邦預算會為地方建設增撥基金的可能性不大,不減便算幸運了。至於擴大政府健保,錢又何來?奧巴馬忘了未來四年政府稅收會大幅下跌嗎?還有所謂「改革能源政策」,與生計未免太遙遠了。問的是燃眉之急,奧巴馬有答案嗎?
在昨晚的第二場總統辯論,一再證明選民不必對兩黨候選人寄予期望。辯論開首由觀眾發問經濟題,奧巴馬借題發揮攻擊對手,麥凱因則顧左右而言他,兩人均沒有直接回應提問。美國目前不單是遇到金融危機,綜合國力以至國際地位都將發生巨變,即將在未來四年領導美國的準總統,竟然是如此不堪的素質,恐選民也只能盼望四年後的選舉了。先分析奧馬的回應,沒有收看辯論的讀者可以自行判斷,明日再談麥凱因。
問題:美國經濟下滑,退休人士、年長市民和工人的收入下降。什麼是挽救他們脫離經濟困局的最快和最直接解決方法?
奧巴馬:我想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正處於自大衰退以來最惡劣的金融危機,很多人都在擔心工作、退休金、退休戶口,以及送子女或孫兒到大學的能力。我相信這是對過去八年失敗經濟政策的最終判決。由布殊總統推動,麥凱因支持的政策,基本上是說我們應該取締所有監管、消費者保障,任由市場瘋狂,而財富就會如雨滋潤全民。
這並沒有出現,所以我們現在要採取果斷的行動。目前第一步是上周通過的拯救方案。我們要肯定它能運作良好,即是說有強的監管、肯定投資者和納稅人可以取回他們的金錢及被當作為投資者看待。這亦即是說要打擊行政總裁們,肯定他們不會因為救市案而得到花紅或金降落落傘。
但這只是第一步,中產階級需要一個拯救方案,即是減輕中產階層的稅;幫助業主讓他們繼續擁有自己的房屋;即是說我們要幫助州和地方政府開展興建道路和橋樑計劃,藉此讓人們保住工作。而長遠,我們要修理健保系統,修理讓無數家庭承受巨大負擔的能源系統。你需要為你而工作的人,你需要有人在華盛頓關心中產階層,並不是只會聘用說客的人。
奧巴馬的回應是他自參選以來一直使用,已說過千遍的信息公式。就是:同情民眾疾苦+將民眾不滿歸咎於布殊及麥凱因+答應減稅和補助健保等優惠=我是你的最佳選擇。這套公式先是訴之情以示親民,再煽動人民埋怨對手,然後再誘之以利。可是,觀眾提問是候選人在當前危機下,有什麼快捷而正面的方法解決民困?在奧巴馬的回應裡勉強可以算是答案的是:7000億救市案、減稅和資助屋主、支持地方政府基建、資助健保和改革能源系統。這全都不中點,答非所問。
首先,「7000億救市案」並不是奧巴馬的方案,方案通過後股市流血不止,其中一個原因是方案經議員修改後,金融界沒有信心成效多大,顯然不是發問者要期待的答案。其次,以目前的經濟狀況,任何減稅都已變得很渺茫,只是候選人不願承認。又聯邦政府已為華爾街花了上萬億元,未來的聯邦預算會為地方建設增撥基金的可能性不大,不減便算幸運了。至於擴大政府健保,錢又何來?奧巴馬忘了未來四年政府稅收會大幅下跌嗎?還有所謂「改革能源政策」,與生計未免太遙遠了。問的是燃眉之急,奧巴馬有答案嗎?
