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Wednesday, July 25, 2007

皇上駕崩

皇上駕崩

  九龍皇帝曾灶財上周駕崩,結束了這位他傳奇的一生。曾灶財之名在港無人不曉,近年更有一些藝評家、時裝設計家和廣告商等,看中了曾灶財,替他辦書法展、設計時裝系列,皇上的書法更在拍賣會上賣得高價錢成為收藏品。不過,皇上離世時只不過是一名潦倒清貧老者,晚年被推上藝術殿堂,似乎沒有為他帶來實質的經濟好處。不過,曾灶財的傳奇,又怎能單純以他晚十年的光景來評價呢!

  人們認識曾灶財,是因為他在香港處處留字,宣稱擁有九龍主權,指九龍是他家族的封邑。不需要展覽或電視廣告,曾灶財的名字幾十年來早已是家傳戶曉。在公眾地方塗鴉的不止曾灶財一人,獨是他「成名」,絕不是因為他的書法有藝術價值,而是因為其獨特的內容。

  在殖民地時期的香港,英國人是主人,掌握一切的權力。而中國大陸因為動盪的政治和落後的經濟,讓港人感到雖然活在殖民地,沒有了國家,但卻心中有另一種「安慰」和「自豪」。慶幸受殖民地統治,相信是香港一種獨有且令人感傷的社會文化。而在這時期,連中國政府都不談香港主權的年代,卻出現了一位九龍皇帝,無懼政府的起訴,數十年來堅持不懈地留字宣示主權。大多數市民覺得他的行徑滑稽可笑,但又多少佩服他的堅持。滑稽是因為他自稱為帝,彷彿活在交錯的時空,為百姓大眾閑來添了一些思想漫遊的空間;佩服是他不管是暴動或回歸,主權信念沒有絲毫的動搖。

還有,沒有科學統計數據,只憑個人生活的體驗,曾灶財之所以成為香港具代表性人物,比皇后碼頭更有集體記憶意義,是因他為活在英國人治下的人們,加增了一份中國文化的縈念,一份本土情懷。這種感覺也許不是很有自主意識或甚至自覺的,但從曾所引起的廣泛興趣數十年來不減,或可作為客觀旁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