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企業社責

企業社責

  美國雖然是一個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但「企業社會責任」一詞也頗流行。從能源公司、銀行、餐飲業,以至科技公司,無不制訂有自家的「社會責任」政策,以顯示企業並不是只顧謀財,也是有良知的社會成員。

  何謂企業社會責任?不同的企業和行業有他們的作為,沒有一套公式。有些企業會成立基金,以捐款贊助方式支援其他非牟利團體的工作;也有些公司會組織員工參加義務工作。另一些公司則會強調在營運或生產過程中,會加入考慮有利社會公益的元素,例如採用節能或環保手段等等。保證產品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有時也會被列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範疇。對於一些跨國公司,社會責任還可能包括提倡民主自由、環保和保護勞工等等。

  企業強調社會責任,與公司形象有著直接關係,而最終目的是保障營運和盈利。例如,一些知名快餐連鎖店,近年不斷推出健康餐單,提醒民眾注意吃得健康。從正面看,這家連鎖店加入推廣健康飲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但從形商角度,快餐長期被惡評為垃圾食物,宣導健康餐單,建立快餐店健康的形象最終受惠也是企業本身。又如石油公司近年強調環保,表面在提高民眾環保意識;與此同時,能源業最容易造成污染環境,建立油公司的環保形象,不失為一個洗底的好方法。「取之社會,用於社會」。企業能從利潤中撥出一小部份回饋社會,無論是多機器或沒有誠意,但論其效果總比甚麼都不做好。

  不過,除了上述一類屬於公關性質的社會責任項目外,企業更應注意如何善待為公司打拚的員工。企業是社會制度內一個很重要的單位,除了向投資者及股東負上提供財富的責任外,也涉及無數個人或家庭的生存空間和品質。企業為股東謀利是天經地義,但在過程中不應把員工只視作為生產工具,員工是人,共同是社會的一份子,誰是主誰是僕,是沒有絕對的。

  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之下,直接或間接得到政府出資支援的企業越來越多。私人企業向公家伸手要錢,共同理由是這些公司一旦倒閉,將令更多百姓受累。道理說得通,但也請老闆和主管問明白,這些政府資金是來自他們員工和稅金,也即是說是員工救了公司。近廿卅年來美國經濟兩極化發展,企業因為追求為極少數人提供超高額的利益;而至出現經營問題,中間全無社會責何言,更多的門面社會責任項目,也將是無補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