Monday, October 06, 2008
理性民主
理性民主
每逢大選年的投票率都會比非大選年高,今年又碰上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投票肯定會火旺。一名政治學教授分析,經濟危機引起民眾的憂慮,因而對奧巴馬的支持大幅度上升。原因是經濟不景氣時,選民多數埋怨共和黨。再加上經濟新聞持續佔據媒體重要位置,一再加深了民眾的焦慮和怨懟,經濟新聞成了麥凱因的一條刺,每次出現都會令他失分。
麥凱要扭轉選情,便先要搶奪新聞焦點,因而發動了新一輪針對奧巴馬的個人攻擊。雖然選民和政客都說負面競選手法要不得,但每場選戰都幾乎有負面攻擊。皆因民調顯示儘管在道德上不可取,但負面攻勢往往是湊效的。就如佩林在全國政治舞台初試啼聲,由於一鳴驚人,奧巴馬陣營便即時推出海潮式的負面攻擊,誓要把佩林來個斬草除根,事實證明確實收到不錯的效果。麥佩的負面攻勢才出爐,奧巴馬立即回以顏色。昨日的競選新聞不再是候選人談經濟,而是各自的人格謀殺招式。
這就是民主選舉的本質,矛盾和諷刺。民主是群眾自主,以文明非暴力方式表決政務,少數服從多數。所以,民主的最大原則是平等的群眾參選,也即是講求量,對質卻沒有要求。認為民主選舉可以推選出優秀人才的理論,與自由市場經濟同出一轍。自由市場是以供求來推動產品進步,沒有人買或競爭力不如人的產品,不願自動淘汰便得要改良。於民主選舉,經常會說有競爭及有選擇,民眾便可以從中挑好的。就算是選錯了,四年後又可以另選他人。相信有了這市場機制,政客便要做到最好來爭取選民的支持。
華爾街的自由市場理論已瀕臨破產,民主選舉的市場理論當然也不是甚麼金科玉律。就是因為選舉以量為勝,能取得大量群眾的支持,便必須要煽情。也即是說選舉是訴之以情,理性並不重要。看奧巴馬的反超前,就是因為民眾的憂與怨,與他個人的能力和政策是沒有必然關係的。至於負面攻擊能見效,也是因為負面的內容更能激動人的好惡,歸根也是情緒作用。
民主選舉要提高素質,必須要加強對選民的理性要求。但由於國家人口眾多,教育及階級背景各有不同,在顧及量的同時很難關照質。所以,普選能產生優秀領袖,只是一個異數而已。
每逢大選年的投票率都會比非大選年高,今年又碰上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投票肯定會火旺。一名政治學教授分析,經濟危機引起民眾的憂慮,因而對奧巴馬的支持大幅度上升。原因是經濟不景氣時,選民多數埋怨共和黨。再加上經濟新聞持續佔據媒體重要位置,一再加深了民眾的焦慮和怨懟,經濟新聞成了麥凱因的一條刺,每次出現都會令他失分。
麥凱要扭轉選情,便先要搶奪新聞焦點,因而發動了新一輪針對奧巴馬的個人攻擊。雖然選民和政客都說負面競選手法要不得,但每場選戰都幾乎有負面攻擊。皆因民調顯示儘管在道德上不可取,但負面攻勢往往是湊效的。就如佩林在全國政治舞台初試啼聲,由於一鳴驚人,奧巴馬陣營便即時推出海潮式的負面攻擊,誓要把佩林來個斬草除根,事實證明確實收到不錯的效果。麥佩的負面攻勢才出爐,奧巴馬立即回以顏色。昨日的競選新聞不再是候選人談經濟,而是各自的人格謀殺招式。
這就是民主選舉的本質,矛盾和諷刺。民主是群眾自主,以文明非暴力方式表決政務,少數服從多數。所以,民主的最大原則是平等的群眾參選,也即是講求量,對質卻沒有要求。認為民主選舉可以推選出優秀人才的理論,與自由市場經濟同出一轍。自由市場是以供求來推動產品進步,沒有人買或競爭力不如人的產品,不願自動淘汰便得要改良。於民主選舉,經常會說有競爭及有選擇,民眾便可以從中挑好的。就算是選錯了,四年後又可以另選他人。相信有了這市場機制,政客便要做到最好來爭取選民的支持。
華爾街的自由市場理論已瀕臨破產,民主選舉的市場理論當然也不是甚麼金科玉律。就是因為選舉以量為勝,能取得大量群眾的支持,便必須要煽情。也即是說選舉是訴之以情,理性並不重要。看奧巴馬的反超前,就是因為民眾的憂與怨,與他個人的能力和政策是沒有必然關係的。至於負面攻擊能見效,也是因為負面的內容更能激動人的好惡,歸根也是情緒作用。
民主選舉要提高素質,必須要加強對選民的理性要求。但由於國家人口眾多,教育及階級背景各有不同,在顧及量的同時很難關照質。所以,普選能產生優秀領袖,只是一個異數而已。
