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Thursday, January 07, 2010

哀哉也門

哀哉也門

  貧窮中東小國也門過去都沒有什麼好消息,在新聞中看到也門絕大多是與戰亂有關的。上一次頭條是美國停泊在也門港口的戰艦受到恐怖襲擊,新近是聖誕炸機客。也門政府昨日急於澄清,炸彈客並不是先前廣泛報道所指是在也門恐怖組織內受訓練,而是早在英國讀書期間便已加入了基地組織。

  也門接受美國政府的長期援助,算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國。可惜在現今的國際環境,當美國盟友不容易,中東國家與美結盟更要冒著大風險。不論皇朝時代的伊朗、現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或是約旦、黎巴嫩、沙地、科威特等等,都生活在恐怖主義的陰影下。

  有一種理論說,中東仇美的恐怖分子,其實大多是保守民族主義者,他們沒法接受自己國家的主權屈服於美國軍威之下。拉登自言是不滿沙地准許美軍進駐而展開了長期與美國的暴力鬥爭,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內的恐怖分子源源不絕,也是同一道理。也門政府交上了美國這盟友,正陷入同樣危機之中。

  也門境內的分離主義武裝勢力,與美國的死敵伊朗是友好。所以當也門政府用美國的軍援攻擊境內武裝力量時,便會被視作為替美國人操當屠夫,刺激起反美情緒,成為恐怖組織招募新人的最佳廣告。美國也明白不能太露面,於是在去年十二月空襲也門的行動中,始終低調,並且對外說都是也門政府軍所為。有報道卻指空襲的導彈有的來自也門外海美艦,也有是來自沙地的。雖然眾說紛紜,但也門政府出面全承受了,擔下所有責任。過於親美會引發國內不滿,不幫忙又怕被美國列作贊助恐怖活動國家,搞不好又被強制更換政權。

  布殊和奧巴馬都信奉反恐戰要在別人的國土上打,不讓恐怖分子來美生事。美國的反恐政策很可能已變成雞與蛋的問題,不斷的向中東投入軍力與金錢,是能消滅恐怖主義,抑或發揮了反作用呢?

美國反恐政策迷失於政治旋渦中

美國反恐政策迷失於政治旋渦中

踏入2010年,美國政府的頭號議題忽然間由健保改革轉為反恐,這不但轉移了對民主黨「劃時代成就」的關注,讓白宮處於不利的被動自辯處境,亦令美國民眾再度面對揮之不去的恐襲陰影。
去年聖誕日的航機炸彈攻擊後續影響正在擴大中。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納波利塔諾最初低調回應,強調國安系統有效操作,事件並沒有更大陰謀在背後。總統本人則在三天後就事件發表聲明,重申會全力保障國民安全及會調查事件。這種被指過於低調和官腔的公關程式,很快便招來抨擊,質疑奧巴馬政府反恐的能力及誠意。納波利塔諾其後改口承認系統出了問題,背了一隻黑鍋。而奧巴馬也終於在事發後的第十二天,鄭重就恐襲發言譴責情報單位失誤,並罕有地將於今日公布解密的聖誕恐怖報告,以平息眾慮。 

全面公開地檢討國家安全系統的缺失,能讓國民安全得到更佳保障,都是正確和必須,問題卻是在於時間性和動機。總統遲了近兩周才對辦事不力的情報單位動怒,會讓人疑惑奧巴馬是在英明地堵塞保安漏洞,抑或更在意修補自己的領袖形象?

同情國安部長的言論指納波利塔諾並沒有犯錯,她只是按既定的模式反應:安撫民眾、強調政府控制大局、避談具體官員失誤等,事實上奧巴馬至今也沒有批評部長本人。國土安全局在事發後三小時才向總統報告,總統本人也在三天後才發表評論,均顯示白宮上下有意低調處理,與現今極其高調的姿態,手法彷彿兩極,因由卻是同一,都是出於黨派政治考量,而非國家安全。

炸機事件流產,並未造成人命傷亡,讓白宮有空間研究如何為事件定性,放在多重要的位置。從最初幾天的回應看來,白宮選擇將之定性為孤立事件,回應僅是加強機場的安檢。總統本人不現身,就是不想提高事件的層級。選擇低調,可避免事件升溫危及總統反恐的成績單,這與胡德堡軍醫大屠殺事件後,匆匆被定性為嫌犯受情緒困擾而非恐襲,同出一轍。

及至布殊總統的政治顧問羅夫嘲笑白宮官員,為了諾貝爾和平獎可半夜吵醒總統,發生恐襲卻不願意打擾總統度假;以及前副總統切尼地批評奧巴馬裝作不是在戰爭之中,白宮才調整了應變策略。總統在聖誕周末的每周電台演說中回應了恐襲,向共和黨火力全開。奧巴馬首先盤點自己上任後的反恐成就,首功是結束了「無反恐意義」的伊拉克戰爭,這明明白白是反批共和黨。在結束語,奧巴馬說大敵當前,不能變成同室操戈,是警告共和黨勿再滋生事端。

所以,不論選擇沉默或是在鏡頭前動怒,奧巴馬瞄準的均是國內的政敵。炸機事件是自九一一以來對美國本土最大威脅的恐怖活動,奧巴馬事後的應對只局限於譴責下屬,亦即是部門效能的檢討,未有觸及全盤的反恐和外交政策。檢討的結果只可能證明奧巴馬政府在努力提升安全部門的效率,卻沒有反思實施多年反恐政策。奧巴馬上任後提出重新調整美國外交政策,對回教及敵對政權刻意示好,動作頻頻。但除了姿態外,在真刀真槍的反恐戰場上卻是蕭規曹隨,令人失望。

九一一後,布殊提出全球反恐策略,聲言會先發制人追剿恐怖分子。以「轉變」作為號召的奧巴馬政府,其實對動武一點都不手軟,如在聖誕前已參與轟炸也門的可疑恐怖分子基地。聖誕恐襲事件後,美國增加了對也門政府的軍事援助至每年六千三百萬美元,與零八年布殊年代的一千七百萬元,增幅達近四倍。阿富汗美軍亦將增至十萬人,擴大戰線之餘也將完成對於伊朗的三面圍堵。國會眾議員保羅在空襲也門後即提出警告,指軍事介入別國,只會煽動起新一波的反美情緒,他促請白宮檢討恐怖主義的根源與美國外交政策的關係。不幸被保羅言中,聖誕炸機客正是來自也門的恐怖組織。

急於批評或為總統辯護都沒有真正的面對問題核心,把反恐議題淪落為黨派之爭,更是本末倒置。檢討反恐失誤,重點不應是為了挽救奧巴馬政府的威信,而應是如何化解衝突。不論是直接駐軍或間接的軍援,美國介入中東回教國家事務的政策持續不變,將難以解決問題的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