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高票當選特首,建制支持者及一些涉港事務中央官員也許鬆了一口氣;然而,從「戰勝了反對派」的歡欣中清醒過來後,便會發覺林太從勝選演說,以至選後在電台訪問中的表現,言行中均只有香港,沒有國家,甚至刻意拉出距離。筆者忍不住要向林太請教:請問您的國在哪兒?
在通篇勝選演說中,除了讀出特首職位的全稱時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外,竟然完全沒有、連一隻字也沒有涉及國家層面。沒有提到特區與國家的關係,更不要說什麼國家情懷了。林太沒有提到自己當選還需要等待中央政府的任命,就算知道任命是必然,那怕只是程序而已,林太提到自己如何展開特首工作時,是否應提一句:「待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後,我便會......」如何如何呢?因為按照基本法,特首選舉結束並不等於當選人便自動擁有行政官長的權力。既然選前傳出中央可以不任命曾俊華,那麼法理上中央也同樣對林太有任命與否的權力。
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特區與內地及中央政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有憲政上的,有經濟上的,也有文化上的。作為當選的候任特首,能夠隻字不提及國家或內地,只能說是萬分自覺、刻意為之才能有的效果。那麼為何林太要這樣做呢?
香港社會今日的混亂,根源是國家認同出了問題。反對派主導的思想是仇中反中,拒絕接受香港回歸國家。什麼中港矛盾、本土意識、反國民教育、港人優先、佔中、港獨等等,全都是在反中巨傘下的不同呈現而已。經過多年來多層次的洗腦工程,不論在教育界、新聞傳媒、娛樂演藝方面,國家形象在香港遭受空前的妖魔化和污名化。可悲是連建制派政治人物、高校主管、特區官員面對此歪風,不但不敢出面撥亂反正,還曲意逢迎討好,彷彿跟對方沆瀣一氣。有些建制派甚至忌諱被指「親中」,能有風骨堅持國家認同的鳳毛麟角,討好或屈服於民粹的佔絕大多數。
特區官員對民粹的恐懼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每逢反對派質疑他們與中央的聯繫,標準反應是急亡劃清界線。例如勝選夜,當被記者接連追問會否到中聯辦謝票時,林太一再強調到中聯辦只是「禮節性」拜訪,潛台詞:不是我個人願意去的,是公式慣例,沒特別意義,不去不行而已。看來林太深深明白到記者提問的敏感性,在回答時她選擇了對自己最安全的說法,把中聯辦推得離自己越遠越好。
從當選後的種種表態,反映林太很可能只打算做一名「港式政治正確」的特首--是符合香港反中民粹主導下的政治正確。所以她才會選擇盡可能地淡化國家影響。林太可知道,如你真心希望化解香港社會的鬱結,消除戾氣,或消弭政治上的對抗對立,最有效和唯一的辦法,就是直面港人國家認同上的缺失,而不是討好眼前的反對派。任你如何強調自己只是屬於港人的特首,反對派也不會給你好日子過,因為他們反的不是你本人,而是特首這職位,這個中央治港主權象徵。
只有讓香港人回歸國家認同的正軌上,不再虛無地追求港獨或自絕於國家之外,禍港力量才會慢慢失去空間。反之,迎合民粹,每每談到國家便吞吞吐吐,只會助長分離意識,令香港更亂更爛。不敢坦蕩地做中國特區的首長,意味著甘於為反對派默默護航。特首是特區政府之首,也是全特區市民之首,應該堂堂正正地公開做個中國人,為全港市民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