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日前保釣登島行動的人員陸續返回香港,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陸上總指揮陳裕南說,日本這次做法有別於以前,以往距離釣魚島30浬,已猛烈撞擊保釣船,但今次到15浬才以水炮攻擊,撞擊次數亦不多,到距離5浬時,所有軍艦更離開,令保釣人士相信有機會登島。
就陳所指的這種反常表現,網上有不少議論,其中一說是日本在玩弄心計,故意讓保釣人員登島,然後施以拘捕,以顯示日本在釣島上可以執法,用行動「證實」日本對釣島的主權。也有說中日兩國早有默契,各讓一步,各得其所;在沒有任何激烈行動之下,釣島問題順利保持現狀。
上述種種猜測都只能說是一種猜測,唯一較明顯的是日本對於衝擊釣島的人士採用了更靈活和變通的應對,而大前提是避免將事件惡化升級。日本為何如此?可以有不同的分析,甚至好些險謀論也出現了。不過,最簡單的理由應是保持現狀最符合日美利益。釣魚島是美國於七十年代「贈予」日本的,台灣不敢去取,中國直至近年才有漁政船偶然前來窺視一下,釣魚島乃是由日本實質控制。
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取回釣島是民族尊嚴,外媒則多指稱是經濟利益之爭。日本方面當然也有類似民族情緒,可是於美日而言,控制釣魚島主要還是軍事和政治價值。既然是軍政問題,若非到是必須爆發的關鍵時刻,美日更願意把釣島留作長期利用,根本沒有必要在時機成熟前引爆釣島問題。所以,中國為長遠計,應該採取主動,不能任由日美選擇動手的時間。