Sunday, October 05, 2008
中國夢
中國夢
剛滿卅歲,近年在中國成為家傳戶曉新星的李玉剛,其反串男旦的聲色藝高度藝術成就,得到了萬千觀眾的肯定,連梅派傳人梅葆玖大概也忌李風頭太勁而惡言痛批,可見李玉剛的表演藝術確是震撼了傳統京劇界。從李玉剛的成名過程,可以看到了一個「中國夢」。
據中央電視台的專訪介紹,李玉剛生於東北吉林省的一戶農民家庭,十七歲高中畢業後以優秀的成績獲吉林藝術學院錄取,但由於家庭經濟不能負擔而放棄,到了西安的歌舞廳當歌手。故事如只說到這裡,李玉剛可能會被形容為中國落後經濟和不完善教育制度的犧牲品,令人同情可造之才被糟蹋了。
不過,李的故事沒有在西方的小音樂廳內完結。因為拍擋女歌手失場,他獨力演唱了男女聲的合唱曲。果真是一鳴驚人。自此,李便努力練習女聲,並且不辭勞苦地跟隨全國著名化裝大師學習化裝。為了表演藝術更全面,以廿三歲「高齡」開始學習舞蹈,包括傳統中國舞和芭蕾舞。在演出服裝方面,他也親力親為,研究衣料和顏的配合,並且對傳統舞台的古裝作出改良。累積了相當功力和經驗的李玉剛,於2006年參加了中央電視的《星光大道》新秀比賽而走紅。他經常被邀在國內外演出,北京奧運歌曲《北京歡迎您》也有他一份參與。有報評論形容一道「李玉剛現象」已出現。
從東北偏僻村落失學的青年,都了全國風雲新星,並不是必然的。李玉剛是靠著個人毅力和付出而得到今天的名聲。不過,也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變遷。曾幾何時,就算是傳統京劇藝術也受到批判和質疑,戲曲家不易當,更不要說男旦。在一段時期,個人奮鬥是完全沒有保證可以帶來成果的,因為連奮鬥的機會可能也沒有。至於李玉剛走紅的《星光大道》節目,也只是有了娛樂化和商業化的電視台後才會出現。有了一個容許個人發展的大環境,加上個人的資質和努力,李玉剛創出了自己的事業和一片天。
世界都知有「美國夢」,就如奧巴馬很可能當選下屆總統。美國夢的精神是指只要個人願意努力,前途是沒法估計的。也許李玉剛只是一個小人物,但他卻是的現代中國夢的鮮活例子。
剛滿卅歲,近年在中國成為家傳戶曉新星的李玉剛,其反串男旦的聲色藝高度藝術成就,得到了萬千觀眾的肯定,連梅派傳人梅葆玖大概也忌李風頭太勁而惡言痛批,可見李玉剛的表演藝術確是震撼了傳統京劇界。從李玉剛的成名過程,可以看到了一個「中國夢」。
據中央電視台的專訪介紹,李玉剛生於東北吉林省的一戶農民家庭,十七歲高中畢業後以優秀的成績獲吉林藝術學院錄取,但由於家庭經濟不能負擔而放棄,到了西安的歌舞廳當歌手。故事如只說到這裡,李玉剛可能會被形容為中國落後經濟和不完善教育制度的犧牲品,令人同情可造之才被糟蹋了。
不過,李的故事沒有在西方的小音樂廳內完結。因為拍擋女歌手失場,他獨力演唱了男女聲的合唱曲。果真是一鳴驚人。自此,李便努力練習女聲,並且不辭勞苦地跟隨全國著名化裝大師學習化裝。為了表演藝術更全面,以廿三歲「高齡」開始學習舞蹈,包括傳統中國舞和芭蕾舞。在演出服裝方面,他也親力親為,研究衣料和顏的配合,並且對傳統舞台的古裝作出改良。累積了相當功力和經驗的李玉剛,於2006年參加了中央電視的《星光大道》新秀比賽而走紅。他經常被邀在國內外演出,北京奧運歌曲《北京歡迎您》也有他一份參與。有報評論形容一道「李玉剛現象」已出現。
從東北偏僻村落失學的青年,都了全國風雲新星,並不是必然的。李玉剛是靠著個人毅力和付出而得到今天的名聲。不過,也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變遷。曾幾何時,就算是傳統京劇藝術也受到批判和質疑,戲曲家不易當,更不要說男旦。在一段時期,個人奮鬥是完全沒有保證可以帶來成果的,因為連奮鬥的機會可能也沒有。至於李玉剛走紅的《星光大道》節目,也只是有了娛樂化和商業化的電視台後才會出現。有了一個容許個人發展的大環境,加上個人的資質和努力,李玉剛創出了自己的事業和一片天。
世界都知有「美國夢」,就如奧巴馬很可能當選下屆總統。美國夢的精神是指只要個人願意努力,前途是沒法估計的。也許李玉剛只是一個小人物,但他卻是的現代中國夢的鮮活例子。
Thursday, October 02, 2008
沒有意外
沒有意外
