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Friday, March 14, 2014

決戰前夕


  克里米亞明天便舉行公投,美俄大戰亦如箭在弦上。當然,此新世代大戰並不是傳統的熱戰,更不是美蘇冷戰的重演。美俄此戰首要比拚是謀略,其次是錢財,最後才會是武力,並且這機會極微。

  克里米亞脫烏公投是烏克蘭危機的轉捩點,將令烏克蘭亂局添上更多變數,而亂源則是白宮的魯莽和貪婪。對於可能挑戰其世界超級大國地位的勢力,美國自二戰以來奉行「搜尋與毀滅」模式,只要一旦找到可疑威脅,便會想方設法的除之而後快。而除敵手段於美國而言,不過是其超強的軍事打擊力量。二戰以後美軍參與或發動的戰爭,無不是此主導思維的結果,勇武有餘而謀略不周。

  奧巴馬沿用此落後的戰略思維,對崛起中的俄羅斯及中國,仍是依法炮製。但因為俄中並不是伊拉克阿富汗,再加上複雜的經濟與國際政治關係,美國不能簡單地「搜尋」便予以「毀滅」,於是便採取圍堵方式,務求將俄中困在自家門內,在不對等的形勢下接受美國的領導。自聯蘇解體後,北約沒有因為冷戰結束而停下來,反而是積極的東擴,一步一步向俄羅斯進逼,還要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烏克蘭如落入北約手中,俄國西路便被封死了。


  奧巴馬思想以為借支持烏反對派政變,便可以一夜斷普京的左臂。這種低成本突襲看似取得勝利,但俄羅斯不戰而屈烏克蘭兵於克里米亞,同樣高招。接續下來美國只能遙控那班不穩定的烏克蘭反對派政權,俄則是盡得地利與人和。公投後進入短兵相接階段,美方明顯吃虧。更嚴重的後果是經烏克蘭一役,將曝露了美國戰略與國力的缺憾,打擊了白宮在各國反對派中的威信。而中國須從中警惕,美國圍中國之心是不會死的,今日俄國也許是明天的中國,美國在東亞甚至中國國內發難的可能性絕不能過度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