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南周
中國南方報業集團旗下的《南方周末》被美國總統馬欽點,取得了獨家專訪奧巴馬的機會。在專訪見報後,一些媒體只關注所謂「中共打壓新聞自由」的角度,甚至到了用顯微鏡來分析《南方周末》每一吋版面的地步,什麼「開天窗」、「刻意留白」之說熱熱地被炒作起來。一宗本來平常的訪問,卻造就了三贏局面。
何謂三贏?第一大贏家是《南方周末》,其餘是中美政府。
用新聞自由受打壓角度來理解此專訪,並不能完整說明中國傳媒的營運現狀。美國挑選《南方周末》,明顯是因為該報長期敢於批評中國時政的作風,藉此向世界表明美國支持中國新聞及言論自由,這舉措在西方國家,以及不了解中國社會的人士眼裡,是成功得分的。
支持敵人的敵人是美國的外交慣例,這次選擇《南方周末》亦如是,但亦同時犯了常犯的毛病。就是只為反對而反對,不管被支持的「反對派」是誰。將《南方周末》定位為反中國政府的「自由報刊」,是一個極大的誤會。在中國,哪一份報章不是受到政府的監管,被美國讚譽為言論開放的南周,其實只不過是在政府容許的空間下運作,只是西方不願接受中國政府原來也開放到這程度的事實。這回中國政府全程監督南周採訪,好讓美國官員明白沒法在中國挑起「內戰」的。也由於中國官方對《南方周末》如何處理該則專訪的種種規限,形成了反客為主局面,奧巴馬成了專訪的配角,焦點都落到中國政府。
至《南方周末》,且別把它尚當作為專搞針對的政治刊物,銷量與盈利是現今中國報業營運的兩大目標,這與西方的傳媒沒有兩樣。能獨家採訪到超級政治人物,是任何媒體都渴望的,於提升地位與增加銷量極有幫助。得奧巴馬垂青,《南方周末》已賺了第一筆;意外地中國政府高調干預,增加了專訪內容的神秘性,也加強化了《南方周末》的公信力,這是第二筆進帳。這天掉下來的機會,相信中國國內其他報業集團都會憤憤不平,為何上天都不眷顧他們。
中國社會已經變得很現實,用過度的政治有色眼鏡來觀察中國,往往是不能看到真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