佩林與拜登的電視辯論在沒有太大的「意外」之下結束,所謂的「意外」,是一群媒體人在等待著佩林出醜,九十分鐘過去後,一切都中規中舉。佩拜兩人對辯論表現同感滿意,因為已達到各取所需目的,電視觀眾對佩林的表現優於預期,可能會有少許的驚喜;而最失望的應是等待炒新聞的記者,至於職業黨派評論員,在辯論未結束前大概已交稿了。
副總統的辯論過去一直都不受關注,因為佩林成為選舉話題,才令到昨晚的辯論忽然變得重要。甚至有評論認為只要佩林的表現一如她接受傳媒專訪一樣,麥凱因的競選可以提前投降了。佩林的出現在總統選舉上,可以用平地一聲雷來形容;但同時正由於一石激起千層浪,佩林也遭遇到自去年總統選戰打響以來最密集的攻擊。
奧巴馬陣營成功地中和了佩林的殺傷力,並且將之轉化成為麥凱因的負資產。奧營本預期昨晚的辯論會是總收割期,卻見佩林面對卅多年國會經驗的政壇老手拜登,依舊具有接招和還擊的力度,可能會失望。當然,兩者相比,不論是攻或是防,拜登都是技勝一籌的。畢竟,薑是老的辣,在控制場面和挑剔對手錯漏方面,拜登是有板有眼的。
至於佩林,明顯是處於劣勢,沒有雄辯的風采,對於麥凱因被錯誤攻擊,佩林也不是百分百能護駕,說明她對麥凱因的政見和對手的常見攻擊策略,事前的準備功夫做得不足夠。但全場辯論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佩林在回應經濟題發問時,主持問誰要為金融危機負責,應怪責誰?佩林先指出金融業者誤導消費者,但她用了更多時間指民眾應歸回根本,不要作能力不能負擔的借貸。這種不把所有問題都歸位都黨派政治的作風,應可以打動不少中間選民的。如果佩林更老練一些,多在這方面著墨,可能效果會更佳。
佩林與拜登的電視辯論在沒有太大的「意外」之下結束,所謂的「意外」,是一群媒體人在等待著佩林出醜,九十分鐘過去後,一切都中規中舉。佩拜兩人對辯論表現同感滿意,因為已達到各取所需目的,電視觀眾對佩林的表現優於預期,可能會有少許的驚喜;而最失望的應是等待炒新聞的記者,至於職業黨派評論員,在辯論未結束前大概已交稿了。
副總統的辯論過去一直都不受關注,因為佩林成為選舉話題,才令到昨晚的辯論忽然變得重要。甚至有評論認為只要佩林的表現一如她接受傳媒專訪一樣,麥凱因的競選可以提前投降了。佩林的出現在總統選舉上,可以用平地一聲雷來形容;但同時正由於一石激起千層浪,佩林也遭遇到自去年總統選戰打響以來最密集的攻擊。
奧巴馬陣營成功地中和了佩林的殺傷力,並且將之轉化成為麥凱因的負資產。奧營本預期昨晚的辯論會是總收割期,卻見佩林面對卅多年國會經驗的政壇老手拜登,依舊具有接招和還擊的力度,可能會失望。當然,兩者相比,不論是攻或是防,拜登都是技勝一籌的。畢竟,薑是老的辣,在控制場面和挑剔對手錯漏方面,拜登是有板有眼的。
至於佩林,明顯是處於劣勢,沒有雄辯的風采,對於麥凱因被錯誤攻擊,佩林也不是百分百能護駕,說明她對麥凱因的政見和對手的常見攻擊策略,事前的準備功夫做得不足夠。但全場辯論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佩林在回應經濟題發問時,主持問誰要為金融危機負責,應怪責誰?佩林先指出金融業者誤導消費者,但她用了更多時間指民眾應歸回根本,不要作能力不能負擔的借貸。這種不把所有問題都歸位都黨派政治的作風,應可以打動不少中間選民的。如果佩林更老練一些,多在這方面著墨,可能效果會更佳。
Wednesday, October 01, 2008
信又如何
信又如何
國會參議院通過了七千億元救市案,估計早前不合作的眾議院也將跟進。由政府出面包收壞資產,眾多經濟專家都指出信心作用重要過實質購買量。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也是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的劉遵義教授說,「信心」是令市場復甦的主要動力。他舉出克林頓政府挽救墨西哥經濟危機為例,聯邦政府的實際支出只是承諾的十分之一,問題已經解決了。包括這七千億元在內,聯邦政府為了這場金融危機已經投入或答應承擔約一萬億元,因而被評論家嘲笑為資本主義共產化。未來美國的經濟狀況將會有何種轉變呢?所謂的信心又應建基於何處呢?
有了政府答應買下各金融機構的中毒資產,金融界業者有了信心,投資者也有了信心,財長預期即時可以令近乎凍結的信貸市場解凍,消費者和企業又可以再度借債了。信貸是經濟運轉的重要一環,沒有資金的流轉,企業不能發展,個人消費便受到限制。擺在眼前最緊逼的問題是信貸被收緊,但放鬆了信貸並不等於解決了全部問題。這場金融海嘯成因,正是因為超額的借貸,並不單是次按,而是我們整套生活及政府運作,都是建基在債務之上。
由1987至2007年,信用卡以至房屋貸款等信貸市場,涉及總金額由十一萬億上升至四十八萬億。2004及2006年度,金融業佔美國國民生產值的20%至21%,而同期製造業只佔12%至13%。我們印象中強大的美國經濟,主要靠消費維持,因此,消費者信心指數是萬眾期待的重要數據。內需經濟本無不妥,但問題是美國民眾是以借貸來消費,而內需也不完全是自給自足,而是以借來的錢買賣外國貨品。以債養債之餘,華爾街更將這些消費者的欠單包裝成為可投資的債券,大額炒賣欠單(債券),把債務越滾越大,把債誤作為實質財富。
欠單泡沫破了,由政府出面承擔,但政府錢從何來,又是一團新債。如因為政府以債抵債後,民眾又恢復信心,又再重新借債,那前景又將如何呢?要聲討和反省的豈止是華爾街呢!
國會參議院通過了七千億元救市案,估計早前不合作的眾議院也將跟進。由政府出面包收壞資產,眾多經濟專家都指出信心作用重要過實質購買量。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也是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的劉遵義教授說,「信心」是令市場復甦的主要動力。他舉出克林頓政府挽救墨西哥經濟危機為例,聯邦政府的實際支出只是承諾的十分之一,問題已經解決了。包括這七千億元在內,聯邦政府為了這場金融危機已經投入或答應承擔約一萬億元,因而被評論家嘲笑為資本主義共產化。未來美國的經濟狀況將會有何種轉變呢?所謂的信心又應建基於何處呢?
有了政府答應買下各金融機構的中毒資產,金融界業者有了信心,投資者也有了信心,財長預期即時可以令近乎凍結的信貸市場解凍,消費者和企業又可以再度借債了。信貸是經濟運轉的重要一環,沒有資金的流轉,企業不能發展,個人消費便受到限制。擺在眼前最緊逼的問題是信貸被收緊,但放鬆了信貸並不等於解決了全部問題。這場金融海嘯成因,正是因為超額的借貸,並不單是次按,而是我們整套生活及政府運作,都是建基在債務之上。
由1987至2007年,信用卡以至房屋貸款等信貸市場,涉及總金額由十一萬億上升至四十八萬億。2004及2006年度,金融業佔美國國民生產值的20%至21%,而同期製造業只佔12%至13%。我們印象中強大的美國經濟,主要靠消費維持,因此,消費者信心指數是萬眾期待的重要數據。內需經濟本無不妥,但問題是美國民眾是以借貸來消費,而內需也不完全是自給自足,而是以借來的錢買賣外國貨品。以債養債之餘,華爾街更將這些消費者的欠單包裝成為可投資的債券,大額炒賣欠單(債券),把債務越滾越大,把債誤作為實質財富。
欠單泡沫破了,由政府出面承擔,但政府錢從何來,又是一團新債。如因為政府以債抵債後,民眾又恢復信心,又再重新借債,那前景又將如何呢?要聲討和反省的豈止是華爾街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